誰是朗讀者,為誰而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時候很多課文後面,都有這麼一句。

每天早晨,老師讓全班齊讀課文的時候,我常常偷偷脫離,小聲地自己讀。對我而言,朗讀一直是一件美好而私密的事情。那些文字沉入心裡,再通過自己的聲音,與作者的思想進行聯接。

那時候,我不喜歡朗誦活動,即便表演者字字珠璣、情深意切。當我看到那人站在諾大的舞台上,面對台下的人群,只覺得孤獨——情感噴薄而出卻無處可依、會當凌絕頂卻孑然一身的孤獨。

今年央視的《朗讀者》播出後,我才明白了這種「孤獨感」的由來。當一件私密的事情成為了一場人群前的表演,朗讀者的情感、寫作者的思想以及觀眾的理解,是無法形成和諧統一狀態的。而由此生髮出的孤獨感,是朗讀者獨自狂歡的孤獨,是寫作者思想懸而未達的孤獨,是觀眾不知為何而動的孤獨。

濮存昕在《朗讀者》節目現場

《朗讀者》的成功在於,它讓一種私密的體驗合理化為一次故事分享會,讓更多地人參與進來。朗讀成為依託,誰是朗讀者,為誰而朗讀,成了節目的核心。當故事的情境被建構而成,故事的情緒被抬升到一個點時,朗讀的文本順勢而出,意義便最大化地實現了。

我接受《朗讀者》,是因為麥家。

主持人董卿與作家麥家

《朗讀者》的第三期,麥家來到節目里,講述了三代父子間充滿了掙扎與隔閡的故事。鏡頭裡的麥家,不是作家而是一個父親,眼眶紅了一次又一次,惆悵的神情藏也藏不住。

他說起自己與父親的疏離,說起兒子與自己的對峙。青春反叛中的憤怒、殘酷一覽無餘。「我非常地討厭自己曾經有那麼叛逆的時期。」因為經歷過這種青春期的父子隔閡,麥家在遭遇兒子與自己相似的痛苦青春的時候,給予了無限的包容和堅持。

麥家:《致信兒子》

麥家站在舞台的中央,讀起寫給兒子的信。那一刻我意識到,他是讀給自己的兒子也好,或者讀給他所說的,「具有普遍性」的一代人也好,《朗讀者》所試圖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實現真正的共情,一切的前期準備都是為抵達這種共情而設置。

若朗讀者是公眾人物,那就將它返璞歸真,藉以他們更為直接精準的情感表露,讓觀眾意識到生活平凡部分的意義所在。若朗讀者是普通百姓,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所為之奮鬥的理想則是閃閃發光地藏匿在世間的角落。這不是一個朗讀大賽,稚嫩的,蒼老的,緊張的,從容的,沁人肺腑的,帶有鄉音的……這些聲音環繞於舞台之上,共情於普羅大眾。

張梓琳為女兒朗讀《願你慢慢長大》

到目前為止,《朗讀者》一共播出了三期。三期主題分別為,遇見、陪伴、選擇。每一期節目,董卿都會對著鏡頭,說出大段對於這一期主題的解答。詞句誠誠懇懇,就像主題詞的選擇一樣,簡練而抽象,是背馳於互聯網時代標題黨的風格。

央視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身份籠罩下揮之不去的曲高和寡的氣質。也許做不成像《奇葩說》、《我是歌手》那類轟轟烈烈的綜藝效果,索性就乾脆「央視」到底。《朗讀者》在各類綜藝節目拔地而起、「群魔亂舞」的年代,不再執著於新,不求觀點新,不求模式新,不求人物新,也就踏踏實實地,用它一如既往」高大上「的配置,講述了無新意的人情世故。而要知道,在荒誕的年代,人們需要這種樸實乾淨的能量。因為即便荒誕,荒誕也不是生活的全部,荒誕也不該讓美好被遺忘。

這三期節目里,19個故事,19段文字,19種人生的酸甜苦辣。這些朗讀者中,有投身農村建設的大學生們,也有建立起一個商業帝國的企業家,有光鮮亮麗的明星演員,也有言語羞澀、不善交流的普通人。有終生廝守、相互攙扶的親情愛情,也有父子之間漫長的、難以填補的隔閡。

徐靜蕾朗讀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

不可否認,這些人物被貼上了標籤,或者他們本身的資歷和學識,就足夠支撐起「典型人物」的身份。這些故事,沒有脫口秀裡面的風趣幽默,也沒有網路上故事的千奇百轉,更未曾囊括年輕人所推崇的小清新、毒雞湯、神轉折這些元素。科技衝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傳統認知的一部分被撞得粉碎,時間碎了,時間觀也碎了;美醜碎了,審美觀也碎了。

但我堅信,總有一些東西,比如說善、情感、奉獻、熱忱,這些是不會被瓦解的。因為這些作為人類社會最為寶貴的品質,和千百年前流傳至今的文字一般,恆久地存在於我們身邊,我們也從中汲取著能量,用以抵抗人類社會那荒誕、殘忍、無從預知的部分。

去年曾和朋友去洛陽看龍門石窟,途徑香山寺和白園(白居易的墓園)時,行至傍晚,雙腿疲憊但依然興緻盎然,坐在路邊的亭間,打開手機讀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讀到最後,朋友長嘆了一口氣。

我懂他的嘆息,一嘆琵琶女之遭遇,二嘆白居易之文華,三嘆自己。

嘆這些年來,竟未曾有機會、有閑暇如此酣暢地讀一段詩文,而如今在白園之中,竟不能脫口而出昔日手不釋卷的篇章。那種字句哽塞於喉的惆悵,終歸難以釋懷。

我想,近日來《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見面》、《朗讀者》這類文化綜藝節目的火熱,可能就是一種群體性的「難以釋懷」的結果吧。


推薦閱讀:

讀者實錄:嫁進門才知什麼是 「斗米養恩,擔米養仇」
張愛玲夢與魘《讀者》2011年第2期
《五年高管養成記》作者肖冰5月13日慧文書院與你相約
李紫劍答《精武》讀者問(一)

TAG:朗讀 | 讀者 | 朗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