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轉載]王薌齋先生的貢獻與他的武道體系

王薌齋武學貢獻很大1功法養生和功法治療?很多功法和原理,此不細說了。2把中國拳學進化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3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明確證據打敗海外一流格鬥家之唯一一人(別人別不服,還真沒發現別人有誰有明確證據,當然也可能有,我們沒知道)4站樁功的提倡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性貢獻,以後的霧霾可能越來越嚴重,擴散面積越來越大,到時候很多地區的人,沒法大幅度劇烈運動(會呼吸更多不良氣體),只能站樁鍛煉了。這條不一定會在很多地區發生,但目前為止在全國個別地方就有發生了。5接受記者採訪,在報紙上公開批判中國武術各個門派之弊端,並歡迎有志之士一起研討或來切磋。有魄力,敢說真話,文章一陣見血。6與其說王薌齋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武術家,更可以說他是一個優秀的人!他教了澤井健一,澤井健一將他的拳學發揚到海外,而且王先生的隔代弟子,也就是澤井的弟子中,出現了如岩間統正島田道男等傑出人物。澤井這些弟子曾經組隊和極真空手道松井館長等極真名黑帶PK,且留下激烈精彩的視頻。這可能也是中國武術史上,唯一組隊和海外現代格鬥技一流高手抗衡且留下視頻的組織。當年二戰結束,日本侵華戰爭失敗,澤井健一先生和夫人商量好,決定由澤井結果自己夫人和倆孩子之性命後自殺。這時候王先生進了澤井家門說道:你們日本人一失敗就想到死,其實你死也沒什麼意義。這是倆個國家的戰爭,你我都只是一個普通人,政治的問題,不該是我們能管的,你要活下去,把我的拳學發揚光大。有一天倆個國家會有重新友好的時候。(這是一種國際預言啊,而且所說之言,發自肺腑,感人至深,是一種人生感慨!)中國武術是有著自身的明顯特點的,中國武術的很多動作,原理和兵器有關,比如對方大槍扎來,你肯定要攔他槍尖後的杆子,而不是攔他的扎來的槍尖。同理很多武術動作說手時候都要求,化對方的中節,不是稍節,亦乃此理也。很多人說過王先生說,兵器乃手臂的延長。但據我所知,我所聽人說的,王先生是說兵器乃手臂力量的延長。這是有很具體的意思的,人打擊對方,無論是局部力還是整體力,都是由稍節傳遞動能作用對方,王先生的意思原理一致,只是多了兵器,加了長度而已,但是動能還是這樣流動出去,從兵器的稍節流動出去,他的力的作用方式之原理應該是一致的。按一些老的武術家,和民國武術書的記載,在民國時候傳統武術整體是敵不過海外搏擊的。王先生接受訪問時候這樣說過,登入報紙。如劉金聲在《擒拿術》一書中也說過類似言論,唐豪先生的書中也如此說過,具體大家可以自己查詢。這並非張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認為這是一種實事求是之作風,這是面對現實。但我並不認為中國武術比外國的格鬥術差,我認為中國武術人群整體是一種金字塔結構,而西方搏擊是一種圓形或橢圓形的結構。王薌齋等很少的一些人是金字塔頂端的人物,我們的頂端人物我認為可能更強於西方,至少在技術上如此。只是整體基數來看,中國武術是一種成材率比較低的武學。其實西方的武學,如拳擊,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法國踢腿術,西洋劍術等等都是非常講究技術的很細膩之格鬥術。其實大部分中國武術練習者的技術細膩曾度和嫻熟程度遠遠不如現代搏擊者。但是中國武術的高手必然技術更細膩的。大部分人是不可能練好中國武術的,能練那麼細膩的技術需要非常的細心以及非常理性看事物非常客觀的人才可以做的到,由於歷史社會發展中國人近現代多人心浮躁,性格過於自我,看事物粗枝大葉,甚至鄙視細節的思考和觀察,這樣是很難練好更細膩的技術。一瓶飲料,瓶蓋即使能擰上,而且看上去很緊,但螺旋稍微歪一點點,就有空隙,液體依舊可以撒出來。這樣和完全擰緊甚至從外觀上都看不出來,但結果卻大相徑庭。用這個例子表達了什麼顯而易見,明眼人都看得出,勢必不需要多費口舌做過於墨跡之言語了。中國武術的架子是比較低的,王薌齋明確說過如果實戰時候也這樣是有弊端的,架子太低重力下降,人不靈活,影響步伐的。在一個中國武術的架子很多和兵器有關,架子整體略低,這再徒手格鬥中有一定之弊端之處。意拳的架子是有明顯架高的。意拳以形意拳為母體,借鑒八卦掌太極拳通背拳鶴拳戳腳等完善體系。意拳先練習柔韌性,踢腿等基本功,之後站樁,求六.合混元力,乃前後左右上下,對掙之力也。站樁先練筋----韌帶腱鞘深筋層等。但是觀現在很多意拳者站樁之腿部承受之力完全是整腿支撐之力,這樣沒有效果。中醫說法是人體4.5百條大小之筋,先站樁把這些筋拉好,練的更長韌。這些就好像搭帳篷的框架一般。站樁開始一方面就是練筋,得有正確的方式。改造肉體更適合技擊,這種站樁方式是緊樁,拉筋,調整人體深層架構。然後通過一些樁訓練練習點緊身松。搏擊尤其搭手較勁後,如果點緊身緊,人則僵而被發。身松才能豐富於變化。推手時候就是點緊身松。推手時候要善於變化,勿要為了打輪而打輪。多練習蛇纏手對推手很有好處。推手時候力度當多於變化,噓噓實實,讓對手不適應。推手好,散手不一定就好。推手不好,散手也不一定不好。香港之塗行健先生認為推手毫無意義,未免太過,實則推手不應該放在太高的位置,但也是一種有效之訓練手段。篇幅有限,不多說推手了。說說姚式意拳,我認為姚式極聰明,趕時代之潮流,但我認為姚先生和王獻齋先生的打法和一些方式不太一樣,特點還是不同的。很多人說姚宗勛先生的意拳是拳擊打法。其實我感覺也確實是拳擊式意拳,只不過架子是混元架,且打拳時候發不直的直拳等,要求不出尖,簡而言之,我認為稱之為混元拳擊更為恰當,是混元拳擊為主,和拳擊類似還是打漏的打法,姚先生為了彌補拳擊近身纏鬥之不足,近身時候由推手配合,是這種混元拳擊為主,近身推手配合為輔之拳法。姚先生二子皆擅長推手。但是客觀點說,姚式意拳搭手打法是一種輔助了,真打實搏之散手時候,往往是混元式拳擊之打法,如果倆者實力相差過大,可以配合推打對方,或實力接近但有特定機會,推打輔助之。歸根結底來看,基本是混元拳擊了。這也不是說不好,而是說一種特色吧。雖然姚式意拳大量練習推手,但基本散手是混元拳擊為主,推手只是推手,散手基本不追求搭手了。或可以說推手主要是為推手而練習了,我覺得這麼說不算極端說法。但這種混元的拳擊打擊方法並非姚先生首創,王獻齋先生由此打法的,王先生的徒弟們也都會這樣打法。只不過姚先生的打法把混元拳擊為體系之主要打法了,而王先生的拳法里,這個只是彈藥庫里的一個武器,應用需要並不是那麼多。而姚先生喜歡這種武器,並且深入研究拳擊,大量應用之。那也就是說姚宗勛先生之打法基本是不接手為主的,和拳擊確實比較類似。從現在市面所可以看到的視頻來看,我認為常志朗先生和澤井健一先生的打法最類似王獻齋先生。尤其是觀澤井健一之弟子岩間統正先生與人實搏時候,感覺是最像王先生打法的,當然只是部分的像,因為時代還有實力等眾多因素,也只是部分的像。很多人從文字上或想像上或聽人傳說中王先生之映像,就是與人交手,交手瞬間搭手,而瞬間對方被發出丈外而秒殺之。確實美妙,美妙不可言,然這畢竟是一種傳說或特定的情況下的映像。當然客觀點說,王先生的弟子和再傳弟子高手如雲,但沒有趕得上王薌齋的,王獻齋先生就是中國武術金字塔結構中站在金字塔尖之男人之一。在民國時期,無論是中國武術,還是日本古流空手等皆追求一擊必殺,短兵相接間決勝負。然西方拳擊,西洋之巴剋星接打漏之點擊打法,虛實結合,游擊中擊打,找機會或照機會重擊之,是遊動之戰術。這和傳統式格鬥技之特點顯然大有不同。當然這並非說傳統武術不講虛招,要客觀點說,自然傳統武術亦乃虛實結合之武術。傳統武術也有虛招叫手,如拳擊之刺拳作用,然後配合之後打擊。只是整體對比而論,民國之傳統武術還是打實為主,這是一個比例和程度問題,咬文嚼字的不要。因為風格問題,國術家們的對手多是國術家,所以就是類似風格之較量,雖然門派流派不一,特點有所不同。這樣,王先生和對手交手之實,對方沖錘或崩拳等實擊而來,王先生的功體作用就顯出來了,王先生接手更方便,這個接手,並非是說一定要抓叼住對方,實戰中的抓叼接手雖然可為,然難度肯定大於講手之接手的。實則王薌齋一般也不這麼叼抓。澤井健一先生在1976年自己所寫的書里回憶過王先生打法之特點,王先生習慣用手腕的內側攻擊對方,攻守合一,王先生的手腕內側可以多種變化的,當年未學意拳之澤井覺得是神技,後來求學了自然明白其中之奧妙來,王先生的弟子,和王先生的再傳弟子如岩間統正,孫立,二姚先生,島田道男,天野敏等人自然也明白之原理,只是因為時代和水平等因素,雖然自身武學水平高超,實戰能力強,但不能把此特點如王先生般體現出來。如果不了解這個肯定做不出,如果了解訓練,也不一定能隨意做出,或只能特定形式之做出。在王先生的再傳弟子之實戰視頻中,我認為最能體現王先生之類似特點的是岩間統正先生,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太氣拳最高段位和少林流空手道最高段位的男人。岩間先生的水平絕對不是一般的意拳高手和極真空手道黑帶高手能望其項背的。言歸正傳,對方打來,王先生可以用手腕內側攻擊的方式對付對方,比如可以一個旋法,對方立刻失去平衡,功力差的甚至直接被此一下給旋倒了,功力強的架子也散了,人也不平衡了,這個時候就容易了,王先生或打或放可隨意之。而在那個年代對付傳統式打法,王先生是非常具有優勢的。當然此類技術也只是王獻齋先生武器庫中一部分。對付打來,根據情況應用之,或搖或旋或扶按等等。會這些技術的人很多,知道此類打法的人肯定也為數不少,只是能在散手中如王先生這樣隨機應用者難。好比駕駛汽車,我們很多人都會,車王舒馬赫的駕駛動作你也知道,當然特別技術除外,大體動作都一樣,但差距就是特別大,這是功力實力和經驗等因素,雖然你我也明白,但和其比起來,差距就是天地之差。王先生的打法是功力時機經驗的有機結合,這樣打功力得很大,技術做的很到位,在散手中也能完成技術動作如平時練習一般標準,能把功力最大程度的展現出來,把儘可能大之動能作用於對方之部位上。而且時機必須得非常恰當,這需要經驗練習,動態視力,反應等等很多因素才可以。否則即使小有心得,對方實力不強者或可,如對方實力不錯,怕不能如此自如。首先時機得很恰當,早一點都不行,晚一點點自然也不行。而如傳統打法,也往往要一下奏效,比如對方想連環沖錘,第一錘打來時候,王先生側身上步對手外側旋之,對方立刻失衡,可乘矣。如果這下用的是雙手旋法,如果這下失敗,比如旋空了,自己之手臂沒太碰到對方來之手臂,旋哧溜了,己方中門則大開,且舊力已發,新力未生之時,對方第二下沖錘肯定打來。所以要求旋法動作,是一個整體之旋動,手上的動作並不很大。如果很大中門則開,短促有力,即使失敗,反應快點還能防守。而王先生這個人是有很高很高的天賦的,動態視力極好,反應極其靈敏,時機把握感好,這也是所謂的一種特殊之氣感,這並非不可以訓練的。剛才說這個旋法,王先生的旋法和姚宗勛先生之旋法並非完全一樣。扶按球之動作等也有不同,就說這個扶按球之試力吧。姚式意拳是,下座跨,身子降低了帶動手臂伏按下對方之來勢。據我所知如常志朗先生等還是和王薌齋先生的一樣,大多是扶按時候自身身子是升高的,就是一個好似我們體育課時候上比較低的單杠之動作,腳蹬同時,手下按,人上杠子了。這個動作更充分利用矛盾關係,利用了腳踏大地之反作用力。姚式的是一個整體下帶之力,有沉墜之範疇。這個並非說誰對誰不對,是說細節的一定程度的改變或偏重方式之習慣的問題。如果對付西方之拳擊等,顯然如果用這種類型的方式應對,難度會更大。可能姚先生因此選擇令一種方式,以混元拳擊對拳擊,混元拳擊更整,並配合近身之推手,也是另外一種完備之體系的意拳,是有跨時代意義的,尤其在那個年代,是一種思維上的創新,需要很大革新思維和決心,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當然和姚先生受到比較大程度之拳擊影響有一定之關係。也並非說拳擊不整,其實拳擊也很整的,尤其是拳擊高手,他們的整體力也有之。反觀現在練習傳統武術的,居然大部分連整體力都沒有,甚至連半截子勁的都算是練的小有點水平的了,真是讓人不好多說。半截子力的人,多是腰跨力帶動手臂,說白了還是掄的力,倫磚頭。最根本原因,一語道破之,就是腰跨力和上半身力用上了部分,帶動了手臂,但是下半身,腿腳從大地而來之反作用力沒有飆升上去,到上下身鏈接之處斷掉了大部分。拳擊整體之力好者如泰森,他就是很好的把大地之力傳遞上去了,泰森在參加一個節目的時候,對著沙袋和主持人系統的講解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要點有所提到,我覺得很多人不妨去看看。用此類打法,對方拳擊顯然難度更大,拳擊架子可以不變,不妨不亂的,前腳掌擦地式之快速節奏移動之游擊騷擾,不像過去傳統武術多喜歡近身決勝負,甚至搭手開始。比如對方刺拳之騷擾,就更不容易時機合適的用上旋法等。斷手,簡單點說,顧名思義,斷掉對方之勁,剝奪對方之空間或平衡。如果時機把握好,真的旋到了,反而難有旋倒了傳統武術好手時候之效果。因為傳統武術高手來勢勢大力沉之實擊,亦為很整,如旋到對方,對方在那一瞬間會被整體旋出去,因為整體力是需要成為剛體的。而拳擊如果打來是一個實在些的追求大力之迎擊之後手直拳等還好說,如果單單是刺拳,這個刺拳威力不大,單單刺拳基本是不可能KO對手的,但它是一個騷擾的來拳,即使旋到了,也是旋到了一個局部力,這個動能傳遞到對方身體,傳遞到對方重心有限,多旋在他一個胳膊上了。而且能旋到的難度也比別的大,這需要極大的功力和時機把握能力,可以旋到對方並且發揮重要作用,起碼讓對方這個胳膊被一瞬間旋走,甚至架子有所散,如果這樣,己方也就得到一個很不錯的機會了,再把握住,那對對方也是致命的。但是即使是王先生,也絕對沒把握,對方剛動作馬上讓對方失衡。因為自己即使功力非常大,技術非常的嫻熟,反應十分的快,動態視力極端的好,經驗豐富,也不可能總是剛於拳擊交手就可以做到馬上搭手旋對方或搖散對方。因為這和講手不同,講手是說好的對方什麼動作來,自己有這個準備,且對方一定是這個動作,所以講手時候接手很容易,甚至是叼抓到對方中節然後怎麼怎麼都非常容易做到,如果自己技術不錯且功力很少,稍微嫻熟那講手時候都可是很漂亮的。但實戰你不知道對方做什麼,而且如果對付踢拳等,對方是可以用手用腳的,雙方都是對峙開始,有準備,你不能確定他第一擊做什麼,不可能你什麼也不想,只要大致判斷對方來勢,我就可以用我之混元整體力,給對方放出去。因為即使在厲害,也需要一個作用點,那麼短的時間內,不容易。當然如果對方就起腿,來個中邊或中掃等,那對於王獻齋先生這樣的高手,多是沒問題的,可以對付起腿就用混元力,給對方碰飛出去,這個沒問題。但格鬥技時節很豐富的,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踢拳,散打,巴西柔術,降服式摔跤等技術和打法完全不同。這些東西王先生都想到了,所以他有他的應對之策,如混元拳擊配合,但他的混元拳擊不是主要手段,最多是一種類似UFC里摔跤系選手要TAKEDOWN對方前的一個刺拳虛晃的作用,只是輔助他的進攻方式用的,他也可以用別的方式。甚至有以逸待勞之方式,在對峙中準備用自己的旋法等方式,這類動作在澤井的教學中有所體現,也在岩間先生的實戰視頻里有所體現,當然從體現看有很大效果,但成功率也不高,但其實這本來就不是非要追求一次性成功率之方式,是個概率問題,時機好概率可能更高。比如可以對峙時候,判斷對手要來拳時候,直接退步接雙手旋法,這個時候獨立腿是提膝的,獨立樁就有練習效果,只是可惜一般人的獨立樁的方法多是加強平衡的練習,對這種方式沒大幫助,要想更好練習這類方法,樁法絕對不是市面上的。姚式意拳的拳法很多都是平拳,比如直拳。崩拳等立拳打法比較少,澤井的二代弟子如岩間先生和島田先生在訓練和實戰中還保留著很多傳統式的崩拳打擊。功力很重要,先要站樁求勁,然後站樁過度到移動試力的過程中還得有樁法試力等,或者說站樁和試力之間也需要一個過度。試力得有力才能試力,無勁則無用,所以要通過站樁把六.合混元之力上身才行,試力也多是移動的架構再打人。這些都需要明白有效的方法才行,一言難盡
推薦閱讀:

地支三合局,大五行概念(轉載)
「頭陀第一」的摩訶迦葉尊者(轉載)
[轉載]你讀了多少風水偽書?
[轉載]鳴法佔例集
假兩件打底圓領長袖(轉載)

TAG:轉載 | 貢獻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