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般若法雨再版序

長春般若寺方丈釋成剛法師,系天台宗近代大德澍公長老的接法弟子。自一九八三年住持長春般若寺以來,除恢復道場,安處徒眾,尤注重於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並於一九九二年四月創建般若講堂。幾年來,先後給大家講了《心經》、《金剛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佛說四十二章經》、《溈山大圓禪師警策》、《大乘起信論》等,闡述大乘教理,令大家悟明實相,通達一心,誠為稀有。多年來成剛法師在修學佛法的實踐中,頗有所悟,並隨時記錄,集而成冊,名般若法雨。

在此,成剛法師以準確、有力、通俗的語言,著重地談了自己對心的認識和降伏其心的方便辦法。有其獨到之處,誠為同參密藏,開佛知見之指南。今此書再版印行,令一切有情,同沾法益,是以為序。

佛歷二五五二年七月十五日

長春般若寺講堂

菩提篇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為了提攜法界眾生出離苦輪,我誓修無上覺道。

執持實相印,

引證一切法。

究竟得堅固,

金剛而不壞。

假使熱鐵輪,

在於頂上旋。

終不以此苦,

退失所發願。

學法沙門釋成剛敬啟

一九九四年二月八日

贊佛偈

釋迦牟尼大救星,

降臨火宅福眾生。

甘露法雨紛紛下,

皆得清涼離燒薰。

※※

阿彌陀佛大慈父,

慈悲喜舍悉普度。

盡於未來無休息,

接引眾生生凈土。

※※

藥師如來大醫王,

十二宏願普宣揚。

十方眾生聞其名,

眾病皆除永安康。

※※

彌勒尊佛大恩人,

龍華三會救迷津。

釋迦法中結緣眾,

度盡無餘宏願深。

※※

十方諸佛大導師,

無邊苦海導痴迷。

咸令眾生登彼岸,

永離沉溺出深淵。

學法沙門釋成剛敬贊

佛歷二五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四日

1、濁世的苦海茫茫,橫無際涯,眾生輪迴六道,人身難得,若不早趁人身在,發奮念佛,努力修持,至於善事,求得往生,則死後與朽木不異。我今幸仗佛力護引,而得遇佛法,此良機得遇之難,誠如地獄門歷劫關閉,今被佛打開,我走出獄門而得見光明。我受佛這無由之大恩如何報答?眾生每日因饑渴而頓踣者不計其數,因罪或無罪利刀進腑、烈彈進腦、血濺衝天者不計其數……。嗚呼!眾生每生活一刻真難似大海撈針,所受之苦實不亞於黃連。然則諸佛至愛者眾生,故為了使眾生速脫苦難,進入極樂,我可以拋棄一切,乃至我的生命,就是粉身碎骨,也一定做到矢志不渝。

2、我於曠劫里輪迴六道生死,此乃惡業所致也。輪迴中死去生來,漂泊在渺茫無際的濁世和陰府,或人、或畜、或鬼……,蓋隨時去而變者,我身也,誠悲夫可畏哉!為謀生求食,貪著妄欲,而輾轉反側,受盡千難萬苦,驚嚇動魄。或損眾、或益眾、或惡死、或善生,然則善惡抵消後,是導致了靈魂罪過,還是培植了善根?猶未能測。往昔已去,多慮何益?唯取昔善以揮弘;棄昔惡以足戒,以此洗滌身心罪垢,為解脫解下第一道繩索。截至此時起,我要甘伏投誠歸命於佛,願佛力拯濟。

3、信仰是我生之留戀的基礎;是我活著的目的;也是我實現理想和抱負的保證。若是失掉了它,我雖生猶死,毫無意義,所以我決不能用簡單、低級、瑣碎的慾望,來填補自己精神上的空虛,而要把賤骨頭、邪骨頭、軟骨頭,從我的整個軀體中摘掉、剔除,更換上做人的骨質和注貯上丈夫的骨髓,為度脫眾生,完成佛所賦予的使命,而貢獻我的一切。我誓志出家,達佛深理,操起佛業,以紹隆三寶,使*輪常轉,普度群黎,別無他志,命從誓言。

4、佛子捨身歸三寶,歸依三寶成佛道;佛子捨身度眾生,度盡眾生解佛憂;佛子捨身奉釋迦,誠奉釋迦酬佛祖。

5、佛令我往生佛國,我要於佛國供養佛;佛令我生居濁世,我要於濁世供養佛;佛令我下無間,我要於無間供養佛。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子奉佛不可令異。眾生之苦有已時,佛之憂慮有已時,佛子奉佛無已時。

6、佛所教者,是為佛子所行者。佛未教者,非佛子所行者。是佛之道,佛子就是死,堅決也要走。一步要走,半步也要走;非佛之道,佛子就是死,堅決也不走,一步不走,半步也不走。

7、眾生即是我,我即是眾生,眾生與我一體,我與眾生不二,眾生之苦即是佛子之苦也。眾生若不得出苦,佛子終無出苦之日。眾生皆得出苦輪,佛子甘願受凌遲。自今以去,佛子每發一念,必濟眾生,決不為我設一計。

8、佛子誓斷一切惡,一惡不留;佛子誓修一切善,一善不舍;佛子誓度一切眾,一眾不棄;佛子決不負佛,佛子決不以心損道,佛子決不於熱鬧場中忘卻來路。

9、戒律乃佛教之根本;戒律乃善法之母體;戒律乃眾生之九蓮,故我要重戒如佛,以戒為命。有戒則有我,戒無我就除,誓與戒共存,同戒俱烈。我寧願頭足異處,誓不違佛一戒;寧願就赴湯鑊,誓不違佛一戒;寧願剁掉四肢,誓不違佛一戒。

10、我身乃三毒之巢穴,為禍賊所隱匿,其據此常窺機而戳善,縱煩惱以就惡。故美德之所失,罪藪之所成,咸出於身。向使無身,何而有此?故人之大害者身也。然則我身無異糞土,而唯有穢氣,愛身之道,故為是乎!嗚呼!我身,誠應舍罪惡之物,無由惜也。故余者眾欲我生,則我借身以行道;眾欲我夭,則我誅身以鞭屍,除此無別思也。

11、眾生所以罵我,是因為有我這個罪孽之身在,若沒有我這個罪孽之身在,眾生欲罵我,亦是難於上青天,所以眾生罵我,是我的罪過。眾生所以打我,是因為有我這個罪孽之身在,若沒有我這個罪孽之身在,眾生欲打我,亦是難於上青天,所以眾生打我,是我的罪過。眾生所以殺我,是因為有我這個罪孽之身在,若沒有我這個罪孽之身在,眾生欲殺我,亦是難於上青天,所以眾生殺我,是我的罪過。

若有眾生罵我,我給他念一聲佛,使他種一句佛名之因,我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個眾生代我消了罪。若有眾生打我,我給他念二聲佛,使他種二句佛名之因,我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個眾生代我消了罪。若有眾生殺我,我給他念三聲佛,使他種三句佛名之因,我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個眾生代我消了罪。所以從今以去,我這個罪惡的身體,誰願意罵誰就罵,誰願意打誰就打,誰願意殺誰就殺,我若說一個不字,即是背離佛道,即是失佛妙旨,即是犯佛戒法,如是我便無由會佛大道。

12、佛在《首楞嚴經》里,向阿難及法會大眾明確地開示,眾生現前這一念生滅心即是生死的妄本,所以佛在本經七番破妄,是破之又破,直至無破可破,是妄心破盡。同時佛在《首楞嚴經》里,又向阿難及法會大眾明確地開示,眾生的眼根見性即是菩提的真本,所以佛在本經十番顯真,是顯之又顯,直至無顯可顯,是真心顯了。如是妄心破盡,真心顯了,是妄滅真無,山窮水盡,生死無路,唯當下住足,將心歇去,大事畢矣。道路已明,所以不能趣者,猶是宿業牽纏。然一切事,焉能相代?成之與否,在於己之決了,誰能阻我了?誰能阻我不了?撒手而去,是階無上之妙梯也,我當如是學。

13、心所到處,處即現前。處若現前,被處所逼。心無所到,十方不有。

14、欲識罪業相,所見無不是,此皆地獄苦,令我心膽寒。奈何世間心,而不徹底死?驅我無上尊,枉受生死輪。

15、現前的這一念生滅心,即是生死的妄本,一切生死、罪惡和痛苦,皆依他而得建立,所以他是生死的體、罪惡的體、痛苦的體。若離開現前這一念生滅心,則一切生死、罪惡和痛苦即無所依據,雲消霧散。是知,現前這一念生滅心是第一惡,是最惡,是極惡。然而現前這一念生滅心,所以能數數生起,是因為無始劫來,於六根中熏習和積聚了積重難返的貪嗔痴等生死虛習。習氣成暴流,所以在這種習慣勢力的作用下,現前的這一念生滅心,遇緣才得以數數發起現行,自劫家寶,致令窮子逃逝,流浪三界。今蒙大覺世尊的開示,得以返迷為悟,不再認賊為子。然知賊即不冤,當擒拿歸案,令於利劍滴血斑。

16、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17、心是萬惡之源。

18、除諸法實相,皆是魔羅網。

19、分別憶想,即是魔羅網。不動不分別,是則為法印。

20、分別什麼都是惡,分別善惡亦是惡,但不分別無有惡(分別即不凈,不凈即垢故)。

21、這一念心怎麼生,怎麼不好。這一念心生得再好,也不如不生。這一念心生起,即是弄巧成拙。

22、對於現前的這一念生滅心,要冷湫湫地歇去,無所顧忌地歇去,毫不留情地歇去。

23、於什麼上起心,則被什麼所縛;於什麼上不起心,則什麼也不能縛。

24、若攀緣一法,則如魚游網,是自投死門。何謂攀緣?對順境作好想,起貪著;對逆境作壞想,起嗔恨,皆是攀緣。若能對境無心,了達本空,不取不舍,則無攀緣,如是乃可清凈自活。

25、攀緣則心動,心動則不安,不安則煩惱,煩惱則痛苦。此之所致,不從天降,不由地長,亦非人與,所謂自作孽還自受也。

26、三祖僧粲雲:「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又雲:「違順相爭,是為心病。止動歸止,止更彌動。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27、見非真心,真心不見,若離分別,自然顯現。

28、世間出世間,什麼最好?什麼最壞?曰:「不生心最好,生心最壞」。什麼最苦?什麼最樂?曰:「生心最苦,不生心最樂」。什麼最善?什麼最惡?曰:「不生心最善,生心最惡」。

29、心裡所以不能暢通無阻,都是一念妄想執著在障礙。若能識破妄想,放下執著,心裡即得坦然。

30、心安實相,貴在當事歇心,當念歇心,當下歇心。如是當事滅惡,當念滅惡,當下滅惡,則一切生死、罪業、痛苦,皆不得成就,是為最善。

31、歇心要猛地歇去,直下歇去,斷然歇去,切莫留情,不可尋思。

32、一切法皆好,不與一切法作對,一切法皆是善友。

33、法本無有,亦不可說,豈有生滅?對於此理,忍可於心,不動不搖,則妄念不起也。

34、若用眾生的肉眼看世間與出世間,皆為實有,是我與我之所在。若以佛的慧眼看世間與出世間,根本就不存在,猶如十方空,本來無所有。

35、對於五濁惡世的一切事物,若有一念放不下,亦透脫不出這個生死羅網。

36、借佛智慧眼,回頭觀世間,猶如虛空華,本來無所有。是故佛子不求善,不求不善;不求惡,不求不惡;不求逆,不求不逆;不求順,不求不順;不求罪,不求不罪;不求福,不求不福。佛子一切無所求,是故心坦然,以此回法界,是以報四恩。

37、我要把自己從狹隘、自私、愚昧當中解放出來。把全部身心貢獻給眾生,生要為眾生而生,死要為眾生而死,是為不負我佛之教。

38、狂心不歇,總是徒然。

39、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為沙門。了達心外無法,名識心,故不著法求;了達心性不實,名達本,故不著心求。如是外不著法求,內不著心求,是一切無所求。一切無所求,是故得清凈,清凈即無為,故說為沙門。

40、三世諸佛所共證的本覺妙心,即眾生的本來心,離一切塵緣之相,也沒有自相可得。若能悟此者,即可親見本來佛。

41、悟心即休,更無他術。

42、眾生都是佛,我皆當恭敬。

43、起心滅心,皆歸迷悶。是知,此心不可用,用即成禍害。

44、信心,謂心與理冥,決了無疑。妙信純真,恆住中道。經雲:「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

45、清凈心佛,喚作一物即不中,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

46、若有一法在我的心裡通不過,這說明生死的怨賊還佔據我的心地。賊不得除,我終將死於非命,故我當以慧照現前,方便遣除之。

47、若起一念,我心即為一切境界所壞。若不起一念,則我心如虛空,是一切境界所不能壞也。是知,唯有於一切境界上都不起心,方能逃脫生死、罪業、痛苦之怨賊對我的劫殺,而出離分段與變易兩種生死,保護法身慧命,不受到傷害,否則當下即作地獄囚也。

48、於一切法上都不建立妄想,則一切法即究竟堅固,一切法即不為一切妄想所壞,心即不為一切法所亂,如是內外皆寂,心境一如,是為妙契首楞嚴定。

49、心迷惑、染污即是眾生;心覺悟、凈化即是佛。

50、若起一念即是趣向生死。如同人之走路,方向錯了,是徒奔遙遠,而自取疲勞也。又如夜間自開房門,則賊得其便,乘虛而入,作亂危害,是無有窮盡也。若不起一念,即是趣向菩提,亦如同人之走路,方向對了,自可到達目的,而滿所願也。又如夜間房門關閉,則賊不得其便,雖欲作亂危害,亦無間可乘也,如是則可確保無虞,而安全無恙也。是知為道無他,但不起一念足矣,千萬莫問其他,若再問其他,即是上魔之當,中賊之計,受其危害,不可挽救也。是故鋼刀插入心,亦不動一念,如是安法忍,不負為佛子。

51、現在我心所信的是佛之實相正理,所行的是佛之菩提正道,所以我決不能被虛妄事緣所唆發的生死習氣所動搖、所屈服,而損害我心所信的佛之實相正理,而離開我所行的佛之菩提正道。相反地,我要從中再一次地提高認識,堅固信心,於我心所信的佛之實相正理,及我所行的佛之菩提正道上,只能前進,而決不能後退。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52、佛說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是知,修行就在於離一切相,若不能離一切相,即非修行。所謂離一切相,即是心體離念之謂也。

53、經雲:「諸法無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所生」。

54、一比丘夜踏瓜皮,謂殺蝦蟆,死入惡道故。

55、三毒之中,貪慾最毒。而諸衰之內,女色最衰,故遭之者,莫不喪法身而傷慧命,淪生死而受輪迴。火來須避,此之謂也。

56、何謂極樂?清凈心是。何謂地獄?染污心是。

57、現前這一念生滅心,無論是善的,是惡的,還是不善不惡的,只要他一生起,即遮擋自性,使心地陰暗,所以他是生死的怨賊。就是他把眾生長劫留在三界六道,拖著這塊沉重的罪累,被生老病死所逼迫,苦不堪言。這個生滅心可把眾生坑苦了,所以必須降伏之。

58、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妄想習氣再頑固、再發作、再痛苦、再難忍,我也決不能隨順妄緣,就此罷休,敗退下來。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直至把它拖垮,甩到後邊,自行滅去。

59、佛告阿難,此非汝心,乃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是知,現前這一念生滅心,乃生死的根本。就是他起惑造業,把眾生送進三界六道這個無邊的大監獄,叫苦連天,所以現前這一念生滅心,不歇下來絕對不行,是非歇不可。

60、無論什麼境界現前,我都要全部收下,如大海接納眾流,全是一味,而作歸宿。

61、我的心是空的,外面的一切境界也是空的,所以當外面的一切境界現前的時候,也是以空對空,是空空相會,一空無二空,誰障礙誰呢?了達此理,自然通達而無礙也。

62、若能心安實相,雖臨命終時,過生死關,亦如風行虛空,了無障礙。

63、《起信論》雲:「不覺念起,見諸境界,故說無明,乃至具有過恆河沙等妄染之義。對此義故,心性無動,即有過恆河沙等諸凈功德相義示現」。

64、《大智度論》雲:種種取相,皆為虛妄,如玻璃珠,隨前現色,自無定色。諸法亦如是,無有定相,隨心而異。

65、堅決不立知見,一定不立知見,徹底不立知見,永遠不立知見。以一切知見皆由生滅心作得,生滅心悉是生死的妄本,故不立之。

66、垢法說凈,見法實相故。凈法說垢,貪著凈相故。

67、經雲:「不可解者即般若。般若非可解,非不可解」。槃山和尚雲:「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月」。龐居士雲:「學行非真道,徒勞形與軀。千生尋水月,終是枉功夫」。

68、舉心即錯,動念即乖。

69、平常心是道。什麼是平常心呢?心裡無事即是平常心。

70、我要以實相之理法力,徹底地摧毀世間之分段與出世間之變易這兩種生死,以結束無始劫來的顛倒惑亂。

71、無事要心安實相,以防惡起。有事更要心安實相,以令惡不生,如是則息滅惡源也。

72、佛說:諸行無常,法無定相。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今天雖在,明日難保,道業未成,色身先壞,不免輪迴,故當勤精進,慎勿放逸。我要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修道上,借有限之生命,悟無量之妙法,以觀人生究竟。決不能讓貪嗔痴等生死怨賊,再佔據我的身心,廣行殺戮,危害無窮。

73、但有一念起時,不管是善是惡,當下瞥過,切莫與之作對。諦信心中本無此事,不得思前算後,絕不得怯弱。但得真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纏繞,如脫鞴之鷹,自得遠走高飛也。

74、所謂修行,但於善惡、逆順、罪福等一切境界上不生心,切莫尋思再有擬議。

75、無論什麼境界現前,若稍有顧忌,則如同黑暗夜,即被賊所乘,若坦然無拘,則如光天化日之下,賊即無蹤影。所謂生心,大小二鬼即有摸索處,不生心,閻羅老子拘不得。

76、我所以濁惡、染污、顛倒、障礙、迷悶,皆由現前這一念心使作。是知,現前這一念心若得歇滅,則一切生死惑亂皆雲消霧散也。

77、心外無法,故外不住法;心性不實,故內不住心。如是外不住法,內不住心,是心無所住。心無所住,則直契自性,即可面見本來之佛。唯此一法,最為親切,最為殊妙,勝超一切。所謂眾生本來是佛,十方世界亦無比者此也。我當為此捨身捨命,無所顧忌,忘我趨入,親證實到,了卻曠劫大事。

78、心者何也?染有以生。受者何也?苦樂是行。至人冥真體寂,空虛其懷,雖復萬法並照,而心未嘗有。苦樂是徑,而未嘗受,物我永寂,豈心受之可得?

79、境隨業識轉,是故說唯心。

80、心裡若有障礙,即是妄想在作亂,沒有得到降伏。怎樣降伏?若了達妄想本空,不執著、不分別,面對妄想一念不生,即得超越障礙也。反之,則妄想加妄想,障礙重重,是無路可走也。

81、心裡若有障礙,如路遇刀山火海。面對障礙,若生起一念,則不免刀山火海之苦也。若一念不生,即得超越,則化刀山火海為坦途也。

82、智境豁然,名為佛國。心跡才現,果報難逃。

83、寧神泯是非,現身安樂國。

84、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矚元無對。

85、經雲:「寧作心師,不師於心」。

86、若有一萬個眾生,對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個眾生都能發慈悲心,只對其中的一個眾生產生嗔恨,亦是陰私不除,舉天黑暗,以舉一念即是法界全體故。是故佛子發心學佛,當慈悲於一切,視法界眾生,如我一人,無有異也。

87、一切法無我,我尚不有,更無我所。

88、女人之見財,猶貪蠅之見血無不吮;女人之見好,猶餓狼之見肉無不食;女人之毒烈,猶黑蛇之吐水無不害;女人之不軌,猶竄匪肆縱橫無不擾。嗚呼!女人即如此劣陋,而其為祟所以效者,是因其亦具有鬼之三技:一迷,二遮,三嚇。一迷,謂飾粉狀,弄色情,迷惑人;二遮,謂說花言,道巧語,遮擋人;三嚇,謂發狠心,動辣手,陷害人。待三技施畢,則愚夫休矣。故女人殺人不用刀,可致人頭足異處,血流滿地;盜人不用劫,可致人傾家蕩產,流離失所;縱火不用柴,可致人功德燒盡,法財焚灰。乃至使人輪迴六道,墮落三途,下至無間。嗚呼!女人之惡,誠居宇宙間之首者,而有生之類無不為其禍也。佛說要遠離女人,是知,遠離女人即是第一之善法,即是第一之清凈,即是第一之安穩,言不虛也。我當依教奉行。

89、佛說:「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90、言視毒箭傷,近女履鋒刃,身手觸斬砍,受物捧刀輪,入家墮火宅,偕行迎風炬,同坐處深井,來書報死刑,思想心狂亂,如是墮三途。閻浮有毒樹,觸樹見樹形,嗅香聞樹聲,聽名見畫影,聞談說擬議,悉中毒身死。

91、我要無有掛礙,無有恐怖,滿心歡喜地為佛法捨身捨命,無有二念。

92、有一法不能舍,也出離不了生死。

93、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事物,皆是以理成事。比如世間的汽車,首先必須通達汽車的原理,然後才能依理進行設計,把汽車造出來,若不通達汽車的原理,就是儭座金山,也造不出來汽車,所以是以理造車。同樣的道理,出世間也是這樣,因為悟明了本覺妙心的實相之理,依理進行修證,所以使三世諸佛得成無上覺道。若不通達本覺妙心的實相之理,三世諸佛亦不得成就,所以也是以理成佛。理法力不可思議者如是,願聞者深思焉。

94、《思益經》雲:「住正道者,不分別是邪是正」。

95、我要不憎、不愛、不痴、不憂、不怖、不疑。

96、我要心安實相,不立對待。

97、《大智度論》雲:有念是魔業,無念是法印。

98、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99、佛子為道,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我的心都不能急躁,而要緩和,緩和,再緩和,穩住心神,令其不亂。

100、 規矩是大眾利益之所在,法不行無以立。沒有規矩,則一切就會陷入混亂之中,勢必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和危害,所以一切都要循規蹈矩,然後才能成方成圓。

101、 《思益經》雲:「以心分別諸法,皆邪。不以心分別諸法,皆正」。

102、 今後之懺悔,要採取實相懺,即心觀實相,罪即得滅也。

103、 所謂妄想執著,即指分別而言。所謂分別,即指於一切法上起對待——是非、憎愛、取捨……。妄本無體,執之成有。若離分別,則一切濁惡、染污、障礙、顛倒、迷悶,皆雲消霧散,即得清凈。

104、 一切法皆以實相為體,實相散在諸法,能使諸法平等,超越對待。

105、 心裡有事,即是濁惡、染污、障礙、顛倒、迷悶,是故心裡有事即有罪,有罪即有生死,有生死即有痛苦。祖師雲:「平常心是道」。所謂平常心,即指心裡無事,心裡若無事,即清凈本然,切莫他尋。

106、 何謂解脫?我法俱空。我空,則不見有能造業之人;法空,則不見有受果之處。只為妄執我法而造業,不出心境而受殃。但心境俱亡,即當處解脫。如不動一心,萬緣俱寂。則見聞覺知分別之病全消,根本生死之災,俱生我執永絕。

107、 《起信論》雲:一切心識相,即是無明相。

108、 眾生所具的本來心,起念即失,不容計較。

109、 現前的這一念生滅心,若不歇下來,則障礙重重。如能歇下來,則處處皆通。

110、 若了達一切法無我,無我令誰生?生即不有,不有令誰死?是知生死虛妄,如同虛空華,本來無所有。

111、 若有一法,在我心裡通不過,我即是委曲佛法,對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誡,未能依教奉行。

112、 一切境界,皆是妄想變現。離卻妄想,了無所有。

113、 若不能萬緣放下,心安實相,心波不能息,識浪不能平,生死不能斷。

114、 妄心一動,浪竄十方。一法不平,萬法紛紜。

115、 對於世間的一切,若有一法放不下,也出離不了世間。必須把世間的一切全部放下,方可不回世間酬還宿債。

116、 對境無心莫問禪。

117、 於外不染為禪,內心不動為定,故名禪定。

118、 天然本定,不假修成。凡不兼萬有,獨制一心者,皆非為圓。凡不即性,而別取功夫者,皆非為妙。

119、 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一一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所謂盡十方世界,唯是一心,更無他法者是也。

120、 千念萬念,猶如亂線,沒有頭緒。若以實相貫穿,即可得到理順而通達一心也。

121、 若了達障礙,即是通達,是為得見法性,真解實相義。

122、 當念不分別,法法皆實相。

123、 經雲:「諸業不造,自然成道」。又雲:「有求皆苦,不求即樂」。

124、 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125、 我心裡所想的,口裡所說的,身體所造作的,當體即是真空實相,不容思擬、措置、憎愛、取捨,如我頭已斷,濁命不能再活。

126、 一切法皆是實相,都是平等的,是因為一念妄想在中間發揮了作用,所以才顯出了諸法的差別相。若離開這一念妄想,則是法界大同。

127、 因為松樹長在高山上,經歷了風吹雨打,日晒變化,所以長得更加挺直茁壯。佛子為道也是這樣,是因為經歷了世間的一切善惡、逆順、罪福等境界的磨練,而道心更加堅定,不動不搖。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言不虛也。是知一切法,皆是我的成道處,我應當珍重。

128、 佛子於濁世行道,亦如步履鋼絲,稍有偏重,即會跌落。所以我一定要心安實相,掌握重心,度過險道。

129、 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我要心安實相,以防不虞。在急風暴雨到來之際,我更要心安實相,以過生死牢關。坦途由是而就,彼岸不期自至。

130、 內亂外患相來逼惱之際,正是金要出礦之時,機遇難會,即在此刻,我當心安實相,聚以三昧之火,猛然燒之,如鍠出於器,直至獲金而後已,即可得大富貴。

131、 我在學佛的道路上,若被一法折回來,就會敗道喪身,一切破滅,所以我一定要心安實相,雖遇刀山火海,亦要有進無退。

132、 我在與生死惡魔的整個戰鬥中,若有一仗敗了,就會全軍覆滅,如石沉海底,永無浮升之日,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在這場戰鬥中,只能勝利,不能失敗。

133、 無論什麼境界現前,我若起了妄想,當下心安實相,覺即拉倒,決不糾纏,如石斷裂,終不複合。

134、 對於生死大事,要早為計議,從快成辦,切莫拖拉,乃至忘懷。

135、 我要大死一場,把世間的一切善惡、逆順、罪福,乃至世界、身心、濁命,……,這些世間心,統統死掉。沒有大死,就沒有大活,所以非死不可。

136、 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只要我心安實相,就會了無障礙,如車水馬龍,行於大街,暢通無阻。

137、 無始劫來,我所以輪迴生死,不得出離,皆坐心不端、意不正。今後我要以心安實相來端正之。

138、 我活著的時候,就要把妄心、色身濁命,徹底地死掉,以免現在費事,臨終麻煩。

139、 一切法,客觀上根本就不存在。我要對客觀上根本就不存在的一切法,思擬、措置、憎愛、取捨,我即是自行葬送法身慧命,所以對於一切法,我要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140、 對於一切法,我活著的時候若不能心安實相,暢通無阻,得大自在,死了以後,一定是神識潰亂,障礙重重,苦不堪言,所以我決不能寄希望於死後,而要成辦於現實。

141、 所謂實相,即三輪體空義,能空所空,並空亦空。能空之心是空的,所空之境是空的,並空之智亦是空的,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

142、 只有心安實相,才能徹底地滅惡生善,脫罪出苦。

143、 佛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言不虛也。就是我們最至愛的身心與外面的草木,都是平等的,無二無別的。我們的身心,並不比外面的草木高貴,外面的草木也並不比我們的身心低賤。為什麼呢?我們的身心是空的、無我的、不可得的;外面的草木也是空的、無我的、不可得的。然而一空無二空,一無我無二無我,一不可得無二不可得。那麼我們的身心與外面的草木有什麼不平等的呢?是知,我們的身心與外面的草木本來平等,無二無別。以此類知,十方世界無不皆然。這就是事情的本來面目,法界的真諦,宇宙的奧妙。於此透過者,方可逍遙法外,得大自在,作出世大雄。

144、 自今以去,只能使眾生歡喜生善,不能令眾生嗔恨造惡。

145、 若失卻正念,魔即乘虛而入。是故要時刻提起正念,令其常現前。

146、 佛說:不起一心,有大功德。是知,令我起心者,皆是生死處,所以我應法鏡高懸,當面照破,切莫前往,自入險道,為賊所劫。

147、 此心不可用,用即成禍害,切莫用此心,亦如惜水人,善修於池塘,勿使得遺漏。

148、 農民種地為吃飯;工人做工為穿衣;做官治國為安民;商人交易為富饒。若農民種不好地;工人做不好工;做官治不好國;商人交不好易,皆是不務正業。同樣的道理,佛子修道為治心。佛子若不把道修好,更是不務正業。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是知,把心治好,是世間與出世間的第一大事。是故,我當稟佛之教,好自為之。

149、 生死由心想生,是由妄想變現的。若離開妄想,生死亦如龜毛兔角,了無所有,客觀上根本就不存在,那麼我怎麼能取得或舍掉客觀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生死呢?假如我對客觀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生死強作取捨,即如同盜賊,於光天化日之下,公開行搶非己所有一樣,純屬顛倒夢想,大逆不道,又怎麼能逃脫王法的制裁呢?一法如此,法法皆然,理無二致。學佛的人,沒有什麼可說的,當下歇心,方契妙道。

150、 所謂一大事因緣:一即一實相也;其性廣博,故名為大;如來出世度生,故名為事;眾生具此實相,而能成機感佛,故名為因;如來證此實相,而能起應度生,故名為緣。一切如來出現於世,皆為開示一切眾生本有實相,令其鹹得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即一實相也。舍此則非如來出世本懷,如來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是也。

151、 佛子發心出家,學佛,修無上覺道,就是為了提攜法界眾生出離苦輪。為眾生而勤修戒定慧,為眾生而常行六度四攝,為眾生而發奮念佛,乃至為眾生而難行能行,難捨能舍,難忍能忍。佛說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得離苦,是知,若不為了提攜法界眾生出離苦輪,則佛子發心出家,學佛,修無上覺道,即沒有依據。佛子只有解脫法界眾生,佛子才能最後解脫自己。佛子若不能解脫法界眾生,佛子也不能最後解脫自己。所以佛子發心出家,學佛,修無上覺道,一刻也不能忘記慈悲、救度、安樂一切眾生,佛子就是要以度脫眾生為己任。

152、 三世諸佛,於世間出世間,沒有自己的事情可做,唯為度脫法界眾生,而非生現生,非滅現滅,非於生死之虛,非於滅度之實。佛子為道,當如是學。

153、 眾生現前這一念生滅心,是舉體皆罪、舉體皆苦、舉體皆生死,是無一善處、無一樂處、無一涅槃處。是知,這一念生滅心生得再好,也不如不生。不生一心最為殊妙,妙同於佛。若不如此,則身心潰亂,罪苦交加。猶火上澆油,甚於地獄,痛烈難忍。是故自今以往,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我都要不生一心,安住是中,以隨順覺性,保綏法忍。此事於修道中最為關鍵,我當摒除一切,唯此為務,不負我佛婆心之教。

154、 我若不能於一切法上心安實相,我當下即一敗塗地,現前即做地獄人也。故我心裡再濁惡、再染污、再障礙、再顛倒、再迷悶,被業火所燒,為痛苦所逼,痛烈難忍,乃至失掉身命,我也要堅決地忍耐下去,安住不動,不生一心。直至妄情被業火燒盡,惡習被眾苦逼走,藉以全部、徹底、乾淨地平息心上的一切生死惑亂,而通達解脫的道路。願諸佛共鑒,我決不負佛。

155、 唯有心安實相,方能使一切罪惡停止下來,乃至微細之業亦不得成,除此無他選擇。

156、 於善惡、逆順、罪福,乃至一切境界上,我若不能心安實相,或起一心,即是自掘墳墓,自我葬送,一切皆完,悔之無地。是故,我當心安實相,以自活命,如魚住水,而不離也。

157、 盡十方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生滅、無常、可壞之法。唯獨實相,無相不相,本源真如,金剛不壞,湛然常住。今佛發明,令我悟入,使我得於五濁惡世有了主意,能於生死險道之中自作主張,免遭怨賊之所殺害及與劫奪,安全無恙得渡苦海。此乃真為世與出世無上法寶,百千萬劫難得遭遇,我今慶幸而能得之,誠如天王所賜華屋及與大宅,故我今當倍加珍惜及與愛護,端秉一心,安住其中,不動不搖,直到圓滿無上菩提,得以報答我佛大恩。是故自今以至未來,除此一法,其餘一切盡行捨棄,如丟糞土而不顧也。

158、 我要做一個什麼說道都沒有的人。

159、 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我都要心平氣和。

160、 我雖然還活在世間,然而就象我已經死了,沒有我一樣。

161、 我要萬緣放下,一切不介入。

162、 放下,放下,再放下,放下也放下。

163、 生死大事未辦,什麼事都不能幹。

164、 一念不生,即關閉一切惡門。

165、 我要勇於心安實相,降心滅惡。對於這一大事因緣,雖遇刀山火海,亦要無所顧忌,親證實到。

166、 現前這一念心,即是心頭之火,決不能讓它點燃。

167、 心裡有事即是魔境。

168、 我心一不能裝人,裝人憎愛多;二不能裝事,裝事是非多;三不能裝物,裝物貪厭多。心不裝人、不裝事、不裝物,是心無所裝,但心無所裝足矣。

169、 苦也是好,樂也是好,不苦不樂也是好,一切皆好,故無揀擇。

170、 一念不生,即是空卻三界這個無邊的大監獄;一念不生,即是關閉六道生死這個大惡門;一念不生,即是枯乾五濁惡世這個大苦海。

171、 若同一個境界現在兩個人的面前,其中的一個人面對這個境界,心裡產生了障礙、煩惱、痛苦。而另一個人面對這個境界,卻依然清凈、解脫、安樂。其中的一個人所以面對這個境界,心裡產生了障礙、煩惱、痛苦,是因為這個人在這個境界上,取了法相,而生心動念,建立了生滅妄想。而另一個人所以面對這個境界,依然清凈、解脫、安樂,是因為這個人面對這個境界,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沒有建立生滅妄想。一個人是障礙、煩惱、痛苦;另一個人是清凈、解脫、安樂,界限截然。據此證明妄想本空,是可以斷除的。現在我們以不生不滅的清凈心為本修因,所以無論什麼境界現前,我們也不在這個境界上建立生滅妄想,即是以不生不滅之清凈心為本修因,所起的不生不滅之修證。由於因是不生不滅,所起之修證亦是不生不滅,日久天長,自得趣入不生不滅佛之果地也。

172、 般若,梵語般若,華言智慧。決定審理名智,造心分別名慧。謂菩薩於諸佛所,善觀諸法,得實相印。實相者即無相之相,印者即印定之義,謂以實相印,印定一切法皆無相故。故菩薩能以此實相印,照了一切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無礙,為眾生種種演說也,故名般若,亦名智慧。

一、實相般若,即指眾生所具本覺妙心之實相理體,絕諸對待,離一切虛妄之相,即一切種智也。所謂一切種智即佛之智也,謂能以一切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種。所謂知一切道,即指知一切諸佛之道法也。所謂知一切種,即指知一切眾生之因種也。

二、觀照般若,即指依眾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理體,發起始覺照明之智用也,即照了諸法,無一切虛妄之相,悉皆空寂,即一切智也。所謂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謂於一切內法、內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所謂於一切內法、內名能知能解,即指佛所說之法相、佛所說之名字,皆依眾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之理開出,對於眾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之理所詮之法相、能詮之名字能知能解也。所謂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即指外道所說之法、所說之名字,皆違背眾生所具本覺妙心實相之理,對於違背眾生所具本覺妙心實相之理所詮之法相、能詮之名字亦能知能解。

三、方便般若,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猶善巧也。謂菩薩教化眾生應機利物,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為現身說法也,即道種智也。所謂道種智,即菩薩之智也,謂能用諸佛一切道法,發起眾生一切善種也。

四、文字般若,文字即能詮之文;般若即所詮實相之理,而此實相之理,非文莫顯,是名文字般若。

五、金剛般若,金剛者,金中最剛,比喻也。具有堅固、光明、銳利三義,以顯般若之體真常清凈,不變不遷,煩惱不能亂,邪魔不能動,堅固不壞,永劫常住。般若之相,光明遍照,無所障礙,慧日之下,無有暗處。般若之用,銳利能斷,能斷眾生難斷之惑著,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173、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即是人間好時節。

174、 只有心安實相,才能徹底地滅惡生善,脫罪出苦。

175、 一切知見都不生,是名佛之知見。所謂佛之知見,即眾生所具之本覺妙心也。

176、 無信是名真信;無求是名真求;無得是名真得。

177、 實相對於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它的平等作用就表現在它能使一切法超越對待。由於實相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力用,所以它能使我們狂心頓歇,解脫一切煩惱的糾纏,契合清凈的覺性。隨著觀行的深入,本具的光明、智慧、妙用就會自然顯發。

178、 一切法皆是實相,正確認識了就要堅定不移地正確對待。若有一絲含糊或疏忽,即會招致魔障,導致惑亂,陷入災難,其結局不可收拾。譬如萬萬法中,其中乃至若有一法,不能以實相慧照了,使其得到理順,亦要重蹈上述覆轍。極樂與地獄界限截然,我一定要遵行慎之,切不可以疏忽,如是才能徹底拔出三界六道這條苦根。

179、 經雲:「一切法不信,則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解:若信一切法,則執著一切法。執著一切法,則隨生死流。隨生死流即是眾生。若不信一切法,則不執著一切法。不執著一切法,則不隨生死流。不隨生死流即是入聖流。聖流即是佛,佛即是般若,故曰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則一切心不生。一切心不生,則清凈心生。清凈心即是般若,故曰般若生。

注:1、一切法不信,其中也包括不信般若,若不包括不信般若,則一切法不信即不成立。

2、若信般若這一法,則執著般若這一法。執著般若這一法,即是沒離般若之相。沒離般若之相,即背離般若。

3、般若是離一切相的,在般若的體上也沒有一法可得。

4、包括般若在內的一切法都不信了,起個假名信般若,即無信而信之義。有信都是妄想,無信是名真信。於此透過者,然後方可坐穿兩種生死牢關。

180、 眾生信世間的一切法,所以被世間的一切法所拘。被世間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不能出離分段生死。二乘信出世間的一切法,所以被出世間的一切法所拘。被出世間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不能出離變易生死。佛不信世間的一切法,亦不信出世間的一切法,所以佛不被世間的一切法所拘,亦不被出世間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佛能出離分段和變易兩種生死,得大自在。

181、 什麼是佛?佛者覺義,覺悟的人就是佛。所謂覺悟就是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說能按著事情的本來面目去認識事物。由於認識的正確,所以能正確地對待。由於能正確地對待,所以最後能得出正確的結果。所以三世諸佛能出離三界六道,而進入不生不滅的境地。佛不是指事相而言,而是指心覺悟凈化的方向趣向,究竟能覺悟凈化到什麼程度,意識形態能處在什麼位置上,來發現自己的果報。由於心覺悟凈化的程度不一樣,所以有四聖之分。佛是極凈,一點惡的氣氛不留,也就是說心清凈即是佛。

什麼是眾生呢?眾生者迷也,迷惑的人就是眾生。所謂迷惑就是不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說不能按著事情的本來面目去認識事物。由於錯謬地認識,所以錯謬地對待。由於錯謬地對待,所以導致錯謬的結果。所以長劫輪迴生死,不得出離。眾生也不是指形相而言,是指心往迷惑、濁惡、污染的方向趣向,究竟能迷惑、濁惡、污染到什麼程度,意識形態能處在什麼位置上,來發現自己的果報,由於迷惑、濁惡、污染的程度不一樣,所以有六道之分。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成佛。我們的佛性與諸佛的佛性,無二無別。那麼為什麼佛的受用、佛的光明、佛的智慧、佛的妙用不得現前呢?就是因為我們的佛性在纏,被貪嗔痴等八萬四千煩惱所糾纏,所以本具的光明、智慧、妙用不得顯發。但是由於眾生在迷,無法認識,所以不能自返。

大覺世尊為了使眾生返迷為悟,所以乘願來到世間設教。因為眾生心上有八萬四千種病,所以才變現三界六道根身器界的苦果。佛為了醫治眾生的心病,是對病說葯,說了八萬四千法門,除了對病說葯,佛沒有另外說法。佛說三世諸佛,離開眾生色心,無一法可得,這就是說,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說的都是眾生身心那些事,除了眾生身心的那些事,佛沒有另外說法。

眾生心上有貪心,貪心是三毒之一,它能毒害人的法身,殺害人的慧命,使人長劫輪迴生死,不得出離。所以佛為了醫治眾生貪心這種生死大病,而對病說葯,說要廣行布施,把我們的一切錢財、名利、身命、佛法,眾生所需,一切給與,如是即可斷除慳貪。

眾生心上有嗔恨心。嗔恨心也是三毒之一。為了對治嗔恨心這種心病,佛對病說葯,說要廣行慈悲,乃至代眾生受無量苦,令眾生畢竟得安樂,如是即可斷除嗔恨。

眾生心上有愚痴心,不信因果,不信作惡得惡,作善得善,愚痴邪見,愚痴心也是三毒之一。佛為了醫治眾生愚痴心這種心病,而對病說葯,說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開佛知見,如是即可斷除愚痴。

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這樣建立的。人要過河,就得需要船,沒有船過不了河。同樣,眾生要渡過生死苦海,就得有佛的法船,乘佛的法船方可到達涅槃的彼岸。佛是藥到病除,非病非葯。當眾生的八萬四千種心病都得到了徹底的醫治,也就與佛一樣,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了,如是再也不會進入三界六道,被生老病死所逼迫了。

182、 我之身心,與眾有共,我即是眾生,眾生即是我,我與眾生不二,眾生與我一體。佛以慈悲為體,視眾生一如家人,而欲滅度之。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使令一切眾生畢竟得安樂。我是佛的弟子,當秉佛遺教,作如是學,對一切眾生,心要慈悲愛念,語要柔和善順,身要代眾生受無量苦。

183、 沒有善惡、沒有罪福、沒有逆順、沒有憎愛、沒有取捨、沒有生死、沒有苦樂、沒有染凈、沒有悟迷,乃至沒有生佛……,平等絕待,是名無住,做一個具有佛陀品格的人。

184、 罪性本空,莫作罪想,罪即菩提,所以者何?若以罪為罪,則心自然生垢。心生垢,則垢能累之。垢能累之,則是罪垢眾生。若不以罪為罪,則心不生垢。心不生垢,是垢不能累,此即凈心。如是心凈則眾生凈也。是知,但莫造業足矣,若畏罪即墮生死苦輪。

185、 迷則全實相而為罪相,悟則全罪相即是實相。

186、 清凈大覺性,如日放光明,普照於十方,非動亦非靜。

187、 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是發菩提心。

188、 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沒有我的份,我若欲得一法,即犯大盜,如是我便逃脫不了生死惡魔對我的擒拿,故我於二六時中,決定不能依寄一物。

189、 天下無可畏之事(一切空故),人自怯耳(妄想生故)。

190、 若心中尚有逆來順受這一念,而成就法忍,則是有漏忍,是世間善,所以者何?未離相故。若心中不假逆來順受這一念而成就法忍,則是無漏忍,是出世妙善,所以者何?已離相故。

191、 佛說:「假使熱鐵輪,在於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所發願」。修道非如是,斷無有成就。

192、 怕死不免死,所以者何?以怕死即是生死,雖然前一個生死結束了,但由於有怕死之心,所以又導致了後一個生死,故曰不免死。不怕死不死,所以者何?以不怕死即沒有生死,雖然前一個生死結束了,但由於沒有怕死之心,所以就不能導致後一個生死,故曰不死。所謂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者是也。

193、 死神到來,結束濁命,如除惡病,唯此為快。

194、 學佛的真義,不是要你去追求什麼,而是要你把一切追求都歇下來,其中包括世間與出世間的,然後才能透過五蘊山——色受想行識,開拓出佛的境界。

195、 眾生罵我、打我、殺我,這就是我的大解脫場,我的最吉祥處,我的無上菩提,我當如是莊嚴道場,凈佛國土。經雲:「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即此義也。

196、 了則業障本來空,不了仍須還宿債。

197、 眾生誹謗我、逼迫我、陷害我,這就是我的解脫,除此我沒有解脫;這就是我的吉祥,除此我沒有吉祥:這就是我的菩提,除此我沒有菩提,所以者何?以眾生皆在幫我成道故。

198、 身有病痛,雖有能知之心,知此病痛,乃根塵相對所生之妄識,即妄心也,非我本覺清凈心而有此痛,即佛性上根本沒有痛與不痛。

199、 善惡、逆順、罪福,乃至一切境界,悉是本地風光,無非極樂,本來如如。

200、 煩惱即菩提者,何也?曰:煩惱、菩提悉是假名,同一空故,不可得故,平等性故。如是無煩惱可舍,無菩提可取,不取不舍,心無所住,如是任運,即可流入佛之性海。

201、 什麼是實相?無相不相名為實相。無相即無生死相,所謂生死相,即指三界六道而言。在實相的理體上,即清凈的覺性上,根本沒有這些事情。三界六道皆是妄心現相,如病目生華,空中本來無華,因眼有病看花了,妄有華現,若是以佛的清凈眼看,如太清虛空,了無所有。不相即不涅槃相,所謂涅槃相即指四聖而言。是對六凡說有四聖,是對待法,六凡不立,四聖亦是假名虛設,虛妄不實,無一法可得。凡聖皆非,非亦無有,是名實相。又心外無法,故外無所求。心性不實,故內無所得,如是內外皆寂,是名實相。

202、 執持實相印,即可摧毀一切妄想——濁惡、染污、障礙、顛倒、迷悶。離卻實相,即墮災難,大苦即現前,痛烈亦難忍。是故自今以去,即遇失命因緣,亦要心安實相,如是法身慧命方可安全無恙。

203、 舍惡取善、舍逆取順、舍罪取福、舍死取生、舍苦取樂,乃至舍凡取聖,皆是惑亂心性、敗壞不安之相,終歸濁惡、染污、障礙、顛倒、迷悶。以佛者覺義故,覺悟的人,心是清凈的,沒有這些事情。

204、 實相不落對待,亦即心無所住。

205、 我就是失掉身命,心裡也不能有一物。

206、 生心或分別即落對待,落對待即覆蓋本覺佛性,如烏雲遮蔽太陽,舉天黑暗,所以什麼心都不能生。

207、 善惡、逆順、罪福,乃至一切法皆是實相。若有一法非實相者,亦是夢幻。

208、 寧可執持實相死,不可廢卻實相生。

209、 今後要用實相摧碾一切妄想。

210、 當念不分別,法法皆實相。

211、 諸法實相,是我得渡生死苦海之堅牢船也,所以我要安住其中,不動不搖,而到彼岸。

212、 《法句經》雲:「不起一心,有大功德」。

213、 法身遍一切處,即諸法實相義,以一切法皆以實相為體故。諸法之相,雖千差萬別,但都住在真如的法位上,故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14、 把心歇下來,沒有什麼說的。堅執為礙,放下即通。草動即痛,泰山即安,了卻猶有這個在。

215、 我不僅要安住在風平浪靜里,而且要挺立在急風暴雨中,逢場而作戲,自在亦無窮。

216、 觀諸法實相,一法不立,心依何住?心若無住,則生死如空中釘橛矣。

217、 實相者乃絕待不可思議之境界,非思維之可及,又非語言之可表,乃證悟邊事,貴在契合。

218、 動即是災難,徹底失敗;不動即是幸福,勝利在望,所以習氣再拱也不動。

219、 說到做不到,苦惱不減少。解行得相應,醫病真妙藥。我今得契合,更知本師恩。

220、 道外無事,事外無道。

221、 取順舍逆,皆是敗壞不安之相也。

222、 本自無縛,何用求解?

223、 害怕就有鬼,疑心魔所攝,憂愁地獄囚。然而憂愁、恐懼、疑惑是我最嚴重的心病,我受其危害久矣,今天我要以佛所賜的金剛般若徹底摧毀之。

224、 治亂曰修,不停曰行,不停止地治亂,故名修行。

225、 壞人大事者,皆由生起現前這一念使作。若不生起現前這一念,則一切無能壞人大事者。

226、 對於過去的一切要全部忘掉,決不回頭看。

227、 自今以去,佛子是善也實相、惡也實相、逆也實相、順也實相、罪也實相、福也實相、苦也實相、樂也實相、生也實相、死也實相、佛也實相、魔也實相、極樂也實相、地獄也實相,如是乃至一切皆實相。佛子決定忍可於心,不動不搖。

228、 鋼絲彈簧受壓,不能動彈,一旦壓力減除,馬上又還原了。斷習不是要斷外緣,而是要從內心去根除它。觀心而不能徹悟,但求苟安,如賊子關在櫃中,但求苟延性命,不求出離,終不能幸免於難。

229、 入定緣理,心安實相。出定隨緣,說法不謬。

230、 但不生心,更無他法。

231、 一切法畢竟空寂,境界現前,當起慧照,不生法相,如是方可趣入大解脫場,步入最吉祥處。

232、 心若無有,苦無所依,是故說言,無心即無苦。

233、 牛不作有角想,兔不作無角想,有無同一空故。若作有無想,即是性顛倒,大苦即現前,痛烈亦難忍。

234、 佛說:「視倒正如六龍舞」。六條龍在空中舞,哪是正?哪是倒啊?論正、論倒本身就是顛倒。不論正,不論倒,妄心歇下來,離了正倒之相,就是般若。

235、 一切法皆是本有家珍,不容更作取捨,若息妄求真,何異離波覓水。

236、 若人求道,是人失道,只是平常,思擬即差。

237、 滿一切眾生願。

238、 十法界如太清虛空,了無所有。若有一法,即遮擋自性,不得見佛,以佛者覺義故。

239、 本來無一物,我以何安立?我即不安立,余者皆假名。本滅枝亦喪,虛空為消殞。微妙不思議,我已知所歸。難遇是逍遙,速令佛子游。

240、 怨怨無休止,自古有是法。不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莫見長,莫見短。

241、 妄本空不須滅,真本有不須復,平常心即是道。

242、 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243、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

244、 動念息念,皆歸迷悶。

245、 心平氣和,境空心定。法力所使,安心不動。

246、 事乃火之薪,常灼人熱惱。無事即無火,無火得清涼。萬法皆空寂,即是無事義。若解是義者,隨遇得解脫。

247、 結束過去,開闢未來。心要純正,入佛知見。

248、 何謂眾生知見?曰:生滅心是。何謂佛知見?曰:不生不滅的本覺佛性是。

249、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心介事緣,必墮災難。一法不立,心亦不生。一切皆空,所向皆通。

250、 我就是即刻死掉也要忍,不僅要忍,而且要滿心歡喜地死去,沒有掛礙。

251、 攀緣即是染污,染污即是生死。修道本為清凈,清凈切莫攀緣。

252、 凡聖染凈之法,如太清虛空,本無所有,若見一法非實相者,亦是夢幻,即是自投羅網,災難亦無窮矣。真尚不立,何況於妄?真妄同一空故,假名欲何誰?

253、 悟者,以無分別智,徹見一切法之底源,本無高下,故能在在處處皆是一般一般的清凈。迷者,妄生分別,則見山高水深,處處不平,故障礙重重,常在系縛,不得解脫也。

254、 悟者在處一般,故能隨所在處恆安樂。

255、 不空不通,非空不可。凈極光通達,凈極即空義。

256、 一切皆佛。

257、 無心即空,空即是定。

258、 經雲:「若人慾識佛境界,當凈其意如虛空」。

259、 空即通,不空即障。

260、 若起貪著、嗔恨、愚痴、恐懼、憂愁、疑惑等心,不僅是罪根深扎、孽台高築,醞釀著未來的災難,而且會立刻引起四大不調,氣不周運,血液毒變,百病叢生,現前的大苦即會接踵而至,痛烈亦難忍也。是故佛子守心城,不可不森嚴壁壘也。

261、 無事謂無事,有事亦無事。有無皆假名,體性同一空。刀山不為礙,火海亦暢通。皆是清涼地,無異於太虛。

262、 疑惑、憂愁、恐懼皆是災難,我不應以此而自作障礙。因為在實相的理體上,即清凈的覺性上,沒有這些事情,故我當以慧照現前,徹底滅除之。

263、 什麼是菩提心?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所以佛子無論於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都要如是發心。

264、 善惡、逆順、罪福……,乃至一切境界之中都有我,而我沒有善惡、逆順、罪福……,乃至一切境界,是在其中而無我。

265、 我已經死了,既然我已經不存在了,就再不能刮刮碰碰。

266、 眾生可以不對,我不可以不對。眾生可以說對和不對,我不可以說對和不對。要以慈眼視眾生,不能見眾生一絲一毫的罪過,亦不說眾生一個不字。

267、 要想到我,一切罪惡、痛苦、生死即接踵而至,所以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想到我,一定要把我徹底破除。

268、 為了佛法,為了眾生,我可以下地獄。

269、 不見可欲,其心不亂,但不是功夫,本習依然潛伏在藏識中,遇緣即發,如石壓草,石下滋生,制御復難,危害猶甚,所以者何?猶有魔在。若達魔即佛,本應禮拜,一切冰消,是謂短兵相接,堪做出世英雄。

270、 我一定改變生死業識。

271、 經雲:「菩薩設被砍截手足身分,亦不應起惡言,所以者何?我求無上菩提,為拔有情生死眾苦,令得安樂,何容於彼翻為惡事」?又雲:「菩薩當鬥爭、嗔恚、罵詈,便自改悔。我當忍受一切眾生履踐如橋樑,如聾如啞,云何以惡語報人?我不應壞是甚深無上菩提」。佛的親切教誨,佛子一定依教奉行。

272、 眾生可以對我不好,我不可以對眾生不好。今後在我的心上,不能有一絲嗔恨的陰影,令慈悲的光明全部顯發。

273、 不能一念見眾生過,眾生有過,當生憐憫,起諸方便,令其出不善處。

274、 從今天起,我已經捨身捨命,所以眾生無論怎樣對待我,我也不管了。

275、 要修正自己,使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於每一剎那都要保持與佛法相應。盡此一生乃至未來際,做到一念不錯、一言不錯、一行不錯。

276、 佛性在纏即是眾生,佛性出纏即是佛。但複本來性,更無一法新。

277、 佛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所以佛子的心量若不能容納一切,乃至比虛空還大,佛子的道業就不能成就。

278、 欲要把心上的貪嗔痴等八萬四千煩惱,徹底摧毀,恢複本來的清凈覺性,當觀諸法實相,非此不能決了無始劫來的生死大病。

279、 一刻也不能忘記慈悲眾生,要用自己慈悲的思想、語言、行為,令眾生歡喜,令眾生生善,令眾生出苦,令眾生得樂。

280、 於一切善惡、逆順、罪福等境界,我都要做到不濁惡、不染污、不障礙、不顛倒、不迷悶,清凈自活,如是才能真正發起無緣大慈,以利益眾生。

281、 聖心無寄,猶空無依。

282、 一切境界過不去,可謂無禪。一切境界過得去,可謂有禪。動念息念,皆是惑亂心性。就地不動,才是本地風光。

283、 觀心之法,染凈皆不可念,如眼不容物,金屑雖珍寶,在眼亦為病。十惡五逆、地獄銅床、萬德莊嚴、極樂黃金,亦直下不顧,可謂雲消霧散,慧日之下,無有暗處,是名真觀心,可見自性佛。

284、 於一切法,心裡若有恐懼、憂愁、疑惑等情緒,由事顯理,是見思嚴重。以果驗因,是我執強烈,正在生死,於界外涅槃尚且遙遠,渺不可睹。是故,當及時努力,生大慚愧,勇猛精進,以期早日透出生死牢關,得見天日。

285、 好莫作好想,所以治貪愛;壞莫作壞想,所以治嗔恨。好壞同一空,了卻憎愛苦,無明無所養,慧日照太清,何期不見性?

286、 經雲:「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但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287、 一切皆不分別。

288、 我心要柔和善順,卑躬謙下。

289、 《楞伽經》雲:「名相常相隨,而生諸妄想


推薦閱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一十五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九十九集)
周止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詮注》13
《彈舌音的功法及心法》

TAG: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