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道教主要經典(學者必讀)
道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卷帙浩繁的經籍書文。道教經書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記錄了道教的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鍊方術、齋醮科儀,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學、醫藥學、養生學、化學、音樂、地理等多種學科的珍貴資料,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寶庫。主要經典《道德真經》(河上公本)《 南華真經 》《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通玄真經》 《度人妙經 》《陰符經》 《清靜經 》《西升經》 《心印經 》《黃庭外景經 》《黃庭內景經 》《玉皇經》 《玉樞經 》《三官經》 《北斗經 》《《周易參同契 》《悟真篇 》《太上老君內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坐忘論 》《化書 》《重陽立教十五論》 《龍門心法 》常誦經典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經前諸韻贊八大神咒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高上玉皇心印妙經諸真寶誥中堂贊及邱祖懺文等小贊及結經謁等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經前諸韻贊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諸真寶誥中堂贊及報恩寶誥等小贊及結經偈等涵虛真人注、《太上十三經》太上十三經註解 李涵虛著序神仙以老子為宗。老子處世,事事不與人爭。外捐榮華,內養生壽。安和定靜,無為自然。然無為,則凡天下之異端邪術,競躁紛紛,詭怪奇行,機詐擾擾,皆非老子之教也。曰自然,則所行所作,順情合理,體造化而流行可知也。守中無邊,觀空無相。致虛守靜,深藏若虛。不矜奇,不立異,故史書稱古隱君子。《道德》五千言,援古語以立論。治世、修身,皆可用也。吾儕平日讀《道德經》,雖不解其義蘊,而存心操品,竊願學焉。深山窮谷之間,同心二三人為侶,出入煙霞,攜杖而歌聖化,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以是為藏拙雲耳。一日,游道觀間,見有《圓嶠外史》數函,講論延年之學,不失老子之道。其中有《十三經註解》,皆老子書也。《道德》一注,最為精詳。末附《循途九層》,更為切近淺顯,因詢黃冠曰:「樹下先生,何人也?」曰:「隱於農者也。」乃訪先生於卷山,許為巢由同調,授以真機。退而刊《十三經》,存於書肆,以著先生婆心。外將《道德》、《九層》印送琳宮梵宇。是書也,簡編少而真訣全,我數人便於行習,成己成人,其在斯乎?並念受書為徒之語,各依道派,自立世外間名,以為大江之行潦溪澗焉。紫霞受教於回翁,吾等繼派紫霞,有淵源也。嗟乎!天地間事,如愚數人者,皆不必爭,且不能爭也。道育年七十矣,道生亦近古稀矣,道和亦非少年矣。山林之內,有何可樂?惟佩此《道德》一注,《九層》一篇,長歌崖壑,響遏溪雲,各忘其姓氏甲子而已矣。道光柔兆敦牂律中南呂之月,蜀山三隱者識。純陽先生序老君《道德》,無為為也。《正義》注箋,不作作也。道祖傳之,道裔述之,大道於此益明。則如有涵虛子者仙才也。金書入夢,生於樹下人家。世居卷山,代傳淳厚。載錫之璋,固其宜也。幼而絕悟,長而玄修。嘗讀《方壺外史》,竊欲登真入化,與陸子左右吾側。予聞而訪之,託名吾山道士,攜潛虛相隨,以觀其志氣。僻居在峨峰東崦,閑靜少言,不樂榮利,常以一琴適其志而已。予與相見後,復相俱者有年,時以重玄語之,言下輒悟。乃奮其才力,作《圓嶠外史》,蓋陸子之對峙也。是故陸有《玄膚論》,此即有《道竅談》,陸有《就正篇》,此即有《循途說》,是皆清真之文也。而其最妙者,《道德經》一注,尤足為萬古明燈,名之曰《東來正義》,與陸子《南華副墨》相埒。若二子者,乃可謂善談老、庄者也。夫注此經者,有五惡,有三美。五惡者:偏於言治世,一也。偏於言治身,二也。或知道包身世,而語無印合,終入旁歧,三也。不識至道功修,先要民安國富,乃克無為,若下筆即談清靜,必至流於空寂,四也。不識至道德力,總要歸根復命,乃算有為,若下筆即談聖神,必致同於贊偈,五也。三美者何?道合內外,注分正副,越顯經義含宏,此一美也。門筍接脈,找補照應,務使經義貫通,此二美也。胸有真參,口無禪障,能令經義宣昭,此三美也。吾嘗慨《道德》之旨不明於天下,欲飛筆而註解之,至於今猶歉然也。茲見涵虛所述,有三美而無五惡,使其早出千年,則諸家可以不注,道人亦不必再饒舌也。爰樂舉而評點之,藏之名山,傳之志士。所以評點者,亦以藉此注之真義,補吾之未注,而示於評點間也。題《東來正義》詩回翁首序定評論,自序尤開入德門。又見關中來紫氣,直看李下毓玄孫。欲教後世人同度,能使先天道益尊。多少注家無此本,寶函長護鎮崑崙。——玉樞右相,太清洞玄校理修行功過、兼選仙事,遼東玄玄道人、侍友張全一拜題於青阜。一注能將道奧開,重看紫氣自東來。彈琴度笛真名士,說法談經大辯才。我住方壺玩滄海,君登圓嶠壓蓬萊。今朝共坐江亭上,口誦《南華》自笑呆。——三清總校真函、兼洞天秘藏事、文明普度先生、東派祖師、同仙史館、愚弟陸西星拜題。身在雲山道在躬,淵然神炁最沉雄。著書青島嚴馳外,止炎丹田靜守中。人竟稱為大院長,我偏戲喚長城公。藩籬《道德》憑箋注,契悟諸經語總同。——天仙白瓊琯拜書。太上十三經目錄《道德經》注釋(《東嚴正義》)《陰符經》類解《太上黃庭外景經》《清靜經》解《玉樞經》約解《護命經》約解《日用經》約解《大通經》約解《赤文洞古經》約解《定觀經》約解《五廚經》解《明鏡匣經》《金谷經》道教功課、《四品仙經》日常所做功課為「四品仙經」,即《玄門日壇早、晚功課》、《三官、北斗真經》。道教徒早午晚必誦的四部經典是修道之士的基本法則。功課者,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日誦諸品仙經可使身心輕盈,認真習誦,理解經意,深悟玄理,按經行持,就可結三緣。道教講天、地、人(仙、鬼、人)三緣。誦經時要靜心、正韻,眾人和音朗誦,若單誦獨念,以修功為主者,初誦入耳進心,口誦心聽,漸入心誦耳聽,次入心誦、心聽,而至無通,身心俱靜,雜念無存,一片光明。《學道須知、參訪集》、所列丹經道書所閱丹經,道德、陰符、龍虎;欲聞玄妙,悟真、金碧、參同。至要於三皇秘訣,至見於青華秘文。規中指南,字減而言徹,黃庭內注,理直以竅明。南華則文深義奧,覽之達觀;清靜則性見心明,得之了悟。凡全真內修者,有五經四書,至要之典,猶儒者之學,不可缺一也。五經者,陰符經,道德經,黃庭經,清靜經,龍虎經。四書者,參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訣,青華秘文。又有道藏全集,一切真人諸品仙經丹書,講起皆知,隨時能悟,析義無差,釋文有據,此為留心參學大道之通士。然止宜默默自修為上,若或好談爐火,燒茅鍊汞,彼家采戰,服食按摩,存想搬運,或守頑空,或執口誦,諸等術數雜學者,為三千六百旁門,九十六種外道,更有不誦經義,呼牛作馬,不明道理,以黑為白,見高明者妒忌百般,見老弱者欺壓萬狀,祖師云:此為敗教之魔軍,地獄之種子,二枝角或有或無,一條尾千定方定。凡全真必先功行,乃可漸入仙源,所以外修者,亦必習五經四書至要之典,不可缺一。五經者玉皇經,度人經,玉樞經,三官經,斗母經,此外修之五經是也。四書者,生神章,祭煉科,祈禱儀,千金方,此外修之四書是也。更有諸品經懺,宜習學精通,誦之必應,禱之必靈,為國為民,水旱蟲蝗,瘟邪疫厲,行葯治病,濟困扶危,普度存亡,是為修真之本務。如或妖言捏怪,師巫邪術,偽法禱魔,指化騙俗,假經索利,違科棄典,飲酒食肉,五辛三厭不斷,此為民間耗鼠,教內魔軍,陰陽律所不原。《叢林規矩》、所列諸經道教中丹經子書,仙傳種類甚多,凡道眾當閱之。經傳子書,分誦之功課,內修者有內五經,曰陰符經、道德經、清靜經、龍虎經、黃庭經;內四書曰參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訣、青華秘文。外修者有外五經曰度人經、皇經、三官經、北斗經、玉樞經;外四書曰生神章、濟煉科、祈禱儀、千金方。又有太上十三經、西升經、南華經、文始經、道書全集、道書十二種、三豐全集、呂祖全書、了身經、日用經、素書等。其各丹經子書,俱系教後輩道學之人參考以為標準。每日早午晚三時,在主殿內分誦諸品妙經、聖誥、仙號、寶懺等,及三官經、北斗經、受生經、真武經、消災經、禳災經、救苦經、清靜經、玉皇心印經、生天經、解冤經、拔罪經為功課,上祝國家太平,下祈人民安樂。凡誦經者,須要平心定氣,齋戒沐浴,整齊衣冠,每日進行,不得有懈,方為稱職。《三清秘籙、太上大道諸經舉要》《黃庭內外景經》、《黃庭遁甲緣身經》、《靈寶經》、《靈寶無量度人經》、《靈寶洞玄定觀經》、《上清大洞真經》、《赤文洞古經》、《玉皇心印妙經》、《玉皇本行集經》、《太上清靜經》、《太上九要心印妙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虛無本起自然經》、《太上枕中經》、《太上西升經》、《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玉清胎元內養真經》、《原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呂祖同參經》、《呂祖醒心經》、《真龍虎九仙經》、《斗姥元君大道九皇真經》、《斗姥寶懺》、《斗姥延生真經》、《先天斗帝敕演玄功靈妙真經》、《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北方真武靈應妙經》、《真武本傳妙經》、《太乙救苦護身妙經》。《道教四子真經》《道德真經、老子》、《南華真經、莊子》、《文始真經、關尹子》、《沖虛真經、列子》。《太上玄門早晚功課經、序》竊以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復元始之性。獲修仙之路,得以曉自然之心。是故道者,住叢林焚香火,三千日里勤功,十二時中無怠,朝夕朝禮聖容,當輸自己之誠,殷勤祝厘國祚,必獲升仙之慶。且夫功課者何為者也?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賴先聖之典也,誦上聖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元和。經之為經,是前聖之心宗,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誦之誠者則經明,行之篤者則法驗,經明則道契於內,法驗則術彰於外,經明法驗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此是住叢林者之規範,升仙者之梯磴。非叢林無以陶熔大眾之德性,非梯磴何以希求出世之真仙?若肯誠心修道,二六時中刻刻提撕,時時檢點,在世端能出世,居塵自可離塵回。出是非之門,直達無為之路,逍遙宇宙,出入虛無,自由自在,無滅無生,方寸不立一塵,妙用直超三際。若此者,了自心一念之誠,出世上三途之苦,履長生之道路,脫苦海之迷津。既無前愆之可懺,亦無後過之可悔,無前愆之可懺者,心正也,無後過之可悔者,意誠也,心正則無惡業,意誠那有災殃,無惡業則立到天堂,無災殃則出離地獄,功高宇宙,德契虛皇,禳災而災消,祈福而福至,無求而不應,有感以皆通。課誦諸品仙經及群真寶誥,故凈口凈心凈身而有咒,安天安地安神而有章,皆有次序,更無躐等。雖是隨堂之功課,實為祝 國祚之大猷,朝夕誦念,晝夜忘疲,直候三千功滿,作百行圓,方是出家之上事,大丈夫之道德也,是為序。大清、光緒丁亥、一清道人重刊凡誦經者切須齋戒,嚴整衣冠,誠心定氣,叩齒演音,然後朗誦,慎勿輕慢,交淡接語,務在端肅,念念無違,隨願禱祝,自然感應,先念步虛,後誦咒章。理恆後序;道教經典,浩然卷迭,難以悉舉。若以宗派而論,則正一及其分派,天師、上清、靈寶、凈明、神霄、清微、東華、天心諸派。全真之龍門、七真諸派、鍾呂、金丹南宗、東、西、中、武當、伍柳等派,俱有其本宗之要典,但稽學者之依止因緣而取捨趨向,茲不贅述。它如道藏全書之總集,則諸經繁典無不羅列其中,是謂道經之集大成者。凡諸經藏,概不類於大典、四庫之約束整肅,剔多拾寡。明季以前,道經幾矢,唯余宋代之《雲笈七鑒》,可見一斑。皇室崇道,則命正一天師編修《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清季亦有全真道人,玄門信士自行刊梓之《道藏輯要》,是為巨著。迨至今日,道經編撰亦無廢綴,台灣居士蕭天石,所編《道藏精華》,其所采捩多是仙宗精要,煉養家之寶筏。大陸則為道協及學術界所編之《中華道藏》、《藏外道書》、《道書集成》。另據敦煌遺書所輯之《敦煌道藏》,多是前代遺失之道經秘典,珍珙難覷,價值匪微。諸藏彙集,堪為有史道經編撰之最盛者。凡舉古來方外圖輿,玄門經籍之可觀及未見者,無不俱在其間,諸君欲覽,亦不必遠涉名山而即求之當下可以。唯古來學道之士,可以博洽,以廣見聞。但須暨門深入,而方有所成就。南嶽魏夫人之持誦黃庭,得以證道上清。培源張天師之殫精梵斗,所致書符有驗,此古今二仙之例也。故以繁而能約,曠而取髓,是謂明理君子,高士達者。若竟游弋馳騁,終究無所歸依,則所學盡屬虛無矣。凡諸經咒仙籍,務必擇一而精,精而誠,誠而明,明而自感恪與神靈,斯謂之有道也。然後可以貫徹其它,旁徵博引,了一法以證百家,始知大道仙源,本無二端。歸心極致,通徹天人。得意忘象,神通真境。學者倘臻乎此,則仙道咫尺,非爾遙也。
推薦閱讀:
※佛·法·僧 三寶連載七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加州無人車路測再添新玩家,全來自中國:Pony.ai和圖森
※我為什麼對宗教主張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