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地歷史地看待列寧和十月革命

  

  今年是列寧逝世92周年,明年將是十月革命100周年。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將要到來之際,有關列寧與十月革命的話題不可避免地成為「後蘇聯時代」一些國家社會政治輿論的主題之一。一個世紀中列寧的形象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人們在今天怎樣看待列寧和十月革命?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列寧所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怎樣看待列寧和列寧主義的歷史地位?這些既是老話題,又是新話題。

  一

  1917年,在俄國發生了偉大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起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之後,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打退帝國主義和國內反革命圍剿,蘇維埃國家得以在帝國主義的包圍中生存下來,成長壯大,用十幾年的時間走過資本主義要用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之路,建設了比較齊全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並取得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贏得了全世界的敬佩和尊重。

  在領導創建布爾什維克黨以及在鞏固蘇維埃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中,列寧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認真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帝國主義論」,並根據帝國主義的發展不平衡規律,作出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將首先在一個或幾個國家內獲得勝利的判斷;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列寧提出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提出利用國家資本主義、利用商品貨幣關係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這是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於社會主義實踐的探索和創新;列寧還提出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理論,他指出,這個政黨應當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是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力量;列寧還創造性地提出經濟落後國家可以越過資本主義階段過渡到社會主義,等等。這些內容體現了列寧以及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繼承和發展,構成了列寧主義的主要內容。後來,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被廣泛應用。列寧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蘇聯的象徵。在其去世後的半個多世紀中,列寧的形象始終是積極、正面的。

  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在「民主化」「公開性」以及揭開歷史「空白點」的旗號下,在各領域對斯大林展開批判。不久,這種批判擴展到列寧和捷爾任斯基等其他蘇共領導人。有人說,1917年初,列寧從德國政府那裡得到幾百萬的金錢資助,是被德國政府「派回」搞破壞活動的「德國間諜」;有人借用普列漢諾夫的話說:「俄國歷史還沒有磨好烤成社會主義餡餅的麵粉」,宣揚十月革命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有人攻擊十月革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開始就不應該搞:「如果站在人類文明的角度看,就會發現這場『革命』的代價遠遠大於改良」;還有人說列寧「不是一個善良的人」,而是「具有革命的殘酷性的人」。列寧的形象從革命導師,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變成了「間諜」「陰謀家」。

由戈爾巴喬夫等發起的對斯大林、列寧等蘇共領導人的批判,其目的是全盤否定蘇共、蘇聯的歷史,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這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盛行,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蘇共領導人的形象被嚴重醜化,蘇共和蘇聯的歷史被歪曲,社會思想混亂,國家局勢動蕩,民族分離主義猖獗。最終,蘇共垮台,蘇聯解體。

  二

  蘇聯解體後的最初一段時間,在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對列寧、列寧主義和十月革命的否定仍在繼續,有的新獨立的國家力圖以此證明自己與蘇共、「蘇聯帝國」決裂。在俄羅斯,歪曲蘇聯歷史、損毀黨的形象、否定和批判共產黨與蘇聯制度的言論也一度十分盛行,在各種報刊雜誌乃至歷史教科書中,對蘇聯歷史的描寫十分混亂。正如普京總統當年指出的那樣:「社會上是一鍋粥,教師的頭腦中也是一鍋粥!」

  在此情況下,俄羅斯政府在歷史研究與思想意識領域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糾正混亂局面。在史學工作者的努力下,俄羅斯史學逐漸回到尊重事實、倡導愛國主義、捍衛國家利益的軌道上來。而經歷了國家解體、經濟衰退、生活困窘的民眾,也開始懷念國家強大、人民生活安定的蘇聯時代。於是,列寧的「回歸」,又成為俄羅斯的一種社會潮流。這主要體現在:

  第一,學術領域的正本清源。蘇聯解體前後,史學界有關列寧的評價、十月革命的前提條件、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選擇等問題就出現了大量研究成果。早期由於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政府的錯誤引導,一些持右翼觀點的研究者,如沃爾科戈諾夫、菲拉托夫、雅科夫列夫等人的成果影響很大。他們宣揚,十月革命是以列寧為首的一小撮職業革命家,利用當時俄國的混亂局勢發動的「政變」,「不僅是俄國歷史上,而且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對列寧和十月革命幾乎完全否定。當然,也有左翼學者如沃洛布耶夫、波利亞科夫等提出,十月革命並非偶然發生,它不僅對俄國而且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這種聲音相對微弱。進入新千年後,隨著歷史事實的揭示,加上政府的正確導向,俄羅斯學界對列寧和十月革命的態度更加理性和公正。俄政府前總理普里馬科夫曾撰文指出,在俄羅斯的政治文獻中,常常把1917 年的十月革命稱為「政變」,這種作法很不正確。十月革命的歷史是不能改寫的。有學者論證,十月革命不僅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序曲, 也是新的偉大俄羅斯強國的序曲。近來,學者亞歷山大·舒賓專門著書,詳盡分析了俄國從1917年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發展過程,闡明十月革命發生的必然性,他把這場革命稱為「偉大的俄羅斯革命」。這些觀點在當今其他史學著述中也有非常鮮明的體現。俄羅斯學界對包括列寧和十月革命等蘇聯時期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的研究、評價越來越基於事實,越來越全面客觀,而有關列寧的那些謠言與傳說則逐漸不攻自破。

  第二,俄羅斯民眾的紀念活動。對列寧和十月革命的重新肯定不只體現在學術成果中,還可以通過俄羅斯民眾的紀念活動看出來。每年的1月21日和4月22日,即列寧逝世和誕辰紀念日,在俄羅斯的媒體上都會登出一些紀念文章。而每年的11月7日,即十月革命勝利紀念日,在俄羅斯的多數城市更會有大大小小的集會,人們以一年一次的聚會來紀念那場「偉大的革命」。近年來,在莫斯科以及其他州、區由俄共組織的十月革命勝利紀念活動規模和影響越來越大。在各種紀念日里,還有群眾自發來到紅場,向列寧墓敬獻花圈,表達對列寧的崇敬之情。蘇聯解體以來,出於政治和經濟的原因,一些黨派和議員屢次向議會提出將列寧遺體遷出紅場,而以俄共為代表的黨派和民眾屢次反對,也對攻擊列寧的言論與行為進行反擊。

  調查表1 「十月革命給俄羅斯人民帶來了什麼,你同意哪種意見?」(百分比)

  調查表2 「你認為導致十月革命發生的因素有哪些?」(百分比)

  第三,俄羅斯社會輿論調查結果。蘇聯解體前,圍繞列寧與十月革命評價問題,俄羅斯社會輿論調查研究中心就展開調查,一直持續到新世紀前十年。其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俄羅斯民眾的基本看法:

  在調查表1中,肯定十月革命「開創了俄國歷史新紀元」「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正面評價,遠遠高於「一場災難」之類的負面評價,尤其進入新世紀以後更是如此。這說明,十月革命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在調查表2中,對於十月革命發生的原因,選擇勞動者處境艱難和國家政權衰弱的,始終占絕大多數。這兩個因素被視為十月革命發生的主要原因,而對所謂政治冒險家的極端主義等負面說法的肯定並不多。這反映出,十月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已然得到了更多的認同。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在俄羅斯關於列寧與十月革命的正面評價越來越多。而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將至之際,這種趨勢愈發明顯:在2016年初有關俄羅斯百年最偉大領導人的社會輿論調查中,列寧和斯大林、普京並列第一。

  三

  儘管當今俄羅斯社會對列寧和十月革命甚至對斯大林的正面評價在上升,但並不等於歷史定論已經作出。隨著歷史檔案的公開、歷史研究的深化,近年來,有關「真實的列寧」「真實的十月革命」的報道越來越多。除了肯定列寧和十月革命歷史地位的正面成果之外,也有一些與原來說法不一樣的史料披露出來。比如,有研究證實,蘇維埃政權初期,的確實行過「紅色恐怖」,存在粗暴地對待農民的現象,而將幾十萬學者、科學家驅逐出境的事實也早已得到證實。此外,還在蘇聯解體前就開始被媒體曝光的槍殺沙皇全家的證據,以及鎮壓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亂的史料,等等。

  這種情況在今年初的媒體報道中十分突出地反映出來。今年1月,普京總統在參加人民陣線地區論壇時,對如何看待列寧和蘇聯歷史的提問所作出的回答,引起了俄羅斯一些媒體以及中國媒體的關注。有的文章以「普京拿列寧開刀」「普京再度批評列寧」為題,大肆渲染普京對列寧、對蘇共的否定。對此,筆者有如下看法:

  第一,辯證、歷史地看待列寧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勝利之初,蘇維埃政權面臨帝國主義圍剿和國內反革命進攻的危難局面。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以列寧為主要領導人的布爾什維克黨採取了一些嚴酷的鬥爭策略和手段。對此,列寧自己也有反思,他不止一次地承認,蘇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沒有任何經驗可以作為參照,錯誤不可避免:「我們一分鐘也沒有忘記,我們過去和現在確實有很多的失利和錯誤。在締造前所未有的新型國家制度這種全世界歷史上新的事業中,難道能沒有失利和錯誤嗎?我們一定要百折不撓地努力糾正這些失利和錯誤,改變我們對蘇維埃原則的實際運用遠未達到盡善盡美的狀況。」(《列寧選集》第4卷第566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連列寧本人都承認,蘇維埃政權的錯誤在所難免,今天的媒體更應尊重事實。同時,也不能忘記,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在帝國主義的廢墟上,建設起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並取得了輝煌的建設成就,這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偉大事業。既肯定其成就,也看到其錯誤,把歷史人物和事件放到當時的國內外環境下,全面審視,辯證、歷史地分析,才是歷史研究應有的正確態度。

  第二,對歷史人物不能求全責備。不以現代人的思想、觀念來苛求歷史人物, 而是從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和環境,及其發揮作用的歷史背景出發,來看待和評價他們。這也是評價列寧及其活動的一個基本原則。列寧是俄國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我們將其視為偉人,但不能要求其做「完人」。正如一位俄共黨員所寫的那樣,在世界歷史上,有兩場革命被稱為「偉大的革命」,這就是法國大革命和俄國十月革命。如果把兩場革命做具體比較,可以看到,法國大革命也伴隨著恐怖、內戰、經濟生活混亂、饑荒,還有後來的拿破崙戰爭。但法國歷史學家仍將其稱為大革命,並為法國和全世界所認同。當時和後來有許多人,甚至法國自由派歷史學家都為雅各賓派的恐怖政策辯護,認為它在反對外國干涉的鬥爭中保衛了法國。至於拿破崙,他雖開啟了勝利,卻以失敗告終,並導致法國被佔領,但他仍被視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指揮家,並沒有人把那些無法估量的損失作為罪責加到他的頭上。儘管作者是在借拿破崙來闡述對斯大林及其領導的衛國戰爭的態度,但是這段分析無疑對正確認識和評價列寧與十月革命也很有幫助。

  第三,客觀看待「普京評列寧」的出發點。普京不是歷史學家,用他自己的話說,歷史「這是歷史學專家的事」。而作為一位政治家,普京對歷史問題的表態常常與俄羅斯所面臨的國內外局勢相聯繫。在評價列寧與蘇聯解體關係時,他強調,「列寧提出,加入未來的統一的聯盟國家應以『作為平等成員有權退出聯盟』為基礎。這恰恰成了我們國家大廈地下埋藏的一顆炸彈」。他還對蘇維埃政權初期,列寧的「思想統一」做法加以指責。這些言論,要結合今日俄羅斯所面臨的問題來考量。烏克蘭危機以來,由於受到西方制裁,國際油價大跌,俄羅斯經濟受困,加上與土耳其的衝突,俄內政外交都面臨十分複雜的局面。國家的安定與統一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在此情況下,普京的「定時炸彈」說法,更多地還是要表達維護俄羅斯國家統一的現實主義態度。這一觀點在今年4月7日普京參加聖彼得堡「真理和正義」地方媒體論壇時也有體現:普京指出,愛國主義和俄羅斯民族認同感在當今俄羅斯十分重要。

  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作為影響俄羅斯進程的一位最重要的政治家,並且已被寫入俄羅斯歷史的列寧,其言論與活動與當時的國內外環境密切相關。列寧去世90多年後,作為當代俄羅斯最重要的政治家,普京對列寧的評論,其出發點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其所面臨的現實相關。無論是「當事人」還是「評論者」,兩個人物各自有其歷史環境和現實約束,我們應具體地、歷史地加以理解和分析。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列寧主義不僅指導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也鼓舞和推動了全世界一切被壓迫階級、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的鬥爭,在半個多世紀中得到社會主義國家和各國共產黨的承認。今天,儘管時代和國際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但是列寧和他的理論主張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列寧主義仍將是引領世界社會主義前進的一面偉大旗幟。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只是世界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的曲折,並不說明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前景渺茫。同樣,列寧像在一些地方倒塌了,列寧所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仍在繼續。真正的共產黨人將始終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旗幟,克服各種困難,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完善自身,不斷推動共產主義事業前進。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來源:《紅旗文稿》)


推薦閱讀:

作為編輯的列寧的怒吼
【完整感受】肖斯塔科維奇《C大調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

TAG:歷史 | 辯證 | 革命 | 列寧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