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預測原理
什麼是易經文化: 易經文化是一種神秘文化,周易文化的核心是論述一種「太極之氣」,就是人們常說的生命源頭上的元氣和生氣,所示周易是一門關於氛圍氣場、風水氣場、與生命科學、人體信息緊密聯繫的一種玄妙學科。陰陽二氣靈動與中,五行之象噴薄於外;方圓之意盡顯,易簡之德盡窮;易之時義大矣哉!萬物互通,各正性命;紛繁而不雜,暢行而不滯;芸芸眾生,易行其中。天道其順乎?張而有節,赫而有聲,動而時,變而通,合而德,至而命,命者名,名者生,妙乎!神乎!一致於無窮,窮後而復生,周而復始以盡性。 大易其逆乎?溯河而上,逆水行舟。探其原,察其明,君相君命廝守其中。迎其難,發其軔,動感天地,志毅乾坤。神業不居功,神人不顯名,大道若愚,大美在其中。人定勝天,非其時而成易,孔德大矣哉!韋編三絕,其虛談哉!天亦信矣,所以大聲高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探賾索隱,鉤深致遠,戰乎乾,勞乎坎,易曰: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也。易者,逆也,險而後成,失而後得,神理也。編輯本段易經的哲學思想:
《易經》的世界觀是唯物的。當同時代的西方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人時,我們東方的《易經》早已確信宇宙運動誕生了生命,「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陰陽有體」。《易經》唯物的世界觀,決定了《易經》積極的人生觀 《易經》的辯證法是唯物的,開創了中國最早的矛盾法則。我們知道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易經》的世界觀決定了自強不息的人生觀、有為的人生觀、積極的人生觀。 《易經》的思維特色主要是形象思維。 中國人最早就是通過形象思維來探索事物的本質、預見未來。比如《易經》有一個卦叫做小畜卦,其中有一句話叫做「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就是說天上的雲層集中到一起了,即使當時未下雨,也要考慮到它有可能下雨,並且要考慮可能從哪個方向下雨。小畜卦又說:「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就是說夫妻失和,男子不能規正妻室,那麼妻子的正位就有可能保不住。上述說明《易經》的形象思維主張從形象、現象聯繫到未來,並預測未來。 《易經》認為事物是不斷發展的,變化著的,《易經》的易,就是變易,變易的目的是革命,是創新。「革命」二字最早就出自於《易經》。 《易經》的整體觀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天道、人道、地道的三位一體」,我們強調的是人與天、地、社會相應,而非天人感應。這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啟示。
易經預測的原理:
易經預測,是《易經》最神秘的部分,也是《易經》最智慧的內容。其實,《易經》的預測是研究憂患意識及未卜先知,強調「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智慧,而不是去算某個人的命運,更不是去迷信算命先生。 全息的原理是《易經》預測的基本原理。全息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就是說一個小的局部包含著一個大的整體,一個大的整體包含著若干小的局部。 那麼,什麼叫全息預測?任何事物都可以從它的一個斷層面,或者一個小的局部窺測出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比如《易經》里坤卦的「履霜堅冰至」就是最早的全息原理,意思是你的腳剛踩著霜,就意味著冰天雪地的日子將要來到。 歷史上有一個故事,殷商時期,紂王命令工匠為他打造一雙象牙筷子,大臣箕子在旁邊聽後憂慮的想到:紂王打造象牙筷子之後,肯定要配備銀碗,有了銀碗又要配錦衣,有了錦衣又要配宮殿,這樣一定會造成征戰,去掠奪,從此將天下無寧日,於是箕子就逃走,得以倖存。而比干卻沒有逃走,而是對紂王直諫,結果被紂王挖去了心。這就說明箕子善於預測。
《易經》為什麼能包羅萬象?為什麼能觸類旁通?原因就在於《易經》是一部大全息書,六十四卦辭、三百八十六爻辭都是一個個小全息窗口。 《易經》為什麼可以趨吉避凶? 第一,把握事物的轉化規律才能轉危為安。《易經》的太極蘊含著事物轉化的規律,即凡事盛極必衰,衰極必盛,否極泰來,這就啟示了我們任何事物都存在著轉機。 第二,預見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居安思危。《易經》的開門兩大卦涵蓋的就是事物的轉化規律。 《易經》中高度強調憂患意識,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這就是「防患於未然」,也就是「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 第三,要善變才能趨吉避凶。
第四,《易經》中有許多卦教我們怎樣趨吉避凶。比如《易經》著名的遁卦,遁,即隱遁,其中就蘊含有趨吉避凶的智慧,《易經》說:「好遁,君子吉,小人否」,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該避開的時候就要避開,不該避時就不避,何時避開,能否把握好避與不避的度,這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分。 《易經》在坎卦中告誡人們,一旦陷入陷阱或險境要掌握幾個脫離凶境的原則:首先要避免陷入;一旦陷入險境,要會靜待時機,就是冷靜分析,尋找脫險辦法,把握脫險的最佳時機。 預測的最高境界是掌握事物的轉化規律,把握有利時機,從而促進事物的更新,即創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