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六二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六二集)  2010/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6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八十六面,最後一行:  「十、佛世尊。《成實論》等開為兩號,以佛為第九號,世尊為第十號」。這是說經論上對於如來十號有開合不同,前面也曾經說過,這個地方再提一次。「今依《涅盤經》,合佛世尊為第十號」。下面為我們解釋,「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與覺滿,三覺圓滿,故稱為佛。」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翻過來的,從音翻過來的,梵文這個字稱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都省掉,所以有的時候說佛陀,省掉一個耶,稱佛就省掉兩個,連陀耶都省掉了。它的意思有兩種,一個是智,一個是覺,說智是從體上講,說覺是從用上講。智有三種智,叫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是這個字裡面的含義。內有智,外面才能覺,沒有智怎麼個覺法?所以用覺裡面就包含智,智是體,覺是用。有用當然它沒有智慧它怎麼起用?所以用這個字裡面就包含智在裡頭。  在這裡我們得略說一說,一切智是知法總相,法是宇宙之間一切萬法,惠能大師開悟說「能生萬法」,宇宙之間一樣也不漏,圓圓滿滿的,用一個總代名詞來說就叫做法。通常也把它分開來講,分開來是六個字,性,一切法的體性,相是一切法的現象,事、理、因、果,用這六個字代表一切法。單單一個法,性相理事因果都在其中,一個也不漏。一切智,總相是什麼?總相是空的,叫萬法皆空,因果也是空的。但是諸位要曉得,我們也常常聽佛法裡頭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話是怎麼說法?因果是跟萬法同時生起的,萬法空了因果哪有不空的道理!不過這個空要證窮才空,窮是到極處,也就是說妙覺位,回歸到常寂光,回歸到自性,這個時候就沒有了,沒有回歸到自性都有。換句話說,實報莊嚴土裡頭有沒有因果?有,只有常寂光裡頭沒有。實報土裡面所居住的人,世尊為我們介紹,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諸上善人,這不是普通人,法身大士,《華嚴經》上初住以上,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居實報莊嚴土,不是普通人能住的。  但是凈宗很特別,所以這叫難信之法,一切經教里沒有這個說法,諸佛剎土裡頭也沒見到過、沒聽說過,唯獨極樂世界不一樣,它很特殊,凡聖同居土的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給諸位說,就是實報土的居民,地位最低的都是圓教初住,在我們中國習慣上說,個個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人,他不是普通人。這是怎麼回事情?這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就知道,我們今天學佛,要在這一生當中解脫,永遠脫離六道、十法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就是作佛。為什麼?阿惟越致就是作佛了,圓證三不退,圓滿!就是三種不退你都證得了。位不退,位不退是阿羅漢,行不退是菩薩,念不退是佛,你全證得了,永遠不會退轉。到極樂世界決定證得妙覺果位,西方世界給你做了保證,無比殊勝的法門。  這是說第一個智,一切智,一切智是萬法皆空,這個我們現在知道了,讀了《還源觀》、讀了《華嚴經》曉得了,不但物質現象是假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心經》上講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就是物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沒兩樣,也是空的。你知道這一樁事情,而且你肯定它,你也證得它,這人什麼人?阿羅漢、辟支佛,所以他們超越六道輪迴了。可是宇宙之間,這些十法界依正莊嚴,究竟是怎麼回事情,他知道統統是空的,但是為什麼有這個現象?為什麼有這些東西存在?這個阿羅漢就不知道了。菩薩知道,所以菩薩的智慧比阿羅漢高。菩薩曉得這一切法,這種種是形容多,道種智,道是道理,這種種法的生起是個什麼道理,菩薩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一切法,它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菩薩知道。阿羅漢只有一種智,一切智,沒有道種智。菩薩有一切智、有道種智。成佛呢?給諸位說,圓教初住就成佛。這個地方講的菩薩是誰?十法界的菩薩,阿羅漢也在十法界,四聖法界。成佛了,成佛不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還不行,一切種智沒證得,證得一切種智就超越十法界,那他又提升了,就到初住,他到實報土去了,這真的成佛,不是假的。所以佛有一切種智,一切智總相,就是一切智跟道種智圓滿了,是一不是二,所以叫一切種智,這佛所證得的。起作用,這個地方起作用是自覺覺他與覺滿。自己證得的是自覺,自覺之後一定教化眾生,於十法界,這個十法界是包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有感,佛有應,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應。  這個應有個條件,通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總是跟你有緣的。跟你有緣的人太多太多!你不是一生一世,你過去無量劫來在十法界里度過,特別是六道,六道里每一道你都住過。換句話說,十界、六道裡面跟你有緣的眾生就很多很多,無論是善緣、是惡緣、染緣、是凈緣,只要是有緣,他有感,你就有應,感應道交。這個感應,近代科學家也告訴我們,我看到這邊,他是從印度來的,說是我們人身體有七個輪。在這一份資料裡面,這份資料我想也能印出來給同學們做參考,對我們學佛有很大的幫助。是在末後,這跟科學家所講的,我們的身體就像電台一樣是個發射台,我們的意念會發出去,也是個接收台,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我們可以接收到。接收,為什麼我們收到別人的信息,別人有感我們收到了,收到自然就會應,這感應道交。眾生把信息給我們,有的時候他知道,你說我們求佛菩薩,有求於佛菩薩,非常明顯的感,佛菩薩有沒有應?有,他確實收到。有些我們自己不知道,極其微細的這個波自己不曉得,佛菩薩收到了。  我們在前面學習過十二分教,十二分教裡面有無問自說,那就沒有感。其實有,那是冥感。它舉的是《彌陀經》,《彌陀經》沒人啟請,佛又為什麼說?這個地方眾生根性熟了。佛怎麼知道熟了?眾生有信息發出去,可以接受這個法門了,佛收到,所以不需要人問就開講,這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特別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習氣怎麼斷的,無始無明的習氣?境界怎樣漸漸契入圓滿?那就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教學相長,最好的修學方法是教學。古人說過,現在這些科學家也說過,也提出來,最好的修學方法是教學,這就是覺他。覺他,這是教化眾生。這覺滿,圓滿,什麼時候才能圓滿?眾生太多了,還有很多我還沒教到,法門也多,許多法門我還沒有學過,也還沒有教過,怎麼圓滿了呢?這個圓滿不是對外的,是對內的,你的無始無明習氣斷盡就圓滿,是這麼回事情。斷盡,他就證妙覺位,妙覺就圓滿,是這麼個道理。這叫做覺滿,叫三覺圓滿,這稱之為佛,這是究竟圓滿佛,在《華嚴經》稱為妙覺位。等覺還不圓滿,等覺住實報土,妙覺位回歸常寂光了。  常寂光就是大圓滿,常寂光裡頭不但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統統沒有,它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虛空也是依它為體,沒有這個體,虛空也沒有了,哪來的虛空?所以它是一切法的本體。我們接觸不到,佛說了,這樁事情唯證方知。什麼時候證得?他也不是說一下就圓滿證得,不是的,分分可以證得,那就是在實報土裡頭,四十一個位次分分都證得。所證得淺深不相同,十住菩薩證得比較淺,十地菩薩證得比較深,到妙覺圓滿,這是佛。所以佛能不教人嗎?沒這個道理。佛用什麼方法教人?佛示現菩薩身分教人,教化一切眾生,教化十法界眾生。  我們許多同學,相信有不少人聽到過,過去英國湯恩比博士說過一句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他沒有細說,我們要怎樣解讀這句話?孔孟學說是什麼?人家一聽到孔孟學說,馬上就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這個不行。我們是從根看起,儒家的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感應篇》,佛家的根是《十善業道》,這三個根能夠普及教化眾生,收到效果。能不能更簡單一點?《論語》裡面說,這是儒家常講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兩個字可以代表儒家。仁者愛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仁的根本是孝悌。義者循理,換句話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是義。這三者裡面最重要是理,理是什麼?理就是自性,理就是本性本善。《論語》裡面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以我們取仁義、取忠恕代表孔孟的學說,這個精神就抓到了。怎樣落實?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落實。精神四個字,仁義忠恕。仁者愛人,義者循理,忠是什麼?忠是真心,那個心在當中,不偏不邪,這叫忠。不偏不邪是真心,偏邪是妄心。恕,特別講求這個恕字,原諒所有犯過失的人,原諒所有造罪業的人,為什麼?他們沒人教,才會犯過失。恕道能幫助現前的社會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  恕,佛法里有沒有?有。佛在我們這部經上就講過,「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是恕。你看到犯過失的人這麼多,要原諒他,為什麼?沒人教他,他的先人不知道,不知道道德。先人什麼?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佛法包括在其中,至少也丟掉四代到五代,將近一個世紀,沒人教他,世風日下。東方人如是,西方人呢?西方人亦如是,也是沒有人教他。所以心行不善,造作罪業,這是現在社會普遍的現象。如何來應對?用佛菩薩的慈悲,真誠慈悲,用孔孟的仁義忠恕,一筆勾消,不再過問,希望大家重新做人,重新要來教導。我們要把聖賢教育提起來,把宗教教育興起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學,過去所造的一切都不要過問,都不要再提了,我們心就定了。  要想做,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做一個榜樣。中國在古代歷代這些帝王治國平天下,他都有個榜樣。這個榜樣是什麼?是一個城市。哪一個城市?皇上居住的那個城市,從前叫京師,京是大的意思,師是師範、是模範,這一個城市是所有一切城市的師範、榜樣,你們要來學就到這裡來學。所以以前首都稱京師,這個意思好!居住在京師的人要不守法,那皇上多丟人,那就沒面子。從前做皇帝不好當,為什麼?一舉一動都要做人民的榜樣,別人可以馬虎一點,他不能馬虎,他要守規矩。你看早晨的時候,三點鐘要起床,上朝,不能睡懶覺,這種生活從小就養成。皇子,住在皇宮,皇帝的這些兒女,三更太監去敲一敲門,就把他們叫醒,四點鐘就得上殿,早朝,上殿,不好當。最舒服的是老百姓,享皇上的福。所以總得有一個城市做一個示範,然後慢慢推廣,才能造出廣泛的影響。那個影響之大,也影響周邊的國家,看到這個典範,服了,心服口服,自動稱臣,向你學習,尊奉你為天子。天子不是人封的,大家公認的。天子有沒有權?沒權,每個國家都獨立的。中國統一,秦始皇才統一,秦始皇之前都是一些小國,諸侯,周朝是八百諸侯,八百多個國家,周是天子,天子沒有權力的,只是別人尊敬你,你是以德行教化天下,以榜樣示範天下,是這個意思,這個我們不能不懂。孔子心目當中最敬仰的、最仰慕的是大同之治。大同之治真有,不是理想,做到了,堯、舜、禹做到了,禮運大同篇里講的。王啟以後,夏商周三代是小康。孔子、孟子生在亂世,春秋、戰國,周朝的末年,春秋、戰國,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戰國。春秋、戰國差不多有四百多年,亂世!所以這些大聖人出來,來教化眾生,把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流傳於後世。中國人稱孔子為集大成者,大成至聖先師,尊孟子為亞聖,尊重傳統文化,這個文化源遠流長。  佛的文化是個非常特殊的文化,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文化,為什麼?它是佛佛相承。所以這經上講的,你看此地講的,經文末後一句,「在世教授四十二劫」。這話怎麼講法?我們這個地球,整個地球的歷史也沒四十二劫。這個劫是大劫,一個大劫就是一個星系的成住壞空,四十二劫是這個星系成住壞空四十二次。所以佛法這個東西要證!它是科學,不是說佛這麼說的,你們聽了,相信就完了,不是的,佛要你自己去證。理上沒有時間,時空都沒有,事上有,六道裡頭真有。四聖法界裡面有,但是他沒有障礙,六道裡頭有,有障礙,四聖就沒障礙了。到實報土的時候你才真正徹底明了,佛講的唯證方知是在實報土,也就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到這邊你完全自己明白了,明心見性,他依這個。  所以學佛先對於佛這個字要認識清楚。佛是誰?佛是自己。《華嚴經》上講得很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又說,說得更乾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自己,不是別人;就是你有自覺、覺他,你現在沒有圓滿,你有智慧。我們現在一切智沒有,不知道萬法皆空,但是很多這些法怎麼來的,學了很多科學,學了很多常識,他們講的是真的還是假的,不管真假,講得很多,我們也學得很多。宇宙怎麼來的?大爆炸來的。現在量子學家不承認大爆炸,大爆炸講不通,量子學家發現的這個宇宙的起源跟佛法愈來愈近,無中生有,他從這裡講。這個有,有最初就三樣東西,能量、信息、物質,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能量,阿賴耶的業相;信息,阿賴耶的轉相,就是阿賴耶的見分;物質,阿賴耶的境界相,三細相的境界相,相分。不容易!這是科學證實了佛經。科學家說我們現代的人,已經不是生活在物質的世界,生活在哪裡?生活在量子的世界。這個話說得很對,用量子來看佛法會增長智慧,會得到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你知道宇宙萬法的真相,你不再迷惑了,處事待人接物你就知道應該怎麼做,那就是佛經裡面的戒定慧,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量子跟這個相應。  我們再看下面《合贊》,「《合贊》曰: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下面一個比喻,「譬如有人覺知有賊,賊無能為」。這是佛在經上的比喻,不覺小偷他趁機會可以偷盜你的財物,如果你覺悟,知道他是個小偷,他不敢偷了。為什麼?東西丟掉的時候,肯定是他,所以他不敢下手。這是用來比喻覺的意思。它比喻什麼?覺知有賊,賊是什麼?貪瞋痴慢疑、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是賊。你要是真正覺悟了,你還用不用它?不用它了。這是這個比喻里的真實義。我們實在講,無量劫來受這個賊的害,這個賊不在外頭,家賊,貪瞋痴慢疑、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賊,讓我們失去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就害在它們手上。現在我們明白了,不用它了,不貪了,不瞋了,不痴了,對佛菩薩聖賢教誨不懷疑了,對待一切眾生不驕慢了,都能夠回過頭改過來,我們回歸自性指日可待。這就是覺知有賊,賊無能為。  「又佛名知者。如《智度論》曰:佛陀,秦言知者」,這個秦是姚秦,鳩摩羅什那個時代,《智度論》是那個時代翻譯的,「知過去、未來、現在,眾生數、非眾生數,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菩提樹下了了覺知,故名為佛陀。」這個意思是什麼?這個知就是智慧現前,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佛的標準是明心見性。諸位同學要知道,佛出現在世間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就是教學,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有種種不同的方法,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不是一個數字,表法的,表大圓滿。眾生各種不同根性,佛都知道,佛都有方法教導你,幫助你回頭,幫助你覺悟。佛這方法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頭法爾如是,本來就有,不是從哪來,不是學得來的,自性裡頭本具的。人人都有自性,人人本來具足,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講得這麼清楚。只是我們迷失了自性,好像這些能力都失掉了,其實沒有;沒有,為什麼不能現前?它有障礙。  障礙有兩大類:煩惱障、所知障。煩惱障裡面又分三大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如果這些煩惱你統統放下,煩惱自性裡頭本來沒有,迷了之後,誤認為身是我,從身產生自私自利的妄想,從自私自利去衍生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幫助你覺悟,認識自己,然後把你的煩惱習氣把它淘汰掉,慢慢都把它放下,你就回歸自性,自性裡面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統統現前,這是佛陀的教誨。佛陀教我們的,我們將來修成就的,全是自己自性本有的,佛什麼都沒給我們,這個要懂。但是我們迷了,不是他教導,我們怎麼知道回頭?怎麼知道自己迷惑?所以這個恩德一定要感激,要常常有感恩的心。所以他知道過去、知道未來、知道現在眾生數,數是數量,佛全知道。非眾生數,非眾生是我們現在講的植物、礦物,佛法裡面講有情世間、器世間,器世間是非眾生,非眾生數。有常無常等,什麼是常?常是永恆不變,無常是剎那剎那都在變,一切法的自性是常,有常,一切法的現象是無常。佛在菩提樹下成無上正等正覺,他沒有一樣不知道,則稱他為佛陀。在中國我們又翻為大覺世尊,所以有一些寺院用「大覺」為名號的,大覺寺,這是佛寺,佛教的道場。  「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悉,故為佛陀」。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三種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智慧成就,所以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悉,悉就是知悉,就是明白。什麼叫盡?什麼叫不盡?什麼叫動?什麼叫不動?盡不儘是對理上講的,窮盡根源。到怎樣才盡?回歸自性才是盡,阿賴耶以下都是不盡,沒有窮盡,就是沒有真正見到事實的真相,圓滿的見到,究竟的見到。不動的是自性,動的是現象。一切世間,三種世間都包括,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智正覺是聖人的世間,佛沒有不知道的。以上都講這個「佛」字。佛是自己,知道之後,我們這一生當中要把成佛做為我們一生努力的第一個目標。你作佛了,我說做生意可不可以?可以,世間任何行業都可以,你曉得佛是智慧、是覺悟,無論干哪一行都是頂尖,都是佛。佛在哪裡?佛在各行各業,佛在男女老少,他覺悟了,他就是佛。從我們人間角度來說,佛真是第一好人,無與倫比的好人,他是世間最好的人,無論干哪個行業,這個行業里頂尖的好人,他有智慧,他有能力,知道過去、現在、未來,這是屬於德能。  下面講,「世尊,梵名薄伽梵。圓備眾德,為世欽重,故號世尊。」在中國我們習慣,對我們所尊重的人都加上這樣一個號,在佛法裡面也如此,這是一般人對佛尊重的稱號,稱為世尊。這個世,世出世間最值得我們尊敬的這個人,我們平常說尊敬的某某先生,用「尊敬的」,這個世尊是尊敬的意思,梵文稱薄伽梵。圓備眾德,有德行的人,圓滿的德行,他都能夠具備。在我們中國講德行,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他統統具足,這是值得人尊敬。在佛法裡面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都是德,「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還是德,「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也是德,你看學就是「讀誦大乘」,你看十句裡頭德講了九句,學只講一句,讀誦大乘,後面是「勸進行者」,那是教化眾生。從這個地方看,佛法多麼重視德行,不是圓備眾德那怎麼能成佛?由此可知,圓滿的德行是在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不是外面學到的,全是性德。明白這個之後,《弟子規》上一百一十三樁事,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方向,迷失了做人的根本,於是違背了性德。佛菩薩慈悲示現在世間教導我們,幫助我們回頭是岸,所以我們得用修德回歸性德,這就圓滿了。這是世間人所尊重的、所敬仰的,稱之為世尊。  「《成實論》十號品曰:如是九種(指前諸號)具足,於三世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這是《成實論》,小乘一個宗派,依《成實論》建立的,稱為成實宗,這裡頭也講到如來十號,前面九號統統具足了,所以稱世尊,為世出世間一切眾生所尊敬的。「又《智度論》以佛為第十號,以世尊為具十號尊德之總號」。《智度論》裡面就十一個號,第十號是佛,第十一個是世尊。世尊是什麼?是總稱,前面十種號統統具足了,則稱為世尊。這都是開合不同,「與此開合稍異,義無不同」。「世間自在王如來」,在此地說明佛的十種稱號,顯佛真的是萬德萬能。在此地我們最重要的,學佛的同修是要了解,這是性德,每個人都有,不是佛獨有,是一切大眾統統都有。在他身上顯示出來,他做到了,我們應當努力的修學,他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再看下面的經文,「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這一段經文是《漢譯》的,經文在第一百八十頁,這一段是經文。「彼佛住世宏法共四十二劫」,彼佛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這一段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明了,一切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全都是以職業教師的身分,他是來教學的。教學的方式肯定跟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一樣,為什麼?中國古人所說的,身行言教,你要沒有做到,你怎麼能教人?所以你必須自己要做到,你才能教別人,身行言教。釋迦牟尼佛在世,他老人家所教導我們的,他全做到了,我們接觸他,沒有話說,不能不佩服。他教我們放下煩惱習氣,他真放下了,教我們放下一切身外之物,他表現給我們看,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不能不服他。一生教學不收學費,有教無類。在那個時代印度也是小部落,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跟中國情形差不多。所謂大國就是大部落,小國就是小部落,國王就是部落的酋長,是這麼個時代。中國歷史上所記載,它的疆域,他的國家方圓一百里這就是大國,小國五十里、三十里。我們讀讀古代的歷史,中國的疆域,也就是我們居民所在地,北面到黃河的北岸,南面到長江的南岸,就這麼大一塊地方,多少個國家?周朝是有八百多個國家。所以天子,諸位要曉得,那是大家尊重你的德行,願意向你學習,遇到疑難雜症都向你請教。周這個國,等於說是這八百多個國裡頭一個示範,它辦得最好。如果用我們現在,那就是一個縣、是一個市,這一個縣市是所有縣市的榜樣。古聖先賢講的,這常說,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領導人全做到了,幹部全做到了,人民全做到了,就是這一個城市裡頭,從上到下個個都做到了,人一進去這個地方,這磁場和諧,感受就不一樣,都想跟你學。為什麼他做不到?他做不到有原因,沒人教他,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你說教育多重要!  周家為什麼能夠讓天下這些諸侯都尊他為天子?頭一個,你們諸位想想,家教好。周是文王的時候才起來的,才形成這種局面,前人都積德,他的父親王季,他的祖父太王,幾代都積德,都能夠把倫常道德做得很圓滿,在這個小國里得到人民的擁護,看到國王那樣子,大家都以他為榜樣,都跟他學習,這就形成一個風氣。中國幅員這麼大,族群這麼多,那麼多的小國,自自然然聽到這個風氣,曉得這個地方是個示範點,都來看,都來學,自然形成的。所以中國家教這個理念,自古以來就被人重視,這個東西要真干。《大學》里講這些方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方法都教給你了,只要你認真去做,都能成聖成賢。所以這個典範怎麼形成的?聖賢形成的。所以稱王稱聖王,聖賢的政治,聖賢的家庭,這才叫中國傳統文化。「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領導全國的人民,什麼最重要?教育。古代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這個次序不能顛倒,教育放在最後社會就會動亂,教育放在第一位,一切都為教育服務,人人重視教學,個個人都好學,它成了風氣,這個社會自然長治久安。  聖賢人都居在老師的地位,從經文裡面看,「在世教授四十二劫」,你從這一句話看,你就曉得這個時代的人福報多大,壽命長是福報大!他住世四十二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住世八十歲,八十年,教學四十九年。他給我們表演的是三十歲開悟,跟孔老夫子很相似,孔老夫子十五歲有志於學,立志求學問,三十而立,十五歲到三十歲,學了十五年,十五年有成就了。還是不斷向上提升,四十不惑,智慧現前,不迷惑了。五十知天命,天命是什麼?因果教育,懂因果了。六十耳順,耳順是什麼?忠恕之道就是耳順,我們佛法講大慈大悲。七十歲隨心所欲不逾矩,自自然然,不是故意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自然就相應,做到自然的,用不著思考,自自然然就完全相應,這聖德。他老人家七十三歲走的,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走的。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孔子學成之後,學問成就之後,他心目當中非常仰慕周公、管仲,這是他心目當中非常仰慕的,希望學他們。周遊列國,目的是希望有國君請他現在的話說從政,也希望得到一個宰相這樣的位置,官位,展示他的抱負,他會把這一個國家治理得像周一樣、像齊一樣。齊國管仲做宰相,齊國大治。武王做周朝國君的時候,周的國君,周公輔政,他們是兄弟,周公是非常了不起的人,輔佐武王,這個政績世世代代叫人懷念、仰慕。孔子想學他們,結果走了許多國家,沒有一個國君用他。所以,年歲大了,六十八歲了,看還是沒用,這個念頭就死了,回到老家教學。所以夫子教學只有五年,六十八歲回去,七十三歲過世。他教學成功,釋迦牟尼佛教學成功。有這麼好的教學的成就,靠什麼?真誠,一絲毫虛偽都沒有,而且所教的自己全做到了,所以感人至深,這成功的教育。如果老師教學生,自己沒有做到,就不可能收到像孔子、釋迦那樣的效果,自己必須要做到。講到聖人,自己是聖人,講到賢人,自己是賢人,做出榜樣來給學生看,身行言教。  過去我們在湯池做了一個小試驗,目的在哪裡?就是把傳統文化做個試驗給大家看看,你看現在管不管用?做出來之後,我們就放棄了,為什麼?這個事情是國家做的。我沒有從政,我們今天身分是出家佛弟子,出家佛弟子的使命是什麼?講經教學,幹這一行的。這個社會每一個人,各行各業自己把本行做好,然後跟各個行業互助合作,社會就安定,社會就和諧,這個社會長治久安,社會自自然然向上發展。每一個行業都是覺悟的人,用中國傳統話說,都是聖賢君子,那怎麼會不好?不但是中國各個縣市的好榜樣,也是全世界的好榜樣。今天的動亂是全世界,哪一個國家、哪個地區不希望安定和諧?都在那裡盼望著,找不到方法。中國傳統文化里有這個方法,這個方法都是過去實驗過的,都做到了,大同、小康都做到過。漢朝文景之治,唐朝貞觀、開元,明朝永樂,清朝康干,都稱為盛世,但是都屬於小康。讀書人,縱然生活在小康裡面,念念不忘大同,大同是聖人,小康是賢人。中國人講聖賢君子,成聖成賢要靠教育,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不讀聖賢書怎麼能成聖賢?聖賢書里排名第一就是大乘經典,這聖賢書。大乘經典目標是教人作佛、作菩薩,佛菩薩永遠居教師的地位,職業教師,終身的教師,有教無類。佛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示範,活一天就教一天,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沒有聽說哪一天放假,沒有,經上沒有記載。學不厭,教不倦,為什麼?這個裡頭有法喜,無比的快樂,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叫法喜,佛經裡面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地位是什麼?天人師。  從這四十二劫,能看到那個時候的人福報之大,他有這麼長的壽命。念老這裡講得好,佛住世弘法共四十二劫。釋迦牟尼佛住世弘法共七十九年,我們中國人通常講虛歲,八十歲,佛住世八十歲。所以這四十二劫是說佛住世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間之人民,演說經文」,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你看,說是講解。演是身行,說是言說。經,用現在的話說,真理,永恆不變的道理,這才能稱之為經,不受時空的限制,則稱之為經文。三千年那個時候佛教是真理,在今天還是真理,沒有改變。在印度教印度人是真理,傳到東方教中國人還是真理。不但如此,教六道、教十法界,性相理事因果永恆不變。「講論道法與道要」,大道這些方法,要是精要、最重要的、精華,你能掌握住。下面給我們解釋,「道者,覺悟之路也」,道路。「《俱舍論》曰:道義云何?謂涅盤路」,就是道的意思,這個義是道的義理,怎麼講?叫涅盤路,「乘此能往涅盤城故。」這大般涅盤,大乘佛法方向、目標都在此地,無論是哪一部經論,終極的目標都是大般涅盤。這個是印度話,涅盤是印度話,在苦集滅道裡面翻成滅,滅什麼?滅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三種煩惱統統都斷了,你就明心見性了,那就叫般涅盤。我們現在用一個比較容易懂的話,回歸自性。所以大乘的經論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的一條大道,成佛之道,佛道,最究竟的,最圓滿的。用佛道來行人道,那還有什麼話說?那就是我們世間稱的聖人。所以在中國人稱佛為大聖,這意思也是很恰當的。  「又《華嚴大疏》」,這是清涼大師的《疏鈔》,裡面說,「通至佛果,故名道。」這意思跟《俱舍論》的意思相同,能夠通達到佛的果位,所以這個叫道。這一條道是很長、是很遙遠,如果我們把理論、方法、境界都搞清楚,認真去修學。修學的秘訣就是看破放下,早年章嘉大師傳給我的。什麼叫看破?明了。如何明了?那就要靠經論。一般人都是中下根性,大乘教裡面上中下根都要依經典,你才會明了。只有上上根,那是依他的善根,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他不必學很多東西他就能開悟,為什麼?他真能放得下,像惠能大師那種人。我初學佛的時候,三個老師,三個老師沒見過面,但是這句話是三個老師講,完全講的一樣,叫我學佛決定不能學惠能,警告我,他說你不是那個根性,你走那個路是走不通的。而且告訴我,惠能,惠能以前沒遇到過這樣的人,惠能以後到今天也沒有遇到第二個人,他說那是上上根,天才,學不得的。上中下根都要根據經典,就是要讀書,慢慢的提升。可是這個裡頭重要的,你明白多少,你就放下多少,你才能再往前面進步,就是境界再提升。如果你不放下,你沒法子提升。章嘉大師告訴我,這就像爬樓梯一樣,譬如十層樓,你不放下第一層,你怎麼能到第二層?到了第二層,不放下第二層,你怎麼樣能到第三層?由此我們才體會到,佛法修行的功夫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不下呢?放不下,你所學的東西全變成佛學,變質了。所以佛學跟學佛是兩回事情,佛學你不能得受用,你所得的受用是世間的名利。這個是現在很明顯,在學校確實可以拿佛經寫論文,可以拿個博士學位,可以做個教授、佛學家,名利你可以拿到,但是名利還是命里有的,命里沒有的名利還拿不到,這因果道理就在裡頭。  所以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搞佛學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迴,李老師的話說,「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就是說隨業流轉。可是學佛的人不一樣,學佛的人他能超越,特別是遇到修凈土的,修凈土的就很可能這一生當中永遠超越六道、十法界。這個太難得,這真不容易,你要有機會遇到這個,那你是無比的幸運,一生當中能成就。遇到其他的大乘不行,你決定超越不了六道,為什麼?你見思煩惱斷不掉,那得真功夫,真干。見思煩惱沒有斷,六道就出不去,在六道裡面捨身受身,一投胎,過去事情忘掉了,你想想看,你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把過去生中累積的這些東西能夠記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這個世間有催眠術,催眠術你能夠發現的是過去生中的段片,你從段片當中可以明了真的人有輪迴,你沒有辦法離開輪迴。但是你一生學佛念佛不能往生,你不失人天的果報,學佛的好處就如此,在佛法里算不了果報;佛法裡面講小果是阿羅漢,脫離六道算是小果;你生四聖法界,能夠脫離十法界,這才是大果,你說多不容易!  所以凈土法門無比殊勝!不只是釋迦牟尼佛讚歎,十方三世沒有一尊佛不讚歎,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如來不勸他的真實弟子求生凈土,連《華嚴經》上毗盧遮那佛都不例外,你就可想而知,這無比殊勝。《華嚴經》到末後,文殊、普賢,這是毗盧遮那佛的兩個助手,率領著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學,表演給我們看,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為什麼?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菩薩在華藏世界修行,從初住到妙覺需要三個阿僧只劫,但是到極樂世界去修行,不需要用一劫那麼長的時間,不需要,他就成就了,成就快速!往生到華藏世界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那真叫無量劫的薰修。到華藏世界成就很慢,如果到極樂世界,立刻就成就了。  像我們這樣的人,無量劫來都在造業,不是在修行,是在造業,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業的習氣這麼重。修行怎麼可能這麼重的習氣?是造業,所以一品煩惱都斷不了。見惑里五大類,頭一個身見,我們能斷得掉嗎?你能真的把身放下嗎?身不是我。現在量子科學家也說了,身體不是我,身體是剎那剎那在生滅。他舉個例子很好,五分鐘之前的我跟五分鐘之後的我已經不是一個我了,這裡頭變化就很大了。凡是有生有滅的都是假的,科學家現在也講這個。什麼是真的?不生不滅是真的,這跟大乘講的是完全相同。所以凈土就可貴,我們能夠碰到這個,真是遇到寶了,這個東西能夠幫助我們這一生成就,而且快速成就。要怎麼?要真干,要真正把念佛當作一回事,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心裡其他的全把它掃得乾乾淨淨,只有一尊阿彌陀佛,一心念佛求生凈土。要多長的時間?我們看《凈土聖賢錄》、看《往生傳》,裡面差不多有一半的人,一半以上,三年成功。還有不少三年不到就成功了。  前幾年深圳黃忠昌居士,三十齣頭,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做了一個試驗,他聽說三年念佛成功,他就試驗,閉關三年,每天念一部《無量壽經》,其餘就念佛號,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預知時至,他到極樂世界去了,真的不是假的。他給我們做三轉法輪作證轉,他給我們做證明,你看就那麼容易成就。到極樂世界,諸位要知道,阿惟越致菩薩,那還得了!我在這裡講經是勸大家,他在那裡做榜樣,你看他去得多麼自在、多麼瀟洒,把這個世間捨得乾乾淨淨,一絲毫貪戀沒有。外國人講二0一二,現在到二0一二來得及,二0一二因為是十二月二十一號,來得及。我們要真干,災難來了不怕,災難來了我到極樂世界去了。災難不來,不來也應該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多好!何必在這個世界受罪?  下面解釋,「道法者,至涅盤正道之法也。道要者,佛道之樞要也。如《贊阿彌陀佛偈》」里有句話說,「究暢道要無障礙」。剛才我跟諸位講黃忠昌居士這個故事,真的,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學習。所以二0一二對我們實在是太好了,剋期取證,限定這個日期,叫我們去成佛去了,好,非常好,沒有比這個更好。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其他的東西都放下,我相信沒有一個不成功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O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三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八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六一二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