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概要之典籍術語釋義(二)

古代風水典籍中關於諸如龍、穴、砂、水等許多風水術語有特定的描述,其是每一個學習研究風水理論與實踐者所必須要熟悉明了與確實掌握的最基礎知識。為使研習者能方便查找與學習,現特將此方面內容做一整理歸併。

(續)

出脈:

堪輿家稱龍脈在土中運行,其形式分中出、左出、右出三種。《人子須知·龍法》「凡龍之穿落纏變,皆有出脈,其格有三,曰中出、左出、右出。融結力之大小輕重皆於此決之。」

左出脈:

出脈的一種形式。指龍脈由左側出身、運行及落穴。堪輿家謂其結穴力量比右出脈大,而比中出脈小。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左出脈者,龍之出身發脈及行度,過峽,入穴等處,脈均從左畔而出」。

中出脈:

出脈的一種形式,指龍脈由正中出身運行落穴,謂主結作力量強大。廖禹《泄天機·落局入式歌》「穴後落脈要中出,中出方為吉」。《人子須知·龍法》「中出脈者,受穴之龍,自離祖出身落脈,及過峽落穴等處,脈從中出,左右均勻,蟬翼仙帶,夾護整齊,或開帳貫中出脈,或列屏台蓋星而脈從中落,或左右擺布均勻而脈從中發,皆謂之中出脈,若護山周密,不被風吹,則融結力量必大,主巨富顯貴。」

右出脈:

出脈的一種形式,指龍脈由右側出身、運行及入穴。堪輿家謂其結穴力量比中出脈,左出脈者為輕。《人子須知·龍法》「右出脈者,龍之出身發脈及行度、過峽、入穴等處,脈從右落,山之形勢右少左多,兩畔不勻,只是蟬翼、仙帶及外從皆照應周密,故前去亦有結作。若從山不周,則無融結。」

過峽:

指龍脈經兩山相夾處或地勢跌斷處通過,堪輿家謂其作用在於脫卸龍脈的凶、邪諸氣,過峽多而形態佳,到頭才能融結吉貴之穴。《泄天機》「龍行過峽脈有四,正出左右次,回頭顧祖出龍奇,穴狀可前知。」註:「跌斷處謂之峽,以兩山相夾為吉,脈過分四格,曰正出,左出,右出,回顧出,正出穴亦正,左出穴居左,右出穴居右,回顧出則穴亦回顧」。《葬經翼·峽論篇》:「夫峽者,祖山中干行度之次,斂大為小,變粗為精,兩山相夾以成之也。」

剝換:

又作博換。堪輿家稱龍脈前行時山勢不斷變化,卸除粗老陰惡之形。卜則巍《雪心賦》:「星以剝換為貴」,註:「剝換者,變化也」。《泄天機》「退卸博換粗者細,凶星變吉氣,老龍抽出嫩枝柯,跌斷不嫌多。」

扛夾:

扛與夾,堪輿家指龍脈過峽時山峰夾護的兩種吉象。《人子須知》「凡脈從中過,兩旁客山或本山特起高卓相應者,謂之扛;外山隔水遠來護峽,而相夾脅者,謂之夾。」

迎峽:

又名迎脈過峽,堪輿家認為,龍脈過峽忌風吹水射,故峽兩頭須有山嶺迎送,所謂迎峽,即龍脈過峽後相夾迎之勢。《人子須知》「脈起頂而上兩臂有迴轉之山,謂之迎峽,亦曰迎脈過峽。」

迎送:

指迎峽和送峽,《葬經翼》「故峽必斷伏,旁必有夾,謂迎送」。

送峽出身:即龍脈過峽之前兩臂有旁山相夾護,堪輿家認為,龍脈過峽時最忌風吹水射,故兩頭須有山巒迎送。《人子須知》「凡脈離山而出,兩臂有護從之山,謂之送峽出身,亦曰送峽」。

開帳:

一作開嶂,堪輿家稱龍脈出身或度水處山勢開闊擴大,如拉開帳幔狀,謂龍脈開帳而出後,力量增強,結穴更為吉貴。《雪心賦》「(龍脈)出身處要列屏開帳」。《泄天機》「凡龍開帳而出者最為有力,……要形如帳幕,兩角分明,有帶下垂。」《葬經翼·怪穴篇》「大龍度水,必然開嶂作勢,……若山不開嶂,來不洶湧,……便非真渡水之龍,水中雖有小山,只作零斷星散者論,必不融結。」

穿帳:

堪輿家稱龍脈開帳而出,謂穿帳以兩重以上並且由正中穿出者為貴。《泄天機》「若還穿帳要中出,角落未為吉,兩重三重開府衙,一重則富家。」註:「(帳)兩重以上主貴,一重則富。穿心出者為上,穿角出者為下。」

穿心:

堪輿家稱龍脈由所開之帳正中穿出,謂屬貴象。張子微《玉髓經》「開帳穿心力量強」。《人子須知》「須是旁起兩肩,末如弓梢,肩如人肩,梢如弓梢,橫鋪闊遠,始為正穿心,開帳穿心極貴。」

崩洪脈:

堪輿家稱橫過水底的石脈。《泄天機·全局入式歌》:「朋山共水難尋脈,石上留蹤跡,喚作崩洪有十名,官貴此中生。」兩山對峙為朋山,眾水合流為共水,脈從中過,有石可證,此是渡水脈法。必要兩邊山勢有斷續之形,春夏水漲無跡可尋,秋冬水涸又有形可見。

枝腳:

指龍脈主體兩邊伸出的短小山巒。堪輿家謂為龍脈分氣所結,能反映龍脈的特點,可據以鑒別該龍脈的吉凶強弱,以兩邊勻稱為佳。《人子須知·龍法》「枝腳橈棹,龍之分氣也,其形體各以類從。故龍之長遠者,其枝腳橈棹亦長遠;龍之短小者,其枝腳橈棹亦短小;龍之吉者,其發為枝腳亦起星辰帶貴氣;龍之凶者,其見於枝腳亦為惡陋類凶形。」

芍藥枝:

堪輿家稱龍脈枝腳的一種。《人子須知》「龍身枝腳橈棹雖長短不對,而交互停勻,龍脈穿心,名曰芍藥枝格,……不害其為貴龍。」

楊柳枝:

龍脈枝腳的一種,特點是一邊長,一邊短(或無)。堪輿家認為主公位不均。《人子須知》「一邊有枝腳而長,一邊微有枝腳或無,名曰楊柳枝,主公位不均,偏枯太甚,縱有形穴,亦不可下。」

梧桐枝:

龍脈枝腳的一種,指山脈兩邊分出的短山均勻對稱。堪輿家認為,龍脈有梧桐枝,必結大貴之穴。《玉髓經》「停勻唯有梧桐枝,雙送雙迎兩手勢,對節分生作穿心,祖宗兒子多相類,此龍百中無一二……」

蒹葭枝:

龍脈枝腳的一種,特徵是脈兩邊枝腳不兩兩對稱而交互停勻,如蒹葭葉(蘆葉)樣。堪輿家認為這種枝腳融結力較輕,屬下貴之格。《玉髓經》「左右迭生交互勢,左有右無過一節,右有左無本非異,此名原是蒹葭樣,但要星辰得地位,星辰得地是真龍,避會生枝不偏廢,多因水火作星辰,蘆葉多類左右至。」

昆崙山:

位於中國西部,西起帕米爾高原,橫貫新疆、西藏間,東延入青海境內。堪輿家尊為山祖。謂此山為中國山脈之祖,龍脈的總發源地。蔡元定《發微論》「凡山皆祖崑崙,分枝分脈,愈繁愈細,此萬殊而一本也」。《樂郊私語》「劉伯溫謂中國地脈俱從崑崙來」。

龍樓寶殿:

簡稱樓殿,堪輿家稱太祖山的山巔,尖者為龍樓,平者為寶殿。《撼龍經》「大龍大峽百十縣,寶殿龍樓去無數」。《泄天機》「祖龍高頂名樓殿,常有雲氣現」。註:「龍之起祖必為高山,尖者為龍樓,平者為寶殿。」

聚講山:

指環布祖山周圍的山嶺。堪輿家認為,祖山須有數山環侍,龍脈才有吉貴結作。《泄天機》「環繞名為聚講山,根本在其間,」註:「如釋迦之講經,必群聚而聽之,故環繞樓殿者,名為聚講山,一祖之下,必有數講,講之吉凶,前去結穴,根本端倪,於此可見。」

五星聚講:

堪輿家稱木、火、金、水、土五種山峰分別從東、南、西、北、中五方環侍祖山,謂龍脈祖山有此形勢,前方必有大貴結作。《堪輿漫興》「火南水北木居東,西有金星土在中,此謂五星來聚講,天壤正氣福無窮。」《人子須知》「地理家五星聚講之理,亦與天文相聚同,故龍脈有此格者,前去多結大貴之地。」

祖宗山:

簡稱祖山或祖宗,堪輿家統稱龍脈發源處的山嶺,按其距受穴之山的遠近,又可分為太祖山和少祖山兩種。《人子須知》「山之有祖,亦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根大則枝遠,源深則流長,故尋龍之法,必先究其祖宗,則龍之遠近長短,氣之輕重厚薄,力量大小,福澤久暫,皆可於此察之。」《雪心賦》「祖宗聳拔,子孫必貴。」

太祖山:

指龍脈始發源處的山嶽,與少祖山並為祖宗山兩類。堪輿家通常認為,太祖山高大聳拔,氣脈厚重悠長,一延所及,必多吉穴結作,但因距離穴山遙遠,開枝甚多,穴山的吉與凶,還須視龍脈剝換及少祖山的美惡而定。《人子須知》「尋龍必先觀祖宗山,即其遠者而名之,有所謂"太祖山』焉……太祖山須高大迥異,或跨州連郡,綿延數百里……其天時將陰晦,則有雲霧生其間,觀雲霧之所生以察山龍之太始,亦一訣耳。」

少祖山:

堪輿家所謂祖宗山的一種,又名主山、主星,指接近穴山的高大山巒。謂其作用在於收束氣脈並將之輸入穴場。其高大山巒,謂之少祖山……少祖山必奇特達,秀麗光彩……欹斜不正,孤露峻拔,瘦削破碎,臃腫粗惡,則無融結。

父母:

即所謂父母山,堪輿家對穴山後邊的一座山的喻稱,謂此山直接孕育穴山的龍穴。《堪輿漫興》「問君何者為父母,穴後峨峨聳一山,前後相生不相剋,兒孫赴舉不空還」。《人子須知》「自少祖山以下,或起或伏,或大或小,或直或曲,但以玄武頂後一節之星,名曰父母」。

勢:

指龍脈的格局趨勢,即山川的整體外觀。堪輿家謂山川發源後,必然形成勢,勢以來勢(指由龍脈源頭方向延伸而來的趨勢)強大、奇特、聚合、逆向為佳,龍脈的生氣才旺盛。《地理指蒙》八五:「來山為勢,結穴為形」。曾文遄《尋龍記》「大凡尋龍必先看勢」。《葬書》「佔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方位)又次之。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勢為巨浪,重嶺疊嶂,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繞雲從,爵祿三公,……」《葬經翼·原勢篇》:「其(指龍脈)始發也,必有勢焉,……審勢之法,欲其來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強不欲其弱,欲其異不欲其常,欲其專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順。」

形:

結穴之山的形狀,或指結穴之山。通常認為,形分園、扁、直、曲、方、凹六體,此外還有許多復體,堪輿家認為各體均須端凝止靜,順應龍脈來勢,如此方能融結吉穴。《葬書》:「《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夫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凶。勢吉形凶,百福希一,勢凶形吉,禍不旋日。」《葬經翼·察形篇》「勢即來龍,形即穴星,……穴星萬變不同,一如人形,雖大小高下肥瘠俯仰正側各狀之難齊,而其外貌之可必者,不出園、扁、直、曲、方、凹之六體。」

三勢:

即山壟之勢,平岡之勢、平地之勢,又名起伏脈、仙帶脈、平受脈,為堪輿家對山嶺、平岡和平地脈的統稱。《堪輿漫興》「山壟平岡平地勢,三般形勢一般看,壟宜起伏岡宜活,平地草蛇頂上安。」

山壟之勢:

又名起伏脈,龍脈三勢之一,指山嶺龍脈,堪輿家謂其勢宜起伏多跌頓。《人子須知》「山壟之勢,其龍踴躍奔騰,起伏頓跌,磊落軒昂。《葬書》所謂"若伏若連,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是也。」

起伏脈:

即山嶺龍脈,《雪心賦》「一起一伏斷了斷,到頭定有奇蹤。」《人子須知》「山壟之勢也,李淳風稱起伏脈」。

平岡之勢:

龍脈三勢之一,又名仙帶脈,即山脊平坦處的龍脈,堪輿家認為這種龍脈曲折逶迤,靈活宛轉,只要形勢相宜,即能融結吉穴。《人子須知》「平岡之勢,其龍逶迤奔走,屈曲擺折,活動宛轉。」《葬書》所謂"宛委自復,迴環重複』"逶東走西,或為南北』,吳公(克誠)譬之"生蛇出洞者』是也,李淳風名"仙帶脈』。

平地之勢:

龍脈三勢之一,即平地龍脈,又名平受脈。堪輿家認為這種龍脈雖形體不明顯,只在平原上稍微突起的土阜中斷續相連運行,但同樣能融結吉地。《人子須知》「平地之勢,其龍坦夷曠闊,相牽相連,蛛絲馬跡,藕斷絲連,平中一突,鋪氈展席。《葬書》所謂"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是也。」

平受脈:

平地龍脈,即平地之勢,李淳風《小卷陰陽證要》「平受脈落平洋,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平中有突,即為得其體。」

平洋:

堪輿家稱地勢低平、江河穿流的地帶。《疑龍經》「行到平洋莫問蹤,但看水繞是真龍」。《葬經翼》「平洋闊衍,去山岡甚遠,穿田渡水,斷續拱護,是為正干」。

仙帶脈:

堪輿家對平岡龍脈的別稱,即平岡之勢,仙帶,喻其勢曲折悠揚。《人子須知》「仙帶脈屈曲擺折,逶迤,如生蛇,如飄帶,卜氏(則巍)《雪心賦》所謂"脈若帶連,何必高昂之阜』是也。」

五勢:

堪輿家稱龍脈外觀有園、直、曲、尖、方五種狀態,分別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名之。謂五勢俱全,龍脈即具備最旺盛的生氣。《葬經翼》「氣之積而成體也,厥狀有五:火言其銳也,水言其波也,木言其直也,金言其園也,土言其方也。五體咸備,氣之至盛者也。」

金勢:

堪輿五勢之一,指園弧狀的山勢。

木勢:

指龍脈山勢端直。

水勢:

指山勢波曲。

火勢:

指龍脈山勢尖峭的外觀。

土勢:

指龍脈山勢方狀的外觀。

駱駝飲海勢:

傳為北宋蔡京父墓的山勢,其說與「作塔駝峰」略異。周密《癸辛雜識》:「杭之仁和縣有桐柚山,宣和中,蔡京葬其父於臨平,及京敗,或謂此為駱駝飲海勢,遂行下本路,遣匠者鑿破之,有金雞自石中飛出,競渡浙江,其地至今有開鑿之徑,知地理者謂猶出帶血天子,而後濟王實生其地。」

作塔駝峰:

傳北宋蔡京為增益風水吉氣而築塔於其父葬山之事。陸遊《老學庵筆記》:「蔡太師父准葬臨平山,山為駝形,術家謂駝負重則行,故作塔於駝峰,而其墓以錢塘江為水,越之秦望山為案,可謂厷矣,然富貴既極,一旦喪敗,幾於覆族,至今不能振,俗師之不可信如此。」


推薦閱讀:

子女【祐之預測:《秘授滴天髓闡微》釋義(84)】
《八字愛好者必備40個常用「術語」釋義》
命理關煞釋義_
干支釋義
增廣賢文(全文及釋義)下

TAG:風水 | 術語 | 釋義 | 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