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膝蓋過早變軟
目錄:
第一章:不要讓膝蓋過早變軟
第二章:沒受傷膝關節也會勞損
第三章:膝關節保健:健膝五法
編者按:膝關節不僅僅是喜歡運動的人們需要保健的,平時我們都應該關注膝關節的健康,如果保護不周,很可能會讓膝關節患上髕骨軟化症,讓你的膝關節變軟!
不要讓膝蓋過早變軟
髕骨軟化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常見的早期表現
髕骨軟化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常見的早期表現,也是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所謂髕骨軟骨的軟化,實際上就是髕骨軟骨的退行性病變。章主任拿來一個膝關節模型介紹說,在髕骨後面有一層軟墊, 這個軟墊就是我們常講的「脆骨」,在髕骨和股骨髁之間起著緩衝的作用。髕骨軟骨面因長期慢性損傷,出現軟骨腫脹、侵蝕、龜裂、破碎、脫落,後期逐漸形成髕骨及關節其它骨骼的反應性增生,可發展成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據統計,髕骨軟化症的發病率高達36.2%,多見於青壯年和老年人,尤其以30歲-4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
長期磨損退變是髕骨軟骨軟化的常見原因
為什麼髕骨軟化症有如此高的發病率呢?章主任說這跟髕骨的解剖和功能有關。髕骨位於膝關節的前方,它在膝關節運動,如下蹲、起立和跳躍等動作中起著力量傳遞和支點的作用,就好比從井內提水時所需的滑車。
同時,髕骨也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主要裝置之一。在生活中,膝關節經常需要屈伸運動,髕骨關節面就會與股骨關節面長期相互擠壓、摩擦。隨著年齡增長,就會造成髕骨軟骨損傷,如軟骨退變、軟化、碎裂、關節面不平滑等,引起膝關節疼痛。尤其是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由於髕股關節壓力增加,疼痛還會加劇。
如果在髕骨反覆擠壓、磨損的同時還伴隨其他問題,如有膝關節外傷史,特別是曾有過髕骨骨折或髕骨發育異常,都會大大加快髕骨軟骨磨損和退變的速度,癥狀出現早而且嚴重。
髕骨軟化症患者初期為髕骨下疼痛,開始活動時明顯,休息後逐漸消失。患者癥狀最早出現於半蹲位,由於髕骨面高低不平,在髕骨下可發生摩擦音和磨擦感。隨病程延長,髕骨下脂肪墊出現反應性炎性增厚和滑膜炎,從而反覆出現關節積液,疼痛程度逐漸加重,以致不能下蹲,上、下階梯困難,尤以下樓最困難,活動時可能突因疼痛或無力而摔倒。或出現膝關節突然不能屈伸,稍加活動在髕骨下發出清脆響聲後又能活動。
髕骨軟化症多數可通過非手術進行治療
章主任說,髕骨本身沒有血液和淋巴液供應,所以損傷後恢復很慢,會給治療帶來困難。髕骨軟化症的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大多數單純髕骨軟化症病人經保守治療可以緩解。
髕骨軟化症的治療要根據病變程度與階段規範進行。對於初次發病或疼痛較輕的患者,可以採用康復鍛煉結合理療的方法。康復方法主要是通過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面的肌肉)力量,來提高髕骨的穩定性。以直腿上抬鍛練為主,鍛煉時可在小腿上綁一個5斤左右的沙袋,要盡量避免增加髕骨負擔,減少上下樓梯、深蹲、爬山、跪、跳等運動。如果出現脂肪墊或髕骨周圍的軟組織反應性炎性增厚或腫脹、疼痛加劇時,可行理療、中藥熱敷或按摩,以改善髕骨的血液循環來減輕癥狀。
對於癥狀較重的患者,在進行康復鍛煉和理療的同時,可以輔以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如芬必得、扶他林等。近年來,基於對軟骨退變的研究,出現了很多直接針對軟骨退變和損傷修復的新葯,如透明質酸鈉關節內注射及氨基葡萄糖軟骨素口服,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
少數癥狀嚴重且通過非手術治療仍不見好轉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多採用脛骨結節抬高術,效果雖然也不錯,但是手術創傷大、恢復慢,所以許多人不願意進行手術。
隨著關節鏡微創手術技術的成熟,現在多數患者可進行關節鏡下關節面的清理、鑽孔減壓、側方松解。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後第2天即可下地行走,第4天即可出院,長期有效率在70%左右。
保護關節,適當鍛煉,預防髕骨軟化
章主任說,髕骨軟骨軟化和關節損傷有其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關節長期的磨損,關節本身會發生自然退變,這與年齡等因素有關。外因主要有外傷、關節使用不當等對關節造成的損傷。因此章主任提醒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減少對髕骨關節的持續壓力,改善軟骨的營養,不要讓你的髕骨軟骨過早變軟。
一、主動充分活動關節,要在不負重條件下進行。如平卧在床上主動伸、屈膝關節。充分活動關節可使髕骨關節面各個部分都受到刺激,滑液營養成分能均勻滲透到軟骨組織中去,並能增強關節的潤滑作用。
二、防止髕骨關節面持續受壓。屈膝位髕骨所受壓力較大,容易損傷關節面。中老年人或平時有膝關節不適的人,不宜登坡度過陡的山或上下較長、較大的台階。應避免長時間下蹲和反覆下蹲起立運動。
三、適當活動鍛煉。有的人患關節病後害怕疼痛,不敢活動,甚至卧床不動,其實這對保護關節並不利,會導致肌肉萎縮、無力,進一步加劇關節的損傷和不穩定。正確、適當地進行鍛煉,可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延緩和減慢關節病的進程。平時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總的原則是「休息關節,鍛煉肌肉」。游泳和散步是較好的運動方式,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
四、膝關節出現不適或膝前疼痛時,要考慮到早期髕骨軟化症的可能,要及時治療,防止關節軟骨退變加重。沒受傷膝關節也會勞損
老年人、肥胖者、女性、有家族史者及有關節損傷史的人是膝關節退化的高危人群,過度使用膝關節的人也容易得骨性關節炎,因此,日常關節保護非常重要,應從年輕的時候就注意,以免老來受罪。
要避免過度勞累,避免長時間頻繁上下樓、跑步、爬山等對膝關節磨損較大的運動,避免跌打扭傷。走路和勞動時要注意姿勢,不能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騎自行車時,車座高度很重要,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身體過於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必要時可選擇使用拐杖幫助分擔雙膝負重。
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因此應盡量減少下蹲。如果工作需要必須要經常下蹲的人,最好改為低坐位,例如坐個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
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又能促進軟骨生長及關節潤滑液的產生,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癥狀。中老年女性要配合對骨質疏鬆的防治。膝關節保健:健膝五法
1、揉膝:取坐位,小腿屈伸均可,將兩手搓熱,分別放在兩膝關節處,用手按揉,左、右各30次,以膝部感覺微熱為佳。然後用兩手的大拇指或食指按揉陽陵泉(位於小腿腓骨小頭前下方約l寸處),左、右各按揉10~15次。
2、抱膝貼胸:直立位或仰卧位,全身放鬆。抬起右腿,屈膝,然後雙手抱膝,用力使膝關節最大限度地貼近胸部,稍停,鬆開雙手,右腿恢復成原來狀態。接著再抬左腿,動作與右腿相同,各做10~15次。
3、扭膝旋轉:兩腿併攏,屈膝半蹲,兩手扶膝,輕輕轉動膝部,可以先從左至右轉動,再從右至左轉動,各自轉動或交替轉動10~15次。注意動作要輕而緩慢,不可過快、過猛。
4、屈膝下蹲:兩腿開立,與肩同寬,雙手扶膝,緩緩下蹲。下蹲時,臀部要盡量貼緊小腿,稍停片刻,冉緩緩起立,如此做5~10次,可以鍛煉腿部肌肉,增加腿部力量。
5、踏車:仰卧床上,兩臂向上伸半圈,如握車把狀,再將兩腿上抬至一定高度,輪流屈伸,模仿踏自行車的運動姿勢,連做30秒後,稍停片刻,再繼續操作,可做3~5次。注意動作要輕快,不要使猛力,屈伸的幅度可由小到大,量力而行。
結語:你的膝關節健康嗎?要好好呵護你的膝關節哦,別讓它過早變軟了!(文章原載於《健康文摘》,刊號:2012 第4期,作者:張獻懷,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推薦閱讀:
※粗鹽熱敷治膝蓋骨痛
※老人膝蓋痛揉揉就好?緩解疼痛3步走
※脆弱的膝蓋 我該如何保護你
※知識分子的膝蓋
※為什麼下蹲時膝蓋總是"咔咔"響?
TAG:膝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