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開示錄》第32課
06-09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執著,修持一切善法,即可得到無上正等覺的佛果。」我們因地時積累資糧、懺悔罪障非常重要,但在這個過程中,應減少自己的貪執和實執。假如一邊對眾生佛陀、基道果有很深的實執,一邊去修持的話,無法獲得究竟的果位。《六祖壇經》云:「此心本凈,無可取捨。」所以,心要清凈,修持時不能有人我與法我,應該遠離四相,這樣才可得到無上佛果。否則,所做的善法、所積累的資糧都成了實執,只會獲得暫時的人天福報,而不能直接趨達菩提。有些沒有通達究竟空性的小乘行者,始終將積累資糧獲得佛果執為實有,認為自己所做的善業永遠不滅。儘管在名言中佛說了因果不虛的道理,但從實相而言,基道果或輪涅所攝的一切法都是無生大空性。所謂的佛果,也沒什麼可得的,《楞嚴經》云:「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名言中雖可承認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以實相來觀察,首先要遠離四相修持,最終方能得到無實之佛果。這次聽聞《金剛經》,大家要減少對善根、如來等法的執著,如果沒有減少,輪迴之因——實執沒辦法斷掉,那就得不到佛果。雖然佛陀也承認修善法是有功德,但若未以三輪體空來攝持,則非最究竟的解脫因。故而,智慧不能離開大悲,大悲不能離開智慧,我們應以空性見來攝持任何一法。麥彭仁波切在《光明藏論》中,也將十一種續事全部抉擇為大圓滿,不管是見解、等持,完全是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此乃修行的究竟目標。「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善法的種類非常多,從隨福德分方面來說,共有十善;從隨解脫分方面來說,有三十七道品等。這些善法在名言中以如幻如夢的方式存在,但究竟而言,善法只是暫時的一種方便法,所修的善法亦無可修。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又云:「修一切善法,希望果報即非善法」故在名言中,行持善法確實是解脫之因,也能令眾生獲得安樂,但從勝義來講,十善六度並非真實存在。對此觀點,大乘行人易於理解和接受。但小乘信眾卻對善法有強烈執著,始終覺得佛陀的身相堅固不變,佛果是實有存在的。儘管這些人有信心、有佛緣,但由於沒有聞思修過大乘空性,相續中的實執太重,著實令人深感遺憾。禪宗和尚摩訶衍曾說:「不管黑狗、白狗,咬出的血全是紅色。同樣,不管執著善法、惡法,都是一種輪迴之因。」我們有些人的修行非常精進,發心十分清凈,磕頭、供養、布施也從不間斷,但可惜的是,從來沒有聽過空性法門,一直認為佛陀是實有存在的。雖然證悟空性的境界,對凡夫來說確實有點困難,但不管怎麼樣,在因地積資凈障時,應當逐漸斷除對基道果的執著。當然,斷除執著並不意味著不用再修善法了,沒有智慧的人總喜歡墮於一邊,認為不執著就是什麼都不要了,以此邪見所牽而撥無因果,墮入可怕的斷見。末法時代,如理弘揚般若法門的人非常少,如法聽受者也極為罕見。很多人雖然形象上是佛教徒,擁有廣大的名聲、成群的眷屬,但並未了達佛陀本意,暫且不說真實的證悟,有時連字面上也解釋不來。在邪說滿天下的今日,大家必須竭力維護自己的正見,不要被諸多邪見所損壞,最終成為業際顛倒者!「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有很多須彌山,以遍滿這些須彌山的七寶來作布施,如此福德不可思議。但與受持、讀誦、為他人說《金剛經》的福德相比,不要說全文,乃至僅持誦四句偈,福德也遠遠超過了前者。布施的福德不及持經的百千萬億分之一,乃至算數譬喻亦不能及。」〖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兩種理解方法:一是七寶遍滿這些須彌山,一是七寶堆得如這些須彌山一樣。那天有一個老太太問我:「堪布,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金剛經》的功德這麼大?請您給我講一講。」當時我比較忙,沒有能好好回答,現在請你用心諦聽:一方面,般若經是諸佛菩薩的出生之處,若能持誦這些經典,就是修持了諸佛菩薩的因;另一方面,般若經是相續中生起如來智慧之因,三世諸佛均依般若經而成就。前面也說了,持經功德遠遠超過財布施,為什麼呢?炯尼夏智說:「從果報而言,財布施只是人天福報之因,最多令我們得到人間轉輪王、梵天帝釋等受用圓滿的果位,而持誦般若經則可圓滿究竟佛果。從證悟方面來說,財布施的善根資糧容易耗盡,而持誦般若經可以證悟空性,解脫三有輪迴的苦海。」因此,唐玄宗說:「三千七寶雖多,用盡還歸生滅。四句經文雖少,悟之直至菩提。」二者功德實有天壤之別。有些人做了很大的布施,倘若未以空性來攝持,則是生滅的本性,並不是解脫之因。然而,若能一剎那證悟空性,當下即可獲得菩提果位,因為它是菩提的正因。如《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小品般若經》云:「過去諸佛以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佛也以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六祖壇經》亦云:「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直至佛地。」因此,財布施的功德與持經的功德無法相提並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金剛經》到底說些什麼
※金剛經直解(釋妙如)
※《金剛經》原文+白話通俗直譯 --2
※金剛經-第122集
※夢參長老講解金剛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