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的幽默智慧的課堂講義

入門篇——認識國情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一講 漫談中國傳統文化

第二講 中國文化中國人

第三講 中國文化中國男人

第四講 中國女性文化

第五講 中國貪官文化

第六講 中國清官文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七講 農業神話與農民文化

第一講  漫談中國傳統文化

(-)我之態度

  我喜歡文化,但我之喜歡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一種單純的喜歡,而是欣賞加調侃。欣賞,不是用現實主義的眼光,而是用審美的眼光,比如大家都罵封建社會女人裹小腳不人道,殘忍,我卻要鼓掌若干遍,妙極,好看。現在的女人為了美,那也是掂刀弄槍的,割眼皮用刀,打耳孔用槍,沒有點犧牲精神,美從何來?再說,已經有學者從科學角度解釋了小腳的好處。腳小,為掌握平衡,走路自然要扭動腰肢,大家就省了減肥了,更重要的是,不用受那西方女人的束腰之苦了,看西方電影,那亂世佳人斯佳麗們穿個裙子,憋氣不說,還得奶媽一旁幫忙拉拉鏈,咱們看著,替她們急得慌,光想上去幫個忙。可男人不能上去幫忙,這就是個文化問題了。至於小腳女人扭胯扭得蠻活,生孩子時不容易難產,更是公認。總之,中國傳統文化的調教下,中國女人開始藝術化,每個女人,都是一件藝術品,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娉娉婷婷,比西方的那些地動山搖的大腳板子們美麗多了,北大教授辜鴻銘13歲留洋,通曉英,法,德,日,意,拉,希等多種語言,但是在抗拒西方腐朽生活方式面前,可謂一大民族英雄,歸國後第一件事就是遍尋中國小腳女人作自己的妻!哥們堅持中國傳統,不容易哪!

  這麼說,大家可能認為我很沒同情心,那你就錯了。讀歷史少了,讀的時候你可能老想哭,可讀的多了,你就哭不出來了,由哭漸變為傻笑了。我屬於後一種。讀書愈多愈反動,說的可能就是我這麼一種人。

  說到這裡,大家還可能覺得我不嚴肅,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嚴肅,哭笑不得是我心靈的常態。河清漣女士說,內心深處,她認為追求心靈自由是件很神聖的事情,但這種神聖在這個日益痞子化的社會裡卻飽受奚落-在這種嘲笑道德與崇高的的痞了氛圍中,追求心靈自由竟然要以半嬉皮的方式去掩飾。。。她認為這是時代的悲劇。我很喜歡何女士,但她的這段話我只同意一半,沒辦法,悲劇還在繼續,我只好繼續嬉皮下去,對我來說,嬉皮就是我心靈的武器,還是我存在的證據。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以何種姿式滑過心靈的天空,早有定規。第一,學得權與術,貨於帝王家。第二,遠離權與術,採菊東籬下。中華文化五千年,中國知識分子都成精了,冒傻氣的沒有幾個。朱熹那老夫子,天天喊著滅人慾,存天理什麼的,可他老先生不但發揮了人慾,連獸慾都捎帶著發揮了。宋人葉紹翁的《四朝見聞錄》載,朱老夫子引誘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與官所,則與偕行,謂為能修身也,得乎。後被人彈劾,天字第一號老流氓,皇帝宋寧宗都不願意他了,朱夫子趕緊上表請罪: 草茅賤士,章句腐儒,唯知偽學之傳,豈適明時之用。什麼玩藝兒啊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猶太諺語云:人類一思索,上帝就要發笑。我想說的是,中國知識分子一嚴肅,上帝就傻笑。我最欣賞的中國知識分子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邊走邊喝,沉醉終日,別人獨醒我獨醉,身後常帶一持杴童子,曰:死即埋我!真酷啊!

  其實不是不想嚴肅,實在是別無選擇。比如我講中國傳統文化,按常規,是很容易跟三講三代表等主旋律掛上鉤的,但是做到這一點,又很不容易。第一,那需要很厚的臉皮。第二,理性思維缺席。更重要的是,如果我那樣幹了,就是調戲文化了,比我之調侃要惡劣多了。中國傳統,歷來最重講政治了,從周公開始,就敬德保民,以德治國的,這一講,就講了幾千年。現在講得更歡實了,大狗叫,小狗也叫,叫得人煩,我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二)  我之眼光

  不知是中了邪,還是天性使然,總之,我是個懷疑論者。私下認為,集權統治下,懷疑是學人得以特立獨行的首要品質。說到這裡,我想跟大家說一下古希臘的懷疑學派搞的一個典故:老師掉河裡了,學生不但不救,還在岸上踱步。他不是在想黃繼光,也不是在想劉胡蘭, 更不是在背毛主席語錄,他想的是-救老師上來,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同學們,這就是哲學。中國也有懷疑論者,比如莊子和他的蝴蝶,但遺憾的是,這麼一種精神沒有留傳下來。總之,學文重在獨思,更在於獨特的眼光與視點,所以才有三隻眼看世界,一隻眼看某人等之類的文欄。學史更需要這種眼光,舉一個例子,比如教科書上常說,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領土同整個歐洲的面積差不多大。同學們一讀,就神經反射般的自豪起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自豪,從沒聽說,一個豬長得肥,它身上的肉就有資格跟著自豪呢。誰讓大家自豪呢?說穿了,是長期教育導致的定性思維。其實,大一統,中央集權,多民族國家,更多的是一種帝王思維,不知道小民百姓們跟著傻高興什麼。大一統,天下和平,當然對百姓有利,但更對執政者有利,老實講,苛政下的百姓,其生存狀態比戰亂時也好不到那裡去,如始皇統治時期。59年到61年,中國非正常死亡人口是兩千萬。第一次世界大戰,整整打四年,才打死800萬,而我們不用戰爭,三年人災,就餓死這麼多,比戰爭厲害多了!集權下的專制,官不得私論,士不得私議,民不得私說,對於不自由勿寧死的知識分子來說,生存於其間,也就行屍走肉罷了。所以,集權下的文化,靈魂是死的。

  近來流行的電影《英雄》,老張同志導的,不知大家看過沒?一看嚇一跳,真英雄,真正的人道主義者,原來卻是暴君始皇同志。忽忽,藝謀同志膽子好大呀!後來一想,老張不一定是膽大,可能是在玩滑頭,調侃歷史。澤東瞧不起秦皇漢武,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藝謀聽了,擠上一隻眼,哼:數天下英雄,還看始皇!

  不管藝謀同志玩什麼花招,總之,給我們一個啟示:任何歷史,都是當代思想史,擺脫不了為時人所利用的命運!在網上,同志們說得豪爽點:歷史就是個婊子,人盡可夫!何清漣女士說得文雅多了:歷史就是個小姑娘,任由人打扮!當然,還有說得更粗獷的:研究歷史,就是老狗刨千年屎!這裡說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的傳統就是愚民政策,就是報喜不報憂,就是為尊者諱,這就要求我們在學歷史的時候,一定要多一隻眼,懷疑的眼,清醒的眼。包括我講的課,那也是一家之言,同學們覺得不對,找材料反駁我,當年馬寅初發表自己的人口論,每天在校園裡轉著圈子看北大學生們寫給他的大字報,老先生越看越傷心,檢討說,身為北大校長,培養出來的學生卻沒一個能從理論上駁倒他的,都是標語口號式的漫罵,作為一校之長,失職啊。沒辦法,老先生只好給他們檢查錯別字,圈好,讓造反學生們回教室重抄一遍。一句話,學生重在質疑,沒有疑問,白上大學。教育是培養公民而不是培養奴才。魯迅能從仁義道德的的字縫裡看見吃人兩個字,先生可能長了一雙貓頭鷹的眼。我們擁有不了貓頭鷹的眼,至少不要讓自己成為黑瞎子。北島對著天空叫:我不相信-天空是藍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叫得好哪!當然,歷史的本性決定了我們懷疑非常可憐。學者周寧說:嚴格說來,歷史經常不是記憶的工具而是遺忘的工具,歷史與其說是讓我們記住過去的事實,不如說是規定哪些事實應該讓我們忘掉。周先生說得太對了,比如文革,只讓我們知道我們能知道的, 卻不讓我們知道不應該知道的,巴金提出建立一個文革博物館,但是時至如今無人再提,這個願望,只能隨著巴金老人走進墳墓了。學歷史,本是鑒往以知來,但是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的,往往不是教訓。我們常說,歷史不會重演,可周寧說,如果歷史重演,最大的可能就是,我們將把曾經的輝煌和永久的災難重新演上一變。20世紀過去了,我們都幹了些什麼呢?有個學者給學生講演,說,20世紀初我們有個義和團,20世紀末,我們有個fl功。言外之意,一個世紀的奮鬥,我們又回到了出發點,這,讓我想想了拉丁美洲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希望大家有機會看看這小說,裡面也有我們的影子。

  對著歷史嘆息,不是我們的選擇。三隻眼看歷史,可能是我們的最佳選擇,蘋果不是只有一種吃法,未來的你們,要吃歷史這碗飯,所以給大家介紹幾位吃法獨特的學者。吳思,著有《潛規則-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何清漣,本科讀歷史,讀研則讀經濟學,文章老辣深厚,著有《現代化的陷井》,《我們仍在仰望星空》。最後一位,黃仁宇,著有《萬曆十五年》等。

  (三) 關於文化

  文化的內涵如何界定?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學者們尚不能得出定論,除了**視野的原因外,還有語言學角度的客觀歧義。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總和。開個玩笑,一個男人站街角,呸一口唾沫飛出去,就是一個文化現象了。如果是兩個女人,一個哼一聲兒,一個呸一聲兒,這文化就複雜多了。文化的廣義性,導致研究文化的人,常常有狗啃刺蝟難下嘴的尷尬。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洛威爾說:我被託付一件困難的工作,就是談文化。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捉磨。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的成分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敘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形狀。我們想用文字範圍它的意義,這正象要把空氣抓在手裡似的。當我們去尋找文化時,除了不在我們手裡之外,它無所不在。忽忽,講到這裡,同學們就會發現,這傢伙抄襲我們的道家始祖,試看老子原話: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原字打不出來,用皎代用,意思一樣),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物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用不著翻譯,大家就能看出來,洛威爾抄襲老子,僅把名稱換了一下,老子談的是道,這丫改成文化了。這裡開個玩笑啊。

  狹義上講,文化僅指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在此基礎上,又根據視角的不同,對文化結構進一步分類

  首先,從時間角度上講,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其次,從空間角度講,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陸文化。

  其三,從社會層面上講,有貴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間文化,主流文化,邊緣文化(姜義華先生分之為規範性文化,非規範性文化,半規範性文化。這種分法比較新穎,所以著重介紹一下。所謂的規範性文化,姜先生認為是以儒家經典為經,以歷代官修史志為緯,在長期流遷演化中廣泛吸收了道,法,陰陽,縱橫,玄,佛諸家學說而形成的經史文化,是中國小農社會的具有最高權威的規範性文化。與此相應的,則是普遍存在於一般民眾中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人與人的種種關係,風俗,習慣,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潛在意識及形形色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規範性文化。除去這兩種文化之外,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半規範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對經史文化呈半遊離狀態的各種文化教育,宗教娛樂活動,比如《水滸傳》《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遊記》等俗文化代表作。當然了,我覺得姜先生的分法似乎只針對中國傳統文化才有效)。

  其四,從社會功用上,分為禮儀文化,制度文化,服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

  其五,從文化的內在邏輯層次上,又可分為物態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四個層次。

  其六,從經濟形態方面, 又有牧獵文化,漁鹽文化,農業文化,工業文化,商業文化之分。還有人在其中搞著色,黃色文化,藍色文化什麼的。

  除此之外,還有分得更俏皮的,比如張遠山先生在他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隨筆中,把文化分為頭腦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與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為兩段,為胯部文化與胯部以下文化。他說,以唐中葉(安史之亂)為界,此前是中國文化上半身,此後是中國文化下半身。細分的話,從堯到周,即公元前3千年到公元前552年孔誕生,約2500年,是中國文化史前時期,尚沒有頭腦。孔子誕生前後,春秋戰國,中國進入了頭腦文化時代。秦始皇在一統,集權加專制,胸脯拍得啪啪響,中國進入了胸膛時代。漢朝拍得更響了,拍得匈奴大兵都哆嗦。霍去病墓關的石豬石馬,一看就知道是最沒頭腦的人刻的。最有頭腦的司馬遷,卻被最沒頭腦的武帝閹了下半身。也是這個沒頭腦的漢武帝,宣布獨尊儒術,導致中國兩千年的知識分子大都成了無腦人。總之,張先生這麼分,分得很俏皮,之所以給大家羅嗦這麼多,無非是想給大家一點啟示,同學們如果有興趣,不妨獨創個分法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近來,研究文化的人越來越多,發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說到這裡,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國際和地區問題研究所所長亨廷頓和他手下的高級研究員哈里森合編的一本書-《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他們的研究,在文化方面提出了諸多有深刻意義的課題。比如亨廷頓對比了一下迦納和韓國的經濟統計數據,發現20世紀60年代兩國的經濟水平驚人的相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等,初級產品製造業和服務業所佔的比例彼此相近,絕大部分是出口初級產品。韓國當時僅生產為數不多的若干工業製成品,他們接受的經濟援助水平也差不多相等。30年後,韓國成了一個工業巨人,經濟名列世界第14位,大量出口汽車,電子設備及其它高級製成品,人均收入接近希臘的水平,此外,它在鞏固民主體制方面取得長足進步。迦納卻沒有發生這樣的變化,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相當於韓國的十四分之一。如何解釋?亨廷頓判斷,文化在起重要作用!

  那麼這對我們有一個啟示,中國近代的落後,是否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制約?現在的不發達,是文化的原因?體制的原因?地理的原因?仰或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而文化與體制,與地理又是什麼關係?這都是當前社會學界非常感興趣的議題,希望咱們的學生也能參與進來,申辦奧運,重在摻乎嘛。勞倫斯認為,不發達是一種心態,重申殖民者的罪惡,已超過追訴時效了,也就是,現在的不發達,需要尋找新的理由,或者說借口了。這些學者還搞出了一個腐敗曲線,認為腐敗與文化也有關係,認為腐敗的程度往往是沿著文化的界線而變更,最腐敗的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及若干拉美國家和非洲社會,在北歐和前英國殖民地的一些新教社會,腐敗程度最底。儒學社會大都處於中間。嚇我一跳,中國好歹沒被他們點名,否則我給你們介紹這書,就有點說不清了,呵呵。如果中國也算儒學社會的話,那麼我們的腐敗尚在中間,新加坡比咱們還儒學,卻和丹麥,瑞典,芬蘭,紐西蘭並列為世界上腐敗最輕的國家。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腐敗有文化因素,也有政體原因。長遠看,文化為體制之母,短期看,體制的變更,可能對文化產生影響。這對我們當前的中國,啟示不小:長期落後,當然是文化的原因,是文化造就了中央集權。而以改變中國的困境,則不是改造文化,甚至也不是魯迅先生的改造國民性,而是推行政治民主改革。欲救中國,必救文化;欲救文化,則必改體制;欲改體制,則文化先行革命。問題是,歷史上,中國文化革命了四場,效果都不太理想。第一場,始皇的焚書坑儒。第二場,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三場,五四運動。前期是倡科學民主,後期,一聲炮響,來了個馬克思主義,救亡壓倒啟蒙,文化再次被政治利用。中國有講政治的傳統,文化歷來是政治的婢女,儒學在中國的命運就是最好的例證。第四場革命,則是毛澤東驚天地泣鬼神的文化大革命,其大手筆,跟第一場革命驚人的相似,幾億人,共用一個腦袋,一張嘴巴,一個主義。主席說,知識分子是附著在資產階級身上的毛,革命要把他們改造為附著無產階級身上的毛,結果,資交階級無產階級身上都沒了毛,都光了。總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你會捎帶著發現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命運,哭也不是,笑更不是。不過,研究多了,你可能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說到這裡,簡單談一下傳統文化的兩個概念。其一,什麼叫傳統文化?它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其二,什麼叫中國傳統文化?它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這麼一大堆內容,看著就象刺蝟,我們從哪裡下嘴?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一直給在學生們交待,隨便幹什麼,一要看天賦,二要看興趣。可憐見的我沒天賦,只好圍著興趣轉了。我喜歡哪一部分,就給大家講哪一部分。儒家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喜歡的,就不給大家講了,比如吃飽了撐的,才搞的書法藝術,比如文字獄當頭,明清學者搞的那個考據學。打死我我也不給你們講。至於其它課題,如果大家實在喜歡,倒可以給我提出來。教材沒意思,我準備完全拋開,擬講的議題有:中國文化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男人。中國文化中國女人。中國貪官文化。中國清官文化。中國農業文化。中國婚姻文化。中國葬禮文化。中國傳統道德。中國改革家。中國外交。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在歷史上所遭受的打擊。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在下頭嘀咕了,那考試咋辦?別提考試,一提我比你們還頭疼。看著白花花的紙被弄在試卷,每一學期成噸成噸的那麼浪費紙張,我心疼啊,都是原木變過來的。小日本森林覆蓋率65%,我們才16%,我們中國每年出口及內需一次性筷子450億雙,小日本用過後再回收,製成木漿再賣給咱中國。總之啊,我不能看白花花的考試卷,一看就暈。我最欣賞的是莫斯科大學新聞系的談話考試,老師抽幾個同事,跟自己的學生聊聊天,這考試就完了。按我的意思,文科的東西,重在精神,凡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可能恰恰是最沒用的東西。而有價值的東西,根本不需要死記。比如某某某哪一天死了,哪一天活了,記這些有什麼用?真用的時候,查一下不就得了?如果由著我的性子來,我會出開試卷後,貼在自己背上,在校園裡溜達三天。問題是,我這麼一干,我就完了,要丟飯碗,你們也完了,再也遇不上這麼開明的老師了。試卷考試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我們反傳統,結果,糟粕繼承下來了,精華則丟了。舉個例子,諸葛孔明的《隆中對》,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談話考試;他的《出師表》又是歷史上最完美的開卷考試。試卷考試不可免,怎麼辦?好辦,業餘時間你們自己看看教材,背那麼一背,我倒不心疼你們,反正你們腦子聰明,背書對你們是小事一樁,說來說去,我還是心疼那紙啊。

  之所以開這麼一門科,是想讓大家多了解文化,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學得深,才能看得真。比如中英鴉片戰爭,它更多的是一場文化戰爭,以後咱們作一個專題再細講。再比如現在,我們一般的學生老是納悶兒:西方吃飽了撐的?為什麼天天給咱上 *** 的文化課?而且冒著被咱的左派小子罵得狗血噴頭的遭遇還是堅持講?其實是一些人不了解***文化。中國文化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各人自掃門前雪,鄰居在家打老婆,咱假裝沒聽見。***文化也是推己及人,卻是反著來:己所欲,施於人。誰在家偷偷打孩子,我告你。不信的話,請看電影《刮痧》,中西文化衝突盡在其中矣。同理,山姆大叔覺得 *** 是個好東西,就一廂情願不看咱臉色的使勁的往咱手裡塞。雙方誰也不理解誰,對方覺得自己是學雷鋒做好事,咱覺得人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干涉內政也!如果聽不明白,再舉一個例子,當年的教案,好多也是文化誤會鬧出來的,***徒來中國傳教,要辦孤兒院,咱國人想,呸,鬼子沒安好心。肯定是想吃我孩子的心肝,否則為什麼紅頭髮綠眼睛,特別是那鮮紅的大嘴,一看就是生吃孩子的鬼。洋人一看沒有孤兒願來,就張榜公布,送個孩子賞幾文錢,呸,中國的人販子就應運而生了,把那有娘的孩子拐了來,送到教堂,就為了賺那幾文錢。忽忽,文化無所不在,文化可能是所有衝突的根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講中國傳統文化,對比西方文化精神,希望每一個同學,看五千年歷史,觀八萬里環球,獨仗劍,走天涯,三隻眼,看天下,天地之間,人為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二講  中國文化中國人(Ⅰ)

  (一) 看不懂的中國人

  日本學者松本一男在其著作《中國人與日本人》里概括中國人的特性為:不可理解的國民。此話若說與西洋人,估計能引起他們的同感,因為凡是與中國人打過交道的洋人都多多少少的產生過這樣的疑惑:中國人,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老實說,想用簡單的語言把中國人概括全面,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普通人不行,學者也不一定行。從明清前來中國的傳教士,到中國學者,如嚴復、林語堂、魯迅、柏楊、金紫千等,都著文著書不同側面不同程度地剖析過中國人,先把書目列給大家:

  松本一男《中國人與日本人》

  明恩溥 《中國人的特性》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利瑪竇 《利馬竇中國札記》

  林語堂 《吾國吾民》

  柏楊  《醜陋的中國人》

  金紫千《中華文化之魂-研究中國人》

  

  另外告訴同學們,柏楊一本《醜陋的中國人》,曾經惹惱諸多愛國小青年。所以,另請大家看一下日本的地球物理學家高橋敷所著的《醜陋的日本人》,有學者認為,中日同文同種,不管此觀點對否,不妨把醜陋的日本人做咱一個參照系。

  列完參考書,話題打回。外人認為中國人不可理解,我認為那是他們頭腦太簡單。或者說,他們的文化太簡單了。中國人所謂的不可理解,其實是中國文化的豐富複雜所決定的。李澤厚曰:人是文化的積澱!金紫千曰:人是文化的靈魂!我說,人是文化的載體!中國文化的複雜豐富,決定了中國人民的不簡單!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是三教九流,指三種宗教和九種學術流派。關於三教,據記載此說起於三國時代。吳國的孫權和上書令闞澤談話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個學術流派,見於《漢書·藝文志》。這九個學派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三教九流成了貶義詞,泛指江湖上各種職業。九流也被人分作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再加上某些學術流派的失傳,所以現在學人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定位為三方五家。三方是儒、道、釋,五家為儒教、宗法傳統、道家、道教,佛。當然,還有用九流這個概念的,比如有些學者把中國傳統文化綜稱為十家九流,這十家是,中國儒家,中國道家,中國佛家,中國墨家,中國法家,中國名家,中國兵家,中國陰陽家,中國縱橫家,中國農家。總之啊,這麼一列舉,可看出,咱們家當還真不少。有這麼豐厚的文化家底,咱們的國人當然不簡單了,隨便一個中國老太太,哪怕她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她身上的文化色彩也是五光十色,老外看得五迷三道的晃眼兒。舉例證明,一個婦人嫁人嫁得不對了,老挨丈夫打,她誰也不埋怨,就怨自己命不好-我命苦啊。兒子沒養活,夭折了,她會自我安慰曰:天意啊!天命是誰的思想?孔家老二的。孔二的天命論大家可能都知道,高深莫測謂之天,無可奈何謂之命。這時候,你能看出這女人信儒。可是一旦兒子長大,娶了媳婦忘了娘,或者遊手好閒賭搏吸大煙什麼的,老太太會拍著膝蓋哭訴:報應啊,老天爺,我作了什麼孽了,給我這麼一個不孝子(或曰敗家子),這時候,老太太她好象又信佛了。可是你看她桌子上供的牌位,分明又是太上老君在此!太上老君是誰?道家創始人老子是也,因為跟唐家李氏王朝同姓,所以難免開後門之嫌疑,被李家封了個玄元皇帝,道教徒稱他為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周寧也說,中國人同時信三教:尊孔祭祖,煉丹修真,燒香拜佛。問題是,中國人不只信這麼三教,他跟吃火鍋似的,逮什麼都往裡頭煮,所以,他到底信仰什麼,他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呢,害得老外不得不跟著中國的歌星唱: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相形之下,還是中國學人能看個 *** 不離十。比如林語堂,他認為儒道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中國的士大夫一般是外儒內道,儒是入世的,積極的,道是出世的,消極的,奇怪的是,這麼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恰好完美無缺地和平共處於中國人身上,而且有時候還分段體現,比如當官時,他就是儒,貶官時,他就是道了,比如蘇東坡。以至於現在的人給自己定左右銘,還是儒道各半,叫作:以出世的態度干入世的事業。也就是說,幹事的目的是儒,幹事時的態度則是道。或者說,成功了就是儒,失敗了就又變做道,總之,象變戲法似的,怪不得人家洋人眼花,卻原來是咱們心花,玩的手法也花。

  中國人不可理解,還有一個原因。有學人認為,中國哲學是一種早熟的哲學。梁漱溟在其《東方學術概論》指出,人類學術無非研究三個問題:

  第一, 人對物的問題。人類征服自然,產生自然科學。

  第二, 人對人的問題。人與人相處,產生社會科學。

  第三, 人對己的問題。人與自己的較量,產生宗教。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梁認為中國學術早熟,不注重解決第一類學術問題,卻直奔第二類第三類學術。比如儒,便是中國最早的人際關係社會學,尼采那瘋子把中國的儒罵作中國把戲,罵作庸俗的世俗哲學,估計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因為歐美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注重人本身,關注的是個人自由,至於人與人關係卻被完全忽略,直到後工業化時代,美國才出現個卡耐基,教人《如何推銷你自己》,咱看著就象幼兒園小朋友的入園手冊。如果說儒是第二類學術,那麼中國的道則是介於第二類與第三類的學術。既調節人際關係,又調節人本身,至於佛,則完全是第三類學術了。那麼學術早熟對中國人有什麼影響呢?第一,導致中國不重科技的傳統,第二,導致國人提前看透人生。莊子認為人生如夢,可尼采那瘋子說:人生既使是一場夢,也要做得有滋有味!相形之下,中國人視生如死,視死如歸,生不如死,死即是生,顛顛倒倒,令人哭笑不得。單說莊子,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這且不說他,等他自己要死了,弟子欲厚葬他,他說,不可,別葬我,隨便扔個地方吧。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壁,星晨為珠璣,萬物為葬品,多好!弟子曰:怕烏鳶吃屍。莊子回曰:在上烏鳶吃,在下螻蟻食,奪彼而與此,不太偏心了嗎?壯哉莊子,只可惜中國遠古時就出產這麼聰明絕頂的人,絕不是什麼幸事。

  早熟的學術,帶出的是早熟的國人。一代比一代聰明,一代一代的把 早熟進行到底,儒家的中庸,被玩成了抹稀泥的首鼠兩端的滑頭哲學,道家的超世,被玩成了明哲保身的縮頭烏龜哲學,老是老滑頭,小是小滑頭,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知識分子如此,當官的更如此,否則鴉片戰爭期間,中國也不會出現不戰不和不降不逃不死的兩廣總督葉名琛那樣的老不死的不字主義的官僚來。至於老百姓,雖然識字不多,可是卻不傻,也知道:吃飽點兒,穿破點兒,見了當官的走慢點兒,拐過彎去跑快點兒。中國人如此早熟,那晚熟的半生不熟的老外當然看不懂咱了,累死他們!

  (二)農業經濟與中國人

  中國的經濟基礎是深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它對國民性格的養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一家一戶的個體經營方式,導致國人先天沒有合作意識,發展到現在,是中國人私德良好,公德沒有,有人寫文章概括為《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會》。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自家的小院里那是經營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的,可是一到公眾場合,就不行了。在中國人家裡,對待客人那是熱情又大方,可是站站牌下等公共汽車,擠起座位來,同樣是熱情不客氣。看梁漱溟先生的回憶,有一個細節特別有趣,先生八歲時八國聯軍進北京,美國大兵進他家搜查,最後臨走時吵吵了一句:大門口太髒了,要天天打掃!看到這裡,不由得啞然失笑,中國人只掃自己的門前雪,看來不假矣。總之,小農式的你挑水來我澆園的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直接導致國人先天缺少合作意識,沒有利他主義,社會公德自然不怎麼樣了。延伸到現在,表現為,假冒偽劣盛行,整個社會普遍缺少誠信。商業中需要的遊戲規則,在小農意識面前沒有立足之地。前年我們的高考作文題是呼喚誠信,用意是良好的,但是中國孩子一個也不傻,一看就知道出題者的意圖,明白自己應該選擇什麼,結果,呼喚出來的仍然是假誠信。

  其次,長期面朝皇土背朝天,兩眼向下,土裡刨食的耕作方式,又導致了國人的保守精神。小時候閑來無事的時候,我經常坐牆根兒觀看家裡的母雞是如何尋找食物的,它在石榴樹底下刨啊刨啊,下面什麼都沒了,還刨,直刨得我替它著急,一顆石子扔過去,驚得它逃竄不已,十分鐘以後,你會發現胡漢山它又回來了,還刨那個地方。長大後,我老是考慮,中國人的農業耕作是不是與雞的生存方式有著相通的方面?保守,則決定了國人先天缺少開發精神,缺少探險與浪漫。土裡刨食,衣食之來源,命之所系,又決定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濃厚感情,背井離鄉不過是災荒年間無可奈何的選擇,安居樂業,葉落歸根才是國人的理想生活和最終宿命。如今,如果不是農業早已成了沒有剩餘的產業,老百姓也不會浩浩蕩蕩的出門打工的,因為心裡頭,他們仍然恪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農理想。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對比一下,你會發現。歐洲人善於探險,而中國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探險家。你會說,中國有個鄭和,不錯,可惜鄭和所經之路,中國的小海盜們早就經常走動了,鄭和只不過是規模大點。鄭和一次出動200艘大船,隨行人員2萬5千名,而哥倫布的探險隊伍,也就3隻帆船,90名隨員;麥哲倫的環球,無非5隻船,265名船員。大家覺得,西方人更象是探險呢,還是鄭和更象探險?在我看來,鄭和的行為,不是探險而是示威,從古到今,我從來沒聽說那個國家的探險隊伍能達到兩萬人馬呢,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開赴中國的遠征軍也就4000千人而已。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觀注一下中國八十年代興起的探險熱。1985年,四川樂山人堯茂書駕龍的傳人號漂流筏,搶先在美國人之前漂流長江,不幸遇難。堯的探險,一開始就講上了政治,成了事關民族尊嚴的大事,隨後,類似的民族英雄層出不窮。聽聽河南隊的隊歌:漂流長江,堅定信念,我們是中華民族熱血漢......聽了這樣的歌,你感受到的是飽滿的愛國熱情-大刀,向日本鬼子的頭上砍去!

  也許,正因為我們骨子裡缺少探險精神,所以才把探險當作上戰場,甚至當作上刑場,象1986年、1987年的首漂長江熱、首漂黃河熱,漂流者是因為決不讓美國人肯沃倫拿走中國江河的首漂權才鋌而走險的,中國人自己被自己的愛國熱情感動不已,慷慨不已,直鬧得肯沃倫迷惑不解,說,你們中國人如果到美國漂流密西西比河,是不會遭到反對的。

  美國人哪裡明白?中國人的探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險,老實說,它就是一場中國人自己頭腦里臆想出來的抗美戰爭(比如某大腕在春節聯歡會上演小品,與在美國留學打工的兒子通電話,這電話打著打著,就打成抗美戰爭了,老子悲憤的說與兒子,等以後咱們中國怎麼樣了,讓那老美來咱國家端碗洗盤子!中國觀眾把它當作愛國講演了,掌聲大起,美國觀眾看不明白了,說:如果開的工資高,我們願意去你們國家端碗洗盤子去!老美還是不明白中國人。第一,中國人認為端盤子是丟人的活;第二,中國人認為在美國上學打工就是遭受美帝國主義剝削,第三,一般中國人不知道中國留美學生通常是在華人餐館裡打工,而剋扣留學生工資的,也就是咱華人老闆敢幹。總之,我們的人民情緒,有時候很滑稽的。)!歷史上,我們的探險不是出自人性利益的驅動;現在,它又不是出自隊員個人的內心的愛好,從古至今,它就是政治運動,也許,這就先天註定了中國探險的悲劇性。如今,中國探險不再與政治,愛國等親密接觸了,但政治作秀,道德作秀與商業炒作奇妙的混合到了一塊兒,令人反胃。勇士們說:沒有探險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這話沒錯。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的探險精神從何而來?

  其三,農業是靠天吃飯,儒家提出天人合一,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也不變。道家則從相反的方向提出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等處世格言,導致國人重天命,輕人力,無創新,怕變動。中國的政治格局中,最難過的,下場最不好的,一般都是改革家,所以一般官員信奉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至於某些歷史人物對待自己的失敗,也完全忽略人事,推之於天意。比如西楚霸王被漢軍追殺得只剩28騎的時候,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這裡看出,即將失敗的霸王,把自己的失敗推之於天意,那麼為了證明非戰之罪,霸王拉開架式,要給大家來一次最後的表演: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霸王最後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即伏曰:如大王言。這裡我們看到,霸王一直提到天亡我也,絕對不是虛榮心所致,而是確確實實在聽天由命了,因為緊接著在烏江渡口,有逃生機會的霸王演出了最悲壯的一幕,他笑對撐船以待的烏江亭長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壯哉項王,只可惜,臨死還信天命!至於近代志士如譚嗣同,維新失敗了,也歸於天意,臨上刑場前,喊的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歷史英才如此,小民百姓更是走路跌個跟頭都認為是天意,所以,國人性格中最明顯的特性便是重天命,輕人力,聽天由命,逆來順受,不信,請參考余華的小說《活著》。

  其四,中國農民穩重實在的一面,也是農業生產決定的。小農們都知道,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所以,精心侍候那幾畝莊稼,會被鄰人視作最大的美德。但是農業生產要求四時更替,對時間的精確性不作要求,所以,中國人不講精確時間,不重效率。同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又導致國人炕頭時間比較長,沒有其它樂子可尋,便導致農業副產品收入過多,林語堂總結為生殖力高好色,其實,老先生只看見了表面現象,忽略了其後的經濟背景。正因為農業生產不需要時間的精確,效率的高效,相對應的,中國政治體制里才會出現官僚主義作風。一句話,小農與官僚是一對雙胞胎,有小農,就有官僚,有小農經濟,就有專制統治。這裡,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生產力生產方式與意識形態是互為作用的。所以某種程度上言,西哲的斷言是對的: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小農的理想就是溫飽問題,那麼民主了,自由了什麼的,就永遠不是小農們最切實的目標,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封建社會體製為什麼在中國可以根深堤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說到這裡,我可以給大家下個斷言:西方式的個人自由與民主政治,在未來的時間裡,將繼續與我們無緣。且不說中國文化的原因,單從當下中國的社會結構就能得出這個結論。這方面,我比較推崇何清漣的觀點。按何女士的劃分,中國現在的社會結構由三大類構成:精英層,中下層,邊緣化集團。何清漣統計了一個數字,中國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大約700萬人,占從業人口的1%;中下層的上層,也就是知識精英層,約2930萬,占從業人口的4%;中下層的的中底部,包括專業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大中學教師等,約8200萬,占從業人口的11.8%;中下層的下層,包括工人,城鄉兩棲農民,約4.8億,占從業人口的69%;最後是社會邊緣化群體,包括農村困難戶與城市下崗人員,約1億,占從業人口的14%。從這一組數據里,我們可以發現, 中下層的下層與社會邊緣化群體構成了83%的龐大的社會底層,老實說,這一社會底層的奮鬥目標就是溫飽與生存。這一點,我是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來分析的,總之,如果人的溫飽尚未解決,安全感沒有著落,那麼,其它的高層次需求,自我實現了,民主自由了,就只有靠邊站了。那麼這就給當下我們知識分子中的自由主義流派一個啟示:你們所呼籲的,也許離大眾太遠了,所以,你們聽到的,將只是自己的迴音。悲劇啊,同學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研究一下當下中國的知識分子,看他們在為哪個階層呼籲,很有意思的。

推薦閱讀:

賀大林教授|晚期前列腺癌的內分泌治療分享
潘教授:哪些家居風水不讓你「聚財」呢?
留學生郵件都不會寫,怎麼跟教授溝通?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 【月官菩薩著 林崇安教授翻譯】 中華佛典寶庫
嫖客(潘綏銘教授)

TAG:幽默 | 智慧 | 教授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