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桂忠著《楊氏太極拳學練釋疑》  摘錄一

奚桂忠著《楊氏太極拳學練釋疑》摘錄一

奚桂忠著《楊氏太極拳學練釋疑》 摘錄一

一、預備勢如何理解「與肩同寬」?

兩腳食指間距離與肩井穴同寬,則肩井穴、髖關節、湧泉穴在同一直線上。體重自然沿大腿小腿平均分布到兩腳全腳掌。

二、預備勢兩手掌位置:指尖朝下,掌心朝里。

三、起勢時如何做到「手走弧形、臂要旋」?

1、轉動肩關節(利於松肩、拔背和柔臂)使兩手臂邊內旋(大拇指朝手心方向旋轉),邊緩緩略向里、向前、向上,弧形提至與肩同高,兩手距離與肩同寬,兩臂略呈弧形,肘尖朝下,手指朝前自然舒展,手心朝下微向里合,勁點在橈(rao音)骨(前臂靠大拇指一側的骨頭)下端(近腕關節)。

2、隨即沉肩、墜肘、屈臂、坐腕(坐腕時,手掌宜緩緩立起,不宜突然一下子成立掌,以免造成速度不勻、動作僵硬之弊),帶動兩手邊外旋(大拇指朝手背方向旋轉)邊里收、邊下采至胸前,兩手心斜相對,大拇指朝上。

3、兩手再內旋繼續弧形下按至兩胯(腰腿連接處)側前方,兩臂微屈,雙肘微向後(注意臧肘),坐腕,手指朝前,手心朝下略朝里傾斜,勁點在小魚際。

要點:

(1)雙手上行下行的軌跡呈斜橢圓形。

(2)兩手在上行和下行做斜橢圓運動的同時,兩手臂還要不斷地內外旋轉。

(3)雙手上行時,意在手(腕),以手帶肘;下行時,意在肩,以肩領肘,以肘帶腕、帶手。做如此意想,有助於沉肩墜肘、兩臂松沉。

四、練左棚時如何做到〝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有八層含義,即兩手同起同止,兩腳相隨,手動腳動(手到腳到),腳胯協調,肩胯相合,頭身同轉,手腳身同步和手、腳、身、眼、意五同時。

1、兩手同起同止

承接起勢做左棚時,左掌經左腹前邊外旋邊向右抄至右腹前(左掌心漸向右移及至斜朝上,與右掌相對),勁點在左腕里側。左掌右抄應與右掌向右上方斜棚同時開始,右掌略外旋弧形斜棚至右肩前,然後略內旋向右向里向左回抹一小圓圈至右胸前,與左掌呈抱球狀,右掌心朝下,右手臂呈弧形,腕略低於肩,肘略低於腕。

兩手同起容易做到,而由於左掌弧形右抄至右腹前的路程遠小於右掌斜棚和回抹的路程,故兩掌同時上下相合(俗稱抱球),就較難做到。所以常見這樣的弊病;左掌先抄到等候右掌回抹。

2、兩腳相隨

(1)右腳尖略翹外撇時,左腳跟宜隨之略離地以腳掌為軸微向里旋;當右腳掌踏實,左腳尖應離地。

(2)做左側弓步時,應做到右蹬左弓和蹬到弓到,弓到時,左膝蓋務必與左腳尖方向一致,以防扭傷關節。

3、手動腳動(手到腳到)

(1)開始做左棚式時,要慢慢地屈膝,應與兩手掌上下相合同時到位;不要右腿一下子蹲到位,然後兩掌做右抄和斜棚、回抹;也不要開始不屈膝,待到抱球或出左腳時,突然下蹲到位。

(2)當邁左步時,兩手掌仍死死抱球不動,這又是練左棚式時的一種常見病。因此,當松左胯邁左腳的同時,右掌和左掌宜順勢繼續略回抹和右抄,及至兩前臂(近腕處)上下相交似擠狀(僅為一瞬間,不宜一直擠到位,以免把左棚錯誤地練成擠式。

(3)左棚(左前臂以肘為圓心,向左略向上弧形左棚至左肩前)右采(右掌經左掌上方向右向下采至右胯斜上方)與兩腳的左弓右蹬同時開始、同時到位。常見的鍺誤是左側弓步業己完成,而兩手掌還在慢慢地左棚右采,這就違反了拳經中的〝一靜無有不靜〞,是練習整套拳架中最為普遍的弊端。

4、腳胯協調

(1)當右腳外撇時,應收沉右胯,以利植地生根;當左腳里旋(左腿略內旋)時,應合左胯,以利膝尖、鼻尖同向,動作順達。

(2)當左腳略外旋前邁時,應與左胯鬆開略左轉(約15度)同時開始,左胯關節鬆開,使胯關節周圍較緊的韌帶鬆弛,腿腳靈活,邁步就輕靈、開闊。因此,務必注意不要先轉腰胯後再邁左腳,更不應腰胯不轉就邁左腳。

(3)當左側弓步到位時,左胯應收沉,以利下盤穩固和勁力透達。

5、肩胯相合

(1)兩肩與兩胯應上下對齊,齊進、齊退、齊轉,不先不後。當右腳外撇時,沉轉右腰胯,與肩一起右轉。此時右肩與右胯的上下連線如同門的轉軸,整個身體像一扇門向右轉動約45度,不要肩轉而腰胯不轉呈擰腰狀。

(2)當左腳邁步後,肩胯應邊平行左移邊右轉至面向正西,有助於立身中正和松腰胯。

6.、頭身同轉

身體轉動時,頭部與頸椎、胸椎、腰椎應上下連貫一致,也就是說頭部不要脫離身體而單獨轉動,呈麻花狀。起勢後身體約轉45度時,頭部應領起脊椎使身體同時轉動,不要頭部己轉向西南,而身體尚未能到位,甚至未轉身。

7、手腳身同步

(1) 邁左腳時,兩手繼續順勢相合呈擠狀,此時身體應略左轉,由面向西南轉向南偏西,不要腳動手動而身不動。

(2) 當左手棚到、左腿弓到的同時,身軀應轉向正西。但大部分拳友在練此勢時,身體隨轉腰胯早巳轉向正西了,可兩手還在緩緩地左棚右采。這種手腳與身脫節的現象,是演凍整套拳架中常見的毛病。

8.、手到、腳到、身到、眼到、意到

這是上乘的上下相隨,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只有這樣,練拳才能做到勁達四梢,上下貫通,內外合一,渾然一體。

五、左棚後腳的角度應以幾度為宜?

1. 當第4個玉女穿梭定式時,右腳和身體均朝西北方向(預備式朝南而立),承接左硼時,如不扣右腳而左腳直接向南邁步,此時右腳與南北軸線的夾角過大約135度。

2. 當野馬分鬃定式時,右腳和身體均朝向正西,接做左棚如果不扣右腳而邁左腿,則其夾角為90度,存在的弊病性質同前(夾角為135度),惟程度略輕而已。

3. 當起勢後,腰胯右轉約45度,右腳尖外撇約45度,坐實右腿;左腿向左側(向南)邁步,腳尖朝向西南(約45度),然後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側弓步,這時應做到;

(1) 身體面向正西方向。

(2) 兩腳大致平行,朝向西南。

(3) 左弓右蹬,左膝與左腳尖方向一致,右腿側蹬自然伸直。

(4) 左腿實,右腿虛,重心比例約為7:3。

(5) 兩腳間有一定的橫向距離。

(6) 沉胯圓襠。

(7) 其根在腳,勁發於腿。

上述較規範的左側弓步(因面向側向故稱側弓步),亦稱橫襠步(因襠部橫向)既避免了第1和第2種練法存在的問題,又加強了右踝關節堅韌性和靈活性的緞煉。

4. 當做左側弓步後腳呈45度時,如果因右踝關節的柔韌牲較差感到不適,則可適當加大其角度至60度左右,但不宜接近90度,以免染上第1和第2種練法的弊端。

綜上所述,對於左棚定式時後腳的角度,以確保左側弓步前後兩腳斜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為原則。為此為了接好左棚,以下三式:

在起勢後,右腳應外撇45-60度;

在野馬分鬃後,右腳宜內扣30-45度;

在玉女穿梭後,右腳宜內扣75-90度。

六、左棚的練法 (原文中第一種練法)

上接起勢

動作 1

*身法;收沉右胯,身軀邊右轉45度邊呈螺旋形下降,朝向西南。(不宜朝向西南偏西,不要朝西偏南,更不要朝西,以免動作散亂,身形右傾,同時必將減少左棚右采時腰胯的轉動角度,以及難以做到身到、腳到、手到從而影響左棚勁的質量)。

*步法;重心逐漸移至右腿,並慢慢下蹲同時右腳尖微翹外撇45度(不要突然一下子蹲到位後再右轉,也不要轉到位後再快速下蹲),右腳掌著地,左腳跟隨即略掀起,當右腿坐實時,左腳尖離地提起,腳尖自然下垂。

*手法;左掌邊外旋邊向右抄至腹前(左掌右抄時,好像在池中抄水,而不是撈水,應做到但聞抄水聲,而不將水抄起來之姿態),掌心斜朝上(掌心不宜始終朝下,向右上方平帶到與右掌同高,這種練法,在拳架上沒有做到兩掌上下相合呈抱球狀,傳統楊氏太極拳稱之謂〝合手〞;在拳理上沒有按照〝臂要旋〞的要求;在技擊上難以起到護腹的作用);右掌邊外旋邊向右上方斜棚(莫抬肘)至肩前,掌心斜朝下,然後邊內旋邊向右向里向左抹轉一小圓圈(右掌斜棚和回抹,好像在轉動石磨子,但不要故意練成大圓圈,以免動作散亂,要〝勁以曲蓄而有餘〞),至右胸前(莫夾腋),掌心朝下偏左,與左掌上下相對成合手(俗稱抱球),腕略低於肩,肘略低於腕。

*眼法;眼隨轉體,平視前方,關顧右掌斜棚和回抹。

身法、步法、手法和眼法,在文字上雖有先後,但在行拳走架時必須充分注意同起同止,做到上下相隨,這裡特地再作強調。

*用法和勁點;身體右轉,以避來拳。左掌右抄時,勁點在手腕拇指側,以防守擊我腹部之來拳。右臂斜棚貼住對方小臂,向右上方引化,勁點在小臂(近腕背小指側);然後反握其腕采之或者以肘擊之,勁點在掌根小指側的小魚際或肘尖。

動作2

*身法;鬆開左胯,身軀略左轉10-15度,以便左腿鬆弛,邁步輕靈,身軀朝向西南偏南,不可前俯、突臀。

*步法;右腿繼續微微下蹲,送左腳向南邁出,腳跟先著地,腳尖朝南。

*手法;右掌和左掌順勢繼續略回抹和右抄,及至兩腕上下相迭(不要在邁左步時,兩手掌仍死死地抱住球不動;也不宜在邁步時,左臂向外棚出)。

首先符合〝一動無有不動〞、〝手動腳動〞的原則;

其次,起到〝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作用;

再次,兩掌合再合是為了達到更好的開;

第四,適當增加了下一動作左棚和右採的動作幅度,有利於發棚勁和采勁;

第五個作用,是使動作連綿、圓活、瀟洒,而不獃滯、停頓。

*眼法;平視前方。

動作3

*身法;腰胯右轉約60度,身軀朝向正西,應收腹、落胯、圓襠,身軀不可前俯、後仰或左傾。

*步法;左腳踏平,腳尖朝向西南(左腳尖與右腳跟在南北經線上),然後再蹬右腿,弓左腿,重心左移成左側弓步,如果左腳邊踏平邊右蹬左弓,不僅容易造成〝弓到手不到〞最為常見的弊病,而且還會影響右蹬左撐、下盤穩固和勁力透達,從而又降低了左棚的質量,注意左膝蓋務必與左腳尖保持方向一致。

*手法;左小臂以肘為圓心,向左向上弧形左棚至左肩前(不要棚過頭),左掌與肩同高(切莫高於肩,以免自己〝門戶〞打開,不利於防守對方的再進攻),左臂微屈,肘尖與左膝上下相對,肘略低於腕,手背與小臂應在同一直線上,掌心朝右略偏上(但不宜斜向上,以免把棚練成挒),四指朝西;右掌經左掌上方,向右向下采至右胯斜上方,虎口朝西,掌心朝下略偏左,坐腕,肘尖朝後(俗稱藏肘)。

兩掌在分開做左棚右采時,宜有對拉抽絲勁,兩掌好像在緩緩地拉一根橡皮筋,兩臂微屈撐圓,要練出〝棚在兩臂〞的持點。

*眼法;目光由西南偏南移向正西,平視前方,關顧兩掌左右分開。

.左棚時,做到〝松肩墜肘〞和〝用意不用力〞,才能使手臂達到既鬆柔、又沉重;同時,做到〝其根在腳〞、〝主宰干腰〞和〝上下相隨〞,這樣才能產生富有彈性、韌牲和最大值的左棚勁。

推薦閱讀:

強國摘錄(81)
摘錄《滴天髓征義》。
強國摘錄(19)
曾經滄海難為水---摘錄錫恩名句 [棲息穀(21manager)]
《大方廣佛華嚴經》名句摘錄

TAG:太極拳 | 太極 |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