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理難點發
因為「化」勁是太極拳所獨有的,所以理解「化」勁,多數人還容易從太極拳獨有的理念方面去琢磨;而「發」勁則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所共有的,因此很少有人理解、體會「發」勁時,想到太極拳「發」勁與其他拳之發勁,特別是一些內家拳,如八卦、心意、形意拳等的發勁,有什麼不同。實際上,也是有許多人早在其他拳種打下了技擊、發勁的基本功後,再到太極拳里來學柔化調氣之功的。當然,也有先學太極拳之柔化,再學其他拳法去補技擊、發勁的。不管是先學太極還是後學太極,在這些人的觀念里,太極拳在發勁方面,與其他拳並無本質不同,而且,從打基礎、練腰腿、長內功、練發勁的角度說,太極拳也許還不如其他拳。
正宗的太極拳宗師,傳人,當然是不能同意這種觀點的。我認識的一位老先生,雖是文人,但當年也正式拜在太極名師門下,吃過一點蘿蔔乾飯。據他說,他因為身體有病,老師認為他不是習武材料,練拳以養身健體為目的,沒有要求他練苦功,但也抖過白臘桿。而他師傅是位醫生,看上去文質彬彬,卻能蹲著馬步,用白臘桿尖挑起一麻包米來。所以,他說太極拳怎麼會練不出發勁?太極拳內里爆發的勁力其實是很大的,只是練太極內勁,不是僅靠打打太極拳,哪怕你架子打得再低,所能練的出來的。
聽他描述,太極拳的內勁大得驚人。我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但我也有點懷疑,因為這樣的太極發勁,還是與其他拳的發勁沒什麼本質的不同,因此,它也不能靠太極拳架單練出來。就像名人說的不一定是名言,太極拳名師發出來的勁也不一定就是太極勁,到底有沒有區別於其他拳種的太極「發」勁呢?
根據我的體驗,這是有的。
凡有多年太極推手經驗者都能知道,有時候,對方用硬力、大力將你推出去,你的表皮被他弄的生疼、發紅,而腳下只是勉強地退出一兩步。而有時候,你並沒看到對方有多大的動作,也沒有感到對方在用力推你,你卻非跳出幾步去不可,如果來不及跳,還會仰天跌一跟頭。這種輕輕一動,叫你乖乖跳出(會跳還要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或跌翻的發勁,我認為才是太極拳獨一無二的發勁。
我對太極發勁的第一次感受,算起來要有三十六七年了。當時我只有十六七歲,初學太極推手,興緻十足,初生之犢不怕虎,硬的軟的都要嘗試一下。有一回,恰逢太極名師沈榮培到我們打拳的綠地里來。在「文革」中,沈老師有一項小業主或資本家帽子,使他本來謙和的本性更蒙上了一層低調。沈老師與教我拳的老師(也是沈老師)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我的沈老師請沈榮培老師教我兩下,他也欣然答應。他和我盤了幾圈手,不知怎麼一來,好像是輕輕一按,我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一點也不痛,既沒被打痛,也沒跌痛,我甚至沒有感到被推,卻已經坐在地上了。我發愣的正是這一點。雖然學推手的時間並不長,但上海灘高手雲集的地方我都去過,許多名師我也領教過;因為年輕,身體柔軟性比較好,而且我也曾從名師刻苦練過一年多少林拳,至少腿韌帶非常松;我練太極拳,也下苦功練過樁步,與我推手的,都說我下樁很穩,勁也很長,是不容易將我發出去的,何況叫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沈老師是怎麼做到「拳打人不知」的?從此以後,我可以說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
大概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我好像琢磨出了一點門道,標誌是,我在與人推手時,不經意中使人跌翻在地。過去,我一直認為,推手中練習發勁,是將力的大小因素抽去的。因此,推手的發與被髮帶有一種演習性質,我被發出去,往往是在對方發勁的剎那間,我主動「喂」了點勁給他,所以,看上去我(被發者)蹬蹬(太極推手被發跳出者要後腿蹬地以正身體)跳出幾步遠,其實,這裡面含有我主動加力於他(發勁者)的成分。但一般來說,「喂」勁只能使自己跳出,不會使自己跌倒(只有在喂勁時對方又突然改變力方向或將速度提升得相當快),而我在「發」時是不經意的,並沒有刻意去利用對方的喂勁,但對方卻跌倒了,這樣,只有一個解釋,我在不經意中做出了合規範的太極發勁。我在這一剎那間,達到了與沈榮培老師一樣的水平。差距在他是自覺的,我是僥倖的,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複製,而我卻不能。但這一事實,更使我相信,我理想中的太極發勁是存在的,但我還沒有認清它,所以還掌握不了它。
這以後,我就想自覺地重複這一發勁。甚至不能說走了多少彎路,因為眼前茫茫一片,什麼路也沒有。後來,又一次偶然,使我加深了對太極發勁的理解。
[page]
這次偶然也在十四五年前。公園裡有個姓顧的先生,不知怎麼說起,他要我讓他體會一下太極寸勁的威力。其實,我正對太極發勁(包括寸勁)琢磨出一點自己的理解,也想考證一下是否對,就同意了。我要他左腿前弓,右腿後撐,擺弓步站好,這樣可穩固些。我用左掌按在他的右肩上,所以按右肩,一是那裡的肌肉較厚,二是離心臟較遠。這樣準備好以後,我就「發」了一下。當時,他立刻跳出兩步,表示這勁的確非常厲害,他感到渾身震了一下。但幾天後,我在公園裡又碰到他,他對我說,你的寸勁真是厲害。當時我想嘗一嘗味道,遲跳了半拍,回家後撩起褲管一看,左腳踝上方,有像茶杯口那麼大的一塊烏青。我說,你不要瞎說,我哪有這樣的功夫?你的烏青一定是別的什麼地方碰傷的,你自己不知道。他說,肯定是你「發」出來的。如果別地方碰傷,這麼大的一塊烏青,我要痛的。現在我一點不痛。我看他一點沒有要追究我將他打傷的責任的意思,只能相信他的說法是對的。我按在他右肩頭上「發」了一下寸勁,他因為慢跳半拍,結果在左踝上被打出一塊烏青,這件事也向我發出了一個警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以後我遇上有推手要鬥力逞強的,我寧願被他推出去,也不敢貿然即刻反擊,只怕我無意中將對方的內臟打出一塊烏青來。
雖然如今我已從知天命之年急奔向耳順之年,而且從事佛學、道學研究,對修身養性多少有些幫助,並一直將太極推手視為一種興趣愛好,絕無從中爭勝顯技之念;但敝帚自珍,自己「悟」得一些門道,有時也不免技癢,要檢驗一下。大概兩三年前,在公園裡又與一位拳友交流太極拳理,這為拳友四十齣頭,正當壯年,人高馬大,又遍拜名師學拳,頗有心得,再加上刻苦自練,是上海灘上推手界(如果有這一界)的實力派驍將之一。他聽我說到太極「發」勁如何先用意拔根,就要我在他身上試試。我也正想檢驗一下自己琢磨的拳理,於是叫他弓步以攬雀尾擠式擺好。這回我基本直立,雙手按在他綳圓的手臂上,意念一拔,隨機「發」出,他踉蹌後退幾步,大約2米多遠,被身後半胸高的圍欄擋住,身體就靠在圍欄上,也不知後背被欄杆戳痛沒有。因為他身材高大,功夫好,所以這一下我是「發」得比較重的,但所謂重,其實不過是速度快而已。沒想到太極發勁有這麼好的效果,但這效果卻把我嚇的不輕。
但真正把我嚇一大跳的是大約此後一年的一件事。有個本來在深圳打工的女青年,後來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了兩部長篇小說,就成了頗有名的「打工妹作家」。她到上海來,經人介紹認識,開始話題是文學。後來她知道我喜歡太極推手,她說她也打過多年的拳,就跑到公園來向我學推手。由於太極推手難學,一二十年也不易見功,所以目前願學太極拳的人少,願學太極推手的人更少,故積幾十年推手經驗,身懷絕技,肯免費教人者不少,她到公園來,青年女子又是作家,因此很快有許多人主動當她的推手義務教師。經一段時間學推手,她跑來要我讓她體會體會發勁。問下來,那些老師認為她勁不少,又靈活,所以要讓我來檢驗一下她的水平。對她的要求,我又不能不答應,否則她會以為我瞧不起她。這回,我換了一種方式,讓她弓步站好,雙手按住我兩條手臂,而我兩條手臂垂下,貼在腹前。她說完全準備好以後,我身子輕輕往前一彈,手臂都未抬起離身,自己只覺得意念里想了一想:「發」,沒想到她已被彈射出去,側身倒在地上,離開她原來站的地方大概有3米遠。我可以對天發誓,絕對沒有用什麼內勁、爆發勁(我也不知自己有什麼內勁、爆發勁),也沒有用意念拔根什麼的,想不到「發」得這麼乾脆、漂亮。要知道她這樣,還是我雙手搭住她兩臂「發」的好,這樣,一看不對,或許我還能拉住她。她在地上躺了一會,起來了,我算鬆了口氣。等她完全定下神來,我問她當時是什麼感受。她說,也沒覺得被推,只感覺心口那裡被什麼東西輕輕點了一下,身子就飛出去了,她站了幾下,想站住,站不住,越站越倒,推她的一股力越大,結果就倒在了地上。因為實際上是一點點倒下的,所以沒摔痛,只是擦破了一點皮。
以上我親歷的被「發」與「發」人的實例,使我悟出一點,太極發勁,其實也是在「松」的狀態下完成的。太極發勁這種「松」的特點,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太極拳理有言:「發於腰腿形於指」,這句話的一個方面的意思,就是勁是從足跟處發出,通過腰部,傳達到與對方的接觸點上的。所以,拳擊中,擺拳就比點、刺拳殺傷力大,因為擺拳向出發點到打擊點距離長,加速度就可以提高。這就像跳高要有相當距離的助跑,以取得加速度。而太極推手的發勁(其實對散手的要求也一樣),是要在與對方有接觸後再發的,從外形看,並沒有將拳收回再擊出的那段助跑過程。太極發勁的助跑加速過程,是在體內完成的。從腳跟到指端,如果都看作助跑跑道的話,那距離要超過擺拳發出的距離。但要在體內完成助跑,一定要使跑道暢通無阻。而實際情況是,未經自覺訓練,從足根發出的勁,一路上經腰、背、肩、上臂、肘、小臂、腕、掌等緊張的肌肉消耗,到擊發的接觸點上,力量已變得很小,速度已變得很慢,這就是內耗造成的打擊力的減弱。
二、一般人在發勁前,接觸點上不由自主地先用了勁。剎那間,對方已有感覺,會自覺或自發地頂抗、閃避。這就像總攻發起前一個小時,先讓對方察覺了我方的軍力部署、主攻方向,儘管對方不一定能完全扭轉局面,但也會使總攻增加傷亡損失。在太極推手中,這時間就縮短為1秒甚至0.1秒。所以,太極發勁一再要求整體勁,也就是總攻要求同時打響。主攻方向上,直到總攻發起前0.1秒,也要毫無動靜。所以,太極發勁其實要求直到發勁這一剎那,接觸點上還是不頂不丟,保持動態平衡,也就是「松」的。許多人因為不明白這一點,在優勢十分明顯的情況下,在發勁前一剎那先用了勁,想給後面的總攻再加一道保險鎖,結果讓煮熟的鴨子飛了。因此,「發」得好不好,關鍵還在於你自己。
太極拳的動作,所以那麼慢,綿綿不斷,其中一層原因,就是為了訓練你能以一種松靜自然的姿態去擊發,擊發等於不擊發,擊發等於走化,無所謂擊發於走化,化即是打,打不離化,像我的老師當初教我的,「你把對方想出去」,這可能才是太極發勁之真諦。
推薦閱讀:
※太極拳走架基本標準
※????陳式太極拳圓圈應注意的要點??
※楊式太極刀演練要點
※太極思維斷性格——十神後天象
※狂生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