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回光,返照帝國乎:從煤山上的崇禎到瀛台里的光緒
來源:作者博客
崇禎和光緒都是非凡之輩
但也都是志大才疏之輩
空有熱血豪情,卻無將兵治國的歷練
——光緒甚至一刻都不曾擁有過實權
所以崇禎談笑間剷除閹黨,光緒帝親政後熱血變法
都只是開花好看、結果苦澀
於事於時於世都無補
正所謂「國破多義士,家敗有貞婦」。在江山將亡之際,似乎都有帝胄幡然而醒,斜刺里突然出來一個好皇帝,一心要中興,其志不可謂不大,其心不可謂不堅,然而可惜的是江山已病入膏肓,藥石罔效,好皇帝與爛江山形成了一副極具對照性的歷史圖景。
在明朝,這個好皇帝是崇禎帝朱由檢;而在清朝,這個好皇帝是光緒帝載湉!
光緒本來只是一個親王之子,並沒有皇帝的命,能當上皇帝,還是假老佛爺慈禧之手。光緒本名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他的父親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母親則是慈禧的胞妹——所以論起來,載湉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這使光緒在沒有子女的同治病故後,就被指為第十一任皇帝,即位時虛歲才4歲,入宮時還在熟睡之中。
跟崇禎一樣,光緒也想有所作為,他15歲時曾作文說:「必先有愛民之心,而後有憂民之意,愛之深,故憂之切,憂之切,故一民飢,曰我飢之,一民寒,曰我寒之。」他還寫了首名為「圍爐」的詩:「西北明積雪,萬戶凜寒飛,惟有深宮裡,金爐獸炭紅。」甲午之時他主戰,多次下令加兵籌餉,甚至停止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甲午之敗,他靜觀世界之變,萌發變積貧積弱之志,起用康有為、梁啟超等變法。
為變法,他甚至下了狠心表下決心:「太后若不給我事權,我願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
變法當然是失敗的,空有變法熱血的康有為,臨池魯莽,鑄成大錯,變法以志起,以血終,康梁渡海逃亡,六君子被砍頭,光緒帝被囚禁——慈禧甚至對他余怒未消,時存廢立之念,欲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光緒,只是後來由於內外皆一片反聲,遂才作罷。
而光緒帝被囚禁在瀛台,我想他一定是夜夜仰天長嘆的,明月照當空,一抹血色從西天隱隱升起,牆外隱隱傳來六君子的呼號聲、北洋水師的槍炮聲。而此刻,他最愛的珍妃也被關在鍾粹宮後的北三所,兩個人近在咫尺,卻遠如天涯,偶有夜深人靜之時,光緒的心腹太監王商用小船將光緒接出瀛台,送往北三所,讓他和珍妃相見,以解相思。
陽痿、早泄、遺精史長達二十年的光緒,此時不但面色蒼白、神經極度衰弱,而且常患頭疼、發熱、脊骨痛,無胃口,腰部有病,尿中有蛋白質,肺部也似有癆病。
瀛台四面環水,光緒被囚其中,一身是病,壯志漸凋。八國聯軍進攻,他以雙方力量懸殊主和,而慈禧感情用事主戰,結果一路兵敗如山倒,朝廷特派從四川率師入京勤王的李秉衡,上陣半個時辰即被擊潰,兵敗自殺。臨死前,李秉衡在亂軍陣中寫下潦草數行遺言,意謂只有主和一途,差人送回京,光緒讀後不禁掩面大哭。
後來聯軍攻破北京,第二天慈禧即帶著光緒帝一路西逃,在《辛丑條約》簽訂後,才返回北京,返回之後光緒帝一如既往地被囚禁——雖然他的皇位還在,但是卻形同木偶,臣工奏對,不發一言,有時慈禧示意要他表態,也不過說一兩句話而已。
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歲的光緒駕崩;次日下午,74歲的慈禧也斷了氣。兩個人一前一後撒手了這個滿目瘡痍的江山,一個至死都不能接手,一個至死都不願撒手。
縱觀光緒這一生,何其壯,又何其悲?對國家而言,他勇於改革,奮發有為,雖然乏於謀略,在慈禧這樣的政治老手面前幼稚如草,但是其心其志不可謂不讓人感佩,雖然作為一個「上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的皇帝,他也自知傀儡,然而卻不甘自沉,他為了變法甚至能置生死、皇位於度外,這已經不是一個傀儡之帝的價值選擇。
於私而言,光緒帝的私德也是值得稱道的。雖然在家庭生活上有八大不幸,幼時無母愛,長大無歡愛,寂寞寡人,孤苦自守,但他卻能專心謀國謀變,外以雪恥,內以安民,欲以明治維新為目標改造中國。同時不要忘了,他是當今皇帝,即使作為一個可以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他也只有一後二妃,這在清朝皇帝中絕無僅有,而他對珍妃情深意篤,而珍妃卻因他而被慈禧沉井,更讓人不勝唏噓,他有詩曰:
金井一葉墜,凄涼瑤殿旁。
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
溝水空流恨,霓裳與斷腸。
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
而以此種種,反觀他的變法臣子康有為,卻又發現是另外一番情景。
表面上,康聖人提倡的是「一夫一妻一世界」,但他自己卻一接連娶了六位太太,而且迎娶時大多都還是不滿20歲的處女,甚至直到垂暮之年,他還在西子湖畔看上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執意要納為小妾。他又喜歡挾妓游湖,詩曰「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范大夫」,把自己比作范蠡,把妓女比作西施。
除此之外,出生於帝王家的光緒節儉,而為人臣的康有為卻很奢侈。在海外多年,康有為靠炒房產和華僑捐款大發其財,回國後置辦了多處豪宅,佔地上十畝,花木成林,曲徑通幽,有十多個女僕,三十多個男僕、廚師,每月伙食費就要400兩銀圓,可謂鐘鳴鼎食。
瀛台里的光緒碧海青天夜夜心,而攜妓泛舟的康有為醉卧溫柔鄉——康聖人的銀子還是以救皇上之名募捐來的,怎能用的下去?
1644年大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在農民軍和清軍的兩線夾攻中,屢戰屢敗,戰力全無,3月17日農民軍圍攻京城,第二天絕望的崇禎最後一次家宴,宴罷他讓太子、三子、四子逃離,隨後自己在宮中劍砍妻妾、女兒,幼女致死,長女斷臂重傷,皇后自縊。第二天天曙將明,他登上煤山,在一株老槐樹下自縊身亡,時年35歲,衣上以血指書遺詔: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356年後的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一路西逃,臨行前傳說她還不忘派人推珍妃溺斃。光緒帝的罪己詔,很大篇幅都在談義和團問題,最後把問題歸結於太后和皇上之外的所有大臣和官員——滿朝文武缺少大公無私的精神。這份罪己詔,雖然立意開脫,但是言辭至為宏闊,似非出於光緒手筆。
而此時的清朝雖然國運將盡,但是也不至於立地而死,比起明朝來說,其命運卻還是有不少轉圜餘地,留下來奕和李鴻章去辦理議和,即是存此之念想。
單就人來說,崇禎和光緒都是非凡之輩,但也都是志大才疏之輩,空有熱血豪情,卻無將兵治國的歷練——光緒甚至一刻都不曾擁有過實權,所以崇禎談笑間剷除閹黨,光緒帝親政後熱血變法,都只是開花好看、結果苦澀,於事於時於世都無補。
在王朝的節氣不振之外,再加一個空折騰的皇帝,只能是江山更碎。
而且,清朝與明朝不同的是,崇禎陷於內患,非你死就是我活,而光緒陷於外患,尚有議和可談。歲月錯了三百多年,卻是錯出了三百多年的天下大勢,真是三百年河東三百年河西,中國人自己爭天下的日子結束了,天下開始成為天下人的天下。
所以從煤山到瀛台,雖然短短不足一千米的路程,卻是中國到世界的距離:前一個中國尚還是中國的中國,而到了後一個中國已然成了世界的中國!日月光華弘一人,而一人焉能再弘天下?
推薦閱讀:
※(1)光緒帝王緣何早亡
※光緒新政失敗真相:只因不願脫亞入歐
※梁啟超「斥後保皇」與謀救光緒皇帝之評析
※清宮驚人秘密:光緒是被慈禧毒死的嗎
※清德宗---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