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陀羅尼經》分享 (十)
《大悲心陀羅尼經》分享(十) 2016-07-14 12:08閱讀: 《大悲心陀羅尼經》分享 (十)作者:滕建波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無明實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永嘉大師是跟六祖同時代的禪宗大師級人物,世稱一宿覺,屬於大利根人,他講的內容,大部分我們是學不到的,幸好有凈土法門,讓我們可以在念佛持咒,求生極樂,信願堅固,一門深入的基礎上,從中吸取部分我們目前能夠吸取的營養。我們直接複製宣化上人的開示。「無明實性即佛性」∶他以前和我們一般的眾生也是一樣來著,也是有無明煩惱,可是他現在修得變成佛性了,就返本還原了,返迷歸覺了。他根本的生死的問題斷了,沒有了,所以他這個無明的實性,現在他已經轉成佛性了。「幻化空身即法身」∶他以前也是這個幻化的,虛妄不實的這個身體,現在他證得這個法身的理體了。「法身覺了無一物」∶什麼叫「法身」呢?「法身」就是實相,就是那個無形無相的。「覺了」:他要明白了,「無一物」一物也不執著了,沒有東西可執著,沒有一切的境界能把他迷住了。所以說「法身覺了無一物」;無一物,一物也不立了。「本源自性天真佛」∶到什麼境界上,什麼程度呢?就是證得他那根本的源流了,根本的佛性了,所以就是「本源自性」。他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這本來就是一個現成的,現現成成的一個天真的佛。「五蘊浮雲空去來」:「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又叫五蓋,又叫五陰。為什麼叫五蘊呢?它是蘊結而成的。為什麼叫五蓋呢?它蓋覆自性而現不出來光明。為什麼又叫五陰呢?它這都屬於陰,隱伏在那兒藏著的意思。「三毒水泡虛出沒」∶三毒就是貪瞋痴,這叫三毒。這三毒把我們的法身慧命都給毒得睡著了,人事不省了,几几乎乎就給毒死了。貪,就是貪得無厭,貪而無厭。我們人這個貪心是不容易降伏的,尤其貪財,貪色,貪名,貪吃的,貪睡。我們每一個人自己想一想,你不貪財你就會貪色,不貪財色就要貪名;說財、色、名都不貪了,吃的又放不下,又貪吃的,貪吃好東西;說吃的也無所謂,但是睡眠不足受不了,所以貪睡。這貪睡的人,他一睡著了你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給他什麼他都不要了。你說我有一百萬塊錢,現在你醒一醒,我現在送給你;他也不醒,他不相信。為什麼呢?他說∶喔!這大約是做夢呢,不會是真的。所以他還是睡,照睡可也。你無論有什麼事情,你搖不動他這個睡覺三昧的這種定力。甚至於信佛的人說,不要睡了,我們拜佛;今天佛來法駕光臨我們這個道場,你拜拜佛了!他說不行了,我現在還沒有睡醒呢!說那你去做早課啊!他說睜不開眼睛啊,怎麼做?總是捨不得這個睡,也就是貪嘛!。瞋,這個貪睡、貪名、貪吃的、貪財、貪色;貪不來就要發脾氣了。好像或者我的利益被旁人給搶去了,這要發脾氣了,瞋;一生出瞋恨心,以後就無所不為了,什麼都可以做得出了,一些個愚痴的事情就發生了。所以這貪瞋痴這叫三毒;這三毒因為它的力量很厲害,能把我們法身慧命都給毒得,醉得不能覺悟了。可是,它雖然是這麼厲害,它也就像水裡的泡沫似地,自生自滅,你要不隨著它去轉,它也沒有什麼辦法的。所以這就好像那個水泡,在水裡現出來了,也是個假形;沒有了,也沒有什麼東西可看得見的,連個屍首都沒有,沒有一個實質的東西在那裡。這就是一股也像雲霧那麼樣地障著你,所以說三毒就好像水泡似地「虛出沒」,它在那兒虛妄而生又虛妄而滅。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明明有六趣」:,本來是一種虛妄的,妄想所現的,可是也有是真的。所以夢有很多種夢,有的是虛妄的夢,有的是真實的夢,有的是預先鬼神來啟示你的夢,所以這個夢,你也可以說它是假的,也可以說它是真的;可是不管假的夢,或者真的夢,或者預先的靈感,這都沒有什麼憑藉,你抓也抓不著,你再想看也看不見,也拿不來,也送不走,那麼這是這個夢。有一些夢是由你白天所遭所遇的,晚間就有了這個夢了。一些個想到的,有的你也沒有想過,也沒有遇見過,突然就夢見這種境界了,還很靈驗地,都變成事實,這可以說是真夢;雖然是真夢,也是取不得,捨不得。你拿也拿不到,你想把它送走,也送不走。有預先的靈感,在事情還沒有來之前,或者一年之前,或者一個月之前,或者一個禮拜之前,你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你遇著什麼境界,遇著什麼人,都做一些個什麼事,欸!到時候它果然就是那樣子。這是預感,預先的靈感。那麼,這種靈感多數也是從前生跟著來的。因為前生你修行,有一些個護法善神來幫助你,所以什麼事情就給你一個靈感,令你有所覺悟。譬如,你本來是個在家人,你做夢夢見出家了,甚至於穿著黃袍搭著祖衣,儼然就是個大善知識,你做這樣的夢;你也不是個出家人,怎麼做夢自己是出家呢?這或者就是說你前生是個出家人,那麼今生迷了,這一些護法善神默默中指示你,點醒你;點醒你叫你明白,哦!原來我是一個出家人,所以要能繼續再發菩提心修道,這很好的。其他種種的事情都可以以此類推。可是在夢裡頭,我們做夢知道是虛妄的,我們沒做夢之前是不是就是醒著呢?其實我告訴你,我們人現在在這個世界上,你沒有開悟之前,都是在做夢呢!可是告訴你說你在做夢,你不相信。你說∶「哎!我怎麼在做夢呢?我這個車是最名貴的,我坐到這個車上很舒服。我那個飛機可以飛那麼高,上天。這怎麼叫做夢?這都事實啊!我那房子那麼漂亮,我家庭那麼圓滿,用什麼有什麼,這怎麼是算做夢呢?」你不算做夢?你要真醒著的,你前生的事情你怎麼不記得了?說∶「有前生嗎?」你不相信有前生,那你信不信有昨天呢?說我相信;那麼昨天的事情,你是不是都記得呢?昨天你都幹什麼來著那一天?說我都記得;你完全都記得嗎?不一定。那麼這就又忘了呢!那麼在上個月的事情,你都記得嗎?也不一定都記得。前一年的事情,你都記得了嗎?也不一定都記得。那麼就在這一生之中,前幾年的事情,你就都把它忘了,何況前生呢?這前生的事情,你更都把它忘了,所以你不記得前生的事情,這不是在做夢是在幹什麼呢?所以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在做夢的時候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地有天道,有人道,有阿修羅這三善道;又有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這叫六趣。這六趣你明明白白它這是有的,在做夢的時候覺得它是有的。「覺後空空無大千」:你真正開悟了,你真正明白了;你真明白了,不要說自己這個身體,這個六道輪迴,就連三千大千世界也都沒有了,也都空了。你了悟了,「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你要覺悟了,大千世界都沒有了,何況自己那麼樣渺小的一個身體呢?你還執著它幹什麼?你還那麼看不破放不下做什麼?人家說你一句,你也放不下了;打你一拳,你更受不了了。你看!為什麼你放不下受不了?就因為你沒有覺悟;你要覺悟了,「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你看!有什麼可看不破放不下的?有什麼可受不了的啊?「如鳥行空空無跡,如刀斬水水無痕」∶那鳥在空中飛,沒有一個鳥飛的道路。你用刀斬水,那個水是暫時地有那麼一個痕迹,一過了也就沒有了。你覺悟了,什麼都沒有了。「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三心了不可得,四相也空了,你還有什麼可執著的?所以連三千大千世界都沒有了,你還有什麼可執著的啊?從他謗,任他非, 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 銷融頓入不思議。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從他謗」:「從」就是隨便;「他」就是其他的人;「謗」就是毀謗。「任他非」:「任」就是任憑;「非」就是不正當的一種批評,也就是或者毀謗,這都叫非。或者說,你有什麼過錯,這也叫非。那麼說,隨便他怎麼樣毀謗,任憑他怎麼樣來批評我,怎麼樣來給我安上一個過錯,說我的不對,「把火燒天徒自疲」:「疲」就是疲倦了;「把火」就是拿著一把火來燒這個天。你拿著這把火燒天,你什麼時候也燒不到天;可是你拿著久了就自己會疲倦了,甚至於那個火星子掉到你自己身上,你自己的衣服都會著了。所以才說「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這說無緣無故他來無理取鬧,故意來毀謗你;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想盡方法來把罪名加到你的頭上,來毀謗你。你明明沒有做這個事情,他說你做了,你明明是守規矩的,他說你不守規矩了;就這麼和你的所行所做正相反,他無緣無故就來毀謗你。他要合理的呢,那就不叫毀謗了,那就叫講公道話;因為他不合理,橫逆自來,很突然地沒有給你一個準備的時間,他就要來毀謗你。這樣子才叫你就要任憑他毀謗,「從他謗,任他非」,你任憑他隨便怎麼樣說啰!「把火燒天徒自疲」,這就有個比喻,比喻什麼呢?他無緣無故來毀謗你,來是非你,就像用一把火在那兒燒天似地;久而久之他自己就疲倦了,自己就覺得辛苦了。「我聞恰似飲甘露」,我聽見他這麼說我的不對來毀謗我,無理取鬧他在那兒很冤枉我,這就像什麼呢?我聽見這一類的話就好像喝甘露水那麼甜,吃蜜糖那麼甜。「銷融頓入不思議」:「銷」就是消化了,消滅了,沒有了;「融」就也是融化了:消滅了它也融化了它。「頓入」就是立刻入;「不思議」,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解脫的力量,得到這種不動心的這種功夫了,能以逆來順受,能以毀譽不動於心。你毀謗我,你讚歎我,我心裡都不動了,這就是飲甘露了,這就是「銷融頓入不思議」了!這幾段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空觀心。大師說法都是很圓融的,為了避免有人聽了之後落入空見,撥無因果,於是後面又來補充說明。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盪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豁達空」:這個世界上,有一類的人他不相信真理,他不相信因果;所以他的論調是說一切都是空的,人死了就像燈滅了似地,什麼也沒有了。他把一切一切都認為歸於空,就這叫「豁達空。」「撥因果」:他撥無因果,他不信人在世間上,種善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他不相信這個道理,所以他說也沒有因果,也沒有報應,把因果報應這個道理都給否定了。可是這個因果報應,沒有法子否定的,它的確是有。因為這樣子,所以他就變成一個很無知識的人,很粗魯的一個人。宋明理學那些人就屬於這種情況,明眼人不要學他們。有人喜歡學就由他們去學好了,我們不要去跟他們爭辯,因果自負。「莽莽蕩盪招殃禍」:「莽莽」就是很莽撞的,莽撞中的莽撞,就是很粗俗的,很無知識的。「蕩蕩」∶就是不守規矩的樣子;這個不守規矩是很大的一個不守規矩,不是一個小的不守規矩。因為他撥無因果,可以說是錯因果;錯因果就會招出殃禍來。這「殃」就是災殃,「禍」就是禍患;招出種種的災殃,種種的禍患,造出種種的罪業,自己還不知道呢!「棄有著空病亦然」∶這叫什麼呢?「棄有」,他說是什麼都沒有,就執著一個頑空;他說什麼都歸於空的。這個病,也是像撥無因果這是一樣的。「病亦然」,這個毛病和那個撥無因果是一樣的。執著空,執著有,這都落於二邊上,不是中道了義;中道了義是非空非有。你說它空,它又有妙有;你說它有,它又有真空。所以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也不礙真空。真空它並不是一個空的,它因為有妙有;可是妙有也並不是一個有,它有這種有的成份在裡頭。可是它不是完全有,所以妙有非有;因為它又非有,所以叫真空:這兩個也是二而不二的。「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真空並不是空,所以它有妙有;妙有它又不是有,所以又叫真空。你要棄這個妙有,而執著一個真空,這也是錯的。所以說「棄有著空」∶你執著到一個空理上,「病亦然」,這個病也是這樣子。棄有著空病亦然,有很多人學佛讀了幾遍金剛經,他自以為明白了道理,整天在那裡空空空,還以為自己境界高,其他人都不懂他的境界。其實是落入了豁達空,這是屬於邊見。「還如避溺而投火」:這就好像什麼呢?好像你怕被水淹死,所以見著水就很怕的;可是怕水,結果你就去投火去了。「避溺」,你怕水而去投火,就火;但是這個火也是一樣被火燒死。水能淹死人,火也能燒死人;所以火燒的和水淹死的都是差不多,都是死。所以,你就是棄有著空,病了,也是這樣子;猶如避溺而投火,就好像你避開水淹,而跳到火堆里去一樣。有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這樣的:諸法體空。本來無生。平等寂滅。若求凈土。先凈其心。心凈故即佛土凈,我心凈,當下就是凈土呢。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求生極樂世界呢?是不是有很多吹牛皮的人大言不慚說過這個話呢?吹牛的人年年都有,可惜他們不懂道理,誤人誤己。一千多年前,智者大師就做了一篇《凈土十疑論》,解釋了這個問題,有些人福薄,看不到,看不懂,只好繼續在娑婆世界打轉轉了。大家不會回答不要緊,我們來看看智者大師是怎麼回答的。智者大師答:「釋有二義:一者、總答;二者、別答。總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彌陀凈土,則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執住此,不求西方,則是舍彼著此,此還成病,不中理也。又轉計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則斷滅見。故《金剛般若經》云:『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二別答者。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時無所從來。故名不生。不滅者諸法散時。不守自性。言我散滅。此散滅時。去無所至。故言不滅。非謂因緣生外。別有不生不滅。亦非不求生凈土。喚作無生為此中。論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又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又維摩經雲。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諸群生。又雲。譬如有人。造立宮室。若依空地。隨意無礙。若依虛空。終不能成。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智者。熾然求生凈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此謂心凈。故即佛土凈。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者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不達此理。橫相是非嗔他。求生凈土幾許誤哉。此則是謗法罪人。邪見外道也。智者大師從兩個方面做了解釋:總答,別答。總答就是總體概述,別答就是分別論述。總答:如果你說求生西方阿彌陀佛凈土,這是捨棄娑婆世界,求生極樂世界,不合佛理啊。但是呢,如果你執著於住於娑婆世界,不求生極樂世界,這個也是捨棄極樂世界,執著於娑婆世界,這也是一樣的不合佛理。如果你說我既不求生極樂凈土,也不求生娑婆世界。這下不執著了吧?那麼你這個想法叫做斷滅見。你要有去處才行啊。不去凈土,就在娑婆繼續輪迴,你必定有個去處。別答:心經說不生不滅,什麼叫做不生不滅呢?在生的因緣中,諸法和合聚集,各自不守自性,求於本體,也找不到,生的時候,無所從來,所以叫做不生;諸法消散的時候,也不會堅守一個自性,說我要散滅了,它散滅的時候,去無所至,所以叫做不滅。一切都是因緣和合,並不是在因緣之外,另外還有一個不生不滅。並不是說你不求生凈土,這個就叫做無生。《維摩詰所說經》裡面講到: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於群生。雖然知道諸佛的國土和眾生本性皆空,但是卻常發願莊嚴凈土,以凈土來教導度化諸眾生。《維摩詰所說經》還有一段: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凈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簡單來說,菩薩取凈土佛國,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就好比有人想在一片空地上建立宮殿,那是很容易的,沒有障礙;如果他想建一個空中樓閣,那就做不到了。菩薩也是這樣,為了度化眾生,所以發願莊嚴凈土建立佛國,接引有緣眾生,而不是空想而已。要知道諸佛的說法,經常是應用文字語言,來講述真諦與俗諦的道理,再從中透露出諸法實相的義理出來。有智慧的人精進不懈求生極樂凈土,與此同時,通達生體不可得,這就是真正的無生,也就是所謂的心凈佛土凈。而那些愚痴的人,被生所束縛,聽到往生極樂,他就以為真的有個生的動作,聽到無生,以為就不生,他不知道生即無生,無生即生這個道理。平白生出各種是非,誤人誤己。這些人都是謗法罪人,都是邪見外道。大家有空的時候,應當多看祖師大德的開示,這樣你才有能力辨別外界的各種不同說法。你沒有這個擇法眼,人云亦云,今天這個法師這樣說,明天那個法師那樣說,你自己沒有一個羅盤指引,就被繞得團團轉。有人說,看不懂啊。看不懂簡單啊,老實念佛,老實持大悲咒,念到你看得懂為止。空觀心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很多人對佛教的一個基本印象,也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解,以為佛教就是消極避世的。我們簡單來理解一下:財色名利,榮華富貴,如夢如幻,眾生被貪慾捆綁束縛,所以要用空觀心來給自己的本性鬆綁。菩薩自己覺悟了,還有無量眾生未覺悟,所以發心莊嚴凈土,度化其他眾生得脫生死輪迴。(未完待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分享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分享:如何玩無人機和追女朋友兩者兼得?
※20170402 人生最重要的三種能力
※免費圖片素材網站分享。【可商用】
※「想自殺時,媽媽一句話把我拉了回來」|因為這些時刻,人生再難也值得活
※你若分享,必有成長
TAG: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