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情人旅館為什麼紛紛倒閉了?

資料來源: 靜說日本,ID:

其實,情人旅館可以說是日本獨有的一道風景線。一般來說,那本來是情人們為了避人眼目而選擇的地方,照理建築本身應該是低調樸素的。但是,日本的情人旅館卻是外觀華麗,非常引人注目。

江戶時代的「情人旅館」

「茶屋」,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咖啡館、餐廳,出現於中世紀的休息處。江戶時代,日本在鎖國之下,四民安樂,繁榮穩定,因此性產業也極其興盛。「茶屋」也漸漸改變了業態,甚至出現了名為「色茶屋」的娼館,比如「待合茶屋」(可以招藝伎遊樂的酒館)和「陰間茶屋」(男妓茶屋)。

在這當中,作為情侶專用的茶屋―「出會茶屋」 (幽會茶屋)登場了。「出會茶屋」不是茶店,而是情侶享受雙人世界的店鋪。除了這樣的茶屋以外,情侶還會在河灘上包下叫做「川舟」(河船)的小型遊覽船,然後付錢給船夫,讓船夫下船,之後獨享兩人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東京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大量的房屋被燒為灰燼,很多人流離失所,其中不僅是戀人們,夫婦們也為失去性生活的場所而所困。因此,戰後的幾年之內,皇宮及大阪城的周邊等都成了男女們談情說愛的「聖地」。另外,住宅情況惡化,家裡擁擠也讓夫婦無法自由地共享兩人世界。在此背景之下,男女幽會旅館就應運而生了。

戰後出現的男女幽會旅館前身是面向勞動者的簡易旅館,但漸漸地就變身成面向情侶的旅館,其數量也不斷增加。當初的簡易旅館並沒有洗澡設備,房間的大小也僅在4貼~6貼(6.6~9.9平方米)之間。由於大多數都是作為出外勞動者的住宿的地方而開業的,所以設備簡陋。

而促使簡易旅館向男女幽會旅館進化的是它的高利潤。普通的住宿者的房間一天只能「周轉」一次,但是情侶的話,都是短時間利用,一個房間一天能「周轉」兩三回,銷售額因此漲了兩三倍,加上市場需求劇增,簡易旅館賺了個盆滿缽盈。昭和30年的前半開始實施賣春禁止法,妓院娼館消失了,紛紛改建成旅館,這也推動了男女幽會旅館熱潮的發展。

高度經濟成長期

1963年,「モテル北陸」―日本首個汽車旅館在石川縣加賀市開業。1960年代到70年代剛好是高度經濟成長期,也是機動化的時代。

伴隨著汽車的普及,可以直接將整輛車開進去的汽車旅館作為一個劃時代的產物而大肆流行,因此也不用承擔在去往男女幽會旅館的途中會遇見熟人的風險。加之,motel這一稱呼是從美國引入的,因此也給人「時尚的酒店」的印象。

在那之前,「男女幽會旅館」只開在市中心地價昂貴的地段,但是汽車旅館的登場,使其也可以在地價便宜的山區營業,並不斷地向地方發展。

高度經濟成長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車,伴隨著電視、冰箱、空調等在家庭內的普及,旅館業開始引入這些電器並以它們為賣點。與此同時,名字也從「旅館」改成「Hotel」。汽車旅館的成功,地方上的情侶專用的旅館也越來越多。

開在市中心的話,樸素的外裝修就可以了,但是在鄉下營業的話,就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將建築建得醒目些。因此,裝飾有華麗的霓虹燈、城堡風格的建築物以及講究外觀裝修的旅館連續不斷地登場了。1970年代,「Love Hotel」的叫法是比較普遍的,而情人旅館和汽車旅館之間出現了大致可以這樣區分,走路進去的旅館叫情人旅館,開著車進去的旅館則叫汽車旅館。

搭上1960年代到70年代的經濟成長「快車」,汽車旅館誕生了。男女幽會旅館業變身為室內設備齊全的情人旅館。

以「觀光立國」為旗幟的日本於去年3月份召開的「支持明日的日本的觀光使命構想會議」上,提出了2020年訪日外國人觀光人數達4000萬人,2030年達到6000萬人的目標。與此同時,面向訪日觀光客的住宿設施不足卻成了一個大問題。因此,就出現了將情人旅館改成一般旅館,用以緩解住宿設施緊張的情況。

於是,我們發現,當今日本社會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不少的情人旅館的破產。

情人旅館為什麼會破產?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說,日本18至34歲女性中,有39%的人還是處女,這一數字足以讓許多男人們感到驚訝與歡欣。而還有一個數據,同樣會讓人感到吃驚,在18至34歲的日本男性中,「童子身」的比例也高達36%。

調查報告還顯示,18歲至34歲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沒有男朋友。而在35歲至39歲的年齡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從未有過性經驗。

34歲以下的女性的處女率達到40%,這一個比例就很能說明,日本女性並不是像AV片中渲染的那樣開放與隨便。但這一數據也說明,日本社會確實已經進入了「無慾望社會」,或者說是「低慾望社會」。

日本的這一種無慾望社會,不只是反應在性問題上,也反映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譬如日本人沒有炒房的慾望、沒有炒股的慾望、沒有結婚的慾望、沒有購物的慾望,宅男宅女越來越多,談戀愛覺得麻煩,上超市覺得多餘,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針對這一現象,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低慾望社會》,副標題叫「胸無大志的時代」。

在這本書中,他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年輕人對於買車幾乎沒有興趣,奢侈品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發就行。日本已經陷入「低慾望社會」。

為什麼日本社會如今會出現這一種現象?

大前研一先生分析說,既有一個社會高速發展趨向成熟後的一些共同原因,也有日本社會獨特的傳統文化基因因素。

日本戰後有過兩次生育高峰:

第一次是在1947-1949年期間,日本投降後,大批軍人回到日本,催生了這一生育高峰期。這一批人在日本70、80年代,成為推動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主力軍,也經歷了日本戰後最為富裕與輝煌的時代(經濟泡沫期),稱為「團塊年代」。如今這些人都已經70幾歲。

第二次生育高峰期是在1970-1975年之間,出生時,正趕上日本進入汽車時代,小時候最美好的記憶是,家裡買了一輛轎車,爸爸開車帶全家人去泡溫泉。

但是,這一批人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時,剛好遇上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就業困難,收入減少,為了生存和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得不調整自己知識結構,與別人展開競爭,每天奔波在掙錢養家的路上,身心疲憊。這些人被稱為「小團塊年代」,如今都是40幾歲到50幾歲的中年人,正是日本各行業的核心力量。

這兩個年代的人,團塊年代的人通過奮鬥吃到了「糖」,而小團塊年代的人,通過奮鬥吃到的是「鹽」。因此,日本出現了這麼一種現象,吃「糖」的人如今拿到高額養老金四處遊玩安度晚年。而吃「鹽」的人,始終擔憂自己的未來,在身心疲憊中失去慾望。

70年代之後,日本再也沒有出現新的生育高峰期,人口逐年遞減,只落得高峰期的一半。

為什麼日本的出生率越來越低?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年輕人看著自己父母親辛勞的生活,越來越不願意結婚,晚婚年齡一再推高。

男人覺得自己婚後就像是一部掙錢機器,拚命努力,還滿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女人們也感覺到結婚生子,整天呆在家裡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價值。

所以,無論男女,更願意去享受一種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因此,日本年輕人晚婚率很高。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2015年時,日本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1歲,女性為29歲,這兩個數據均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在2015年公布的「終生未婚率」的調查數據顯示,50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約為23.4%,女性比例約為14.1%,創下歷史新高。這意味著,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終生未婚。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性生活的夫妻越來越多。

日本NHK電視台對四十多歲的已婚婦女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夫妻生活的就佔了63%。問到原因,有20%以上的婦女回答說:厭倦和老公過性生活。另外近60%的理由是:提不起興趣,老公也太累。

最大的問題是,30幾歲的夫妻中,一年中只有數次,或者根本沒有的比例也高達41.6%。

夫妻之間沒有性生活,直接導致了日本出生率的持續下降。最初是不願意結婚,結了婚之後不願意生育。生了一個之後,不願意生第二個。到目前為止,日本育齡婦女的平均出生率只有1.4,一個半不到。

日本政府雖然採取了各種補助措施,譬如生孩子補助40萬日元,大約2萬5000元人民幣。孩子出生之後一直到初中畢業,每個月都會有1萬日元,大約600元人民幣的奶粉錢。

但是,不願意生孩子的女性越來越多,因為一旦生了孩子,就要放棄工作,同時自己將失去自由。因為日本的孩子,都是母親自己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會幫你帶。

低出生率帶來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消費的萎縮。

雖然隨著互聯網與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是,除了一部手機,其他商品再也調動不起年輕人購物的興趣。看不到年輕人買汽車,看不到年輕人買房子,LV包包沒人碰,電視機銷量大跌。你如何宣傳大拍賣、大出血,年輕人就是心不動、腳也不動。年輕人數量逐年減少,消費市場更加趨於飽和和低迷。

低出生率帶來的第二個大問題,就是教育危機。

日本的教育資源並不缺乏,但是作為一個傳統文化和西方外來文化混合的社會,目前日本的教育處於兩難境地。

一方面,追求精英教育的父母不斷督促孩子去上各種私塾補課,尋求出人頭地。另一方面,孩子們在拚命的努力中,對於父母傳統的生活態度感到虛幻,「人生如同是在一個軌道上,還沒有進入軌道,就已經知道軌道那頭的結果」,這使得許多日本年輕人產生了對於自己一眼看到人生盡頭的失落感。

而這一種失落感,使得許多的年輕人對於他們的父輩,那種為了獲取社會的認可,甘於犧牲自己的個性為公司而努力,從而尋求富裕中產階級生活的價值觀產生厭惡,他們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譬如大學畢業後,開一間小麵包房,做一個與眾不同的髮型師,比在大公司爬格子要酷得多,做一個時尚設計高手開自己的事務所,或者電腦開發從業者,做自由職業者,自己簽約而不是受制於公司的固定上下班制度,成為年輕人的追求。

當個性追求漸漸高於共性,年輕人已經失去了對於物質攀比的興趣,你有沒有車,有沒有房,對於許多日本的年輕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話題。東京這麼一大國際大都市,85%的年輕人結婚時租房子結婚,只有5%的年輕人買汽車,這種地域物質的低慾望,使得銀座街頭的奢侈品變得毫無價值。

物質上已經極為發達的日本,文化上對於歐美文化是崇拜和模仿的,隨著矽谷精神的崛起,簡素的生活,回歸生命本質的探索,自我意識的覺醒,使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為主流。

因此,日本社會如今最為推崇的,不是「買買買」,而是如何簡約,過一種最簡單的生活,讓自己多處一點時間,去靜靜地看書,去旅遊,去看世界。同時,一種動物性的本能與欲求,正在漸漸退化,對於戀愛、對於結婚、對於性,提不起興趣,有的索性就躲進虛構的動漫或愛情動作片里宅起來。

作為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現代國家的年輕人,選擇單身、選擇無性,甚至選擇同性,是個體自由選擇,無可非議。但是,性與繁殖,本是推動人類進化、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一旦失去這個動力,整個社會就會變成無欲社會,少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消費就會大大減少,就業率就會大幅下降,經濟就會衰退,社會發展就會停止甚至倒退,這是一個最為可怕的結果。日本的未來,令人擔憂。

最近聽到一個消息,日本政府準備修改法律,同意將情人旅館改造為青年旅店,用於接待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

-推薦一個不錯的公號-

最真實的美國經歷,道盡美國好與壞,

最真切的美國感悟,說盡美國是與非。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

正在用親歷親記,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美國。

推薦閱讀:

是旅館也是冰雕展
最牛叉的旅館——世界上那些用冰砌成的冰旅館
日本的情人旅館為何紛紛倒閉?
環球志 | 全球十大最具特色旅館

TAG:日本 | 旅館 | 情人 | 情人旅館 | 倒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