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於 病毒引發的基因突變

這不是危言聳聽,據美國科學家一份最新出爐的研究報告表示,自視為高等動物的咱們,至少有8%的人類基因組來源於病毒,他們的基因密碼和我們自身的整合在一起,經歷了四千多萬年的進化。

這種叫做插入式博那(BDV)的病毒,能夠在細胞核內複製和轉錄,並佔據人類DNA 8%的「份額」。而它的命名,更顯戲劇,早在1885年,那次在德國小鎮博那爆發的病毒性傳染病,導致大量馬死亡之後,人們就發現,並為這種病毒命了名。這種病毒,僅通過神經細胞進行傳染,並將在宿主體大腦中建立持續性感染,病毒將在感染的細胞核內發育。

而提到DNA, 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這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DNA即脫氧核糖核酸,英文全稱:Deoxyribonucleic acid,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種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我們學過的化學課本這樣定義它。

甚至,法醫專家通過犯罪現場留下的指紋進行DNA比對就能從眾多犯罪嫌疑人中找出真正的罪魁禍首——這早已不是只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畫面,DNA鑒定技術在刑事偵查中確已普遍運用。近些年,DNA的研究成果已逐漸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並發揮起重要作用。所以,DNA親子鑒定,分別數十載DNA認親,諸如此類的消息才屢見報端。

若要問大家,DNA究竟是什麼?估計也沒幾個人答得上來。今天,我們就來探尋一下蘊藏在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事物DNA中的諸多秘密。

小分子 大秘密

1. 你是否會好奇的想要把DNA解開一探究竟?就算你有那本事,也勸你放棄的好。要知道人體內所有的DNA解開之後足足長達100億英里——這相當於你在地球與距離其最遠的冥王星之間跑個來回。

2.原產於日本本州島的重樓百合擁有世界最大基因組,有1500億個鹼基對,其數量是人類的50倍。

3.除了細菌,哺乳動物寄生蟲Encephalitozoon intestinalis擁有最小的基因組,有23億個鹼基對。

4.事實證明,DNA並不僅僅存在於動物體內。英國微生物學家通過排列DNA識別出在斯提耳頓乾酪(世界三大藍紋乳酪之一)中的細菌。他們發現至少有六種微生物群影響著乳酪的口味。

5.安大略的圭爾夫大學的科學家也表示,來自龍舌蘭蝴蝶幼蟲的DNA竟然出現在梅斯卡爾酒中。是否覺得喝酒的同時不知不覺的就喝下了毛毛蟲?不知道某些嗜酒如命的男士看到這裡作何感想。

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

1.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大名在分子遺傳學這個領域絕對是舉足輕重。殊不知,最早分離出DNA的DNA的並不是他們,而是瑞士生物學家弗雷德里希·米歇爾。他在1869年,首先從白血球的細胞核中,分離出核酸。當時他把這種化學物質稱為「核素」。

2.生物學家奧斯瓦德·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於1944年提供了DNA是遺傳物質的第一個直接實驗證據。從而,才有了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由此誕生了分子遺傳學,在生命科學的發展史上寫下了至關重要的一筆。

3.科學家一直致力於通過合成DNA片段來研製防治流感、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的疫苗。DNA迫使身體製造出無害的病毒蛋白,從而使身體免疫系統能抵禦真正的病毒。

4.目前,科學家已研究出的針對西尼羅河病毒、黑素瘤以及出血性疾病的DNA疫苗,並分別在馬、狗和鮭魚身上證實有效。

5.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從孕婦的血清中成功提取出了胎兒的DNA,對唐氏綜合症進行了檢測。這種產前DNA的篩選有將來有一天有望取代現在的羊膜穿刺術。

6.染色體終端——在染色體尖端DNA的序列,細胞每分裂一次它就會變短。當它變得太短,細胞也就死亡了。於是,一些科學家試圖通過擴展染色體終端來延長壽命。

7.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激活老鼠體內端粒酶(一種向染色體終端增加DNA的酶),使其生成新的腦細胞,從而成功逆轉了老鼠的衰老進程。看來,人類的返老還童也不將再是神話。

8.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培育出一種基因改良老鼠,他們竟然可以發出小鳥一樣的啼叫聲。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改變了老鼠的基因組,這些「鳥啼」老鼠就是變異的產物。

9.用類似的方法,科學家還同時培育出另一種基因改良老鼠。他們四肢相對較短,尾巴則像極了德國獵犬達克斯狗。

10.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預計在接下來的五年內位50萬個物種建立基因識別碼。這聽上去有點兒像鞋盒上貼著的通用產品碼。

推薦閱讀:

貓是如何進入人類生活的
站在歷史的拐點看人類共同價值
人類最接近外星人的一次,發生在40多年前_【今日爆點】
為什麼人類的頭髮這麼長? | 混亂博物館

TAG:基因 | 人類 | 起源 | 人類起源 | 病毒 | 基因突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