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幾個小故事

幾個小故事

「雖行止觀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這裡講到了跟天台宗有關的東西——止觀。這個止觀是一種修行助道、速證涅槃的方法,如法修持這個法門,就能證入空性大海,獲得究竟解脫。那麼講述止觀法門最詳細的,是我們中國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他們在這方面有很多專著,都很值得研究。天台宗里有一個止觀六妙門的修法,聽說過嗎?一數息、二隨息、三止、四觀、五還、六凈——止觀六妙門。由數息到隨息,由止起觀,由還到凈,這六個步驟非常明確地把修行的次第、修行的要點給我們提拈了出來。

有很多人學佛,剛學打坐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從數息開始的,他們或者數呼吸或者念佛,但是數著數著,計數習慣之後,毛病就來了。什麼我數了一千多了,數了一萬多了,利上加利利滾利——大家要曉得,這個呼吸是生滅的,我們的心念也是生滅的,以生滅心來計算生滅的呼吸,不知道這些人到底要數到哪裡去?其實,一旦數息數到綿密相隨就不用數了,這個時候要自然隨息,不用刻意去計數,隨到氣住息止,修行到一個階段外呼吸就會自然停止,這時就要隨念起觀,一念之間就觀起來了!觀什麼呢?觀能觀和所觀,要觀身心內外一切法的真相,逮不定你什麼時候觀得豁然開朗,那時真實的智慧就會生起,慈悲就會生起,要到這個時候修行者才會知道什麼叫做解脫,什麼叫做無漏。有的人坐在那兒光是數,數了半天還是在搞生滅法,其實一點用沒有!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我們中國天台宗的這個六妙門,天台宗的這個法門實際上是無上妙道來的,老老實實依此修行那是必有成就的。但是很可惜,現在我們的很多修行者自己不知道珍惜,不知道珍惜自家的寶藏,偏要遠遠地跑到外邊,去另外求個什麼一點都不秘密的密法。其實在天台宗里就有密法,裡面有一個叫做台密的東西,那個才是真正的密呢。我以前講過的,我們佛法里的秘密都是明明白白的,你不懂它才會變成秘密,像這個六妙門就是,這個免費的很多人不求,反而要花冤枉錢去學什麼密,去種什麼種子,一萬兩千八,真不知道這些人在搞什麼飛機!要不這樣好不好,我一個人收你們五十萬,然後傳你們一個密法好了,想不想學啊?學得起嗎你們?什麼密法?其實也就是這個止觀六妙門,說穿了一點不稀奇,但是在這個不稀奇中卻隱藏有大稀奇!

 這個止觀的功夫一旦修成,修行者的定力就會變得很高,不過就算能定個七天八夜不動,那也還不是道,那只是助道,方便罷了。給大家講個故事,在宋朝宋徽宗的時候,我們四川的嘉州有一個龍淵寺,在這個寺廟內,有一天一棵大樹突然被大風給吹倒了,忽來狂風。那麼樹根中間就出現了一個空洞,裡面居然有一個和尚正在盤腿打坐,鬍子頭髮老長,衣服老臟老舊。大家看到就很驚訝,有人就敲小引磬引這個出家人出定,還是活的哦,這個出家人出來後,就自稱慧持,他的法號是慧持,然後他就問了,我的兄長慧遠法師於今何在啊?原來他是晉朝的時候在這裡入定的,一定就定到了幾百年後的宋朝,在他的覺受感知里,他以為時間才過了一小會兒,但實際上幾百年早就過去了。

這位出家師父的定力可以說已經很高了,但還是不能和得道的阿羅漢相比,佛經上講大阿羅漢入定可以達到八萬四千大劫之久,這麼久!現在很難有人會相信這種事了。我給大家再講一個故事,是唐朝的玄奘法師,他去印度取經路上的一個傳說,這個傳說在他自己寫的《大唐西域記》里並沒有記載。據說,玄奘法師走過新疆天山以南的時候,他到了印度的北邊,那裡靠近喜馬拉雅山的後面。在一個大雪山裡,高原地區,天氣很冷,到處都是雪,但是他就發現有一個小山頭上卻沒有雪,雪下來也不積留。玄奘法師就很奇怪,「好奇心害死貓」,他就跑上去看,結果就發現地上鋪有很粗很長的頭髮,換了我們一般人看到可能就要嚇壞了。但是玄奘法師卻不怕,他看了半天,就認為這裡頭可能是個修行者,但不是這個劫數的人,也許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的人。於是他就挖,想辦法就挖,結果還真的就給他挖出了一個人,一個很高大的人,那是一個正在打坐的人,姿勢正在打坐。玄奘法師就用引磬在他的耳朵邊叮叮叮,慢慢地敲,於是這位先生就慢慢地出定了。呵呵,也還活著,不是死人。

這個人就說,他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迦葉佛,也就是燃燈佛末法時代的比丘,他出家後自己修行得定了,於是他就發願,要在這裡入定等待釋迦牟尼佛下世,好向佛陀請教解脫的正法。玄奘法師就告訴他說,唉,釋迦牟尼佛早涅槃了,你定過頭啦!這個比丘就說:哦,那我就再等等吧!等下一次彌勒佛來再說!玄奘法師一聽,就趕緊拖住他,勸他說:「老兄啊,你還是慢一點入定吧,這樣不是辦法,你等彌勒菩薩再來找他是沒錯,但是到時候誰來通知你出定呢?」這個比丘一聽就說:「誒?對哦!」這位大德定得好像有點秀逗了,和我們這裡的某某居士一樣單純。玄奘法師接著就問了:你有辦法出神離開這個身體嗎?大家要知道一點,這個出神並不容易做到的。玄奘法師就告訴他,自己要先到印度去取經,你啊,不如到東方那個國家去投胎,將來作我的弟子吧。同時還告訴他說,你到了大唐那邊,要找那個最大的宮殿、最漂亮的宮殿去投胎當皇子,等我回來。這個人想想,覺得OK,所以他就出神走了。

那麼,等玄奘法師二十年後取經回來,他就對唐太宗說起了這件事,他要找這個來投胎的皇子出家,但是查遍後宮,那一天並沒有什麼皇子出生,這樣查查查,結果就發現在大將軍尉遲敬德的家裡那天剛好生了一個小孩。原來那個羅漢來大唐投胎,他看見尉遲將軍家的府邸富麗堂皇,他就錯認為皇宮了——這個老外沒有見識過大唐的風采,隨便看到一個府邸,就錯認為皇宮了。於是唐太宗就把尉遲敬德找來,耍了一個政治手腕,他對尉遲敬德說:我想要出家,但是我當皇帝不能出家,不如啊,你就讓你家那個孩子代表我出家吧!尉遲敬德沒辦法,就點頭同意了。

 按照玄奘法師的想法,那個阿羅漢的定力那麼高,再見面他應該會認識我吧!哪曉得羅漢、菩薩有時候也會有隔陰之迷,投一個胎就迷掉了。那個阿羅漢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翩翩美少年、帥哥,他對玄奘法師覺得好像似曾相識的樣子,但他搞不清楚為什麼。皇帝下命令要他出家,他沒有辦法只能答應,但是他很不爽啊,所以就提了三個很荒唐的條件:要我出家是吧?可以,但是我要一車的美女來服侍我,此外還要一車酒肉,一車我喜歡的書跟著。這種搗蛋的要求,其實是一種很委婉的抗議,曲線抗議。那麼,歷史上的玄奘法師,真正的玄奘法師可不是《西遊記》里描寫的那個刻板又無能、無聊又無趣的唐僧,他的境界其實通達得很,他老人家知道這個阿羅漢的機緣已經成熟了,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這三個要求。結果這位阿羅漢還真地就帶著三大車的美女、酒肉、書,招搖過市,來到了寺院的門口。等他到來的時候,寺院里就敲鐘歡迎,就在鐘聲一響的當下,「鐺」的一聲,這個阿羅漢上一生的記憶就突然被喚醒了,直到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於是他就讓那三大車的娛樂設施趕緊回去,自己則心甘情願、開開心心地跟著法師出家了。這就是玄奘法師後來法相唯識學、法相唯識宗的傳人——窺基法師的故事,窺基法師在歷史上又被戲稱為「三車和尚」,他投胎的那個傳說也許僅僅是傳說,但是「三車」這件事情是真的,那件事情不知真假。

在歷史上,窺基法師的確是一代承前啟後的高僧,修行很有成就,他著作有論疏上百部,被教內尊稱為「百本疏主」。他在五十一歲的時候就示現圓寂了,臨終前他對弟子說:

十方剎海,遊戲場所;

生死涅槃,等閑戲具;

兜率故地,吾將歸矣。

說完就走了,很自在地走了。這句「兜率故地,吾將歸矣」,似乎對他的來歷透露了一點消息。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大德,他和律宗的初祖道宣法師之間還發生過一段很好玩的故事。道宣法師據說是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的轉世,他住在唐朝時候的終南山,他是我們中國律宗的初祖,持戒非常精嚴,日中一食,就感得了天人的供養,所以他住山的時候是不需要出去托缽化緣的,一到吃飯時間,就會有天人飛下來送供養給他。佛經上講「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尊敬」,這個是真的。

有一天,窺基法師從終南山經過,他聽說道宣法師在這裡精進修行,心裡很仰慕,就想去拜訪,於是他就按照禮節事先派人送了封信去。因為窺基法師是修學大乘佛法的,他又是富貴家庭出身,傳說中的「三車和尚」,玄奘法師當年要他出家,他不是提出了三個條件嗎?出家生活太苦了,所以他要帶一車的財寶和酒肉;他喜歡讀書,還要帶一車的書;此外還要帶一車的美女來伺候他。這樣性格的一位法師,他對於什麼戒律、清規的,表面上就不會太拘泥。那麼,道宣法師聽說窺基法師要來,他對窺基法師也是聞名很久了,他對窺基法師的學問雖然很佩服,但是對法師的行持他就生起輕慢心啦,他以為窺基法師雖然學問好、有辯才、講經說法還行,但是戒律不精嚴,所以他就想借這個碰面的機會教育教育窺基法師,讓他看看我中午還有天人送供養哦,天人送的「麥當勞」,讓你也嘗嘗滋味。他就想表演給窺基法師看,顯示一下嚴持戒律的德行感應,讓他知道持戒的重要性。他這個心是好心,沒有錯的。

但是哪裡曉得,等窺基法師到來的時候,大家坐了很久,該客套也客套了,該聊天也聊完了,茶也快喝沒了,吃飯時間早就過了,這一整天這個天人竟然沒有來送供養。那天人不來,兩個大和尚只好挨餓。那麼,等到夜裡睡覺的時候,道宣法師就一如既往地整夜打坐,不倒單,很精進。窺基法師卻不管這一套,他是倒頭就睡,而且睡相很不佳,還打呼嚕,打得震天響。按照我們出家人的禮儀,這個行住坐卧都是有規矩的,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卧如弓」,像窺基法師這樣睡姿的出家人大概是太少了。那麼等第二天一早起來的時候,道宣法師就忍不住數落開了,他說:「我們出家人睡覺,就算不打坐也該作吉祥卧嘛,法師你睡得太不規矩了,又打呼嚕又亂翻身的,吵了我一夜!」窺基法師一聽,就回答說:「哼,我才一夜沒睡好呢!都被你吵死了,我睡到半夜,本來好好地,結果你身上有一隻跳虱,咬了你一口,你把手伸進去,本來想掐死它,又想想,不能殺生,所以你就把它往地上一放,那放就好好放啊,那麼高地一放,就把跳蚤的一條腿給跌斷了,所以它哎喲哎喲地叫喚了一夜,吵得我一直都睡不好。」道宣聽了就有點發懵,因為他完全被窺基法師給說中了。這件事情很奇怪,一個睡得死死的人,還打呼嚕,他怎麼會知道別人經歷的那麼多細節?對不對?這裡面就隱藏了一個修行的大秘密。

那麼,等窺基法師離開後,第二天中午,天人又照常送供養來了(這位天人在歷史記載上你們去查一下,有名字的,很具體的名字,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名字),道宣法師就問他:「昨天你們為什麼不來送供養啊?」那個天人就說:「昨天有大菩薩在這個山上,我們來的時候看到滿山遍野都被五彩的祥雲籠罩著,金剛護法神圍得密密地,一定是有肉身菩薩在此,我們欲界天的小天人進不來!」道宣法師聽了那是滿身出汗,不由生出了一種大慚愧心,他這才曉得自己當初輕慢的念頭是動錯了。後來他就把這件事情給說了出去,沒有遮掩,大家是這樣才知道了窺基法師的了不起。

回過頭來,我們繼續講定。像前面講的這類修定有成的修行者,他們縱然能入定幾百年幾千年,但仍然不是智慧內明的解脫之道,那還只是意識的境界,不過已經很難得了,一般人不明其理,就會覺得很神奇,以為是神話,其實不是的。從這些故事裡我們可以知道,要達到那個清凈的、念空的境界,才能夠入定,而且連身體都可以忘掉,也可以抗拒氣候的變化,甚至化解地球的各種物理變化。像阿羅漢是有真功夫的人,他們一念空掉就入定了,但是這個念空並不是究竟解脫,大家要特別注意。念空不是解脫,那是假的,住在空上是不究竟的。像玄奘法師挖出來的那個阿羅漢,就是住在這個空上,所以叫做有餘依涅槃。余什麼呢?余習氣。因為他多生多世的習氣沒有變,所以才一轉世投胎,就功名富貴、香車美人,什麼都要,這是這個阿羅漢自己剩餘的習氣,我們這本《維摩詰經》里把這個叫做結習未除。

 所以止觀法門還只是助道之法,當然,這是站在大乘佛法的立場來看小乘法門,小乘只得了有餘依涅槃,還不是究竟徹底的般若解脫。要切身修得了止觀助道之法,但不落於空的一邊,空有兩不著,要這樣才是菩薩所行的中道。

「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這裡講的就跟你們有關了,那些示現在家相的菩薩,他們雖然已經修到不生不滅的境界,早就解脫了,但是他們仍然去廣修一切福德智慧,從不得少為足,所以他們生生世世都能感得相好莊嚴的色身,以此攝受大眾,弘揚佛法,這個就是菩薩的行持。菩薩道就是這樣的,證得了不生不滅後,一切解脫,他既可以走寒山、拾得的路線,穿糞掃衣,流綠鼻涕,也可以為了利益眾生,「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所以你們女眾同胞口紅儘管塗,珠寶隨便戴,但什麼隆胸、隆屁股最好就不要去啦,隆失敗很慘的知道嗎?在小乘的戒律中,就連著花持鬘都是犯戒的,但大乘菩薩戒則有開許,只要你的發心是為了弘法利生,只要你不起我相分別相,那就不算犯戒,不過這個很不容易做到就是了。大小乘佛法在這種地方是略有不同的,希望大家留意。

「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舍佛法,是菩薩行。」菩薩有時候也會示現出家相,外表上和聲聞緣覺一樣,三衣一缽,光頭赤腳,乃至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無不具足,但他們實際上是外現比丘相,內秘菩薩行,這就叫做不舍佛法,隨緣自在,如是行者,是菩薩行。

「雖隨諸法究竟凈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諸法究竟凈相即是絕對空相,不垢不凈,菩薩隨順這個空相,獲得解脫的同時,又能隨順眾生心裡的種種欲求和渴望,為他們現身說法。在《佛本生經》里曾記載,佛菩薩為了救度眾生,有時會特意變成一頭大象、一棵大樹,什麼形象都有可能。像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的,為了救世救人,「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以下等身得度者,即現下等身而為說法;應以上等身得度者,即現上等身而為說法;應以穆斯林身得度者,即現穆斯林身而為說法;應以基督身得度者,即現基督身而為說法——這就是佛法的無上不二法門,真正地直指人心,直指究竟。

「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凈佛土,是菩薩行。」看到這句經文,大家就可以放心了,修凈土的菩薩你們就可以放心了。十方諸佛的清凈國土從本質上來講都是空的,清凈海眾,萬千莊嚴也統統都是空的,了不可得,就像萬里無雲萬里天,但是即此空性而有無量的莊嚴、無量的清凈、無量的佛土,大悲大用示現,不舍如幻眾生,這種真空妙有、一體不二的行持,就是菩薩行。

「雖得佛道轉於法輪入於涅槃,而不舍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維摩居士最後講的是最究竟的義理。他說,真正的菩薩,其實早就已經證得無上佛果了,但他仍然會為我們眾生示現投胎、出生、修行、八相成道,為眾生示現轉大法輪,乃至入般涅槃,你說他真入涅槃了嗎?沒有的,菩薩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雖然他不住三有,不受三界的束縛,但因為他念念都在慈悲中,所以他永遠不會只顧自己,永遠不會進入涅槃,他只會生生世世以各種身份,各種形象,出入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在六道輪迴中去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眾生,這就叫做「不舍菩薩之道」。

像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華嚴經》上講釋迦牟尼曾經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示現過八千次成佛,《法華經》上也講佛陀其實早就成佛了,他無量劫前早已成就,他只是重出江湖,再次演戲給我們看罷了。《華嚴經》上佛陀自己打比方,他說,過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放一粒沙,過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放一粒沙,如是放上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然後把這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統統碎為微塵,每一粒微塵當作一大劫,那個數目得是多少?無數!但是釋迦牟尼成佛以來的時間還要遠遠超過它。所以,佛陀並不是今生才成就的,這部「電影」他已經反覆上演了不知道多少遍,只要我們眾生的福報因緣一到,釋迦牟尼佛就會再來,再演一遍,重複演戲給我們看,因為我們不覺悟啊,所以佛菩薩的慈悲行願是超越理解、不可想像的。講到這裡,維摩居士就打住了。

「說是語時,文殊師利所將大眾,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維摩居士說這些法的時候,當時文殊菩薩所帶領的大眾,有出家的在家的,有天人、天龍八部,還有菩薩,其中有八千天子,聽聞大法,心開意解,個個都發起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大菩提心。

在這一品里,兩位大菩薩——維摩居士和文殊菩薩為了幫助我們這些業障眾生對治身心的疾病,為了讓我們早日恢復身心的清凈,回歸自性凈土,所以他們才會那樣特意地激揚文字,縱橫機辯。兩位老人家很辛苦,希望大家不要辜負了他們的苦心,要像那八千天子一樣的發菩提心,盡未來際行菩薩道,那麼凈佛國土,必定往生有份!

(待續)

---------------------------------

(沒有讚賞功能的蘋果手機用戶,請使用微信支付讚賞,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著相就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是「外道」
夢參法師《大乘起信論》10
老法師:真正學佛人,佛菩薩一天到晚都在身邊
太上感應篇彙編 第008集 定弘法師 文字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22集 凈空法師講解

TAG:故事 | 小故事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