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專家證實:內蒙古敖漢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

2015-10-14 東烏門戶網

「敖漢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10月11日,就敖漢小米之所以走向國際的「緣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得出這樣的結論。

王大方說,這粒記錄中國8000年農作物遺傳秘密的小米,最早進入世人眼中是2002年的一次考古發現。當年考古界人士在敖漢旗興隆溝遺址出土的1500多粒小米、粟、黍碳化顆粒標本。經考古專家運用C14鑒定論證,其時代為距今8000年,被認為是人工栽培形態最早的穀物,由此推斷敖漢地區不但是中國古代旱作農業起源地,也是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的發源地。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遺址旱作農業系統

2013年8月,由中國考古界與地方政府部門聯合搭台的「世界小米起源研究報告會」在敖漢旗舉行,彼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農耕文明中國專家組成員,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科技研究所,立陶宛國立大學考古系等中外專家做了相關報告。這些報告,最終將「敖漢小米」推向國際化,專家們一致認為歐洲小米起源於今內蒙古敖漢地區,其後逐漸通過歐亞草原古道(也是草原絲綢之路)傳播到歐洲東部,小米具有從野生到人工馴化、種植的過程,考慮到敖漢興隆溝遺址所處位置,其有可能是小米向歐洲傳播的起始點。

「研究表明:歐洲小米是從東南亞通過歐亞草原古道傳播過去的,小米從野生到馴化的過程,通過現代科技考古技術運用等,進一步夯實了敖漢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的論據基礎。」王大方說。在考古界為其作論證的同時,敖漢小米亦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4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命名敖漢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

資料鏈接:小米

小米,原名:粟,也稱作粱、狗尾草、黃粟、粟米,拉丁文名:Setaria italica(L.) Beauv.var.germanica (Mill.) Schrad. 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鬚根粗大,稈粗壯,粟是穀子去皮後的結果,穀子是穀類植物,禾木本的一種,粟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和維生素,它不僅供食用,入葯有清熱、清渴,滋陰,補脾腎和腸胃,利小便、治水瀉等功效,又可釀酒。其莖葉又是牲畜的優等飼料,它含粗蛋白質5-7%,超過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纖維素少,質地較柔軟,為騾、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豬、雞的良好飼料。

來源|內蒙古晨報全媒體平台消息(記者 張昊文)

推薦閱讀:

【名醫名方】講講腫瘤專家治肺癌5秘方
專家提醒:別錯過寶寶智力開發最佳時間
該盯孩子做功課嗎?要盯到幾歲?專家的「漸進式放手」功課監督法,讓你教出獨立的孩子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激素補充治療專家共識

TAG:考古 | 文物 | 內蒙古 | 世界 | 起源 | 專家 | 蒙古 | 小米的 | 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