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一生的50種習慣

習慣1:學習中要保持耐心擁有耐心,需要一個人具備堅持到底的能力。面對眼前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能正確地對待。只有用正面的態度來化解那些令人感到難以忍受的困難時,才會在堅持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往往那些能夠在學習中保持耐心的人,他們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嘆服的。興趣是耐心的保障

只有一個人對自己正在進行的事情充滿興趣,他才能夠長久地保持耐心。在某種程度上,培養孩子的耐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到孩子的興趣點,進行良好的引導,從而達到目的。孩子,年齡還小,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差、玩心重,有時一碰到困難,就會退縮。父母先是耐心地告訴她:碰到困難應該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被困難嚇倒,然後再幫助她一起解決困難。【父母應該做的事】1.父母要注意觀察,什麼才是孩子最感興趣的。2.家長要做好榜樣,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自己做事也是虎頭蛇尾。所以,要想讓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3.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參與學習活動,享受學習時帶來的各種美好的感受。4.父母平時準確適度的評價尤為重要。5.父母在肯定孩子成績的同時,還要指出他身上存在的問題,要讓孩子在事實面前認識自己的不足,讓孩子進行反思,不斷找出自己的不足。6.和老師密切配合,保持方法一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孩子創造改正錯誤的機會。要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斷肯定他們的進步,及時糾正他們驕傲自滿的情緒,使孩子健康成長。要讓孩子學會等待讓孩子學會等待,這是讓孩子養成耐心的一種有效的辦法。

遇到孩子沒有耐心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的要求而做出讓步。當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態度來命令孩子,如 不行,你給我等著 ,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因此,聰明的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父母應該做的事】1.父母應從小就教孩子學會等待。不要事事都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的耐心才會慢慢被培養起來。2.耐心是靠意志磨鍊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耐心。遇到困難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做事不可半途而廢。當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一件事時,父母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孩子耐心做事、耐心學習的好習慣。【父母應該做的事】1.家長在培養孩子耐心時,要從實際出發,所做的練習或遊戲不要太難或太簡單。如果太深太難,會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耐心。反之,則會讓孩子產生不以為意的感覺。2.對於現代社會的家長來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孩子要平等相待,要丟掉家長的架子。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聽從家長的教育。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去做。以這種持續的毅力每天進行一點點,當成功來臨的時候,你擋都擋不住。孩子,我要對你說1.學習中要保持耐心,有了耐心不一定成功,但沒有耐心卻一定不會成功!2.在你沒有耐心的時候,不妨調整一下你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有耐心把事情做好。一味地著急、埋怨,倒不如去聽聽音樂,放鬆一下,然後使自己有更大的耐心,直至把事情做好。

是什麼讓孩子失去了耐心1.孩子自身的性格所致2.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孩子非常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當孩子正在做某事時,如果同時出現一些其他能令孩子產生興趣的事情,那麼孩子往往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對之前的事情失去耐心。比如,突然出現好玩的玩具、好看的電視等。這些都可以讓他們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事物上去。3.家庭教育不當所致在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一些家長,當孩子手中的任務沒完成時,這些 好心 的家長便會越俎代庖,親自上陣。這樣做的結果便是使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並使之產生依賴感,對於正在從事的事情也便失去耐心;還有一些家長,自身做事就缺乏耐心,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見到自己的家長這樣,他們又怎麼能具備足夠的耐心呢?這些家長的不良行為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沿襲,缺乏耐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習慣2:全神貫注地對待學習(專註力)專註,簡單地說,就是全心全力、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而且只做一件事。聚其精,會其神生活中,常會聽到許多家長抱怨孩子做事、學習速度慢、磨蹭。事實上,家長的這種著急而又無奈的心情,對孩子養成這樣不良的習慣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要想改變孩子的這種習慣,只有提高和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能否專註於某一件事與父母的教育、教養的態度是分不開的。正所謂成功孩子的背後總會站著偉大的父母。教育家卡爾·威特非常注意培養兒子在學習時能保持專註的習慣。他嚴格地規定兒子的學習時間和遊玩時間,在小威特學習功課時,老威特決不允許有任何干擾。開始時,平均每天給他安排15分鐘的學習時間。在這個時間,小威特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就會受到父親的嚴厲批評。在學習中,即使妻子和女僕人有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絕: 小威特正在學習,現在不行。 客人來訪,老威特也不離開座位,並吩咐道: 請讓他稍候片刻。 老威特如此用心良苦,就是為了培養小威特在學習時具備一種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的習慣。就這樣,小威特每天只花費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但由於在學習時專心致志,效率極高,使他贏得了很多時間來從事運動、休息和參加社交等。

【父母應該做的事】1.家長要盡量保持家中的和諧氣氛,避免家中太多的人出入。家長在給孩子購買玩具以及圖書時要適量、適當,以免使他們左顧右盼,總想著干其他的事情。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要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對於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的要求一定不能同意。2.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作業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每完成一段作業任務時,應該讓孩子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免過於疲勞而導致厭學。3.鼓勵孩子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並且做完一件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件。4.合理安排學習的順序。研究表明,孩子在剛開始學習的幾分鐘一般效率較低,之後注意力會逐漸增加,15分鐘後達到頂點。根據這一規律,可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為容易的作業,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再做較複雜的作業。除此,還可使口頭作業與書寫作業相互交替。專註,需要抵制誘惑有人說: 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 人一生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對於需要提高專註力的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家長應該意識到:專註,需要抵制誘惑。《淮南子》里有句話概括了上面這個小故事: 逐鹿者不顧兔 。意思是說,正在追逐鹿的人是不會顧及面前飛跑的野兔的。想想看,對於打獵的人來說,野兔也是一種誘惑,而想要逐鹿的人就必須進行自我剋制,擺脫野兔的誘惑。

面對誘惑,自制力弱的人往往不知不覺陷入其中;自制力強的人卻能控制自己做出有利於自己的行動舉措。

【父母應該做的事】1.幫助孩子理解各種活動的目的,使孩子自覺地控制自己的行動。2.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兒童喜歡模仿榜樣的行為,榜樣的替代性學習可對他的行為產生影響。因此,家長要為孩子尋找一個出色的榜樣。3.從生活中的小事著手。要求孩子定時完成的任務,一定要如期完成。目標只要是正確的,就鼓勵孩子堅持做到底,決不半途而廢。4.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讓孩子遵守規定的紀律和制度,必須控制自己,不做違反紀律和制度的事,抗拒種種誘惑。5.為了讓孩子能夠抵制誘惑,家長要注意鼓勵、表揚、批評、責備等強化措施的靈活運用。痴迷,專註的最高級

很多父母秉持 技多不壓身 的傳統觀念,讓孩子涉足多個領域,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好處。因為,孩子在每一個領域裡都是淺嘗輒止,還沒有產生興趣,注意力就被轉移到另一個領域去了。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對他感興趣的某一領域產生專註,一旦 痴迷 ,必然會對相關領域進行比較系統的了解,他的知識也就會在研究中變得更加豐富。【父母應該做的事】1.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孩子是否對一件事情痴迷,很大程度取決於這一事物對孩子的吸引程度,所以家長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求孩子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2.引導孩子的興趣。孩子該喜歡什麼,不該喜歡什麼,並不是由家長來決定的,但卻需要家長進行巧妙引導。有很多孩子對什麼最感興趣並不十分清楚,這就需要父母做工作了。家長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過心急,就好像挖渠一樣,等一切都鋪墊好以後,水自然就會向預定的方向流過來。3.家長要給予支持和幫助。孩子對某一事物 痴迷 ,父母一定要給予支持和幫助,鼓勵孩子深入研究、探索,或者幫孩子找來一些相關的資料,或者帶著孩子實地參觀。有時候甚至是一個微笑,一句話,都是讓孩子對一件事情從 感興趣 轉變為 痴迷 的有效媒介。

孩子,我要對你說1.鑽研學問就得一心一意。只要你足夠專註,哪怕只有幾分鐘,你也可以學會一串單詞;專註一個小時,你可能就會學完一整章的內容;專註一年,你就會有不俗的成績;專註一輩子,你的一生都會被成功書寫。2.上課時,別人都在專心學習,如果你此時失去了 專註 ,就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進行彌補。當別的同學在家裡看電視、踢足球時,你就得為你不夠專註花上一些代價。

習慣3:遇到問題要善於思考關鍵詞思考學習的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表現為思考。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識系統詳細掌握,而對於孩子來說,掌握思考的本領比多記幾個單詞、多背幾篇課文要更有意義。

突破思維定勢 : 認識對象,研究問題一定要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學科、多手段去考慮,而不只限於一個方面,一個答案

什麼是思維定勢?先看下面的問題。在一塊土地上種4棵樹,怎樣使任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相信有很多人都找不到答案,因為他們的思維定勢是習慣於平面思維,如果能將這種思維定勢突破,建立立體空間的思維習慣,答案就呼之欲出:將其中一棵樹種在山頂上。【父母應該做的事】1.隨時給孩子出一些思考問題。無論是帶孩子上博物館,還是陪他們看書看電影,父母都可提一些問題,啟發孩子進行思考。2.父母教孩子學會 善於歸納,舉一反三 的本領。孩子在學校里就是將一點一滴的知識聚集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歸納之後,要善於把常見的規律應用到別的事物上。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越早越好,因為孩子往往有千奇百怪的想法,但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4.全家參與。家庭中在一起談論問題時,即使年齡很小的孩子,也要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5.父母應注意引導孩子對思考採取認真的態度。聰明的孩子可能懶于思考,因而他們對任何東西都會不加思考地發表看法,對此家長應引導他們認真思考。愛思考,愛提問古人云: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前進。 由此看來,要想孩子在學習上不斷進步,必須注意不斷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與提問的能力。人們常說: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有的家長也會疑惑,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1.不敢問。有很多孩子因為怕 訓 所以不敢發問,作為家長你是否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講過了怎麼不會? 這是應該知道的。 上課聽沒有?複習了嗎? 沒做筆記嗎? 正因為如此,孩子便不會提出問題。2.不好意思問。有些孩子自尊心極強,羞於發問。其實這也是自我封閉、缺乏自信的表現。3.等待答案。有些孩子不願意主動思考,即使有疑問也不問。他們認為家長們最終會給出他最正確的答案。4.沒想到。有些孩子無論學習還是做事都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於他們學而不思,所以他們通常是沒有問題的。【父母應該做的事】1.家長對於孩子們不著邊際的提問應該多一些耐心,少一點責備;多一點體諒,少一些抱怨。2.對於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家長們要經常誇獎和鼓勵。要知道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3.家長應該激發孩子善於提問的熱情,讓孩子由被動地接受變為主動地思考。4.對於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家長們千萬不能以 糊弄 的方式處理。一旦孩子習慣了大人們這種似是而非的回答,就失去了對家長們的信任,更會延續家長對待問題不求甚解的態度。鍛煉孩子的思考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積極鼓勵孩子提問,讓孩子盡量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還要注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對所探究的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在適當的時候,家長們也要問孩子一些問題,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某一天中午,北宋著名哲學家邵康節與12歲的兒子邵伯溫在院子里乘涼。這時,院牆外邊突然伸出一個人頭,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縮了回去。邵康節問兒子: 你說這個人在看什麼?兒子說: 八成是個小偷,想偷點東西,看見有人就走了。邵康節卻說: 不對。 然後,他啟發兒子道: 如果這個人是小偷,他見到院子里有人,肯定會立刻縮回頭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卻還是看了一圈,這說明什麼呢?兒子想了一會說: 哦,他恐怕是在找東西吧。邵康節又問道: 是的,但是他只看了一圈,不知他是找大東西,還是找小東西?兒子回答: 是在找大東西。邵康節又啟發兒子道: 那麼,什麼大東西會跑到我們院子里來呢?那個人又是農民打扮,他會來找什麼東西呢?這回,兒子堅定地回答: 他肯定是來找牛的。邵康節滿意地點頭道: 說得對,他是來找牛的。以後,你要多動腦筋才是。上面這個故事說明,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用適合孩子年齡的理解的方式和語言,引導孩子進行思考,並學到知識。知識是一環扣一環的,我們為孩子解開一個謎,就為解開下一個謎作了準備,只要我們用心,孩子的知識鏈條就會越接越長。【父母應該做的事】1.孩子們在學習或是認知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時,家長要善於抓住這些難點,對其進行釋疑解惑,並循序漸進地對孩子提出一些有益思考的問題。2.抓住矛盾處提問。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課本里都會出現一些矛盾之處,家長要幫助孩子一起發現這些矛盾,並提出問題。3.對新問題質疑。當一個問題解決之後往往會產生另一個新的問題,家長要幫助孩子發現這些新問題,並且對其本質作出分析,教給孩子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4.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應注意區別對待,不一定一一作答。有的問題只要孩子自己動腦或者查閱書籍就可以得到解答的,家長應鼓勵自己解決。孩子,我要對你說1.把時間用在思考上是最能節省時間的事情。2.不要害怕提問,你應該知道,你的問題說明了你在思考。相比起安靜的孩子,大家更喜歡願意思考的孩子。3.懶于思索,不願意鑽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於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這種貧乏用一個詞來稱呼,就是 愚蠢 。

習慣4:學習中要學會質疑關鍵詞質疑

法拉第曾說過: 在學術上不盲從大師,一個人應當重事不重人,真理才應當是他的首要目標。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在學習中敢於質疑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的一句話:科學發現的過程是一個由好奇、疑慮開始的飛躍。應當教育孩子敬重老師,但更要教育孩子敬重真理。

質疑並不是缺點,總是沒完沒了地質疑才是缺點。只有敢於質疑,才能減少盲從。有質疑的地方才有真理,真理是質疑的影子。學習從質疑開始作為家長,你應該讓你的孩子養成 在質疑中學習 的習慣,這樣你的孩子才能在思考中學會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家長要讓你的孩子用質疑的眼光學習,用質疑的眼光看世界。中國有句古話,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 可見無疑則不思,疑為思的動力。所以,家長應告訴孩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任何事物都在發展,都在前進。 推陳出新 需要創造性思維,需要敢於破除迷信、懷疑謬誤、向錯誤的東西挑戰的精神。但應讓孩子注意,對科學質疑並非懷疑一切,而是抓住新的事實來懷疑舊的觀點。由質疑發現問題,由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這是爆發新思想的導火索,也是發展創造思維能力的好辦法。【父母應該做的事】1.當孩子質疑你的缺點時,不要試圖用借口掩蓋真相,要坦誠自己的錯誤,肯定孩子的懷疑。2.幫助孩子處理好學習中質疑與信任的關係。告訴孩子, 質疑 的精神必不可少,世界上沒有誰會永遠正確,或是永遠錯誤。只有自己通過實踐才能檢驗真理的正確與否。3.就事論事,以理服人。當孩子對一些問題提出質疑時,不能因為圖省事、少麻煩而隨便回答或者敷衍了事,那會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4.當孩子向家長提出問題時,除了盡量給孩子以較完整、正確的答案,及時肯定孩子愛動腦筋思考的好習慣外,還要藉機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其越來越旺盛。敢於懷疑權威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科學理論是相對的,它們具有先進性,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些人雖然知識不足,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思想活躍,敢於奮力拚搏,反而增加了成功的希望。權威人士常因為頭腦中有了固定的見解和習慣,甚至是自己苦心研究得到的有效成果,因而緊緊抱住不放,遇到同類事項總是以習慣為標準去衡量,而不願去思考別人的意見,哪怕是更好更有效的辦法,故而成為創新的障礙。要增強孩子的這種質疑的能力,就必須克服 教師至上 、 家長至上 、 書本至上 、 經驗至上 的陳舊理念,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要求孩子們對專家、學者、課本敢於提出質疑。要知道,無論專家、學者或是老師,他們除去工作的職業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有犯錯的可能。因此,孩子對權威的懷疑是必要的。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質疑好問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所以,家長們要鼓勵孩子大膽地見異求疑,敢於疑課本之說,疑教師之解,疑權威之言,在提問中探幽索微,尋求真理,掌握知識。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了疑問,才會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這個質疑、解疑的過程,就是提高、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對於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作用。【父母應該做的事】1.應耐心溫和地解答孩子的疑惑。因為,這不僅能給他們學識與智慧,更重要的是孩子會慢慢受到你的良好心境感染,既能提高孩子的修養,又能陶冶孩子的情操。2.要教給孩子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 質疑加實踐。3.當孩子對一些問題持有疑問時,應盡量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尋找問題的答案。4.要讓孩子知道,權威是可以懷疑的。但是,在懷疑的同時,自己應該先將問題深入地進行研究,切不可不作任何思考就隨便懷疑、推翻別人的觀點。

孩子,我要對你說1.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2.盡信書不如無書。書本也是人編的,很有可能犯錯誤。3.思維從質疑問和驚奇開始。4.當你有疑問,你就應該大膽地提出來。

習慣5:遇到難題要學會變通關鍵詞變通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學會靈活變通。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當用正常思維模式行不通的時侯,不妨轉變思路,說不定就找到了新的出路,從而開啟了成功之門。實際上,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固著於某一觀點,這就是變通。避開直線思考的方式所謂直線思考是指一個人在考慮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只懂得沿襲固有的事物發展的直線性來辦事,對著認定的目標直撲過去。這種思考的習慣對於簡單的問題能快速簡捷地解決,但是,卻缺少轉圜的餘地,忽視了其他的解決方法。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面對問題時,一定要多動腦筋,如果用直線思考的方式不能得出滿意的答案,不妨讓其試著 曲線救國 。

由上述故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孩子在思考某個問題面臨障礙,特別是難以克服的巨大障礙時,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態度和做法,一種是迂迴前進,避開障礙,可能使一些看起來無法完成的工作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意外地得到解決;另一種則是直線前進,儘力消除障礙。這也是家長教育孩子對待障礙時所經常採取的辦法,但這並非對一切障礙都適宜。因為這樣做,必須具備足夠的力量和必要的條件,力量不足要先積蓄力量,條件不夠要先創造條件。否則,貿然向障礙發起進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卻落得個徒勞無功,甚至慘敗而歸。【父母應該做的事】1.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先讓孩子仔細考察所面臨的事物或問題的複雜性,然後決定是直線前進還是曲線繞行。對於簡單的問題,可以告訴孩子直接去尋求答案,對於複雜,並且明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家長要幫助孩子尋找更適合的方法,不能迫不及待地直撲結果。2.教育孩子凡事要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想。從固有的思維習慣出發,想用一般的辦法來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而又事與願違時,就需要改變方向,從另一個方向入手,從完全不同的方向來思考問題。鍛煉孩子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大腦在思考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不死守陳舊的觀念,能夠轉變思路,從多個角度看問題,用創新的觀念破除潛意識的誤導,不被已知的事物限制自己的思維和進步。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具體事情具體分析,那麼就可以通過一些不同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如 一題多解 、 一事多寫 、 一物多用 等方式。做事靈活,懂得適時變通的人,總是能夠取得比別人更大的成就。因此,變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習慣。【父母應該做的事】1.孩子遇到問題找不出解決方法,或是做事稍微緩慢時,切不可主動要求幫忙。2.當孩子想出一套 妙計 或是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時,父母不能忙著否定。3.當孩子面對困境表現出遲疑時,父母不要失去耐心。孩子,我要對你說過分地堅持原則就如過分地靈活一樣無法成事。但無原則、過於死板又會呆板僵死。我們只有做到以適度堅持原則、靈活變通的方法來開展工作,才能使矛與盾的優點合理搭配、互為補充。

習慣6:學習不可馬虎大意關鍵詞認真學習認真是對一個孩子的基本要求。孩子必須養成認真的習慣,盡量減少學習上的失誤。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孩子養成了馬虎的習慣,理解問題囫圇吞棗,做作業敷衍塞責,不懂的地方不鑽研,甚至不懂裝懂。這些壞習慣不改將來可能會變成事故發生的隱患。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習慣似乎已經變成常態,這些人在學生時代就養成了心不在焉、懶懶散散的壞習慣。他們習慣於使用一些小伎倆,譬如用抄襲、作弊等手段來欺騙老師,矇混過關。而當他們踏入社會後,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務。外出辦事總是遲到,人們就會拒絕與他合作;與人約會總是延誤,別人會大失所望;辦事時缺乏條理和周密性,別人就會喪失對他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一旦染上這種惡習,就會變得不誠實,遭到他人的輕視。正因為如此,孩子必須養成認真的好習慣。認真需要嚴肅的態度認真 這個詞在孩子們眼裡已經成了陳詞濫調。但即便如此,家長也有必要讓孩子認識到,認真是一種精神境界,是一絲不苟、高度專註,是全身心地投入。當一個人達到這種境界,就看到了成功的曙光。而一個人能夠在學習時保持認真,就離成功更近。小鵬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好習慣,想了種種辦法。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當老師把100以內的數字加減法講完後,父母就讓孩子在家做算術題,每天約做50道題。題都很簡單,題量看起來雖然較大,但只要做得快的話,一二十分鐘也能完成,可必須心細,否則很容易出錯。然而,小鵬在這些問題中經常出錯,原因是不夠認真。小鵬的父母先找到孩子在做題中為什麼會粗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題量較大,孩子做著這道題又看著那道題,很容易分心,導致一些題還沒有看清楚就開始動手去做另一道。另一方面是孩子總想儘快把題做出來,求成心切,出現急躁情緒,從而導致忙中出錯。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後,小鵬的父母就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分析導致粗心的原因,然後再幫助孩子找到做題時如何才能認真的辦法:辦法1:做題的時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哪道題就專心地去想哪道題,別的什麼都不想。辦法2:在做每一道題的過程中,首先要靜下心來把題看清楚,要一步一步地演算。要慢一點兒,不要圖快。在傳授了方法以後,小鵬的父母就開始布置任務了,並且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 錯題一旦超過一定量以後就要重做。掌握了這一方法,小鵬在做題的時候,能集中精力一道一道、一步一步地去做了。經過多次訓練,他認真的習慣就初步形成了,在做事做題的時候,因粗心所導致的錯誤大大下降。在學習時,有很多孩子都會犯粗心大意的錯誤,說得簡單些,就是這些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不夠認真而造成的。父母在幫助孩子找到癥結之後還要與孩子一起克服這樣的壞習慣,從而養成孩子能夠認真、嚴肅的學習習慣,使之終身受益。【父母應該做的事】1.培養孩子一絲不苟的精神。父母們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孩子還小,不需要嚴格要求,大了再教也不晚。 一旦孩子養成了馬虎的壞習慣,再改起來就非常困難。2.家長以身作則,在生活中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去做好每一件事。

孩子,我要對你說1.只要認真就不會有做不好的事情。2.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唯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工作。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3.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4.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要認真做,認真的事情要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要有創造性地去做。

習慣7: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觀察力)關鍵詞觀察觀察是孩子認識過程的重要內容,是對事物進行比較持久的注意和感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結束時所獲得的感知效果就稱為觀察力。觀察是有意識的感知,觀察能力是人的智力結構中的 觸角 ,人的智力發展,均從觀察開始。一個孩子對於世界產生好奇,於是就會去看、去聽、去觸摸。而在這些被觀察的人和事物中,一定有某些是孩子感興趣的,於是形成一種循環的過程:由觀察產生興趣,從興趣中又開始思索,再從思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知識,由知識中了解這個事物,就此周而復始,一次次地循環,一次次地了解與學習。觀察的內容雖然只是生活中的小細節,但卻掌控著孩子成長學習的成敗。因此,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便成了父母責無旁貸的工作。每位家長要引導孩子廣泛地接觸生活,向生活、向大自然學習,要善於發現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要努力讓孩子擴大眼界,多學活的知識。這樣,就能啟發孩子多思考問題,多觀察事物的特點,培養想像的能力。【父母應該做的事】1.觀察前,讓孩子明確觀察目的。孩子在觀察中,有無明確的觀察目的,得到的觀察結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帶孩子去公園,漫無目的地東張西望,就說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觀察公園裡的小鳥,那麼,孩子一定會仔細地說出小鳥的形狀,羽毛的顏色,唱歌聲音的高低等。這樣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觀察,從中獲得更多的觀察收穫。2.觀察過程中,培養孩子學會合理的觀察順序。告訴孩子如何看,先看什麼,再看什麼,指導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進行觀察。比如父母帶著孩子去動物園看大象時,就可邊看邊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體大不大,牙長在什麼地方,鼻子有什麼特點,鼻子是幹什麼的 只有經過父母有意識的啟發,孩子才能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3.教給孩子用多種感覺器官參加觀察活動。例如色彩、形狀、聲音、氣味等,需要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聞一聞,有時甚至要嘗一嘗,只有這樣用多種感覺去親自感受,才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觀察效果,留下豐富深刻的印象。4.觀察過後,要求孩子口述觀察結果。這一要求會大大促進孩子觀察的積極性,並使觀察過程變得更仔細更認真。觀察,需要正確的方法注意觀察事物的特點,越細越好,回來寫篇日記。

同時,父母在平時也注意指導觀察,開闊孩子的眼界,充實孩子的知識和生活。比如,讓任寰觀察家裡養的花草、小魚,晚上帶任寰觀察星空,講講簡單的星系。白天觀雲,看到雲的流動,講一講 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披蓑衣 等諺語的簡單道理等。任寰的父母經常引導她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接觸生活,觀察世界,擴大眼界,鼓勵她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啟發孩子思考問題。這為任寰後來的成功有極大作用。【父母應該做的事】1.對比觀察法。比較是一個鑒別的過程,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2.反覆觀察法。對於某一動作可讓孩子進行重複觀察,這種方法可以強化孩子大腦皮層形成暫時性的聯繫,並能使各個暫時性聯繫之間相互貫通,逐步形成動作的連貫一致。還能形成孩子對事物的整體認識,並掌握複雜難度大的各個環節。3.順序觀察法。事物的發生一般都有先後順序,讓孩子認識一個事物發展的全部過程,建立一個完整的概念,使孩子養成按順序觀察的好習慣。4.重點觀察法。在事物完整的發展過程中,必定有一個環節是主要的。這個環節是重點觀察的對象。這些訓練對培養孩子抓主要問題,抓中心環節,掌握大局都有好處。5.定位觀察法。讓孩子通過定位觀察來培養興趣,如引導孩子讀書,家長可以給孩子做示範,讓孩子從正面反覆觀察,還可以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種方法能引導孩子對讀書產生更大的興趣。在培養孩子觀察方法的同時,還應引導孩子在觀察中積極思維,把觀察過程和思維結合起來。孩子,我要對你說1.觀察是人的一種心智技能。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我們才能進步,才能成功。2.觀察要有目的、有方法。由於觀察的目的不同,因此所採用的方法也要有區別,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達到觀察的目的。3.觀察要伴隨著思考、想像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否則,觀察只能停留於表面,不能進一步探索現象背後的本質。

習慣8:掌握記憶的方法(記憶力)關鍵詞記憶記憶是指人的大腦對經歷過的事物進行貯存和再現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把某一事物記住,在未來某個需要的時候就把它輕鬆地從大腦中調出來。這就好像把某種東西放在一個特定的地方,需要的時候再取出來一樣。

有許多家長經常抱怨,孩子記性不好,學過的東西記不住,或者平時記得好好的,一到考試就忘了。許多人認為,記憶力是天生的,其實,記憶力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據史書記載,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小時候曾經記憶能力不強,念書時,背誦的作業總不能順利完成。老師檢查時,他往往丟三落四。當他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之後,加強訓練,抓緊一切時間進行背誦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刻苦努力,終於成為記憶力較強的人,為他以後成為大學問家創造了條件。家長要知道,影響孩子記憶力的因素很多,比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記憶方法、睡眠質量、情緒好壞、身心健康狀況等,但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良好的、適合自己的記憶習慣。所以,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記憶習慣,在影響孩子記憶力的因素上下功夫,力爭把這些因素積極化、正面化,為孩子的記憶力品質增添一份力量。記憶 不是簡單重複記憶是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重現。要想使記憶的內容深深留在大腦里,重複記憶自然是不可缺的。然而,重複記憶卻又不是機械記憶。所以,家長必須讓孩子學會了解:記憶 不是簡單重複的過程,而是需要運用智慧,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記憶速度更快,記憶的內容更加牢固。想使孩子的記憶變得牢靠,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養成好的記憶習慣,並把材料與孩子的生活、情感聯繫起來,使孩子們一看到這些事情,腦海中就能夠重現這些場景。【父母應該做的事】1.建立有規律的日常生活習慣,將有助於強化孩子的記憶力。2.玩你問我答的遊戲,通過問問題,強化孩子的記憶力。這樣能讓孩子從記憶中找到相應的信息回答問題,鍛煉記憶思考能力。3.讓孩子親自動手,這樣記憶的效果會更牢靠。大人是孩子的榜樣,孩子通過模仿大人的行為來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4.講自己過去的故事。選擇一個讓孩子印象深刻的經歷,和他一起回憶這段經歷。開始的時候,主要由家長敘述,適當地讓孩子做補充,慢慢地讓孩子做主講人。長期下來,孩子的記憶豐富了,能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的經歷,而且能有調理地整理、重現過去的經歷。5.做適當的抄寫練習,因為抄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有獨特的作用,別的學習方法無法取代。但是切記一點,不要罰抄,也不要讓孩子死抄。

加強記憶力的訓練

事例說明只聽不看的孩子記得最少,只看不聽的孩子記得稍多一點,又聽又看的孩子記得最多。這還僅僅是兩種感覺器官並用,記憶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種好得多。因此,如果幫助孩子把所有感覺器官一齊調動起來,記憶效果會更好。【父母應該做的事】1.家長教給孩子在記憶之前先確立目標,這是成功地改進記憶效能的一個前提和基礎。要幫助孩子把長遠目標劃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標,一個一個地實現,一個一個地跨躍。每當達到了一個近期目標,就能增強孩子信心,改進記憶效能,提高記憶速度。當達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標後,苦心積慮所要追求的長遠目標也就勝利在望了。2.家長要教給孩子理解記憶的方法,要儘可能向孩子強調 先理解、後記憶 的要求,而不要從一開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記。3.家長要讓孩子在記憶的過程中分清邏輯關係,切不可讓孩子對一件事物或是一段文字不分主次、不分輕重、不管是否有用地死記硬背。4.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在記憶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聯想。當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就要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連結起來,記憶效果就好孩子,我要對你說1.注意某一方面的事物,就可以提高對這方面事物的記憶力。2.應當用不斷的複習來防止遺忘,而不是等到記憶以後再重新去記。3.記得越多,記憶力就越強,你越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它就越可靠。

習慣9: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關鍵詞創造力創造力被譽為人類智慧最傑出的表現和人類文明的動力源泉。它與孩子成長密不可分,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創造是思維能力的一種,但是,它並不是漫無邊際的,也不是天馬行空式的想法,而是一種具備創造性、發現性的能力,它能夠幫助人更好地去適應新的環境,它是一個人智力表現的重要方面。對於一個人來說,有創造、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取得成功,就要重視孩子創造能力的培養。好奇是創造的前奏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好奇心是人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產生興趣後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推動人們主動求異,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當孩子提出 是什麼 和 為什麼 的問題時,家長不要 有問必答 ,而是鼓勵和引導孩子,讓他自己來思考、尋求答案。不少孩子對許多事情都感到好奇,而且特別好問。對於這一特點,有的家長採取了耐心解釋的做法,也有的家長表示厭煩輕視的舉動。實際上,一個孩子好問,說明他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這是值得家長高興的事。法國著名作家法朗士指出: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每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都應該保護和鼓勵孩子的好奇心,要知道,這是孩子創造的源泉和前奏。孩子的好奇表現出兩個特點:一是好問,二是好動。而好動又常常導致破壞性行為的發生,如孩子可能會對電視機,收音機動手動腳,可能會拆開一些貴重物品等。作為家長,應正確對待孩子因好奇而導致的破壞行為,給孩子講清構造、簡單原理及亂拆亂裝的危害;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問題,學會欣賞孩子的提問,支持並指導孩子進行無危害性的創新嘗試;訓練孩子創造思維,使孩子從小具有創新興趣和創新意識,為將來創新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父母應該做的事】1.讓孩子敢於懷疑,多問 為什麼 。要想讓孩子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就應該讓孩子敢於懷疑,遇到事情的時候多問 為什麼 。因為,沒有懷疑與創造力就沒有科學。2.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每個孩子在遇到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時都會產生一種好奇心,也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父母如果能夠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並且能夠適時地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就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3.為孩子建造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來說,環境可以加強其創造力的發展,當然,也可以抑制其創造力的發展。如果孩子能夠生活在充滿自由,可以自在創造的環境中,那麼,孩子就能將其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開啟孩子的創造力對於孩子來說,創造力是他的天性,但孩子在長大後有沒有創造能力主要是看父母的引導。比如,當孩子覺得自己可以把玩具改造成另外一個造型的時候,他就會動手去做,這就體現了孩子的創造力。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對其 改造 可以用讚賞的眼光去看的話,就是在開啟孩子的創造性;如果父母用反對的態度對待孩子的 改造 ,認為孩子在毀壞東西的話,就是打擊孩子的創造性。

憑觀察孩子在日常活動中的表現就可以發現他的創造力。其中有豐富的想像,有發散的思維,發現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處,這就是創造性的表現。創造力強的孩子往往會有 奇思怪想 ,與眾不同。但是家長切忌隨意譏笑或斥之為怪物。要開啟孩子的創造力,創設一個適當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比如,家長可以買些孩子看得懂的故事書籍;當孩子的玩具壞了,家長不必動不動就給孩子買新的,可以提供給孩子一些簡單的工具,讓孩子親自去動手改造、修理,讓孩子展示自己的創造天賦,等等。

【父母應該做的事】1.有問不必答,鼓勵孩子自己尋找答案。2.讚美孩子的創造性舉動。3.日常生活的問題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4.多給孩子講一些只有開頭的故事,讓孩子自己來將故事延續。5.利用音樂、繪畫啟發孩子的思考。6.在遊戲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鼓勵孩子在遊戲中可以在人物和活動情節上根據自己的經驗任意進行創造性想像。孩子,我要對你說1.如果學習只是在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就不會有技術。2.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要是你果真到了無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懶漢。3.一個天才,具有超人的性格的人,絕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徑。4.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起有待創造的東西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習慣10:靠自己獲取知識(自助式教育)關鍵詞主動:讓孩子主動學習,靠自己來獲取知識。。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來獲取知識。不要讓孩子過分依賴什麼是主動?主動就是不靠外力促進而自動;什麼是依賴?依賴就是依靠別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可以說,主動與依賴是天生的矛盾體,要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中形成主動性,就必須斷絕孩子依賴他人的習慣。

父母應適時地糾正孩子過分依賴的習慣,儘可能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主動的習慣。【父母應該做的事】1.家長在孩子的學習和活動過程中,應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活動時,家長可以預設好活動過程,但在具體實施的時候,更多的是要跟著孩子的思路走,讓孩子主動探索。2.父母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應該盡量激發出孩子的潛能,把孩子的熱情調動起來,讓孩子主動學習。3.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家長只需要給出一個思維提示,而不要將具體的演算過程、正確答案和盤托出。要讓孩子從心裡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比如, 你給我坐下 可以換為 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好的坐姿對你來說很重要,你是不是應該坐好呢 。要讓孩子真正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並主動學習。家長除了要改變上述的說話方式之外,還更應注意避免另外一種教育方法 胡蘿蔔加大棒 。所謂 胡蘿蔔加大棒 ,簡單理解就是,孩子學習好了給予重獎,一旦出現問題就是 非打則罵 。【父母應該做的事】1.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應採用商量性的語氣,比如 讓我們來 好嗎 或者 如果我是你,那麼我就 等等。通過這些溫馨的話語會讓孩子走近家長,讓孩子意識到,學習不是為了別人!2.在對待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家長更應該注意激發孩子的潛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意識,這樣才能化解孩子的逆反和對抗。3.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計劃以及具體安排應該 尊重而不放縱、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 。4.在孩子學習不好的時候,家長更要有耐心,孩子越是怕學習,越不要逼他,否則就會把孩子僅有的一點自信都嚇跑了。5.適當的鼓勵必不可少,但重要的是在於鼓勵,而非物質獎勵。孩子,我要對你說1.老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十分有限;只有自己主動去發現、探究知識,才能獲得無限的、新鮮的知識,屬於自己的知識。2.自強不息者,最終將會成功。3.世界上沒有不學習的人,知識是無邊無際的。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

習慣11:在書中找到世界關鍵詞閱讀閱讀,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基礎教育的靈魂,是人生成功的基石。常識的獲得、專業知識的獲取也都仰仗閱讀能力。因此,孩子必須學會閱讀,這是未來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閱讀對於完善孩子的世界觀、攝取知識信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讓孩子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家長應注意,閱讀除了幫助人們學會認字、組句、正確回答閱讀測驗的每一道問題之外,還包含詮釋與批判的能力。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閱讀時不單單只從作品中獲取有用的資訊,還能夠加進自己的詮釋,回應作品。對作品當中的敘述、所呈現的看法或價值觀提出孩子自己的看法和評斷。從快樂閱讀開始閱讀能讓孩子獲取更多的知識。為了使孩子能夠養成閱讀的習慣,並且了解更多知識內容,家長應該從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上入手。家長不妨把為孩子選擇的圖書類型範圍擴大一些。比如,選擇圖文並茂的書籍,這樣不但可以使孩子讀到新鮮的故事,而且還能通過書中的一些圖片對一些事物和喻意產生一種直觀的感受,避免單純文字給孩子帶來的枯燥感,也可以加深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不過,過於花哨的圖片,有時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在閱讀時的具體表現來及時進行調整與提示,以免孩子的注意力被圖片吸引而影響了閱讀效果。一些益智故事的書也適合孩子閱讀。這類書,每次閱讀之後都有一個相應的提示(或者答案),幫助孩子活躍思維。對於這類故事,家長可先讓孩子將故事閱讀完畢後,在未得到提示的情況下,讓孩子進行充分的聯想與想像。比如,這個故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故事中所提及的問題應該怎樣回答?儘管孩子不可能每次都能夠提供與標準答案相同的回答,但是這樣可以促使孩子養成動腦的好習慣。家長在遇到自己也不懂的字、詞時,切不可敷衍了事,應該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己也需要利用工具書來查詢,比如說字典。這不但不會降低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反而會讓孩子在閱讀的時候養成了 好讀書,必求甚解 的好習慣。對於閱讀中出現孩子難以理解的內容,家長應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對孩子進行簡單的闡釋,不必面面俱到,但是必須將故事與生活中相似的地方解釋給孩子聽。這樣,孩子就能將原本 高深莫測 的內容融會貫通。還有一些科普方面的書籍也比較適合孩子。因為,這些內容會增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帶著這份好奇去閱讀,也許會使孩子從內心產生對知識的渴求;讓孩子懂得一些科學現象,理解一些科學原理,會培養孩子在探索自然過程中的信心;使孩子從中領悟到:科學原來就在我們身邊。【父母應該做的事】1.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要經歷一個從低到高的過程,需要家長給以指導閱讀方法,引導他們進入閱讀的 大門 。在訓練開始之際,家長應當通過示範、提醒、啟發等方式 扶 他們一把;隨著孩子對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閱讀水平的提高,家長則應該減少幫助與干預,慢慢放手。2.家長為孩子選擇讀物時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選擇恰當材料,做到由易到難。另外,還要尊重孩子的興趣。3.有時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讀課外書沒有常性,一本書讀個開頭就擱下了。其實,讓孩子硬著頭皮攻讀頁碼較多的書是不恰當的。因為這類書的信息量大,其中關係錯綜複雜,要求讀者有較好的記憶力、連貫能力。而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剛剛發展,即便堅持讀完,也免不了糊裡糊塗,不知所云。所以,家長更應讓孩子讀單篇短章,再視具體情況指導孩子讀長篇的某些章節。4.家長要注意,精讀側重於閱讀理解、領悟與分析;略讀側重於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因此,精讀的訓練在先。精讀訓練基本過關,才可以進行略讀訓練。5.不要剝奪孩子讀 閑書 的權利。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讀好課本,讀好老師發的閱讀材料就行了,如孩子讀小說、雜誌、漫畫等 閑書 ,這是不務正業。殊不知,許多 閑書 並不 閑 ,而是開闊孩子視野,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能力的好 課文 。

閱讀需要好環境

閱讀是人類學習的過程,記憶力、綜合分析能力及創造思維能力是閱讀質量的體現。然而,好的環境能夠增加記憶效果,提高閱讀質量。因此,家長有必要為孩子創造出一個閱讀的好環境。閱讀環境包括內環境與外環境。外環境是指孩子在閱讀時的客觀環境,而內環境所指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熱情飽滿的氛圍。內環境在閱讀中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外環境起到輔助閱讀、激發創造欲的作用。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單獨的書房,條件不具備的家庭,可以把孩子的卧房裝點成書房,哪怕是提供一張書桌,並圍繞書桌裝點書架。如果家長能夠把書房、書架都裝飾在孩子的卧室里,孩子就會在一次次取書翻書的過程中體味到快樂。另一方面,家長為了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不但要經常講古人愛護書、愛讀書的故事,更為重要的是,大人必須做愛讀書的好榜樣。【父母應該做的事】1.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閱讀的環境,即使不能提供一間書房,起碼也要有一張書桌。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把這張書桌變成餐桌。2.以身作則,用行動告訴孩子,閱讀可以帶給人快樂。這樣能讓孩子自動養成閱讀的習慣。3.最初,孩子喜歡讀的書,可能是一些漫畫、迷宮之類的書籍。但是,家長不要粗暴地干涉。相信孩子,只要孩子有喜歡閱讀的習慣,慢慢他就不會滿足於這些書籍,而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尋找更具方向性的書籍。4.對於一些閱讀能力較低的孩子,家長在開始的時候應該花一些時間陪孩子讀書。孩子,我要對你說1.只讀書也有弊病,必須和實際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動起來。2.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界這一部活書。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4.除從書本上獲得知識,尚須從人生中獲得知識。

習慣12:勤奮鑄就成功關鍵詞勤奮

老一輩革命家陳毅有這樣的詩句: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 這說明了勤奮對於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居里夫人說過: 懶惰和愚蠢在一起,勤奮和成功在一起,消沉和失敗在一起,毅力和順利在一起。所以說,勤奮意味著努力行動,意味著事業成功,即使結不出成功的果實,這勤奮的奮鬥過程,也具有特殊的歷史性意義。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付出越多,收穫也就越多。對家長來說,培養孩子勤奮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因為勤奮的人對待學習、對待工作、對待事業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不好高騖遠,不幻想,不空談,幹事不心血來潮,不一蹴而就,不投機取巧,不圖虛名。勤奮的人也會遇到困難、挫折,遭到失敗,但他們遇到挫折,決不消沉和哀聲嘆氣;即使不成功、失敗了,也決不半途而廢。他們的身上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堅韌的戰鬥精神,有一股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因而能克服任何的障礙,最終成功。讓懶惰無處可逃家長要培養孩子勤奮的習慣,就必須防治孩子懶惰的行為。孩子的懶惰行為具體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怕累、貪圖舒服成為習性;經常不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家長給予的任務,馬馬虎虎完成;隨時放棄目標,沒有責任心;不願動腦筋去了解事物,學習知識,等等。孩子的懶惰習性都是由客觀環境和家長不正確的對待而形成的。父母對孩子 過分的關懷 和 包辦代替 是形成孩子懶惰行為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長將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律包辦代替,經常如此,孩子懶得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有的孩子懶於做體力活,有的則懶於動腦筋思考。孩子獨立做事情時,如經常受到強制或責備,就會失去做事的興趣,也會造成孩子懶惰。有的家長逼孩子學習不能理解的知識或過於複雜的技能;當孩子沉浸在快樂的遊戲活動中時,強迫其終止遊戲去做一些孩子不願去做的事情;對孩子樂於做而又做得不夠圓滿的事加以指責;讓孩子做事時,用嚴厲的口吻下命令,事情做得不好時,加以諷刺或懲罰 這些,都會促使孩子厭惡做事,形成懶惰的習慣。家長的懶惰行為也能影響孩子。有的家長在家中使喚別人代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有的家長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時叫苦連天或半途而廢等等,孩子看見了,就會模仿,從而滋長了懶惰的習慣。【父母應該做的事】1.家長要給孩子作表率,讓他們效仿自己勤奮的習慣。2.鼓勵孩子作出成績。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作出的成績並及時表揚,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增強其自信心和進取心。這也是促進勤奮、防止懶惰的方法。3.引導孩子對所做的事情產生興趣,並有堅持做下去的願望。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家長應該使孩子明白做完一件事的益處。如有可能,則可以讓孩子與同伴進行競賽,引導和啟發其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勤奮不是逼出來的

勤奮刻苦的動力是什麼呢?是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快樂源於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源於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所以,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家長們與其緊盯住勤奮刻苦,不如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對學習有了樂趣,孩子能不勤奮嗎?【父母應該做的事】1.當孩子做的事情沒有很好完成時,家長不要過多責備。2.別讓孩子拖延成癖。什麼時間,幹什麼事,要有明確目標,力爭今日事今日畢。3.家長要以身作則,起好引路人的作用,激發孩子的勤奮。4.發現孩子的興趣。與其讓孩子在不喜歡的事情上浪費精力,倒不如投其所好,找到能夠引發孩子興趣的學科。勤奮是怎樣煉成的

勤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發、進取。因為,勤奮是一種永不止步的進取精神。凡勤奮的人不管是天分高或天分低,都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一旦目標確定就不會退縮。勤奮的人目的明確,事業心很強,有股向前闖的勇氣,他們的人生哲學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勤奮的人有一種特質就是積極、主動、自發、進取。因此,家長有必要讓孩子知道,一個沒有遠大志向的人不會勤奮;一個生活中貪圖安逸的人不會勤奮;一個對什麼事情都不負責任的人不會勤奮。志向是人成功的動力,可以鼓舞人的前進。若是一個人無志向,就會糊裡糊塗過日子,什麼也幹不了,什麼也成不了。所以古人說得好: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父母應該做的事】1.幫助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如果一個人沒有遠大的志向,幹什麼都是三分鐘的熱度,那麼一遇挫折便會停步不前。2.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目標。因為一個人這也想做那也想干,看起來很勤奮,但是,因為精力分散,沒有具體的目標,把握不住奮鬥的方向,最後必然是一事無成。3.家長不要讓孩子習慣過安逸的生活。那些習慣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只知道過舒適的生活,只知道偷懶,只知道玩耍,也就談不上勤奮了。4.幫助孩子與 惰性 作鬥爭。孩子如果不能克服,當然也就不會勤奮了。

孩子,我要對你說1.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沒有成功。2.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這汗水便是勤奮。3. 天才就是勤奮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而且已經得到證實。

習慣13:對知識充滿渴望關鍵詞求知

求知慾,實際上就是掌握知識的能力。孩子只有渴望獲得知識,才能不斷接受新的信息,才會主動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查缺補漏,才能不斷攀爬學習的頂峰。因此,每個家長都應培養孩子求知的習慣。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有趣,上至車船飛機,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犬馬牛羊。對於孩子來說,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永遠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養成不斷尋找新知識的習慣。讓孩子說出我想要求知慾和好奇心是人類永恆、不可改變的特性。有句名言說道,哪裡沒有求知慾,哪裡便沒有學校。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為以後創造世界做準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本身具有極強的求知天性。如果這種天性引導得好,就能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因此,對於家長來說,如何引發孩子的求知慾、如何讓孩子從 要我學 轉為 我要學 就顯得尤為重要。

足以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引發孩子的求知慾比讓孩子 埋頭苦幹 的效果好得多。【父母應該做的事】1.為孩子提供機會去探索他的興趣和好奇的領域。2.給孩子提供一個合適的學習情境,在沒有懼怕與焦慮的情境里,孩子的學習動機較易被激發。3.對年紀小的幼兒,可以借物質的酬賞建立他的外在動機,年齡稍長再引發他的內在動機。4.允許孩子嘗試錯誤的學習,尤其當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錯誤或過失時,家長千萬別加以責備。5.適宜的環境刺激,人類周圍的環境刺激是豐富多彩的。當世界上千姿百態的事物具體地展現在兒童面前時,他的求知慾就會被大大地激發出來。喚醒孩子的求知慾孩子天生具有極強的求知慾 ,而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發現孩子的厭學現象,與家長不當的教育方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失去求知慾的孩子,往往是家長和老師最為頭痛的。他們可能會屢做屢錯。每次做錯題後,聽家長講解的時候,似乎能明白過來,但因為缺乏求知慾,老師講的內容並沒有在心裡留下來。所以,下次面對同樣的問題,家長要注意激發孩子的求知慾並保護孩子的求知慾。【父母應該做的事】1.利用故事來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故事有內容,有情節,形象生動,不但能豐富孩子的知識,還能起到增強注意力、豐富想像力的效果,從而起到激發孩子求知慾望的作用。但這需要家長的正確處理,否則會使孩子將之看成說教而心生厭惡。2.讓孩子自己尋找答案。兒童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到新奇,什麼都想知道,家長應有意識地啟發他們積極思考,積極鼓勵其好奇心引起的各種探索活動。3.回答孩子的疑問,這樣不但能滿足、強化和鼓勵孩子的求知慾,也使他們在自己的活動中學習了知識,增長知識。切記,不可有任何厭煩、搪塞和斥責的態度。4.提供動腦、動手的機會。根據孩子模仿性強、愛動的特點,讓他們充分利用手邊的工具,運用各種感官,自己觀察,自己動手操作,體驗一種自我成就感。5.幫助孩子記錄成長彙報,讓孩子把短時間內的收穫都編錄在自己設計的成長彙報上,以表格形式列出自己一周的學習內容。這樣,就能夠讓孩子一眼就看到自己的進步,能夠增加自信心,並對今後的學習充滿期待。

孩子,我要對你說1.求知慾、好奇心是人類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2.課堂是點燃求知慾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顆火星。3.只有有求知慾和好奇心,才能憑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在學習競爭中獲勝。


推薦閱讀:

球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18雙鞋!
案山對祖墳的影響
這首歌,影響了一代人
中國文化影響力缺乏深度?
添加肽生素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TAG:孩子 | 習慣 | 影響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