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天姥山 半部《全唐詩》浙江日報

水墨天姥 潘愛懷 攝

一座天姥山 半部《全唐詩》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

  周智敏陳全苗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熟悉的詩句,頓挫的節律,澎湃的激情。這一首每個人在中學時代苦讀過、熟背過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將「天姥山」之名植入了我們年少的心靈。

  天姥山之名,不在其高、其險,而在其神、其聖。

  因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00多位唐代詩人的一次次真情膜拜,天姥山,不但成就了一條「浙東唐詩之路」,更讓自己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聖山」、一座「聖殿」!

  一

  唐詩是一個傳奇,它的傳奇幾乎都藏在了《全唐詩》中。

  天姥山也是一個傳奇,它的「傳奇密碼」,也同樣藏在了這一部浩浩淼淼的《全唐詩》中。

  早在20多年前,一位叫竺岳兵的新昌人驚喜地發現,就在這部《全唐詩》收錄的2000餘位唐代詩人中,竟有450多位詩人、1500多首詩,都將目光定格在了同一個地方——天姥山!遠遠超過《全唐詩》中收錄的110餘篇關於泰山的詩歌。

  就一座山而言,在唐代,歌詠天姥山的,居然超過了另一座「聖山」泰山!

  與之相映成趣的是,在另一本《唐才子傳》收錄的278位詩人中,竟然也有170多位詩人,將目光鎖定過這座天姥山!

  真可謂: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

  這無疑是一個傳奇,更是一個謎,誘引著海內外的眾多有識人士的深切探究:天姥山,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山?它究竟有何獨特魅力,能成為文人眼中一座不可不去的「神山」、不可不寫的「奇山」?在交通並不發達的那個時代,數以百計的詩人奔天姥山而來,到底所為者何?

  有人更進一步發現,天姥山竟還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這又是因為什麼?

  二

  傳奇,發軔於東晉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東山再起」故事的主角謝靈運。

  1500年前,才華橫溢、胸懷政治抱負的謝靈運,因官場不得志,被逐官還鄉,開始放浪于山水。也是從那時起,「壯志郁不用,須有所泄處」的他,第一次慕名來到了天姥山,還自創了一雙木製的「謝公屐」,寫下了著名的《登臨海嶠》等多首詩。

  再之後,他又「伐木開徑」,打通了天姥山的幾處險要通道,一度吸引了眾多詩書畫以及佛道人士絡繹不絕地來到了天姥山,「入剡隱居,佔山築卜」,成為一時之風。這條山道,就是後人世代相傳的「謝公故道」。

  羨艷於謝公的山水詩,竟讓李白也慕名而來,「腳著謝公屐」,先後三次尋訪天姥山,留下了諸多詩篇,最負盛名的當屬《夢遊天姥吟留別》了。

  《登臨海嶠》、《夢遊天姥吟留別》最終成為了「中國山水詩」的開山之作!天姥山,自然也成了「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

  而更多的同道中人,則追隨著李白的「太白屐」一路踏歌而來,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枚等同樣也是多次登臨天姥山。

  「山水詩」自此成了一時之風,天姥山也凸變為一座「詩山」,以至「升格」為唐代文化人心中的一座「聖山」!

  三

  傳奇,也發軔於天姥山自身獨特的魅力!

  天姥山,連綿起伏,山連山,山迭山,層巒疊嶂,千峰競秀,主峰拔雲尖終年煙霞明滅,雲纏霧繞。「天姥連天向天橫」,一個「橫」字,道盡了天姥山之氣勢與胸懷!

  白居易詩稱:「東南山水越為秀,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李白詩云:「自愛名山入剡中。」杜甫詩曰:「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由此可見天姥山之秀、之奇、之壯、之美。

  正因此,天姥山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方外人士的夢想之地、神聖之地、心靈之地,就不足為怪了!他們不辭山水,在這裡喝酒品茗,吟詩作畫,寄情山水,一抒胸襟,感念天地,感慨人生。一條堪與「絲綢之路」、「稻米之路」媲美的中國古代「三路」之一的「唐詩之路」,就這樣一步步走了出來!

  一個夢,成就了一首千古名詩;一首詩,成就了一座千古名山。天姥山,不再僅僅只是萬山叢中一座風景之山,更是一座文化之山,一座百讀不厭的「詩山」、「仙山」、「聖山」,是「中國文人的走廊」!新昌,也一步步成為了現代人心中的「仙之故鄉」、「詩之故鄉」、「夢之故鄉」。

群山飛鳥 王瑛傑 攝  四

  詩書畫相映成輝,佛道隱相諧而生,晚輩後學不絕而至……充溢著意趣情趣的「浙東唐詩之路」,在天姥山下得到了最真情的呵護。無處不在的唐詩遺迹,是「夢回天姥」的現實依歸。

  一座座古橋,一條條古街、古道,一個個古建築、古村,如今,都在天姥山腳下散發著特有的光芒。

  唐詩之路上的斑竹村,背靠天姥山,山勢巍峨崢嶸,是道家的第六十福地。村中,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古驛道,經過幾百年的磨礪,仍泛著青光,一腳就能踩著詩句;村前有一條小溪流過,古代詩人的惆悵情懷早已隨水東流,但「惆悵溪」的名字卻保留至今;惆悵溪上,橫跨著一座單孔石拱橋,這便是司馬悔橋,橋邊建有司馬悔廟。相傳唐道士司馬承禎隱天台桐柏山白雲觀,因唐玄宗數次詔見而出山,可到了這裡卻後悔了,橋名也就因此而來。

  像這樣的古村,在天姥山下,還有不少。如已有1800年歷史的新昌最古老的村子南洲村,藏著許多歷史之謎的蘇秦村,神秘而古老的回山村,處於古驛道上的邊界小村關嶺頭,皇帝聖旨到過的真詔村,勤讀之風盛行的胡卜村……走在這裡,一不小心,就會與歷史打上一個照面。

  山水,是自然之造化,也是文化之根基。新昌山水幾乎都與文化相生、相榮,在傳承中繁榮。從謝靈運所在的東晉開始,歷朝歷代的各種文化現象,都在新昌一一得到了光大與發揚,比如六朝的佛道文化、名士文化,唐朝的詩歌文化,兩宋的理學文化,元代的隱士文化,明清的宗族世家文化,一波接著一波,交相輝映,高潮迭起,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卷,在新昌一頁一頁地掀開……

  五

  據考證,「唐詩之路」從古城杭州蕭山起始,由鏡湖向南經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名溪剡溪,溯江而上,經新昌沃洲、天姥,最後至天台山石樑飛瀑,全長200多公里。

  新昌縣,作為「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為弘揚唐詩文化,花了許多苦功。到現在,該縣共承辦了7次大小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使「唐詩之路」的學術價值、遺產價值和現實意義,一次一次得到凸現。該縣唐詩之路研究中心,與大陸70多所大學、台灣20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往來,這在縣級研究機構中是相當罕見的。

  新昌縣還通過舉辦文化盛會,來弘揚唐詩文化。至今已舉辦13屆「天姥山旅遊文化節」,將唐詩文化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今年,更是第一次以「中國唐詩文化」為主題。近日,伴著古箏伴奏和茶道表演,該縣南岩小學近1500名師生開始同聲吟誦《七碗茶歌》、《春曉》等詩篇。自此開始,天姥山上,沃洲湖畔,新昌江邊,十九峰下,大佛城中,田間地頭,將出現「萬口同聲吟唐詩」的盛大場景。而「萬米長卷書唐詩、萬名驢友尋唐詩」的活動,更將把天姥山特有的人文歷史與山水田園風光,再一次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今年7月份,國家級天姥山風景名勝區又重新做了總體規劃,並將分期分步有計劃實施。新昌縣有關負責人向我們描繪了天姥山的美好未來:在古詩路上,開設茶肆、酒肆,人們可以體驗當年詩聖遊歷的情景;天姥山上,闢建摩崖石刻,刻上詩人詩句。屆時,天姥山這一文化聖地,既有歷史底蘊,又有文化質感,既具教育意義,又有休閑功能。

  藉助唐詩文化,新昌,一個傳承古今、兼容傳統與時尚的新魅力之城,又開始了新的「詩路」。

沃洲山水 楊柳青 攝
推薦閱讀:

「我來問問她」·杭州日報
三年前大伯走路覺得累如今右腿被截肢·杭州日報
石家莊日報社2
餐桌文明,我們差在哪兒(視窗)人民日報
數據行業日報--2017年5月9日

TAG:浙江 | 唐詩 | 全唐詩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