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華人促進印尼民主進程》(2014年)
善待華人促進印尼民主進程
《鳳凰周刊》2014年11期 2014-04-27
尹鴻偉
[內容摘要]:印尼政府將「支那」改稱「中華」,向整個華人世界展示了充滿善意的政治態度。在蘇哈托專制政權垮台後,印尼政治和經濟方面都得到了良好收益,其中在善待華人方面回報頗豐。
3月11日晚,印尼旅遊與創意經濟部長馮慧蘭在出席印尼惠安同鄉聯誼會成立暨首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時證實,印尼總統蘇西洛簽署了2014年第12號總統決定書,正式廢除1967年第6號通告,決定書規定將把「中國人民共和國」(Republik Rakyat China)的稱呼也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Republik Rakyat TiongKok),同時在政府機構不可再使用「支那」術語,而應使用「中華」術語,「總統經過慎重考慮後作出此決定」。 第6號通告是印尼前總統蘇哈托時代的產物,當時對中國和華人的稱呼改成cina(支那)。雖然該詞的歷史來源與原始含義學術上一直存在爭議,但在一般情況下都被認為其包含著對華人的歧視與侮辱。因此印尼政府的這個舉動,被當地輿論認為「是印尼政府和人民對中國友好情誼的體現,也是印尼民主政治進步的重要體現」。 艱難的歷史演變 擁有130多個民族的印尼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穆斯林國家,近2.4億人口中有約1000萬華人,為海外華人人數之最。但歷史上,印尼曾經是世界上排華最嚴重的國度。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不斷發生搶掠屠殺華僑和華人的事件後,幾乎所有華人社團、公會都被解散。尤其1998年的排華騷亂再度震驚了國際社會,給廣大華人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痕,至今仍然不斷被華人社會提及。 伴隨著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風暴的衝擊,在位32年的蘇哈托專制政權終於宣告不治。在國際社會的積極幫助下,印尼開始走上民主改革的路途。針對印尼是一個民族宗教多元國家的現實,1998年接任的哈比比總統首先廢除了「原住民」的法律稱號,又頒布總統令重新允許教授中文,同時取消華人在入學登記和申請公職時要出示國籍證明的要求,希望印尼各民族創建一個平等的生存空間。1999年10月,瓦希德總統上台後,印尼政府對外調整了對中國政策,對內也調整了對華人政策,希望從內自外都改變歷史面貌。 歷經哈比比、瓦希德、梅加瓦蒂、蘇西洛數任總統,印尼華人的生存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並且在印尼社會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瓦希德上台後,一直努力促使華人融入印尼主流社會,2000年1月下令撤銷蘇哈托限制華人公開慶祝農曆新年的總統決定書,同年2月親自出席了華人農曆新年晚會,並宣布孔教為合法宗教。 2001年,1978年頒布關於禁止進口和流通華文印刷品的條例被印尼政府撤銷,使華文正式合法在印尼公開使用。梅加瓦蒂總統上台後,更下令自2003年起將華人農曆新年定為印尼全國公共假日。 2004年10月蘇西洛出任印尼第6任總統,繼續承諾取消歧視華人的所有政策。在其支持下,印尼國會在2006年通過《新國籍法》和《反歧視法》,規定凡是在印尼國土出生的人就是印尼國籍,從此印尼華人申請護照不再需要出示國籍證明書,政府也取消華人身份證的記號,從法律上保證了華人與其他民族的平等地位。自2006年以來,蘇西洛夫婦每年均帶領政府高官團隊出席華人農曆春節晚會,以示政府善待華人的姿態。
(2014年1月31日,印尼雅加達,一位華人在當地最古老的寺廟金德院為來年祈福。印尼華人自2000年開始才能公開的慶祝自己的農曆新年。)
蘇西洛以開放、進步的方式治理國家,使其贏得2009年的第二屆總統連任,並且讓更多的中國人注意到他。在2012年的華人春節晚會上,蘇西洛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近10多年來,全國各地的華族忠於祖國的決心不容質疑,特別是他們在國家經濟建設方面所做的積極貢獻。希望華族再接再厲,繼續致力於國家和民族建設,與各族同胞一起共建繁榮昌盛的印度尼西亞。」 2012年3月,蘇西洛總統訪問中國併到清華大學發表演講,稱對中國和印尼兩國未來關係的發展充滿信心,其後,清華大學授予了蘇西洛名譽博士學位。 在印尼政府這些年的努力和鼓勵下,華人的感受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普遍認為目前華人的生存環境是幾十年來最好的。按照印尼媒體的統計,現在98%的印尼華人都已經加入印尼國籍成為公民,並將印尼視為自己的祖國。有學者建議,印尼華人應該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並主動參與政治,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自己的政治、經濟地位,又可以為所在國和當地人民做出貢獻。 華人政治地位上升 2001年,瓦希德大膽啟用了華人經濟學家郭建義,令其擔任了經濟、工業與財政統籌部長。2004年後,又有華裔余世甘、馮慧蘭在蘇西洛政府中擔任國企部長和旅遊與經濟創意部長。2007年,黃少凡就任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市市長,成為印尼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市長。在2009立法會選舉雅加達地區代表的58個華裔候選人中,有兩位贏得人民代表委員席位。 2012年9月,在印尼雅加達省省長選舉中,主要反對黨鬥爭派民主黨的佐科維與鍾萬學競選組合勝出,分別當選為首都特區的省長和副省長。作為華裔和基督徒的鐘萬學能夠高調進入主流社會,顯示出印尼社會已經非常包容,不再將華人放置在邊緣地帶,該事件對於印尼華人的歷史和政治意義無比巨大。今年3月3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爆出「印尼華裔鍾萬學或當選雅加達下任首長」的新聞。 當然,並非所有印尼人都樂於接受華人處境的變化,蘇哈托專制時期遺留的排華思潮仍然存在,加之個別華人對政府有著更高的要求,甚至攀富及奢侈浪費,也會引起其他一些族群的反感。印尼國家情報局官員李克沃2012年發表《華族應如何在改革潮流中過春節》一文稱:「華族對政府這樣真誠的尊重和信任與提供法律保護,仍然不覺悟和缺乏信心,而經常給政府添麻煩,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印尼的政治變革不僅限於華人,也體現在其他方面。2007年,歐美國家曾經將印度尼西亞稱為「自由國度」,認為「真正稱得上擁有包括出版自由在內的堅實民主的,整個東南亞只有一個印度尼西亞」。 2008年1月27日蘇哈托去世後,印尼駐中國大使館公使烏瑪在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表示:「從1998年以後,印尼華人就可以自由地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雖然他們的人數佔印尼總人口的4%-5%,但是他們的經濟實力卻占國民經濟的70%,他們推動著印尼經濟的發展。」 回顧歷史,1950年印尼與中國建交時,印尼文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為Republik Rakyat TiongKok,但1966年印尼開始反華後,蘇哈托政府禁止稱中國人為TiongKok或者Tionghoa,而稱Cina,意在對中國人和華人的侮辱,同時提高印尼民族的優越感。中國政府曾對此提出抗議,各種矛盾衝突最終導致兩國中斷外交關係。 直到1990年中國和印尼恢復外交關係時,因印尼法律禁止使用TiongKok或者Tionghoa,而中國方面不同意使用Cina,雙方協商後使用China。但基於蘇哈托時代印尼長達32年的反華政策,印尼一般老百姓仍然習慣稱中國為Cina,而華人聽到Cina的稱呼,就會聯想到是被諷刺和羞辱。 早在2007年春節,蘇西洛就已經重申將對華人用「中華」代替「支那」,用「中國」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防止「支那」的負面涵義,印尼媒體當時也進行過報道。今年3月,蘇西洛總統在決定書中表示,印尼民族創始人在1945年憲法第26條中已選擇使用「中華」術語,後來使用「支那」術語違背憲法精神。 歷史與現實因素的結合,促成了其廢除1967年第6號通告的決定。針對蘇西洛的決定,《印度尼西亞商報》發表社論指出:「蘇西洛總統的決定,繼續清除了那些阻礙華人擴大參與面的障礙物和荊棘。在蘇西洛總統執政10年期間,他得到華人實實在在的支持,尤其是在追求政府達到已經設定的經濟增長指標方面。」 2013年,中國與印尼的雙邊貿易額達到700億美元。截至2009年底,已經有300多家中國大小企業在印尼實際投資,包括中石油等大型企業,而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也大量貸款給印尼企業,各項金額都高達數十億美元。 「所有的領域如今都敞開大門,再沒有限制華人參與的各種隔板。」《印度尼西亞商報》也提醒道:「然而不要忘了,他們同樣也要對國家崇高價值觀和準則有高度的承諾和忠誠,以及遵守現行法律和法規的奉公守法態度。」 (原文地址:http://www.ifengweekly.com/display.php?newsId=7810)
推薦閱讀:
※五代十國的歷史大致進程
※沙陀傳奇:主導晚唐與五代歷史進程的突厥小部落
※windows的進程和線程1--基本的概念
※小小的一枚錢幣上,竟然暗示了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