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是文學形象不是歷史人物
貂蟬是文學形象不是歷史人物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都對貂蟬留下了相當深的印象。這個王允府中色藝雙絕的歌妓,為了報答王允的養育厚待之恩,慨然接受王允布置的「連環計」,憑著美麗和機智,巧妙周旋於驕橫殘暴的董卓和見利忘義的呂布之間,使呂布對董卓由怨生恨,乃至不共戴天,終於站在王允一邊,手刃董卓,從而為誅滅極端腐朽的董卓集團建立了奇功。
其實,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王允說服呂布共誅董卓確是事實,但他並未使用什麼「連環計」。《三國志·魏書·呂布傳》僅云:
(董)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作者按:王允系太原郡祁縣人,呂布系五原郡九原人,太原、五原均屬并州,故王允視呂布為「州里壯健」),厚接納之。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由此可見,呂布是因為董卓發脾氣時將手戟擲向自己而「陰怨卓」,又因為與董卓侍婢私通而「心不自安」,這才被老鄉王允說動的,這裡根本不存在以貂蟬為主角的「美人計」。
貂蟬形象完全是宋元以來通俗文藝虛構的產物。在長期的講唱傳說中,民間藝人們對史料中「布與卓侍婢私通」這一點予以改造生髮,創造出貂蟬這個形象。元代無名氏的雜劇《錦雲堂美女連環計》(簡名《連環計》)以貂蟬自述的形式交待了她的身世:
您孩兒不是這裡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因漢靈帝刷選宮女,將您孩兒取入宮中,掌貂蟬冠來,因此喚做貂蟬。靈帝將您孩兒賜與丁建陽,當日呂布為丁建陽養子,丁建陽卻將您孩兒配與呂布為妻。後來黃巾賊作亂,俺夫妻二人陣上失散……您孩兒幸得落在老爺府中,如親女一般看待……
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卷上《王允獻董卓貂蟬》一節也寫到了貂蟬的身世:
賤妾本姓任,小字貂蟬,家長是呂布。自臨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見面,因此燒香。
比較而言,《平話》對貂蟬身世的介紹比雜劇簡單一些。在情節組織上,二者也有所不同:《平話》寫王允先請董卓赴宴,表示願將貂蟬獻與董卓;然後請呂布赴宴,讓貂蟬與他夫妻相認,並答應呂布:「擇吉日良辰,送貂蟬於太師府去,與溫侯完聚。」數日後,王允將貂蟬送入太師府,董卓將貂蟬霸為己有,呂布大怒,乘董卓酒醉,一劍將其刺死。雜劇則寫王允先請呂布赴宴,命貂蟬遞酒唱曲,使其夫妻相認,並答應選擇吉日良辰,倒賠房奩,讓二人團圓;隨後,王允又宴請董卓,命貂蟬打扇,董卓為色所迷,王允答應將貂蟬獻與董卓為妾;事後,呂布知董卓已納貂蟬,大怒,潛入府中與貂蟬私語;董卓以為他調戲貂蟬,欲拿之;呂布逃到王允府中,共謀誆董卓入朝受禪,將其刺死。
這兩者所寫有一個共同點:貂蟬與呂布本來就是夫妻,因戰亂而失散,於是貂蟬流落王允府中;為了夫妻團圓,呂布憤而殺死霸佔貂蟬的董卓。但是,這相似的人物關係也給兩者帶來相似的弊病:第一,王允既已知道貂蟬與呂布的夫妻關係,並已讓二人當堂相認,卻還要把貂蟬獻給董卓為妾,未免顯得太下作,與他拯救漢室的崇高目的太不協調;第二,貂蟬在與呂布夫妻相認之後,居然還毫無怨尤地被送給董卓為妾,實在不近情理;第三,呂布為奪回被霸佔的妻子,憤而殺死董卓,這是理所應當,絲毫看不出見利忘義的本質;第四,按照這種人物關係,貂蟬在董卓與呂布之間沒有什麼迴旋的餘地,裝痴撒嬌已無可能,離間二人關係也不再需要。總之,按照這種人物關係展開描寫,不僅降低了王允的形象,模糊了呂布的性格,使貂蟬形象缺乏美感,而且使整個情節缺少戲劇性發展的內在機制。
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根據「據正史,采小說」的創作原則,巧妙吸收了雜劇和《平話》的情節主幹,對人物關係作了創造性的改造,改成呂布和貂蟬本不認識。這個看似微小的改造使人物關係變得合理了。於是,王允設「連環計」,只使人感到其老謀深算;董卓與呂布為爭奪貂蟬而反目,不僅符合二人的性格特徵,而且與歷史事實取得了邏輯上的一致;貂蟬不再是只求夫妻團圓的一般女子,而成了懷有崇高使命的巾幗奇傑,雖然忍辱負重,卻獲得了在董、呂之間縱橫捭闔的心理自由;整個情節也因此波瀾起伏,藝術虛構與史實再現水乳交融。正是在這搖曳多姿的情節中,貂蟬的美麗、聰明、機警煥發出耀眼的光彩,使她成為動人的藝術形象、婦孺皆知的人物。
由於貂蟬號稱「四大美女」之一,又是《三國演義》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一位女性,明清以來,總有人想證明歷史上確有其人。如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一《庄岳委談》下云:「斬貂蟬事不經見,自是委巷之談。然《(關)羽傳》注稱:『羽欲娶(呂)布妻,啟曹公,公疑布妻有殊色,因自留之。』則非全無所自也。」清代梁章鉅《浪跡續談》卷六亦云:「貂蟬……則確有其人矣。」這些著名學者或含糊推測,或斷然肯定,主要依據大致有三:
其一,即上引《三國志·魏書·呂布傳》中那段「(呂)布與(董)卓侍婢私通」的記載,《後漢書·呂布傳》也有類似記載。有人便說這「侍婢」就是貂蟬。但是,從上述記載來看,這位侍婢僅僅是與呂布私通,而在誅董卓的行動中並未起任何作用,與充當「美人計」主角的貂蟬豈能畫等號?
其二,有人說既然關羽欲娶呂布之妻,曹操又搶先將其佔有,那麼呂布之妻一定很美,這位美女就是貂蟬。其實,根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注引《蜀記》,關羽想娶的是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杜氏,卻被曹操搶先佔有。這位杜氏絕非「呂布之妻」,當然更不是貂蟬。即使是胡應麟那樣的著名學者,也有讀書不細的時候,對史書的明確記載發生誤解,以為關羽是「欲娶呂布之妻」,進而誤為「欲娶貂蟬」,犯了一個錯誤。
其三,有人引用唐代詩人李賀《呂將軍歌》中「傅粉女郎大旗下」一句,說其中的「傅粉女郎」便是貂蟬。這更是無稽之談。李賀詩中多有浪漫主義想像,豈可一一指實?這裡的「傅粉女郎」跟貂蟬有什麼聯繫?
以上種種,均非嚴格的學術考證,不能證明歷史上確有貂蟬其人。相反,只能說是民間藝人們在長期的講唱傳說中,對史料中「布與卓侍婢私通」這一點予以生髮虛構,創造出貂蟬這個美女形象,使之成為王允「美人計」中的主角。羅貫中再對人物關係作了創造性的改造,才進一步突出了貂蟬的美麗、聰明和機警,使其形象更加優美動人。
既然貂蟬是虛構人物,通俗文藝敘述其籍貫、經歷等自然有較大的隨意性。具有代表性的是元雜劇《錦雲堂美女連環計》中貂蟬自述身世是「忻州木耳村人氏」。對此,學術界從來沒有當過真,因為本來就是虛構。
今天,仍然不時有人提出這樣那樣的說法,企圖把貂蟬拉作自己的「老鄉」。1991年,有人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說「貂蟬是陝西保安縣(今志丹縣)貂家谷溝人」;後來,又有人根據民間故事,說貂蟬和呂布都是山西定襄人;最近,四川某縣又稱發現了貂蟬的墓碑,貂蟬又成了四川人。這些說法,比之上面的「忻州」說,其「資格」嫩得多,只不過是民間傳說的不同版本而已。
推薦閱讀:
※垓下歷史傳說
※百家姓的歷史
※漢武帝劉徹對匈奴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作戰?
※大國崛起中英國講了什麼?
※雜談太平洋戰爭(二十七)緬甸戰役很邪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