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想到,80歲那年我一見鍾情

這是新世相的第463篇文章

最近在某本雜誌上,看到了一個老太太的故事。

她仍在思念年輕時的愛人,同時也還有情慾。「我到現在還需求迫切。」她用女朋友送給她的器具,還在外面撿來一個布做的假人,「像我性慾這麼高的老人少,我比較健康。」

我不得不承認,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停了一下,又讀了一遍。

她坦誠了兩件事,一是對於愛情的渴求,一是對於性的需求。她分得很清楚,毫無芥蒂,理智又誠懇。

這個故事讓我恍然發現,我們很少討論老年人的情慾。

人生的片尾曲已經響起,子孫圍繞才是最適宜的畫面。把老人和情慾放在一起讓人感到尷尬、不知所措。

但仔細想想,只是因為人老了,慾望就會隨之行將就木嗎?

錢鍾書的《圍城》里有這樣一句話,「老年人戀愛,就像老房子著火,沒得救了」。

我同事小月的爺爺年輕時,最喜歡的姑娘家庭成分不好,他後來娶了相親認識的、根正苗紅的女人。

結婚後,性情迥異的兩人因工作常年分居,幾乎每次見面都會吵架。

但那個年代的婚姻,結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直到爺爺 70 歲那年,奶奶去世,這段磕碰不斷的婚姻才結束。

讓晚輩無法接受的是,不到一年,爺爺就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了。這個老太太,就是爺爺年輕時喜歡過的女人。

當時,爺爺的三個孩子強烈反對,甚至不惜以斷絕父子關係來要脅他。

他們罵爺爺不要臉,指責他「老人沒有一個老人樣」。

他們也知道父母吵了一輩子,但依然想維護自己母親的正統地位。

但是小月的爺爺,態度很絕決,他對家人說:「我現在這麼大歲數了,我管誰?」

已經錯過了大半輩子,他不願再錯過最後的日子。他不想把餘生的日子,供奉給別人眼裡的「老人樣」。

這或許就是錢鍾書所言的「沒得救了」。人到晚年,死亡可能在明天降臨,也許這種情境更能讓人意識到抓住愛情是多麼重要。

70 歲了,除了她,他真的誰也不想管了。

其實我覺得同事的爺爺某種程度上挺幸運。

更常見的情況是,有些人,錯過就是一輩子。在不合適的婚姻里被困一輩子,到死都沒有彌補的機會。

畢竟沒有多少愛情是可以重來的。

我看過一個短片,片子裡面的老爺爺在老伴去世後,喜歡上另一個老人,但遭到全家人反對。

她的孫女來養老院看他,看著桌上祖母的照片,問:「祖父,難道祖母不好嗎?」

孫女不明白,祖父祖母相愛一輩子,為什麼在祖母去世後,祖父還會愛上別人?

老人認真地說:「你的祖母很好。可是她已經去世了。生活就這樣,我們傳宗接代,然後你就死了,就這樣。」

「只是,我也沒想到,八十歲,我一見鍾情。」

外人盡可以把 80 歲的一見鍾情解釋成各種東西:對死亡的恐懼,家人疏離後想找寄託,突然的錯亂……

但我相信這個老人的感受。愛本是一件「主觀」的事,人可以在任何階段、任何時候宣稱自己墜入愛河。18 歲可以,為什麼 80 歲不行?

我認識的一個教古琴的李老師,和他現在的妻子梁老師,就是在 60 ?來歲相愛。

最初是因為他們的孩子談戀愛,才認識的。後來,這對年輕人分手了,老人家卻在一起了。

李老師的前半生很坎坷,他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包括父母在內的六個親人全部遇難。第一任妻子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早早去世。

可是,在如今李老師慈眉善目的臉上,看得見歲月,卻毫無滄桑。

有人說,是因為他遇見了梁老師。

李老師手把手地教會了梁老師所有的古琴曲子。每次出席不同城市的古琴協會的活動時,梁老師都會陪著李老師,坐在一旁給他當助教。

和梁老師一起後,李老師終於尋找到了他這一生難得的安定。

我的朋友長林告訴我,她和自己的母親,終於接受了「那個人」。

「那個人」,是長林姥姥的小學同學,在長林的姥爺去世之後不久,他和長林的姥姥在一起了。

長林第一次和我提起這個老人時,一臉嫌棄,只稱呼他為「那個人」。

她告訴我,那個人剛開始和姥姥接近時,曾提出性要求。

第一次聽姥姥當面提起這件事,長林首先是臉紅,覺得特別尷尬。然後是生氣,覺得姥姥的形象都被毀了。

在她心裡,姥姥就是姥姥,是童年時給自己買好吃的,搖著扇子哄著自己睡覺的姥姥。姥姥和性完全聯繫不到一起。

在姥姥和那個人同居後。長林和她的媽媽都不太願意去姥姥家了。他們覺得這間房子變「臟」了。

可是漸漸地,長林發現,那個人出現後,姥姥明顯變開心了。她不再因害怕而失眠,也不再因無人來訪而失落。

再後來,長林讀到了李銀河探討性權利的一段話:

「我有一個信念:一個合理的社會應當是其中每一個成員都受到最小的壓抑的社會(完全沒有壓抑是不可能的),是其中每一個人都最大限度地獲得快樂和自我實現的社會。」

長林突然意識到,自己過去總嫌父母給她的婚戀自由不夠。而現在自己卻因為姥姥的自由戀愛而疏遠了姥姥。

「沒想到,我也當了一回』壓迫者』。」

「我想,……嗯,性行為,這是她自己的事。看到她現在的樣子,我接受了那個人。」

長林開始稱「那個人」,為王爺爺了。

其實,那句脫口而出的「老人沒有一個老人樣」,是可以理解的。

子女覺得老人應該有老人樣。因為從小,父母總是刻意迴避情慾話題。等孩子們長大成人後,很難調轉身份,與老去的父母談愛、談性、談人之大欲。

父母自己也常常被「老人樣」困住。怕自己的不體面連累孩子。

李安的《飲食男女》裡頭,喪偶多年的老朱在和三個女兒坦白自己的戀情前,灌了自己好幾杯酒,說了下面的話:

「我有幾句話藏在心裡很久了,我之所以不說,不是想隱瞞什麼。我只是覺得,不想讓我個人的事情連累了家人,變成一種負擔。」

老朱的想法很東方。他不能不管不顧,他希望自己的選擇得到子女的理解。

子女說出「老人沒有老人樣」,恐怕最傷老人心。

我們打造出一個「老人」的人設,將彼此框住。

我們賦予了「老」這件事太厚重的意義。這裡頭有責任、有常理、有理智、有智慧,唯獨沒有對愛情的渴望、對性愛的需求。

很多時候我們有雙重標準:一邊說每個人都有愛的資格,一邊評判著「那個人」。那個人可能是你的父母、長輩。

我們也評判自己。在感情中,我們給他人和自己設立的限制不止「老人樣」。

我們說,他腿瘸了、她眼盲了,怎麼會有情和愛。

我們說,我成為了一個單親媽媽,很難再談愛。

我們說,我想成為工作領域的強者,暫時不談愛。

可是,愛情是迷。任何人,在任何年紀、任何時刻、任何情況下,都可能墜入愛河。

悲傷的是,到老才回神發現錯失了那麼多愛的機會。更悲傷的是,離死亡越來越近,仍然無法放手去愛。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這是一種幸運和能力:八十歲那年,還能一見鍾情。


晚禱時刻:

在愛情中,你曾困在怎樣的自我設限里?


新世相的朋友李宇春最近發了一首新歌:《今天雨,可是我們在一起》。你們應該知道,我是個喜歡下雨、聽雨的人,所以向你們推薦這首歌。

「今天雨,可是我們在一起。」 套用這句話的格式來總結今天這篇文章,大概就是「今天我 80 歲了,可是我們在一起。」(你也可以試著造個句:今天_____,可是我們在一起。)

其實所有愛情都很相似,跟年齡沒什麼關係。但所有愛情也都很特別,因為不管什麼年齡,「在這顆星球上,我和你最特別。」

推薦閱讀:

一見鍾情的唯美句子30句
張倫碩: 我和鍾麗緹一見鍾情 不擔心婆媳關係
互為命根,一見鍾情
最容易一見鍾情的星座
一見鍾情的感覺心理學分析

TAG:一見鍾情 | 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