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禪行法--《禪修正行》第十五集
華嚴禪行法--《禪修正行》第十五集
海雲繼夢法師文集
我們今天要跟各位講的是安那般那的這個結論。到前面,如何達成初禪定,我們已經明顯的告訴各位,初禪定不是用猜的,也不是用封的,教皇、佛教會會長,都可以用封的可以票選。在修行這個東西,不能用票選,也不能用封的。也不是因為你修了幾年學了幾年,或者背了多少經書,那你就能開悟,沒有這回事。你要記得,修行是踏踏實實的實踐工程。你經過這樣的用功,他自然就成就了。人家要否認你也沒有用。就像煮飯,你米下了、水下了、火加了,時間到他自然就熟了。你叫他不熟,那也不可能。你按照正確的方法來修行,這樣的運心,你功夫到,他自然就成就了。
經過你這樣的從觀察鼻息的狀況,開始數一到十,然後技術面的一種小變化,一到十變成一、二、一、二,變成守住風門,然後化境會產生。這個時候,你很自然的就由數息轉為觀化境,那麼在種種化境當中你選定一個化境安住下來,那個心才真的安住。真的安住以後,那麼他就會產生那一種尋、伺、喜、樂,心一境性,當這些現象都產生的時候,那個就是禪定,初禪定就產生了,沒有為什麼。
進入初禪定並不是像跳高一樣,「啪」一下,跳過去了,我就跳過去了,沒有跳過去,那就掉下去了,不是。他自然到那邊他就成就了,那個境界就會現前。我們常這樣講,我要怎麼開悟?我要怎麼樣?那都是你想的,腦筋好像會有一個開關的樣子,按下去,啪,燈亮了,開悟了。可是生命的成長不是這樣,他自然地會到。所以我們在正確的方法上去用功,他自然就會有這種情況。
有些人,很少數的一些人,像六祖慧能,像永嘉大師,他們沒有人教,他自己就會走上去,永嘉大師也是沒有人教,他自己摸索的,自己成就的。那他自然成長的,那他有沒有成就呢?因為他沒有標準,所以他要到六祖這邊來,經過六祖跟他印證,說你這樣對。其實你要知道,六祖給五祖印征的時候,六祖可能,譬如說他證的六個,叫六祖。假設六個方向證得,那麼有永嘉來給他印證,他可能有四個方向證得,跟六祖重疊的、一樣的,另外兩個方向,他可能,跟六祖不一樣,你知道嗎?並不見得說他有那種證得,他的弟子要跟他一摸一樣,那不對的,不可能這個樣子。因為慧能不識字,永嘉識字,那怎麼會一樣呢?各位想想看。所以成就的水平一樣,六祖跟永嘉你照著我這樣的水平,你對啦,但是你跟我這樣的水平當中,你所具足的因素跟我具足的因素可能不太一樣。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這些是師祖,這些不是佛。這些人因為是祖師,它不像佛達到百分之百,佛佛道同,是佛佛都百分之百,所以佛所證得的那六個部分,跟這個佛跟那個佛所證得的是完全一樣的,因為都是一百個,都一樣。那麼,祖師就不一樣了,所以祖師會角頭崢嶸,每一個人各化一方,手眼各有不同,這是祖師的特色。它不像佛,已經大覺圓滿了。祖師的再怎麼成就,都不會是大覺圓滿,因為他的示現不同。
所以我們需要人家印證也這個原因,而印證的不是你有五個我就要有五個,你那五個我就要那五個,不是。是你的總成績跟我的總成績是一樣,同一水平的這種情況。當然數息法的這種訓練方式跟我們大乘禪法的訓練方式不一樣,那爾後,我們會詳細跟各位談。
現在我們要跟各位講的是,我們在這個置心一處使心不亂的這個時候,我們訓練的過程,那假如心跑掉要怎麼辦?現在各位,置心一處那個地方,你不會提出來講,你所講的都是若心他緣的那個部分,所以我坐在這裡,會熱、那個對不對?會熱,(當)你感覺熱,心就已經攀緣了,已經緣到熱那個地方去,你數息已經忘了。
我看到一個境界怎麼樣怎麼樣,那你被那個境界給拖走了。你就(是)小參,你在問題上已經都弄錯了。我們要你問的是:我這樣的數息,這樣的時候是怎麼樣,你這一點要講出來,(因此,這個地方)我不會跟你講,我跟你講(了),你馬上就模仿了。我在數息當中,發生什麼狀況,你要講的是那個狀況,因為你沒有在做,所以你沒有狀況。
你一坐下來,這個蠻像香的,這個身像蠻像的,一…,然後就去了。本來要看電視,現在看到電視外面去了。所以那裡面,一二三裡面是些什麼東西?你都沒有看到。你都不知道,所以一開口就錯。你要是一直在這個正道上面,那你就不會錯,關鍵在這裡。
所以,心若他緣的時候,你要怎麼辦?這一點你要克服,你自己要想辦法,修行就修在這個地方,心要是他緣的話,那你要怎麼辦?
所以,第一個法門我們跟各位講,置心一處的時候,那個處,你要先看清楚。這個心,我是要置在鼻息中,要把心安住在鼻息這裡,那鼻息你有沒有看清楚?那看清楚我要怎麼樣安置在這裡使他不晃動呢?那就記得一二三,把心定位定在這裡,這是數息法最大的特色。
那假如心跑掉的話,這個會產生,那你要怎麼把他攝之令返,把他再抓回來?我們這個鼻息,要來跟心妄想,爭奪這個心,鼻息要跟妄想爭奪這個心,你怎麼樣把心爭回來,所以你一定要守住鼻息,你才有辦法把心攝回來,這是一個最主要的一個關鍵。所以要成就第一個法門,你離不開第二個法門。而第二個法門,他也無非是任何狀況要你在守住鼻息。
所以我這樣很簡單跟各位講,你不要問我怎麼辦?要怎麼辦?攝之令返,再守住鼻息,就對了。這就不二門了,這就訣竅。「師父都不教我」,要教你什麼?再教你還是再回到鼻息上來。你有沒有學到?我們已經講得這麼明白了你還要再學什麼?你以為師父有個什麼咒語啊,嗡啊哞、嗡啊哞、嗡啊哞,哞一哞,你哞到哪裡去?那個叫做法門嗎?那個叫媒介,那個不叫法門。
所以我們要學的是真正的那個東西,你不要去學那些媒介,那些所有的媒介,統統是文化的東西。你說,我們守住風門,那我不守住風門,我守住丹田可以不可以?當然可以,我要守住眉間可以不可以?也可以。你說我都不守住這裡,我在守在一個地方,可以不可以?也可以。反正置心一處,他只跟你講一處,就這麼簡單,那麼一有狀況你再攝回來就好。
那你就算狀況特別多,你看到什麼啦?你聽到什麼啦?怎麼會有那麼多東西呢?全部回到這裡來,你之所以回不來,那就是你一直沒有辦法提起正念,你一直幻想著外面的境界,所以一有境界就對,那你就一直在想,昨天我看到,今天不知道看不到,看得到看不到,他就再給你看。昨天我聽到,今天不知道有沒有,他就在給你聽,那個部分你自己會去產生,那個都是我們講的心魔。
所以,不管任何境界產生,不管他對不對,你都不要管他,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你都不要管他你回到主題上來,守住正念,將來各位你在指導眾生的時候也是一樣,他誰怎麼樣怎麼樣,你去想一想,我告訴你,你持什麼咒好,然後哪個講一講,你說:哦,我看看你持什麼咒好。那個叫作怪,我跟你講,你沒有那些法門。你要真的能對峙,你敢肯定嗎?現代的醫學、醫生,藥物那麼發達,頭痛用哪個葯?我問你,你用百服寧還是普拿疼、還是阿司匹林,每個醫生用法都不同,而你那個頭痛,這個葯下去一定有效嗎?我告訴你未必呀。
我昨天頭痛了一天,試了七種葯,從西醫到中醫,那原來在用的葯,我想不用。因為那時候醫生交代我,這是最毒的葯。我說你要毒死我,他說沒有辦法,對你來講很毒,因為我肝硬化,不能再用那種葯。因為那種葯很有效,吃下去、開水吞下去,這樣子,吞兩個口水,那個頭腦就像雲霧散開一樣很清楚。我說,這個好厲害的葯,最好不要用,我再試其他的葯就沒有用,早上睡到你們起床的時候,我頭還在痛。我想這下子再不吃不行了。這樣翻一翻、翻一翻,上一次到美國去有個同修說這個是最新的葯,我說,我再當一次白老鼠好了。就試試看了。葯那麼多,科技那麼進步,對一種病到底要用哪一種葯,醫師都不能肯定了,你現在你所修的法門你真的肯定嗎?
我告訴你,你所有要對治的法門,統統是人云亦云。你知道嗎?人云亦云,我跟你保證百分之百的人云亦云。多少人會治病,治好多人有幾個好的?一個好的、兩個好的、就已經不得了了。而我告訴你,那種會好是因緣巧合,不是他真正治病治好的。你知道嗎?多少修行人,你在聽說你就知道,多少那些大夫,好厲害。治病治得好厲害,什麼奇形怪狀的病都會治,奇形怪狀的病都會治,他要是真的會治病,你問他兩個病看他會不會治。牙齒痛會不會?這麼簡單的病都不會了,你騙我說你會治什麼病?頭痛會不會?最常有的胃潰瘍,很常有的他用什麼治?這麼平常的病,他都沒辦法治了,哪有奇形怪狀的病?那個病(即使)有,那個也是叫心病。那你做一些,心靈上安慰的是這個樣子。那不是他真的治病,那是心理治療的部分,不是真的治病。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種狀況。你不要用對治法,對治法你沒有功夫絕對沒有用。這個總持法就好了。總持法講起來很神,真的是萬能。你只要回到這個地方來,其他沒事,只要回到這個地方來,其他就沒事。其他有的,他會逐漸淡忘、逐漸消除。
那剛開始你會發現,我要守住正念的力量,不敵外來的妄想跟幻境,那是必然的。你要馬上能克服的話,那就表示你已經有成就了。所以我們有很多地方會敗給他,敗了不要緊,再來,一次失敗、兩次失敗、三次、五次失敗,你將來的成功的概率就越來越大。
當年在推銷東西的時候,常常碰釘子,那東西每次推銷每次被罵,然後就不能成交。後來我就劃定,我最少推銷一百次,一百次總有一次會成功。所以我第二天開始,我就出去了,每拒絕一個,我就做一個記錄。我剩下九十九分之一的成功率,再拒絕一次,我有九十八分之一的成功率,再拒絕一次,我有九十七分之一的成功率,我的成功率越來越大,分母越來越小。通常,我發現,到了九十二、九十一個成功率的時候,我就會成功了。我就發現,每十次會有一次成功,那我就改為拒絕一次九分之一、再拒絕一次八分之一,拒絕了八次,那我就剩下二分之一。你就會越來越接近了。然後再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平均六次就成功一次了,那我今天要出門就六分之一的成功概率。你自己在進步你就看得到了,到後來我發現我二分之一的成功概率,今天我只要拜訪二個,一定有一個成功。所以每天早上起床都很高興,我今天只要物色兩個目標,尋找二個獵物,總有一個會被我砍下來,那就是功夫。
現在我們在訓練也是一樣,你自己要這樣訓練,我跟妄想在搏鬥的時候,失敗是必然的。一次失敗,那我就提高一次的百分比,那看你要假設幾次。假設十次會有一次成功的話,那你就試(試)這一坐,我要跟妄想搏鬥十次,他把我的心搶走了,我就要跟他要回來,好,一次失敗不要緊,我把心境調整一下,再入定、再開始數,又被抓走,我再跟他搏鬥一番,再失敗不要緊、再一次,一坐之間、一支香之間,自己就要這樣去克服它去奮鬥,你自己跟那個境界搏鬥的時候,遍體鱗傷無所謂,常常一支香下來,就像那個剛剛被貓咬的亂七八糟的一個老鼠一樣,夾著尾巴在那邊喘氣,實在完了,我這麼沒用。這是必然的。
幾次以後,你就抓到那個訣竅,這個訣竅沒有辦法教你。就是那個訣竅,就我跟你來講,我講起來很輕鬆,那你來聽的話,也很好玩,換你下去的時候,你就好像掉到海里去一樣,抓不到邊。你要知道,那個訣竅是我以前跟你一樣茫茫然中去摸索出來的,那你必然你也要從茫茫然裡面去摸索出來,那你不摸索不行。
我能夠告訴各位,是把我的這種經驗這樣告訴你,那你要學,是跟著這種情況,自己從這茫茫然的當中,去摸索出自己的門徑,只有這樣子。你說,你給我,我就照你這樣(去做),(那)不可能。因為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就算我給你一個法寶,他也不像這個東西說,我給你你接過去,他不那麼具體,我只是給你那樣的一種狀況描述,然後你自己要設法投入那個狀況裡頭,你才能夠去感受,你知道嗎?
我跟你舉一個很實在的例子你看看,人家跳進水中,這樣游的很自在,你看他在空中這樣翻,(那)你去翻翻看,你看他在翻的姿勢很美,你去翻翻看,你頭不要撞到那個板子就好。人家在水裡很自在這樣游,你下水看看,你不要喊救命就好了。看別人在做很簡單,輪到你自己,不要說你去跳起來像什麼樣子,給你上那個架子要跳,你就看得頭都昏了眼都花了,你還表現什麼姿勢?臨場感你沒有?
所以,我們首先就要進入那種狀況,你坐下來,提起正念,然後你馬上就糊了,迷糊了。下來以後,怎麼會這樣,師父啊?你講的那麼美,我看怎麼進到裡面去都沒有?好,那才能夠講進入狀況,才能夠講再下一步要怎麼做。你根本都沒到,就像跳水一樣,我上去了,看人家很好,在那邊姿勢表演的很好,你到那邊去眼花繚亂頭昏腦脹,然後兩腳發軟,連站都站不起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個叫懼高症。還自己一直以為沒有懼高症,你必須把那個境界拉過來,讓那種現象產生。好,這個時候告訴你,你別想姿勢多美,先克服你的懼高症。有些人沒有懼高症,他到那邊就是這個樣子,他不怕是不怕,可是不敢動。
很多同修喜歡演講,上台他不怕,(也)有些人上台就怕了。你去看看,有些人上台不怕,一上來他不敢講,一開口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那好,你就要從這裡訓練。有的是不敢上台,那你要訓練他怎麼上台。有的一上台,不講話就沒事,一講話就出事,好,那你要從這邊訓練。所以每一個人的狀況不同,訓練的重點也不一樣。
今天我們看看,我們進入這個法門的訓練裡頭,你那個臨場感要現前,現前以後,你遇到什麼困難,那我們再從那裡下手。現在整套的統統交給各位了,你要拿這個開始去教人家、用講的教人家絕對沒問題。這一套拿出去已經超越很多了,已經超越很多地方了。什麼靜坐中心、什麼禪修中心,我告訴你,你拿這一套去賣,都還可以賣專利。但是你實際經驗沒有的話,你一坐下去,問題就來了。
我們看所有禪修中心,會出問題出在哪裡?在於他在討論的時候或者有問題提出來的時候,沒有辦法落實到數息上面去。所有的討論,幾乎我敢肯定,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所討論的都是心被妄想牽走以後的那個妄想對不對,都在討論那個東西,你沒有辦法討論,心在這個數息上面的狀況,你要注意。
所以我跟各位講說,你在外面學禪的話這個問題很多。好多老參禪修很久了,他來開口,你看他一開口就錯了。他只是修養很好、他不作怪、人格很完美,這樣而已。真正禪修的功夫跟重點沒有,你記得這個原則。
一個行者尤其是參禪者、禪行者,古代叫做禪和子。開口閉口就在這個主題上。假如從大乘禪的立場來講,也一樣。他把心安住在那個正念上,此是普賢行、此是普賢境,或者念佛是誰、或者拖死屍是誰,或者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都無所謂。你安住在那裡。不管你是無字公案也好、即心即佛也好、非心非佛也好,都無所謂。那麼你開口閉口,是不是都在這個主題上,你現在可以看到,絕大部分的開口閉口都市心被妄想牽走的那個上面。然後又要求證說:這個對不對?統統錯。你要把心安住在你的主題上面,你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我們跟你講說,把心安住在這個主題上,意思是要你從這裡深入,不是說否認別的存在。也不是不給你修什麼法,不是。因為你現在這一法不能夠成就,當你這一法成就以後,你才能夠肯定法門無量哲願學。當你這個一法,不管哪一法,你在任何道場,跟任何善知識學都一樣,那一法先把它成就,先把它成就。成就了以後,那麼你要修學什麼都可以。
因為,其他法門還是運用這個方法去運用的。像你會煮飯、會做菜,好了,你是怎麼作菜的?你是每一套都會,沒有錯。每一道菜你都會作。但是你要知道,要作每一道菜,他都有一個共同的方法。你去留意看看,煎煮炒炸都一樣,菜來了,你要先把它整理一番,然後要怎麼下鍋,鍋子要怎麼料理。這些柴米油鹽醬醋,你要怎麼樣子配備,這個才是真的方法,才是真的方法。然後運用之妙,就看你自己了。每一道菜、每一個材料,他都可以做各種的做法。各種的做法方法雖然有不同,大概也是這些在變化。所以,基本上,你要把那個方法學到。不同的菜,那只是媒介,材料而已。
同樣的,我們在用功的時候,那個方法有了,到底你是參這個還是參那個,你學大乘、學小乘,學密法或者學凈土,都一樣。因為方法是同一個,其他都是媒介不同,只是媒介不同而已。
我們要能夠掌握這個重點。假如我們這個媒介你沒有辦法控制住,你一直被媒介迷惑掉的話,那就完了。所以說有沒有法。法其實只有一個,其它都是媒介。我們現在世間人剛好相反,要有很多媒介才叫做法。不是要那麼多媒介,那媒介再多都沒有用,假如你沒有真正的法,媒介都是空殼子、空殼子,不是真正的。
大家要留意。那個方法有沒有掌握到,我告訴各位,自己測驗的一個方法,你現在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你不知道,你自己去考驗看看,當你討論的東西會使你產生很疲倦的感覺,那我告訴你,你那個討論的絕對錯。不是正法,(如果)你在討論的是正法,我告訴你,討論完了,精神很好,不會疲倦,那就對了。你自己可以從這個地方慢慢去體會。
今天在討論這個體會,這是正法,我也是在討論正法沒有錯,怎麼那麼疲倦呢?那麼,你討論的正法是媒介,絕對不是真實的內容,你去留意這一點。
那麼,今天在討論我覺得也沒有什麼用心,那就是那一套而已,可是討論完精神很好,那你的那一套,那就是正法。你自己慢慢的這樣去勘定。
你自己剛開始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跟你講說:真的修行,身體會有很奇妙的變化。你假如不是真的修行,那沒辦法。那多少人來問,這個師父癌症還不死,拖那麼久不死很厲害,三十幾歲的時候,看他像五十幾,現在五十幾看他像三十幾,他不知道什麼功夫、什麼法門,我們來請教他。你來請教的都莫名其妙。因為我跟你講真的,你真的體會不到。真正的那個部分你體會不到。
因為正法的東西,一定是在那個地方。而那個東西,我們這樣講那麼清楚,你自己去抓抓看,你要能夠抓得到,所以我們在談的,你不要看說,他這樣到處亂講,亂講在講正法是什麼,那是你掌握不到。因為你用你的意識形態框在某一個地方,一直以為你那個才是,所以你就越學越老,你要能夠抓住那個重點:正法是什麼?什麼都可以講,什麼東西都可以導到正法來,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那個生命能量一直像湧泉一樣的冒出來,不會枯竭。因為,你不能掌握住這個重點,所以,你的水流、生命能量就一直消耗掉,因為消耗掉,所以你會覺得很疲倦、錯誤,所以你要懂得這個方法、懂得這個方法。
我們一開始就跟各位講,置心一處、使心不亂是一個法門,這個若心他緣,攝之令返,是另外一個法門,是兩個法門。而這兩個法門要相輔相成,你為什麼要把這個向外攀緣的心再攝回來呢?攝回來安住哪裡,還是置心一處。那你也只有置心一處才知道心攀緣,所以,這兩個法門是相互的。
所以基本上我們是教你置心一處使心不亂這個法,可是心會受到外界影響而跑掉。那你怎麼樣把他攝回來,變成兩個法門。講是兩個法門,那運用起來是同一個、同一個,懂得這樣運用的話,那你修行就很快。那大家從這個地方慢慢的衡量一下。我們現在用功的時候,你有沒有用上去,還是說有、有、有、有,我已經很用功了。這個是不一樣的情況。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文裡面這個結論跟我們講些什麼,禪修的重點,在置心一處、使心不亂,若行者禪定功夫已經成功,則無心亂之象,因為,到了色界就沒有妄想心了,其實色界不是沒有妄想心,還是有,因為他有色相。只是他的妄想跟我們欲界的妄想不一樣,欲界的妄想那叫雜草叢生,所以叫做妄念紛飛,那麼色界就不是了,色界的妄想他只是在某一個層次上、某一個上面,這個大家可以從這個地方去看看,所余者,就是化境中所起的妙用而已,此種所涉屬於下一個階段的課題,我們就,這個地方不講。
因為,這裡面有二個方向可以發展,一個是你繼續往二禪、三禪、四禪、八定、九次第定、滅盡定,這樣去發展,這是一個方向,也就是讓禪定的功夫一直深化下去。另外一個方向,我們從這裡就轉開了,起無漏智橫出三界,那這一條路才是我們要走的。我們在講安那般那的時候,好多人就說,我唯心,我們……,你那一套我不是不知道,我不是開飛碟來台北的,我是媽媽懷胎十月生的,在這裡活了五十年,學佛將近三十年,你那一套我都很清楚,不是不知道,我們不是ET,我們都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你所懂得的那一些我也聽人家講過,我也講給人家聽過,書本記載我也看過,不是不知道。
現在是告訴大家說,你要到達那樣的境界,這樣一條路,你要這樣走過來,掛一個口號,空中的月亮掛在那裡,你爬不上去沒有用,我們現在告訴你要怎樣達到那個境界的方法,要橫出三界,誰不想橫出三界,你憑什麼橫出三界,你說,我橫出三界,這樣就橫出去,這不是黃俊雄的布袋戲,他突然間跳一個出來,我很厲害,都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都很厲害,到最後都很不厲害,那看那個布袋戲每一個主角剛出來的時候,好威風、口號好美,打到最後,都像烏龜一樣。
學佛不一樣。我們很踏實的,從最基礎的,從你知道,已知的開始,《華嚴經》裡面也這樣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知道嘛,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你知道吧?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你知道嘛,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你知道嘛,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你知道嘛,千、萬你知道嘛,萬、十萬你知道嘛,那十萬、十萬就叫落叉,你知道嘛,落差、落差叫阿庾多,你知道嘛,好了,再下去你就不知道了。
有的那種能力比較強的,他從這裡一直算,倍數、倍數、倍數、倍數、乘方、乘方、乘方,乘了一百二十四次方以後,看你知道不知道,那叫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叫做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叫做不可說不可說轉,那我看你去團團轉,看你知道不知道,到那時候,就不是你能知道了,那個所謂你不能知道的,原來是從一二三開始,你知道嘛?你現在以為我講不可說不可說就很厲害了。
我告訴你,不可說不可說從哪裡來?還是從一二三算起來的,你要知道,不可說不可說那境界有多少?那相當於在赤道上,你站的位置寫1後面一直畫0,然後,可以把赤道繞一圈,那你看看那數字有多少,那叫不可說不可說轉,你知道嘛?那你只能夠說那真的是很不可說,但是那個不可說是從一二三來,一二三你不能說不可說。所以跟你講,一二三還是不可說,因為一二三你根本不認識,你要認識一二三是什麼,不可說你就知道了。
所以修行,他是那麼的踏實,那麼踏實,從你最基本的,你已知的好好下手,那你自然就到達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可是,我們往往認為一二三那麼簡單,不要管他,那你看能不能講那個不可說的是什麼,那沒有用,那就不可說,那還要說什麼?他是從最簡單的一直上來,當你能夠從一二三的基礎很穩定的把他扎穩以後,那麼,朝不可說的方向,必然可以達到。那只是你的功夫而已。
所以修行就只有這麼兩個,一個基礎要弄好,第二個是要功夫,你基礎沒有,功夫是叫盲修瞎練,基礎有了,再用適當的功夫,那就叫功到自然成,功夫用到了,自然你就成就了,那你不用功夫,那當然不能成就,關鍵在這裡。
修行本身沒有什麼,就那麼簡單,就像我們養小孩一樣,你要喂小孩吃飯一口又一口喂他,這樣就好了,他就會長大了,你說:哎呀,這麼一口,這麼一口,那不然你灌風嘛,看從嘴巴灌進去從屁股灌進去都可以,那他就會長大嗎?你一直把他拉他就會長大嗎?那叫妄想。
所以真正的行法就是從基礎一步一步來用功夫,就這麼簡單,沒有什麼,一點都不稀奇,你不要一直想著說師父你教我快一點有什麼秘方,唯一的秘方(是)用功夫。老老實實修行,就是這樣子,其他沒有秘方,你再來問,還是這一段,你再來問還是一樣。就從你用功的法門上回到你用功的法門上而已,你跑掉的心再抓回來,攝之令返,若心他緣攝之令返,那你先確定你的法門。
那在這裡,就回到你的鼻息中來,回到你的數法來,數法完成了,回到你的隨法來,隨法完成了,回到你的止法來,你不要去想太多,大乘禪觀觀境觀什麼,那個告訴各位,你等下個階段在講。這個階段這個部分一定要完成。那些大乘禪觀觀境、觀佛觀什麼,我告訴你,那個我比你懂得更多,我敢這樣跟你肯定,你不用說那些東西要怎麼做,那個我們都很清楚,那個基礎就在這裡,沒有這個基礎,你不要去打妄想。
我修念佛觀,我看你怎麼觀,你修的是妄想佛觀,自己坐在那邊想這個佛,紺目澄清四大海念得很清楚,我看你怎麼紺目澄清四大海,你四大海你怎麼看?飛機飛的再高看下去,也不過太平洋一個海而已,你能夠在天空中看到什麼?除非你也像太空人一樣,飛到月球上去看,有沒有辦法看到四大海,你在這個地球裡面,你看不到四大海,你到外太空去看整個地球看有沒有可能看到四大海,不然絕對看不到,那個叫眼睛,那個叫眼珠,一個地球也不過是像一個佛的眼珠一樣,那你還是整個整個眼睛看不到,好啦,一個眼睛你都看不到了,你怎麼看一個佛。所以你那根本就是打妄想,打妄想。不是真的。
那個觀境要現前,一定從定境中來。定境中來就是這個地方講的,止法成就以後化境才會現前,化境有好多,那麼去按照你的本願選定你的化境,逐漸逐漸讓他起妙用,他就會起了,那你內在的世界建立以後,外在的世界就成就了,他自然就這樣成功的,那這個功夫就講起來。要講的話就很複雜了。但是你必須這樣用功,你才能成就。
第二段,「今者,若行者功夫未就」,功夫還沒完成,「而妄想攀緣,致令心念他緣,則需設法攝心令返」。
你功夫還沒有成就,那麼心常常會跑掉,這心跑掉有兩種方法,他會兩種跑法,一種是功夫不成熟,這個心跑得遠遠的,這個妄想一般人知道,另外有一種,是你功夫成就了,那麼這個妄想來,對你有影響,但是不大,這個叫心晃動,心沒有跑掉,但是心會動。
就像我們,譬如說我現在數息,是從息出的起點算一,每一次都是一個循環以後息出算一,再息出算二,我是假設從息出的起點開始算。這個心的晃動是怎麼樣?我息出的起點忘記了,因為妄想到了,可是到息出的終點之前我發覺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在息出到息出終點要轉為息入之前,那你就算一,那本來在這邊要算一的,現在跑到這邊算一,或者跑下來,從息入的起點算一,那會有這種情況,這個叫晃動。
再假如經過一個循環以後,那個心跑掉了,那就不叫晃動了,這個心已經跑掉了。就是在這一個循環之內,你能夠帶起來,這個叫晃動,你每一次都很準的從息出的起點算的話,這個不晃動,這個心沒有動。如如不動是指這種狀況。
我們現在剛開始在修學功夫不是很熟練、很成熟的人,心常常會從起點這邊脫離了,但是,到終點之前我抓住了,那麼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我是一、二、三、那這樣的話,心是很穩的,很穩的,但是我現在離開這裡,一、二趕快找回來,然後三,是變成這種狀況了。這樣的話,你的心會又不穩定。這個有晃動嗎,我的心那種輕安就沒有,不會輕安,因為你會動,那麼在我們血液心臟循環的立場來看的話,他會「咩」一下的那種感覺,會有那種情況。你自己在數息,應該可以感受的到。
所以大家在討論什麼?你根本就沒有在這邊討論,跑掉了。你真的在數息上的話,它變化就在這個地方,然後你會看得很清楚,為什麼數息進入狀況以後,那個身體健康會改善,他自然你把息調好以後,健康就改善了。
因息而改變色身,所以呼吸身有種種身,種種相,色身有種種相,呼吸的種種相跟色身的種種相相結合,那就有種種合相產生,這個都要清清楚楚。我們有沒有看到?
前面跟各位講,你的息因為靜坐以後,他會很順、很柔,那麼你現在起意,念身一起,把這個息由長息變短息的時候,你的身體會不會起變化,一定起變化。你的這個功夫很準的時候,很準的時候,我由長息很快變成短息的時候,你的身馬上飛了。馬上就飛起來了。因為,短息是一種運動,但是我現在四肢收住不運動,那息運動的時候,你身就會起運動,就是這樣來的。
師父好像在說天方夜譚,黃俊雄又出來再演布袋戲了,真的修行就是這樣的,你要自己去感受,你要不然的話你都用想的,這種狀況是從行者真的呼吸身跟色身之間的關係,你慢慢的去進行。那一個靜坐的人息是長的,你要把它縮為短的,這本身就是功夫了。
也就是說,你要先能夠感受到長呼吸跟短呼吸對色身的影響變化你很清楚,這只是數法而已。你在數法的這個階段,我很快的看到這種情況,他有這種變化,進入隨法數一、二的那個時候,一二、一二的時候,我現在不這樣一二、一二了,我把它縮為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你的頻率就振動起來了,從這裡起變化的,所以數法對健康有用,隨法對神通有用,要神通變化第二法就出現了。那是你在每一個階段中,都可以去產生的附加作用。附帶的效果。
只是因為我們在求了生死、出三界的過程當中,不要把這個生命耗費在這無謂的的方向上面。那當你很快成就以後已經了生死,那個時候你說回來,現在剩下的生命不知道幹什麼用,那麼好好教化眾生吧,那你訓練某一個神通那可以,可是教化眾生方法很多,也不一定用神通,因為用神通來影響眾生的話,恐怕眾生都會去搞神通,因為你是從那前面走回來,整個走一圈回來了,現在眾生只看到你這一相,那你從這一相去教他,他就要來學這一相,他了生死學不到、學不到。
現在有一個大德,在台灣佛教界講經講得很厲害,我說,他講經講得很厲害,他告訴人家,三藏十二部不要悟,為什麼不要悟?「因為我都看過了」。「因為我都看過了,是這一法最好,所以我告訴你們都不要悟」。我告訴你,他的法可以學,這一法不可以學。你要知道,他是各種經典都看過了,所以他知道說其他可以不要。那你是什麼經典都沒有學,你就只學這個,那就跟只學神通一樣。那個證果阿羅漢,他是證果以後再顯神通的,你有沒有證果?你沒有證果就直接要學神通,那你不是就錯了嗎?
人家是所有的經典都看過以後,他知道用這一法就可以了,他知道為什麼。那你現在只學這一法,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人家一講,某某法師說就是這樣,某某法師,你又不是他。這就是關鍵。
所以我們一直告訴各位,你一定要從基礎這一步一步走過來,他的心路歷程是什麼,你要去學那一個,他讀了那麼多經書,你不一定跟他一樣讀。但是你要涉及的,要建立你的心靈方程式,沒有的話你不能成就,你只拿一個答案有什麼用呢?他算出來答案是五,對,我跟你講五,五就是五、五就是對。好,你拿出來,你到哪裡都講五。人家覺得奇怪,怎麼一直都講五啊?五從哪裡來?你不知道。你說我師父算了就是五,(這樣)對嗎?(當然)不是這樣子。你要懂得那個方程式怎麼解,好,我解給你看,你看是不是五,人家服了。你一直講五,五就是答案,答案就是五,是,答案是五,答案從哪裡來?你的答案就是:我師父說的五。那這叫什麼?這個叫笑話。假如你要這樣學的話,那就很容易迷信。我們不教你迷信,我們教你整個過程你要怎麼去完成他。
(
◎本文轉自:顯密文庫
推薦閱讀:
※原創|禪修一個月的總結(二)
※大理無為禪寺禪修常年招生法訊
※中國心理諮詢行業現狀分析和未來前景
※鑫子的文件夾【禪與禪修】
TAG: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