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德真君廟的閣樓匾額是否掛錯了地方?
火德真君廟俗稱火神廟,在地安門外大街後門橋北的路邊。始建於唐貞觀六年,元代至正六年、明萬曆三十三年,清乾隆二十四年都曾重修。清順治八年和乾隆二十二年,兩位皇帝頒旨重修火神廟,門及後閣改加黃琉璃瓦,火德之神獲得更尊貴的香火敬奉。
火神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山門開在廟東南角上朝東。山門面闊一間,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山門內外原各有一座牌樓,現在只有門內一座。山門外原有旗杆,山門內原有的鐘樓、鼓樓,山門內東面原有配殿,均已無存。
2010年12月12日火神廟重新修繕完工,舉行隆重的開光大典,向廣大市民開放。廟的南端為倒座的隆恩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黑琉璃瓦綠剪邊,供奉隆恩真君王靈官,現在被改建成了新山門。
火神廟的殿宇用了大量的琉璃瓦,黃、綠、黑三色俱全。黑瓦屬於等級低的琉璃瓦,這裡的黑瓦另有含意:黑為玄色,五行從水。北方屬玄色,故以黑瓦覆頂,取以水鎮火之意。
北面正殿是火祖殿,供奉火神南方火德熒惑星君;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前接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的卷棚懸山抱廈,黑琉璃瓦綠剪邊。
火祖殿西面為一配殿,黑琉璃瓦綠剪邊。東面原有一相同配殿,可自山門穿通進院,已毀。
前後院兩座配殿間,各有耳殿與配殿相連。60年代時,這座廟曾被軍事機關佔用為招待所和家屬院。我訪友時,曾在掛帘子的那間耳殿里住過一宿。那時,也不懂什麼是古迹,天黑了,進去的。天一亮,醒來在院子里看了一圈,除了老房子挺高,破破爛爛的大雜院,覺得沒什麼看頭。
火祖殿之北為真武殿斗姥閣,面闊五間,硬山頂,黑琉璃瓦綠剪邊,上下兩層很巍峨,連殿前的香爐都是樓閣形的雙層爐。
真武殿前東西兩側,有東西兩配殿,均為面闊三間,前出廊,硬山頂灰瓦綠剪邊。
最北面為最後一進的「萬歲景命閣」,俗稱「玉皇閣」,面闊三間,硬山頂黃琉璃瓦剪邊,閣東西兩側連有二層的折廊與東西兩座配樓相接。配樓為三開間硬山頂,灰瓦綠剪邊,三座樓在此殺尾,使人生莊嚴之感。在「玉皇閣」兩側的連廊下,各有一掖門,直通廟後一水亭,可觀什剎海煙波。可惜,水亭早已不存。
火德真君廟山門外有原旗杆的遺迹。
火德真君廟不賣門票,進廟的人要請一張香花券(每逢初一、十五免收香花券)。
本文照片攝於2013年1月8日(臘八節)
質疑:火德真君廟閣樓匾額是否掛錯了地方?
我在廟裡看了一圈,回來後對照有關資料,覺得二進院閣樓的「萬壽景命寶閣」匾額,(見下圖)好像不應該掛在那裡,應該掛在最後邊三進院的閣樓上才對。
「北京火德真君廟歷史悠久,有不少「獨一份」。如主殿內的金龍藻井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十分罕見。其中皇帝御筆的匾額尤其引人注目:前殿有明萬曆御題的「隆恩」匾額,供奉王靈官神像;後殿有明萬曆御題的「萬歲景靈閣」匾額,供奉玉皇大帝;火祖殿有清乾隆御題的「司南利用」匾額;後閣有清乾隆改題的「萬壽景命寶閣」匾額。「 (見【北京的宮觀寺廟】——火德真君廟 新華網發展論壇 作者:baimaolangwang)
「火神廟有兩重樓閣,似乎有些讓人費解,但仔細研究一下典籍就會明白了。見《帝京景物略》云:「……我萬曆三十三年,增碧瓦重閣焉。」又見《日下舊聞考》云:「乾隆二十四年重修……門及後閣具改加黃瓦。」首先,文中言「『增』碧瓦重閣」,既然是增建,就應為擴建而不是改建,所以,以現在的位置來看,萬歲景命閣在斗姥閣之北,應為明代擴建,清代改黃瓦的「後」閣。萬曆應當是嫌火德真君廟太小,故而拓建的。」
「火祖殿之北為斗姥閣,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妙統辰樞」。最北面為「萬歲景命閣」,俗稱玉皇閣。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在「萬歲景命閣」兩側的連廊下,各有一掖門,直通廟後一水亭,可觀什剎海煙波,可惜早已不存。」
從以上兩段文字看,我認為二進院的閣樓應是「斗老閣」,三進院的是「玉皇閣」。牌匾「萬壽景命寶閣」應該掛在玉皇閣上才對。
求答:到底是匾額掛錯了地方?還是我沒有分清閣樓名稱?或許其中另有別的原因?
參考資料:①【北京地安門火德真君廟】-北京地區道教宮觀-道教之音②【北京的宮觀寺廟】——火德真君廟 新華網發展論壇 作者:baimaolangwang
版權聲明:本博主允許轉載和使用照片。但是,您轉載和使用圖片時,請註明本文作者及出處。
推薦閱讀:
※天圓地方----客家風水聖地系列文章之卅九
※這幾個地方有痣,必定有財,有福之人,你有嗎?
※這3個地方長痣, 天生富貴, 好命又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