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行走在愛恨之間(1) 在線閱讀

白岩松似乎是一個輪迴,上一次因為做節目而緊張是10年前,1997年的香港回歸,那種緊張,是因為經驗不足的蒼白感造成的;而這一次,10年之後的日本之行,卻讓我再度緊張並感受壓力。原因不是經驗不足,而是因為太清楚此次出發的不易——放縱情感,理智不會答應;而一味理智,公眾的情感又如何面對?也因此,《岩松看日本》,分寸的拿捏成了最富挑戰性的工作,像是一次賭博,容不得分心,帶著壓力出發。飛往東京的飛機是上午9點起飛,我到達機場時是7點半。手機收到母親發來的簡訊,字裡行間,儘是對中日間恩怨情仇的詮釋,以及希望我在看日本的過程中字斟句酌、謹慎並更理智的期待。我猜想,這簡訊的內容,必是母親一夜未睡或幾夜未眠的產物。看來,緊張與壓力不僅僅屬於我一個人。但是我們必須出發,不為別的,只為我們註定永遠擁有一個不會搬家、以為很熟悉其實卻很陌生、關係已經到冰點的鄰居——日本。去看日本,這個念頭不是衝動的產物。兩年前的《岩松看台灣》之行,最後一天晚上,颱風在窗外肆虐,我們都悶在酒店裡閑談。面對將要結束的台灣之行,有同事問:「下一站看哪兒?」我答:「看日本。」「為什麼? 」「因為兩國關係正處於僵局,媒體可不可以做些什麼?同時,日本依然了解我們,可我們並不了解日本,面對未來,這是危險的!」眾人同意,但沒人興奮,因為誰都知道,以當時的中日關係,看日本像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比未來近一點兒,卻比現實遠得多。一年後,我有機會去日本進行短期採訪,見到了日本外務省有關官員及NHK的同行。當時我提出將要看日本的設想,並探討可行性,對方的態度同樣積極,這讓我看到一種可能。回來後,在與《北京青年周刊》編輯的聊天中,第一次透露出正式準備《岩松看日本》,被問及時機何在?我說:「2006年底,小泉離任,新首相上台後不會第二天就去靖國神社,這為看日本留出寶貴時間。」並且在這次聊天中,我把看日本的定位確定為一句話:在愛和恨之前,先了解。這些內容,都白紙黑字留在了雜誌文章中。當時是2006年的4月初,中日關係依然在冰點,不過,我們已不像一年前那樣悲觀,因為隱隱感覺到一種變化即將出現。從創意到開始實施,時間過去了一年半,卻依然比我們最初的設想快很多,《岩松看日本》正式拉開大幕;之後,一切順利。那麼,去日本看什麼?
推薦閱讀:

看《讀書筆記》和讀整本書有哪些區別?
讀書不易
319.讀書1~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1
634.讀書41~《零售心理戰》
你知道哪些必讀古今中外讀書名言?

TAG:閱讀 | 白岩松 | 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