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你那麼想取悅人,怎麼會有好婚姻
作者:羅近月
來源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haoxqi)
在網上看到文章教婚姻里的套路,說想要婚姻和諧,女人要先取悅好婆婆,男人要先搞定丈母娘,更有人講與一個人結婚,就是跟一個家庭結婚。這讓許多還沒有進入婚姻的人提前就感覺到無比艱難,也讓一些在婚姻中跟對方家庭存在相處矛盾的戀人,誤以為遇上了親密關係的死結,似乎不能處理好跟對方家人的關係,親密關係就永無和諧之日,只有離婚才能解決問題。
實際上,在親密關係里,真正沒有那麼多重要的人。一段好的婚姻不需要取悅很多人,而那些看似在努力取悅他人的丈夫和妻子,看似無法滿足對方家庭需要,其實是親密關係中存在著其他問題。
若想取悅很多人,必然做不成一個合格的戀人
小A是個30歲的女人,從結婚開始,她就有意識要做一個好妻子和好媳婦,希望能拉近跟先生父母的關係,不給先生添麻煩。結婚後一年,小A懷了孩子,婆婆開始和小夫妻一同居住。婆婆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平時家裡大小事都由她做主,先生也是在她的嚴苛教育下長大,對母親言聽計從。
一起生活總免不了有不同想法,小A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生活上的需要也不願提,但是心裡卻對婆婆的做法不認可。小A跟先生抱怨,先生最開始也儘力安慰她,更希望她能在婆婆面前能勇敢做自己。但小A的心裡很清楚,做自己就避免不了衝突,她不想把關係搞得糟糕。
在孩子出生後,兩代人的教育觀念已經有很大的差異,先生跟婆婆爭執,小A為了和婆婆處好關係,只替婆婆說話,並責怪先生對婆婆態度不好。婆婆逢人必誇:還是兒媳懂事,比親生的女兒還親。一開始先生也跟小A談對母親的不滿,小A每次都勸他多忍讓,並提醒他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控制問題,慢慢地小A說話先生也不願聽,先生有話也不再跟小A講。
直到後來,小A意外發現先生出軌了,她和婆婆抱在一起痛哭,婆婆說:我也管不了自己的兒子。她對婆婆的成見就從那時開始了,既然婆婆也不管自己的兒子,她做一個好兒媳又有什麼用呢?她滿肚子的情緒再也無法忍住,這讓婆婆認為終於看到了小A的偽裝的真面目,並支持兒子做出離開小A的決定。
對於小A的苦心積慮,最後卻落得腹背受敵,不僅失去了先生的愛,也失去了婆婆對她的信任。婚姻的基礎是愛,愛的核心是兩個人的事情。或許小A從沒意識到,一直試圖取悅婆婆,委屈隱忍自己的想法,卻忽略了跟先生的關係才是家庭的根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當我們為了取悅他人而委屈自己時,既覺察不到自己的真實需要,也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戀人。
若對方希望你取悅很多人,其實是對自己不夠有信心
另外一個女性小C非常委屈,因為先生跟他分開時說:你取悅不了我的父母,跟我朋友相處時不能把大家照顧周到,我想找的是顧全大局的人,所以你不適合。小C說:自己的確像先生說的一樣不夠好,但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先生能給自己機會成長。小C一直在辛苦改變自己,可先生依然不滿意。
在親密關係里,因為我們彼此選擇了對方,才需要堅定地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支持愛人。當我們把取悅他人的要求拋給愛人時,其實是我們內心並沒有完全接受對方。同時,我們責怪愛人做得不夠好,表面上是在否定愛人,其實內心又渴望通過他人對愛人的認同,來換取對自己的認同。所以,如果愛人需要你取悅很多人,並非是你不夠好,而是他對自己不夠有信心。
有很多的伴侶因為遇到對方父母的不支持,戀愛難以為繼,有的另一半會說:你努力獲得了我父母的認可,我們就可以在一起了。實際上,因為父母干涉不能繼續的關係,大多是伴侶中一方對關係產生了懷疑,當他們自己無法做出決定時,父母的一個意見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與對方家庭相處的規律是:當一個人對你不認可,他家人也可以感覺到他的態度,進而選擇跟他儘可能保持一致。如果對方對你們的感情沒有信心,你也沒有辦法說服他周圍的人,更沒辦法滿足他隨他人眼光而變的要求。
在親密關係里,最重要的只有一個人
如果我們放開關注其他人的眼光,真正想讓親密關係改頭換面,可能會幡然醒悟,認為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人是我們的愛人。實際上,當我們壓抑自己,總覺得需要努力滿足愛人的需要時,其實只是我們害怕失去愛人,這是源自於我們內心的恐懼,與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有關。所以,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多大程度上可以理解自己,可以跟自己內心和諧相處,決定著我們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愛人。
根據弗洛伊德的反向形成研究,當我們焦慮時,感覺可以將潛意識拒之門外,潛意識的慾望就會藉此偽裝成反面情緒。也就是說,當我們本身對某事感到焦慮時,我們就可能更排斥這樣的做法。比如小C的先生看不起不能顧全大局的人,而這可能正說明他在人際關係上存在著很大的焦慮。
就像小A,當她不能夠勇敢的做自己,害怕衝突和矛盾時,她就排斥先生用衝突的方式表達真實的自己,如此的自我壓抑會變成先生切實感受到的情緒壓抑。所以,即便小A在努力做好,但先生感覺不到她真實的需要時,先生就只看到一個吹毛求疵的愛人。而對小A的先生來說,因為他多年對媽媽的順從,焦慮無法在自主的想法和媽媽的干涉中間找到平衡,所以他會極度不滿小A無法表達真實的自己。當兩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恐懼,先生成了一個小A眼裡情緒化的人,小A也成了先生眼裡的媽媽角色,兩個人在親密關係里需要都沒有獲得滿足,關係也就走向了崩解的邊緣。
在親密關係里,如果一定有一個人最重要的話,那個人一定是自己。假如我們關係因為對方而變得不和諧,這很大程度上也有自己的原因。比如,一位妻子說,我極度討厭我的先生沒有想法,所以什麼事都需要我操心。但後來終於覺察到,幸好先生是一個可以很好聽從自己安排的人,與此相比,她更受不了婚姻中有一個比她更強勢的人。而另一位女性說,先生一直強調希望他可以獨立自信,可每當她即將邁出成長的一大步時,先生又會拚命打擊她的自信,強迫她放棄新選擇,所以她總是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在親密關係中,很可能我們要求對方的,跟我們內心期待的並不相同,我們在努力想得到的卻不一定是自己內心想要的。這時候,我們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改變他人,或者盲目改變自己去迎合他人,都不能真正改善親密關係。我們最應該做的是,把握關係的核心,從夫妻與原生家庭的問題上,回到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最終能開始正視自己內在的心理衝突和需要,才能真正找到親密關係的平衡,建立起新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的邊界。
~ end ~
羅近月,高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好心情心理專欄撰稿人。
推薦閱讀:
※網上爆料王迅婚內出軌,就此如何評價剛剛出名的松鼠迅?
※dsjycby的婚姻家庭
※拆穿男人「變心」前的10大徵兆, 其實他已經不愛你了, 當你是「室友」而已!
※菜農用這辦法賣菜,雖然賺了很多錢卻傷了妻子的心
※結婚的話,你會選擇你愛的還是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