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智慧——外物、慾望
高僧之所以能夠在道業上取得那樣高的成就,這與他們甘願吃苦,摒去物質享受有著絕對的因果關係。
若在外境上分別執著,便不能照顧當下的自我。
生命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無爭、無價、安寧、幸福。財色與名利只不過是人生的泡沫與灰塵,何必抵死相爭。把生命都耗費在名利上,到頭來只能是一場空。清明自在才是生命的至寶,它使我們感覺到生活的充實,不受世俗傷害,看到生命的本源,找到人生的快樂。
禪的智能是發自自己內心的。
「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我們為什麼不能認識在自己?主要是因為真心久被塵勞封鎖。好比明鏡,塵埃遮蓋,哪裡能顯現明鏡的光照?
為事之道固然不可執著於一事一物,才能凌駕於萬物之上,有此心境者必可獨超事外,千法而對一題,萬事可悟得自解。
世間之事,求則不得,不求則得之,故而不得求之。僅空了不行,還要把這個空的境界在凈空,如非絮窩,空空如是。
錢財之物,生不可帶,死不可取。財不可積,要散,愈散愈多,愈多愈散,決定不能積,久積成病、成惡。
禪不容許產生分別心,真正的禪師自己無心地自然行動。即不執著於理、不執著於物,才是真正的禪之體驗。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不再為了身外之物的犧牲而在意,不再因為與他人的比較,而毀壞自己寶貴的快樂心情,不再為生活中悲歡離合的豐富多彩形式而喜怒無常……那麼,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幸福不快樂呢?
心,住在哪裡才好,無生國就是無住生心,以無住而住。心不能安住在五蘊之身或六塵之境上,以為這死水裡不能藏龍。
反常,要有反常的實力;矛盾,要有矛盾的統一。空色——亂花欲迷眼。 禪花非錦繡,身處色法空,春秋化作雨,法界如虛空。若拋盡虛渺的名利,必能換回那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樂意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人對金錢的慾望一旦無休無止的膨脹起來就會迷失自己的心性。
人的生活本來是自由的,但為了追求慾望,往往犧牲那珍貴的自由。人寧可犧牲自己的本質,而求得一時的名利;情願出賣自己仁厚的本性,違背自己高貴的本質,當一個隨波逐流的流浪漢。當人們祈求獲得別人的認可時,必然已經喪失了自己最寶貴的情操。
人有六根,生而有之我們不能斷卻六根,我們不能切斷感官與對象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就應該在我們的感官之外下功夫,使我們的心不染萬境,不受外界的影響,達到真性常自在。心不受他人干擾,以靜制動,以定製惡,故而就不會苦惑於外界的任何侵入。
生活中,既要追求事業、物質和權利,也要注意內在心靈的成長與提升,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滿足和愉悅。
世間的虛名假利、權勢愛欲,就像水泡一樣變幻不常,無法掌握。過度的追逐它們,只會陷入痛苦的深淵。面對五彩的水珍珠,我們要能清明的欣賞它的光彩,而不迷惑於他的絢麗。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這種虛假不實、瞬間即逝的東西上,到頭來必然一無所得。
健康的人生是一個有慾望、有意識的情性生活。人不但生活在物質世界裡,也同時要生活在有情的生命現象——愛及意識。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多少人為了名利終其一生,世人能做到捨棄名利的又有幾個呢!
化繁為簡,淡泊名利,往往能夠透徹理解人生的真諦。在物慾橫流的複雜社會中,化複雜為簡單方能做到入而能出,往而能返,才能活的自由、暢快、遊刃有餘、瀟洒輕鬆。
自己的慾望往往壓制了本身的智慧,執迷於其中,上下所求,反而更是不得其解。人總是懷念著過去,期盼著將來而沒有在意過現在,真切地過著現在,才算是體會人生的人。
追求著、痛苦著,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著。人的慾望不能與慾望的對象合為一體,慾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這就是痛苦。
人為事而轉,皆因繩未斷。相關閱讀:
禪的智慧——見性、心態
禪的智慧——待人、處事
禪的智慧——聽說、時間
禪的智慧——逆境、事業
禪的智慧——煩惱、得失
禪的智慧——自然、清靜
禪的智慧——修悟、自我
禪的智慧——善惡、慈悲
禪的智慧——因果、生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