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言古詩的作法

第九章 五言古詩的作法

古體詩是對近體詩產生以前的一切詩體的統稱,古體詩依其源流及與音樂的關係分,又可分為謠諺體、詩經體、騷體(或稱楚辭體)、古風(或稱古詩)、樂府等。自字數而論,又可分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雜言等。自風格內容論,又可分為詩,歌、行、歌行、引、吟、謠、曲等。[1]我們這門課限於時間關係,只能講五七言古詩的作法。

有一種說法,認為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沒有任何格律可言。這種說法,我認為是不夠嚴謹的。《文心雕龍·聲律第三十三》云:「夫音律所始,本於人聲者也。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故言語者,文章神明,樞機吐納,律呂唇吻而巳。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宮,徐呼中徴,夫商徴響高,宮羽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唇激齒之異,廉肉相准,皎然可分。」可知即使在近體詩產生之前,古人對於聲律就極為重視。惟古體詩的聲律不如近體詩,有明顯的軌轍可尋耳。由「夫商徴響高,宮羽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唇激齒之異,廉肉相准,皎然可分」一段論述,可知古人作詩,儘管還沒有摸索出平仄的格律規則,但已經不僅注意聲調的相配,也注意到唇舌鼻齒喉五個發聲部位的協調。根據李珍華、傅璇琮二位先生在《〈河嶽英靈集〉音律說探索》[2]中的研究,古體詩的格律是以「拈二」為原則的。所謂「拈二」,是指每句的第二字要盡量依照粘對規則。但其粘對,不僅僅包括平仄,也包括聲音的輕重清濁,而聲音的輕重清濁,主要是與聲母相關。惟自近體平仄律確立以後,五音之說,漸墜微茫,後世作者即故意用不入律的句子或失粘對等方式來營織古體詩,已非古體詩本來面目了。一般說來,自近體詩的形式確立以後,古體詩就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與近體詩相區別: ① 每句的後三字,即俗稱三字腳者,故意與近體詩的三字腳不同,其主要有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四種格式; ② 故意在該粘的地方不粘,該對的地方不對; ③ 可以用仄聲韻,也可以轉韻。

可以押仄聲韻和轉韻,是古體詩的一大特色。近體詩只能押平聲韻而且必須一韻到底,古體詩就不需要這樣講究。但古體詩也不能允許平聲字與仄聲字通押,又轉韻也非全然自由,與詩的章法有密切關係。一般是在一層新的意思開始時轉韻。一層意思里如有小的層次,也可以轉韻。一個韻可以用於幾個小的層次,有時也可跨越一個大的層次。常見轉韻古體詩,在承、轉、結時換韻。又一般五言古體不換韻,而七言大多換韻。

五言古風,一般篇幅較短者直賦其情,或比興寄託,較長者則多敘事,敘事中穿插議論、抒情。但不論是短制還是長篇,均以高古雄渾為正格,要有間氣、有風骨。詞句不妨質樸,亦不妨以文為詩,多加議論。至於氣體幽靈,以風流蘊藉、託辭溫厚見勝者,乃是五古變格。茲舉二首如下: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

常建

溪口水石淺,泠泠明葯叢。入溪雙峰峻,松栝疏幽風。垂嶺枝裊裊,翳泉花蒙蒙。夤緣霽人目,路盡心彌通。盤石橫陽崖,前流殊未窮。回潭清雲影,瀰漫長天空。水邊一神女,千歲為玉童。羽毛經漢代,殊翠逃秦宮。目覿神已寓,鶴飛言未終。祈君青雲秘,願謁黃仙翁。嘗以耕玉田,龍鳴西頂中。金梯與天接,幾日來相逢。

佳人

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俾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至於王維的《送綦母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既至君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遠樹帶行客,孤村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則是以律詩的筆法入古體,多律句、對仗,便覺氣息卑弱。

下面以阮籍、左思、李白、杜甫的作品為例,談一談古風短制的作法。

法一:

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交甫懷環佩,婉孌有芬芳。(一結,詠事)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二結,即事議論)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芳。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三結,轉接)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議論點題)

——阮籍《詠懷》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二句總起,勢如萬仞之山)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邪台。(一結,以上皆以褒揚為主)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葯,茫然使心哀。(二結,此處詩意轉折,暗含譴責)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三結,純是諷刺)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議論點題)

——李白《古風》

此二首,皆詠古事起,於詠事中穿插詩人的情感、議論,詩中賦陳,亦蒼古矯健,結句著以十字點題,如曲終劃撥,戛然而止。

法二: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一結,詠物起興,零落二字是一篇之本)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二結,照應一結,因桃李之零落,聯想到塵世的榮華之易凋)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三結,議論點題)

——阮籍《詠懷》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一結,詠物起興,寸莖、百尺是一篇之本)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二結,議論點題)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三結,引事照應起興之物)

——左思《詠史》

此二首皆詠物起興,而以下必引事與起興之物相照應,亦必有詩人議論。

法三: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准過秦,作賦擬子虛。(一結)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二結)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三結)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點題)

——左思《詠史》

鳳飛九千仞,五章備彩珍。(興起)銜書且虛歸,空入周與秦。橫絕歷四海,所居未得鄰。(一結)吾營紫河車,千載落風塵。藥物秘海岳,采鉛青溪濱。(二結)時登大樓山,舉首望仙真。羽駕滅去影,飆車絕回輪。(三結)尚恐丹液遲,志願不及申。徒霜鏡中發,羞彼鶴上人。(四結)桃李何處開,此花非我春。惟應清都境,長與韓眾親。(點題)

——李白《古風》

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領起)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一結)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二結)主上頃見征,歘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三結)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祗是走踆踆。(四結)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點題)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宕開一筆作結)

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此三首,皆自述心情,而詩意層層轉折,層層遞進。李白一首,尤見章法。

至於五古長篇,則以老杜《北征》、《自京至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為正宗。鍾惺云:「當於潦倒淋漓、忽正忽反、若整若亂、時斷時顧處得其篇法之妙。」[3]茲舉杜甫《北征》及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為例,以見五言長篇法度。

北 征

杜甫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賦起)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一結,先說時事,接下來才入征途)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二結,總寫,所謂提領之法)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邠郊入地底,涇水中盪潏。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三結,倒敘也)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四結,穿插一段平怡之景,看似閑筆,實為逗出「緬思」二句,乃反襯之法)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沒。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五結,此段為過渡,承上啟下)

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六結,直敘)

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髮。(以提頓轉接,總起以下三結)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七結,敘妻)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海圖坼波濤,舊綉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八結,敘兒女)

老夫情懷惡,嘔泄卧數日。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九結,敘自身)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二句為過渡,再轉)

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十結)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新歸且慰意,生理焉能說。(十一結,「翻思」二字插敘)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仰觀天色改,坐覺祅氣豁。(十二結,以上皆寫兒女語態,自「至尊尚蒙塵」一句,轉得極有力。)

陰風西北來,慘澹隨回鶻。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十三結)

聖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十四結)

官軍請深入,蓄銳何俱發。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恆碣。(十五結)

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興中有比,以為轉接)

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十六結。自「陰風西北來」至此,皆是補敘)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奸臣竟菹醢,同惡隨盪析。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十七結,「憶昨」二字,直領到此處,乃插敘之法。「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二句互文,上句「夏殷」之外兼含周代,下句「褒妲」又兼含夏桀的寵妃妹喜。)

凄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園陵固有神,掃灑數不缺。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十八結,總合全篇。以「煌煌太宗業」與以上十七結相對照,意謂:今上不仁,遂令庶民殘害,真太宗皇帝不肖子孫也。無限悲憤之情,而不明白說出,反更見沉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李商隱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還秦。南下大散關,北濟渭之濱。(賦起)

草木半舒坼,不類冰雪晨。又若夏苦熱,燋卷無芳津。高田長檞櫪,下田長荊榛。農具棄道旁,飢牛死空墩。(一結,直接承上總寫,為下篇敘述張本。亦是賦法。)

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存者皆面啼,無衣可迎賓。始若畏人問,及門還具陳:(二結,領起以下「具陳」之事。)

「右輔田疇薄,斯民常苦貧。伊昔稱樂土,所賴牧伯仁。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親。生兒不遠征,生女事四鄰。濁酒盈瓦缶,爛谷堆荊囷。健兒庇旁婦,衰翁舐童孫。(三結,皆自」伊昔「二字領起。鋪敘之法。右輔為鳳翔府,其地田疇本薄,其民常苦貧,而所以稱樂土者,所賴吏治之佳美。)

「況自貞觀後,命官多儒臣。例以賢牧伯,徵人司陶鈞。(四結,「況自」二字,照應、深化前文。四句寫貞觀之治,下筆如此簡練。蓋前文已寫盡盛世氣象,此處只需作一照應,如再鋪敘,即淪為俗手矣。)

「降及開元中,姦邪撓經綸。晉公忌此事,多錄邊將勛。因令猛毅輩,雜牧昇平民。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或出幸臣輩,或由帝戚恩。中原困屠解,奴隸厭肥豚。皇子棄不乳,椒房抱羌渾。(五結,「降及」以下,字字沉痛,鋪敘中雜以議論。晉公為李林甫。此結寫安史之亂,肇由林甫。皇子棄不乳,指林甫讒殺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椒房抱羌渾,用安祿山事迹。祿山生日後三日,玄宗召祿山入內,貴妃以錦繡綳縛祿山,令內人以彩輿舁之,玄宗就觀,大悅,因賜貴妃三日洗兒金銀錢。自是宮中皆呼祿山為祿兒,不禁出入。)

「重賜竭中國,強兵臨北邊。控弦二十萬,長臂皆如猿。皇都三千里,來往同雕鳶。五里一換馬,十里一開筵。指顧動白日,暖熱回蒼旻。公卿辱嘲叱,唾棄如糞丸。大朝會萬方,天子正臨軒。彩旗轉初旭,玉座當祥煙。金障既特設,珠簾亦高褰。捋須蹇不顧,坐在御榻前。忤者死艱屨,附之升頂顛。(六結,此結寫祿山專受玄宗之寵,極見氣焰之囂張。賦中有比,遂不枯槁。)

「華侈矜遞炫,豪俊相併吞。因失生惠養,漸見徵求頻。奚寇西北來,揮霍如天翻。是時正忘戰,重兵多在邊。列城繞長河,平明插旗幡。但聞虜騎入,不見漢兵屯。(七結,寫祿山之反,而唐軍未有防備。)

「大婦抱兒哭,小婦攀車轓。生小太平年,不識夜閉門。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生分作死誓,揮淚連秋雲。(八結,寫人民之苦難。)

「廷臣例獐怯,諸將如羸奔。為賊掃上陽,捉人送潼關。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旋。(九結,寫君臣倉皇逃竄,「廷臣例獐怯,諸將如羸奔」二句互文,是明刺,一個「例」字入木三分;「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旋」則是暗諷皇帝。)

「誠知開闢久,遘此雲雷屯。送者問鼎大,存者要高官。搶攘互間諜,孰辨梟與鸞。千馬無返轡,萬車無還轅。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南資竭吳越,西費失河源。因令左藏庫,摧毀惟空垣。(十結,「誠知開闢久,遘此雲雷屯」用反語。此結接上勾勒。)

「如人當一身,有左無右邊。筋體半痿痹,肘腋生臊膻。列聖蒙此恥,含懷不能宣。謀臣拱手立,相戒無敢先。萬國困杼軸,內庫無金錢。健兒立霜雪,腹歉衣裳單。饋餉多過時,高估銅與鉛。山東望河北,爨煙猶相聯。朝廷不暇給,辛苦無半年。行人搉行資,居者稅屋椽。中間遂作梗,狼籍用戈鋋。臨門送節制,以錫通天班。破者以族滅,存者尚遷延。禮數異君父,羈糜如羌零。直求輸赤誠,所望大體全。(十一結,寫德宗朝大唐國力的進一步潰敗,賦稅日繁,民眾苦難愈深。)

「巍巍政事堂,宰相厭八珍。敢問下執事,今誰掌其權。瘡疽幾十載,不敢扶其根。國蹙賦更重,人稀役彌繁。近年牛醫兒,城社更扳援。盲目把大旆,處此京西藩。樂禍忘怨敵,樹黨多狂狷。生為人所憚,死非人所憐。快刀斷其頭,列若豬牛懸。(十二結,此處寫文宗朝鄭注亂政。)

「鳳翔三百里,兵馬如黃巾。夜半軍牒來,屯兵萬五千。鄉里駭供億,老少相扳牽。兒孫生未孩,棄之無慘顏。不複議所適,但欲死山間。(十三結)

爾來又三歲,甘澤不及春。盜賊亭午起,問誰多窮民。節使殺亭吏,捕之恐無因。咫尺不相見,旱久多黃塵。官健腰佩弓,自言為官巡。常恐值荒迥,此輩還射人。(十四結,此二結寫官匪之亂。「爾來」一句,略見層次。)

愧客問本末,願客無因循。郿塢抵陳倉,此地忌黃昏。」(十五結,照應前文「始若畏人問,及門還具陳。」)

我聽此言罷,冤憤如相焚。昔聞舉一會,群盜為之奔。又聞理與亂,在人不在天。我願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頭出鮮血,滂沱污紫宸。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使典作尚書,廝養為將軍。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聞。(十六結,純是議論點題。此首借鳳翔村人的話,就有唐一代史實逐步寫來,一筆不亂,堪稱唐代由盛而衰的一部詩史。)

以上所講,僅就五古自身的體性而言,學者似亦不必太過牽合,總之依照自己的性情、愛好去寫詩。到不了五古正格的風骨遒勁,那就學常建、王維等人的清空窕窈。因為風骨、氣象這些東西,靠的是胸襟、識力,必須要作者具有深厚的歷史感才能寫得出來的。


[1] 姜夔《白石道人詩說》云:「守法度曰詩,放情曰歌,體如行書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曰引,悲如蛬螿曰吟,通俚俗曰謠,委曲盡情曰曲。」

[2] 收入《河嶽英靈集研究》,中華書局1992年9月。

[3] 《唐詩歸》卷十九

推薦閱讀:

董其昌行書跋《張旭古詩四帖》
媽媽?我為什麼要學古詩文?
這十首神韻叫絕的疊字古詩詞,怎一個美字了得!
「天涯何處無芳草」下一句?那些永遠不知道怎麼接的古詩詞!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