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搭手即飛」的「空勁」秘密(凌空勁探秘)
再談王薌齋作者:瀚海鶴來源:《精武》2009年第10期 編輯:朱銘宇最近看到車星辰所寫之文章對王薌齋先生的武功及人品提出了質疑,而大成門人卻不屑與之辯論反駁,我作為對意拳(大成拳)感興趣的門外人出於公平之心,想要在此談談我眼中的王薌齋先生。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王選傑、崔瑞斌、姚承光兄弟為代表的意拳(大成拳)門人通過自己的技擊實力和大力宣傳使大成拳揚名天下。這難免讓一些武林中人看著眼紅,緊接著一個接一個曾打敗過王薌齋的前輩被搬了出來,這其中尤其以孫氏太極傳人童旭東鼓噪最甚。我最近看了其《孫氏武學研究》一書,對其武學研究還是很讚賞的,唯一覺得不妥的就是童旭東這些年的一貫作風,把孫祿堂先生吹成了神,什麼各門各派的高手都敗在孫氏傳人手上。他有意無意地不忘貶低大成拳,道聽途說了不少故事。下面我就王薌齋的師承、武功、品行來談談真正的王薌齋。王薌齋的確是郭雲深的弟子郭雲深晚年在徒弟李振山家養老授徒。而李振山又恰是王薌齋的親姐夫。王薌齋幼時患有哮喘,十歲左右被其父親送到郭雲深處學習。郭雲深為形意拳承前啟後的人物,見王聰明伶俐,便留其在家中學藝,視如己出。王薌齋則視師如父,加之其聰穎過人,練功刻苦,深得師父喜愛。1900年,郭雲深去世,此時,王薌齋已經跟隨他學習了多年的形意拳,然後才是和姐夫李振山學,因此王學的都是正宗的郭雲深系形意拳,並且這些都是童子功,這對於練習內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但是由於郭、王年齡差距過大,根本沒有想過拜師之事,直到王外出闖蕩武林才發現,沒有正式師承是會遭人白眼的,遂回來通過李的同意在郭墳前遞帖拜師。無論如何,墳前遞帖弟子也是真弟子,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更何況王向郭學了多年功夫,另外李洛能的孫子李振邦也承認王為師弟。王尊師重道,且與郭有很深厚的忘年感情,因此王在外闖蕩時以自己是郭的弟子為榮。但是由於王當時的年齡的確太小了,郭的再傳弟子孫祿堂、尚雲祥、郭慕俠等都比他大二三十歲,他們都不承認王是郭的弟子,因此造成了王在形意門內受人冷落的局面,同時也萌發了他遊學百家創新拳學,脫離形意門束縛的意願。王薌齋的武功水平由於他盡得郭雲深的真傳,他十七八歲時就練就了一觸即發的明勁功夫。頭次出門逛保定,將一位鏢局的趟子手抖了出去,可能就在此時王拜訪了一劉姓拳師,並與之搭手試藝,王瘦小枯乾,而劉身高體壯、功力雄厚,加之其對王(劉?)說自己是郭徒弟的憤怒,出手狠,將王打得砸塌了火炕,王回去後扛個大杆子到樹林里的墳地旁一練就是一天。據說八年後,王第二次出門再與劉切磋時,得到了對方的認可,王這時的功夫已少有敵手了,後到軍隊中謀職。1918年時,他在北京與尚雲祥切磋,尚雲祥是形意門中實力最雄厚的。據說他與孫祿堂對打時,孫也只能靠其身法和速度佔少許優勢。王薌齋在功力上輸給了尚雲祥,他頓時感覺到自己功力的不足,遂開始大江南北參學萬里,與恆林、方怡庄、吳翼翚等精良切磋,受益良多。王后來極推崇謝鐵夫,但經劉正先生考證卻查無此人,我猜想除去錯聽方言之外,很有可能是王將兩位心意六合高手組合成一個人,一個姓謝,一個姓鐵。心意六合拳史上有鐵氏傳人,至於謝氏,我在當代一本氣功精選書中看到有一位謝成焯先生家傳心意六合拳。王創立的意拳(大成拳)是以形意拳為基礎,綜合了心意六合拳、鶴拳、內勁一指禪、太極拳、八卦掌等多拳種的優點。王的太極、八卦得自其忘年好友楊少侯、劉鳳春,他們均是當時巨匠。當代台灣絕頂高手潘岳通過自己的實踐,終於悟到王站樁的高明所在。王之所以站樁就是因為站樁能開發超於常人的強大內功。王在站樁中融合了易筋、洗髓二經和少林內功一指禪,其功效內涵已遠超一般的站樁,更有「脊柱蠕動」的奧秘不為人所知,如此才造就了王后來的大成境界。李仲軒老人曾說功夫練成需經過「八魔」階段,很多人看不懂《大成拳論》,因為其中很多是王的「魔境」語言。尚雲祥也說過一個人能創拳了,說明他的功夫練成了。王以上兩點都做到了,他的武功能差嗎?若創拳後又被幾十個人擊敗,王有多大的臉還在武林中混呢,憑其聰明才智幹什麼不能混飯吃呢,但我絕非持王無敵論,我敬佩的是他的拳學水平。王本身先天能力不足,身材瘦小,假如遇到同樣的武功真傳而身材比王高大的人,王若輸了,我不會認為王丟人,反過來贏了,則說明那個人水平不行,我敬佩的是王以瘦小的身材擊敗無數身軀高大兇猛的壯漢。童旭東在武史研究中極重視民國期間的報紙、雜誌對孫祿堂的報道評價,認為以此為準(那時也和現在一樣,不缺少互相吹捧)。那童為什麼還相信道聽途說的歷史掌故呢?武無第二,尤其是王多與人不和,還有幾個人會說王好呢?韓起先生早已對掌故說手嗤之以鼻了,童為什麼非得相信那些空穴來風的傳說呢?有人編出無法查證的胡鳳山在杭州遊藝大會開擂前就三次擊倒王薌齋,這可能嗎?胡當時還只處於打的層次,只是速度快、勁力猛而已;而王早已達到控放的層次,最不怕的就是這類人。他那些身強力壯帶藝投師的徒弟便為明證。我不相信一個專門研究隨遇平衡的站樁大師,渾身精鍊錯綜螺旋的內勁在高頻振顫著,會被人擊倒?真正有功夫的人不是隨便比武的,何況還是打出火來真下手呢!正如李仲軒所說的高手比武,內勁往裡扎,不死則傷,沒有彈倒之說,若要說打傷王的頭部或面部或許還可相信。再說孫存周擊倒王一說,先不說王創拳後已不屑去主動找人切磋,假如胡擊倒王是真的,當時武林中人誰不知道孫比胡武功「高」,王還會皮癢去找揍嗎?再說像王、孫這樣的高手相遇,只要一看對方的眼神,便知高下了,哪裡還用得著打。還有天津韓國珍也說三次擊倒王,可能嗎?王的弟子張恩桐若還活著他還敢這麼說嗎?張是王門下實力最雄厚的弟子,但不是造詣最高的,當年張在天津傲視群倫,誰敢說半個不字,李仲軒文中所說的王弟子後來在天津崛起者就是指張,李書文大師在屋裡擊掌振得窗戶嗡嗡響,而張既不出拳,也不跺腳,只是渾身一抖,「嗡」的一聲,窗戶紙都破了。張當時被稱為「真正的老虎」,後得半身不遂,坐在椅中只是一抬手就將一位名家抖了出去,張如此深的功夫卻對王佩服得五體投地。王若武功不行,得全國摔跤、拳擊雙料冠軍的卜恩富能拜他為師嗎?張占魁門下身手最為敏捷的裘稚和能拜他為師嗎?評價王薌齋的文獻較少,1933年金恩忠作為旁人在《國術名人錄》中對王薌齋進行了較為客觀的評價:「王薌齋,河北深州人,幼嗜技擊,能深入形意三摩地者,只王薌齋一人而已(這句話的確是誇大事實,得罪很多人,也是後來遭人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博學多能,金石書畫有古意,尤精曲歌,王往往為爭藝術長短則與人不和,然不以此自餒,有知而來訪者仍口講指畫,樂為人道,其熱忱毅力實有異於常人者,南北武術名手,多與王善,初疑其技反如斯,既久,較藝,莫不服其技之精絕也,王於五行拳、十二行拳之理解,皆深得其奧,且長於三拳,作者常見其表演,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彷彿如影之隨行者然,然終以曲高和寡,深為扼脈焉。」可見王薌齋的武藝是金恩忠親眼所見的。起碼1933年時武林中還沒有王比武失敗的傳聞,否則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三次擊倒之樂事豈不很快傳遍武林。至於在1929年杭州遊藝大會上,王沒有什麼表現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當時王已經四十多歲了,與王年齡相仿的都已成名家。比武關乎一個人的飯碗,不是隨便能比的,當時杜心武、劉百川、孫祿堂、張策等匯聚一堂,誰敢當眾向誰挑戰,何況還有缺武德者的唾沫星子隨時等著淹沒你。另外當時官方武林基本被李景林、孫祿堂掌控者,孫與李為莫逆之交,以孫當時在武林的地位和威望,他堅決不承認王為郭雲深之徒,王無疑被整個官方武林給否定了,哪裡還有展示才華的餘地呢?加上形意門大多數人對其不認可,王上台表演都沒練形意拳,只表演了梅花拳的腳法,被人誤認為是戳腳,還表演了現在勾銼試力的前身「滄海龍吟」。編胡勝王故事者還以為「滄海龍吟」是哼哼的,可見故事編得漏洞百出。此也是當時各地武館沒人敢聘請王當教練的原因,王的入門先站樁他們也接受不了。童還看到王注重站樁廢棄套路,就想當然的認為大成拳不能動靜合一,只能站著不動後發制人,並認為這是王敗於孫的原因,豈不知大成拳站樁是靜中寓動(微動),試力、走步為動中寓靜(動樁),。健舞是活套路,試力、走步、單操、健舞均是拳架(活樁),何況還有五式二十一法,都是保持站樁架原則狀態下求取各種內勁的拳式,如何不能動靜合一,無論是站著不動,還是高速運動起來,隨時都能做到一觸即本能發力。童是受王(王薌齋)站著不動搭手人飛的表象所迷惑的,實際上王已達本能化境,即對方出手瞬間,其已先感知其落點,只需內部自動微微調整,便已勝券在握了,根本無需大動。王薌齋的品行一個作古多年的人,其品行我們無法親身感受,只能從歷史資料和後人的講述中去感知。眾所周之,所謂文如其人,觀其所著文章我們就會感知其人。我每讀王之拳論,常常會有一種感動,似乎能感受到王那顆熱忱之心,在向我們講述拳學對於利國利民的重要意義。這樣一個對祖國對人民充滿一腔赤誠的人能是大奸大惡嗎?王錯就錯在不應接受漢奸張壁的邀請到四存學會去當教練。王由於回家鄉集訓徒弟,可能坐吃山空,就接受了老友齊搌林的邀請去北平生活,王也不是完人,在當時的背景下,受國民黨曲線救國的宣傳影響,王很可能非常認同「四存思想」,況且張壁表面是大商人身份,王怎知他背後的具體身份。且四存學會也只是一個民間各派的學術組織,不是漢奸組織,王沒為日本人做事,並不參與賣國苟且之事。劉正先生已考證出王之徒弟馬驥良並非是漢奸馬驥良,同名而已。王外表斯文,在外結交的也都是文化曲藝界的名人,如果他真是漢奸,齊白石、李苦禪怎會與他有深交?可惡的是編造者為證明王是漢奸,竟將齊白石也說成是漢奸,天地良心啊!澤井健一懇求七天王不得已收了他,但王根本沒對他多加照顧,只是講大道理,允許他隨時請教,澤井主要是跟姚宗勛學的,並未得真傳,這可從其徒弟大敗空手道高手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多次來北京學習看得出來。有人又說王曾加入親日組織「新民會」,但一直未見實證,即使真加入了也定是被逼迫或虛與委蛇,不幹實事而已。當年北平通背拳研究會為漢奸把持,誰能說其門下武術家都是漢奸啊,從王與人比武從不傷人可看出王的道德還是高尚的,當年指派姚宗勛打了武培卿一人,那是因為武在報紙上辱及了郭雲深而使王大怒,此事更加說明了王尊師重道。我讀《王薌齋答記者問》一文,讀出了與李紫劍、車星辰相反的感覺,聯繫當時背景,感到王的文中另有深意。王在報紙上大貶太極拳、通背拳而獨尊八卦掌,其實是在暗罵軟骨頭、漢奸之黨。因為抗戰一爆發,太極名人紛紛跑路南撤,太極門中又出了大漢奸褚民誼,吳圖南也在汪偽體育部門任高官(王、吳二人關係不合),許禹生參加日本運動會主動向日本天皇脫帽鞠躬,通背拳當時被日本漢奸所把持,只有八卦掌程廷華是早年的抗戰英雄,王對其充滿敬佩之情。只是我的獨特發現,也屬望文生義,如同某些人的望文生義一樣。李、車詬病的「拳成兵器就」一語,王在報紙上答記者問時沒提到此說,此說在《大成拳論》中,當時是給弟子學習的內部資料,不是公開出版的文字,完成時已是抗戰後期,與讓同胞束手待斃不搭邊,此句王的本意是若得拳中內勁,任何兵器拿在手中都是手臂的延長,這是王的一貫拳學主張,他也以身證明了,王在上海以拖布桿對一高僧的禪杖,瞬間高僧飛出砸在痰盂上,在場的張長信都沒看清王是如何打的。王還以小木棍輕鬆戰勝澤井的東洋刀,渡邊的長槍,均是一觸即飛。李、車所說的另有深意,只是自我的想像而已。為什麼當時武林中真正的漢奸拳、漢奸現在無人提無人罵,而非得抓住王的小節大做文章呢?嫉妒二字在作怪吧!看到大成拳紅了就眼紅,看到王被稱為「拳聖」就上火,王當年貶低其他拳種之舉尚屬學術探討範圍,絕非像現在某些人搞人身攻擊,道德水準高下立分。童貶低王及其拳學,無非是想讓孫氏武學唯我獨尊,天下第一;李想批倒批臭大成拳學,無非是想讓軌連拳學取而代之;車在雜誌上東咬一口,西咬一口到處挑事,無非是想吵大自己的知名度便於招生賺錢。你們為什麼看不到王與日本人比武時勝負必爭呢?為什麼看不到王對中國的拳學和養生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呢?給自己上點眼藥水吧,不要為了一己私利再拿王薌齋和大成拳說事了!一篇關於王薌齋的重要史料——《形意拳微義》轉自圖破壁的博客武術史料 《形意拳微義》作者 許天馬清道光間,北方言形意拳者,莫不奉郭雲深為泰山北斗。蓋當時雖名家輩出,然終不逮郭技深邃。同門切磋,郭時以崩拳出擊,當者莫不披靡,甚有身受鉅創者,是以有一崩拳打遍天下之諺。郭嘗曰:「彼徒知崩拳勢如連珠,而不知有巨浪奔騰之義。是只知有順力而不知運逆力也,只知原動力而不知反震力也。故同一崩拳,彼不能抗我者以此。豈真有神秘之術哉?」余嘗聞諸前輩雲,凡與郭較藝,兩手相抵,即牢不可脫,微特不能前進,即欲後退亦不及矣!溯形意拳於明清邅遞之際,自蒲東姬際可於終南山得武穆拳譜後,抉其精微,傳授門徒甚眾。迨神拳李洛能出,遂為形意拳之魁師。而郭雲深則實其入室弟子也。郭僅一子,好騎射,墜馬死,乃以絕技盡授於同里王獻齋(王薌齋)。嗣因喪明(子?)之痛,年四十餘(七十餘),竟憂憤卒。傷已!十五年春,王獻齋先生來滬,我師高振東往訪於一品香。傾談良歡,若有宿緣。吾師遂以師禮事之,而獻齋先生亦傾心相授,初不自秘。於是吾師形意拳之形勢,遂為之一變。一日,欣然告余曰:「余遇人多矣,若王獻齋先生者,真可謂能形意拳者矣!當余手與彼手相接時,第覺彼手跳動不已,有如激電。餘思運勁前進,不知余手經彼手震撼,遂致全身散漫,瞬息余已傾跌丈外。余既佩彼技之神,乃益知餘二十餘年所殫精研力之形意拳,苟與獻齋先生較,實無異於邱垤之與泰山爭其巔也。余鑒子學藝心誠,今將所得於獻齋先生者,轉以授子矣!」由是高師暇即蒞余處,為余矯正形勢,口授真諦。果與向者迥異而切於實用,乃不揣譾陋,爰將高師口授精義,及自以為心得者,記錄於後,儻亦為愛習形意拳者所樂聞,而以為探索之資乎!一抖摟,氣貫十指堅如鐵。何謂抖摟,自頂至足無非力。氣由毛孔發,力從足根生。心胸寬平,空空洞洞,不著纖微塵。氣降丹田響連聲。若一努氣,周身若將繩捆住。外貌雖強梁,內實寡靈機。立如平準,腰如車輪。目內視,耳內聽,一息靈光懸頭頂。唇似張非翕,齒骨微齘,舌攪上齶,津液口內生,味甘勝瓊漿。提膝裹胯,意似旋螺,順中求逆,意若全身騰起,自能完整一氣。足有三夾,足背灣處,膝後灣處,膀胱處,此三處宜夾。手有三夾,手背灣處,肘灣處,腋下處,此三處宜夾。此六夾,是用意夾,不是用力夾,又非拼緊之謂。若一拼緊,即為死勁。死勁即斷勁,斷勁不能發新力。勁斷氣不斷,氣斷意不斷。有意無意,虛空粉碎。節節分段,處處聯絡,是為聽勁。由聽勁而臻懂勁。能懂勁,然後能隨人而不虛發矣!摘錄《金鋼鑽月刊》1934年第1卷第12期圖破壁的【評曰】此文極有價值,頗能矯正我之前的認識。一、高振東確實是王薌齋(即文中的「王獻齋」)的弟子,大成拳傳人的說法無誤。二、王薌齋確實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形意拳高手,功夫未必遜於巔峰時期的孫祿堂。高振東回憶:1928年6月,孫祿堂在中央國術研究館遇到王子平挑戰,只能派孫存周、李玉琳到上海請高振東出面。可見,不僅年老的孫祿堂的功夫不如那時的高振東,其次子孫存周和大弟子李玉琳都不如高振東。而1926年時的高振東的功夫卻遠遜於王薌齋。雖然拜師的兩年時間大有長進,但比起其師的功夫應該還是有相當差距的。照此看來,1929年時孫祿堂不敵趙道新也是合情合理的。以前,本人受孫門童某的說法影響,過於輕視王薌齋,現在看來錯得離譜。意拳、大成拳後來的異軍突起,絕非偶然。三、整個拳論非常精妙,取太極拳的名詞卻賦予了新的涵義。圖破壁的【個人感想】「年四十餘,竟憂憤卒」——此處可能是筆誤。同樣是許天馬寫的,之前發表的另一篇文章,《八卦形意拳名家小傳——郭雲深》(《金剛鑽月刊》1934年第1卷第8期)中記載的是「壽至七十餘而終,深縣王宇僧、李奎垣、許占鰲等皆其入室弟子也。」文中記載的高振東的說辭,顯然是經過作者的翻譯。高振東文化水平很低,不可能有如此文采。但在民國那個時代,作者將其師的口頭語翻譯成文言書面語是正常的、必需的。這不同於孫門童某後來編造史料慣用的偽文言文體。也許是為了報復大成門宣揚的孫祿堂1929年不敵趙道新的故事,孫門童某連續編造了胡鳳山、孫存周輕取王薌齋的故事,又把王薌齋的功夫貶得極低。從孫祿堂請高振東出面應對王子平的挑戰,以及高振東師事王薌齋這兩個史實來看,所謂胡鳳山、孫存周功夫高於王薌齋是不可能的,而晚年的孫祿堂不敵趙道新卻是非常可能的。在孫門童某眼裡,孫祿堂越老越厲害,晚年都成「神」了。事實上,除非是修道大成如董海川、杜心五之流,其他武術家的功夫到了七八十歲是定然會大幅衰減的。而孫祿堂連輕功都未練出,晚年容貌頗為衰老,根本談不上修道的成就。因此,晚年的孫祿堂不敢迎戰王子平,與趙道新搭手力不能支,這些都是正常的,卻不能以此論定孫祿堂巔峰時期的功夫。當代意拳(大成拳)的發展方向——寫在紀念姚宗勛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之際臨清市大成拳(意拳)學會會長:陳明意拳,我國傳統拳術之一,又名大成拳,為河北深縣王薌齋先生所創。本世紀20年代中期,王薌齋先生針對當時武術界崇尚花拳繡腿的時弊和執著於一招一式的片面傾向,為道破其非,闡明真義,遂在形意拳的基礎上,汲取眾家之長,摒棄了沿襲幾百年的套路與固定招式,參以學理,證以體認,創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無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為意拳,是為強調「意」在拳術訓練中的重要作用。後經幾十年的不斷發展,遂成為今日之意拳。意拳的創立是我國傳統武術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術界的巨大震動。當年,許多中外技擊家紛紛前去拜訪王薌齋先生,共同探論拳學,相互切磋技藝。40年代初,北京名宿張玉衡,齊振林二老先生對意拳甚為讚賞,故贈意拳名為「大成拳」。此乃意拳之所以又曾名大成拳的緣由。多年來,意拳對於增強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好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意拳在王薌齋先生衣缽傳人姚宗勛先生的努力之下,保留了我國傳統拳學的技擊效用,吸收結合了西方搏擊的訓練方法和理念,使意拳成為了一種能適應現代擂台搏擊的特徵,成為了一套具有完整的思想理論和科學訓練體系,可以說今日之意拳是中外拳學之精華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對眾多學科的深入研究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正因意拳外延範圍的不斷拓廣,使意拳的社會價值已遠遠超出了其拳術本身的範疇。但是意拳發展至今,仍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當年,為了能使意拳與現代擂台搏擊融合,姚宗勛先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他將西方拳擊的訓練方法與意拳結合,使意拳在技術風格、訓練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遺憾的是,姚宗勛先生之後,現在的意拳同門對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逐漸的冷淡下來。但不可避免的是,當代意拳要想發展必須與現代散打,泰拳,巴西柔術等相結合,才能更加完善。王薌齋先生20年代以前創立意拳(大成拳)時,就是相互交流切磋,獲取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拳種流派的第一手寶貴資料,並對其內容和拳理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和深入的研究,前後歷經二十年的潛心鑽研,終於洞察到我國傳統拳學的真諦,我們還是要根據王老師的思想精髓,來創新,改革,道破其非,闡明真義,參以學理,證以體認,發揚意拳精神,弘揚中國傳統武術。當代很多意拳名家,因為怕學生受傷,搞散手對抗時不真打,只把推手當作終極目標,時間久了,別說意拳的一般學生,就是意拳當中的佼佼者,再與對外交流時,也是吃虧不少,若是希望上擂台,那更是天方夜譚,當然,有的意拳武館也嘗試上擂台,自身功夫水平雖然有限,卻還不虛心向外界學習,結果是負多勝少,好不容易贏一場,對手的水平更差。目前練習大成拳(意拳)參加擂台賽比較多的是臨清市意拳散打搏擊館館長陳超群先生與副館長陳超武先生,他們向意拳大師崔瑞彬老師學習四年,盡得意拳精髓,而後又向中國散打王宋大鵬先生和泰拳王學習了兩年散打技術,泰拳技術。他們的戰績有:陳超群2009年四月北京天宏杯65公斤第三名.北京武術院國際意拳培訓中心散打隊長,接受了全國各地武術愛好者的挑戰,無一敗績。2010年獲得河南電視台《武林風》走進臨清全國海選預賽決賽雙冠軍。2010年8月8日《武林風》明星對抗賽決賽冠軍。2011年1月獲山東《功夫王》走進河南新密70公斤冠軍。2011年4月29日《功夫王》中日對抗賽走進臨清打敗日本次輕量級王者山本·登,獲得65公斤級冠軍。2011年12月30日陳超群參加山東茬平「英雄會」世界自由搏擊王者爭霸賽打敗泰國拳王龍刺獲得70公斤級冠軍。陳超武在電視台《精武英雄》《武行天下》河南電視台《武林風》走進臨清中日對抗賽,《武林風》外場賽事等打比賽都得過冠軍。綜上所述,如果當代意拳還是按照現在的模式發展下去的話,已經很難與現代散打搏擊比肩了,所以我們要改革,要創新,這一點也是完全符合姚宗勛先生武學思想的。當年姚宗勛先生正是對意拳進行了改革,才有現代意拳更大的發展空間。可是,在意拳發展的同時,別的搏擊運動也都在積極的改進和提高,所以意拳如果還是現在這個樣子的話,實際上原地踏步也已經是落後了。比如:意拳要學習散打的優點,散打招式靈活多樣,注重摔技,擊打速度快招式靈活(可打可摔)是一種完全為因比賽而產生的拳術,實戰性極強。我們必須把他這些優點學習過來,形成意拳自己新的風格,同時意拳也可以彌補散打的缺點,意拳通過站樁訓練出來的拳法是整體力,拳重有穿透力,而且節奏快,臨清市意拳散打搏擊館館長陳超群就是個例子,他在訓練意拳的時候,結合散打的優點,打比賽時多次用重拳擊倒對方的技術就是當代改革後的意拳了,2011年4月陳超群在山東臨清中日對抗賽65公斤比賽時擊倒日本次輕量級王者山本·登時,就是運用散打的拳速快,組合拳多,意拳的整體力,穿透力等技法擊敗山本·登的。意拳還要學習泰拳的優點,泰拳優點:抗打性強,非常剛猛,攻擊力量很大,泰拳非常注重肘攻和膝攻,肘法和膝法多樣,攻擊力非常強。現在主流的搏擊都比較傾向泰拳的使用。泰拳的掃踢、正蹬、箍頸膝撞、肘法,發力科學,實用性強,已經被世界格鬥屆所承認,在自由搏擊和綜合格鬥比賽中隨處可見泰拳技術的影子泰拳訓練注重硬度和抗擊打,注重一擊必殺擊倒對手,殺傷力強,泰拳動作迅猛有力而且擅長使用威力巨大的肘膝,拳手速度力量還有硬度上都很強. 在實戰和比賽中經常看到一擊倒地的場景.,所以我們意拳訓練者要學習泰拳的肘攻和膝攻,掃踢、正蹬、箍頸膝撞。這樣就可以彌補我們在平常訓練時的一部分缺點,打比賽時就增加了多幾層的勝利希望。意拳還要學習巴西的柔術,優點:適合各種身材,降服技(關節技,絞殺技)多,發力更巧妙,巴西柔術起初是一種扭斗的武術,它的技術和策略都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柔術練習者,擅長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一旦形成控制姿勢,柔術練習者可以使用關節技、絞技或擊打技術等多種攻擊手段,將對手制服。所以我們要在平常訓練時把這一項優點加入我們的意拳中去,使我們的意拳弟子學到的技術更全面,更實用。對於器械,真正的器械就是擊劍,所以意拳學習器械時就要學習擊劍的優點,面對危機時刻,沉著、冷靜、注意觀察、迅速判斷出對方的動機和下一步行動的可能性;擊劍講究的又是距離防守,所以,你會讓對方永遠無法接近你的身體,快節奏、短距離、動作簡潔等特點的變化,採取積極主動、以我為主的方法控制對手,儘快發現對手的漏洞,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並果斷採取對策。這樣對運動員在場上的觀察能力、抗干擾能力、適應裁判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從而抓住時機一擊制勝。綜上所述,我們當代意拳的練習者如果只是想養養生或者想掌握一般的散打技術就滿足了,則大可不必學習其他優秀拳種的技術了,但要想在擂台上獲勝或者想掌握更高深的技擊術,則必須在堅持學習意拳基本功法的基礎上學習散打,泰拳,巴西柔術等優秀拳術精華,形成我們意拳新一代技術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使意拳更完善,技術更全面。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意拳在眾多技擊拳學的門派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才是我們當代意拳發展的方向。希望意拳同門要義姚宗勛先生科學求實、與時俱進的武學思想為指導,群策群力,把意拳推上擂台,讓中國武術奇葩意拳在現代搏擊擂台上展現其真實的風采。
推薦閱讀:
※全息探秘:九宮飛星法
※金剛不壞之身是如何煉成的? 探秘汽車防腐工藝
※探秘中年人婚姻
※玉璇璣探秘
※「原創」八字空亡秘境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