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面臨的真正危機是思想危機

中國社會發展中存在一個悖論:一方面,在體制內領導層一直呼喚思想的解放,通過思想的解放來推進和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人們又發現,各方面的改革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沒有能夠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根本原因是這一輪的思想解放沒有體制保障。

中國前三十年的改革,也許最重要的是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制度。但是要改革的空間還是很大。後三十年的改革重點將是現代社會治理結構的建立,也就是說是社會改革。

我們發現,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與目前面臨的問題幾乎一樣多,甚至問題還要更加「深刻」一些。

  社會改革方面,包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教育和環保等是這些年裡的改革重點,但執行過程中困難重重,各方面都在做工作,就是深入不了,效果不好。政治體制改革更是提不到議事日程上來。

從本質上說,思想危機才是中國改革面臨的真正危機。從表面上看,中國並不是沒有思想。從社會思想的角度看,現代的中國社會和傳統社會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思想危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是沒有「思想」,而是各種思想沒有真正的交鋒。大家各說各的話,各自尋找社會支持力量。什麼老左派、新左派、民族主義、新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等等都在大行其道。

  第二,很多思想實際上是舶來品。不少人從海外進口「思想」,而不是從觀察中國的實踐來發掘和發展思想。這些舶來品思想是沒有現實可行性的。

  第三,思想和權勢的結合。就是說,思想往往是為權勢階層說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缺乏公共精神。大多數弱勢社會群體如工人、農民和農民工本身沒有知識分子代言人。

第四,思想的極端化。例如左右派各自的定位就是這樣。左派看到改革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往往想著要往回走。因此,左派話語的主題詞經常是和毛澤東思想、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聯繫在一起的。其核心說穿了就是政府萬能論。

第五,「思想」沒有來自社會。政府是思想的產出者還是社會產出思想?人類歷史上各種思想有哪一個是政府的思想?從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孔子、墨子、老子,到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印度的釋加牟尼以及希伯萊的耶穌,到近代的康德、黑格爾、羅素、馬克思,這些思想的產出者沒有一個不是來自「民間」。

如果沒有是政府管理思想與民間智慧的良好的合作,實在難以產出當代中國需要的思想和價值體系。

推薦閱讀:

改革開放的優點和缺點有哪些?
積極穩妥推進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
大江東去之宋運輝與程開顏
廣東改革開放的奠基人
如何評價「過去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則是摸著毛熊過河」這句話?

TAG:中國 | 思想 | 改革 | 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