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傳略》之乾隆帝弘曆(4)

馬戛爾尼使團來訪 乾隆朝的對外關係,仍奉行前朝的閉關政策,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不多。值得寫一筆的是英國首次派遣馬戛爾尼使團來華。 清入關後,由於其落後性,同時為了保護封建經濟,消弭足以危害其統治的外來因素,實行比明王朝更加嚴厲的閉關政策。鄭成功在台灣舉兵抗清時,清廷嚴令「片板不準下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朝統一台灣,次年下令開放海禁,允許中國商民出洋貿易,又指定廣州、廈門、寧波、上海四個口岸與外國通商。廣州是對外貿易的中心,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英國在廠州設立商館,貿易趨於經常化,貿易總值已超過歐洲國家對中國貿易值的總和,居外商中的領袖地位。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英國開到廣州貿易的商船已達62艘。開放海禁後,中外海上貿易雖有相當發展,但實際上對外貿易集中於廣州一地,外國商入對此極為不滿。。18世紀後期,英國進入產業革命,近代工廠制度的勃興和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生產力突飛猛進。代表工商業資本家利益的英國資產階級政府積極推行對外侵略與擴張政策,為英國資本主義企業尋求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也就成為英國資產階級更加註意的目標。為了突破中國對通商的種種限制,英國一心想在廣州以北開港,以打開中國市場。可是對於外表強大而實際上正在衰落的中華帝國,他們所知甚少。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英國政府派遣喀塞卡特為第一次來華的使節,但喀塞卡特在途中病死。幾年以後,由東印度公司建議,英國政府決定派遣正式使團訪華,目的是想通過與清王朝最高當局談判,使清廷取消對外貿易中的種種限制和禁令,獲得更多的權益,同時也為了了解中國的情況,窺伺中國的國力,以為英國殖民主義者下一步行動提供依據。這便是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背景。 馬戛爾尼長期在英國外交界供職,曾任英國駐俄國公使,1792年被他的好友、英國國務大臣敦達斯任命為特使。副使斯當東是馬戛爾尼的摯友,曾在印度從事外交活動,也是一個推行殖民主義政策的老手。使團包括軍事、測量、繪圖、航海等人員100多人,分乘由「獅子」號有64門大炮的軍艦、「印度斯坦」號東印度公司載重量最大的遠洋船和「豺狼」號供應船組成的船隊,於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9月25日由英國朴茨茅斯港啟航,直駛天津。1793年6月到達廣州。廣東巡撫郭世勛向乾隆帝奏報。因為使團名義上是為祝賀乾隆帝80壽辰而來,乾隆帝十分高興,甚至當成是藩屬的貢使前來朝貢,諭令沿海各省督撫委派大員作好接待準備,迎送犒勞。又囿於「天朝上國」的虛矯自大和固步自封的偏見,命各地保持警惕,以防意外。1793年6月21日,英國使團的船隊經澳門北上。7月25日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十八日到達天津的大沽。乾隆帝決定在熱河行官接見英使,命駐刮天津的長蘆鹽政徵瑞承辦接待事宜,並帶同前往熱河。英使到天津後,直隸總督梁肯堂和徵瑞設宴款待,然後換乘木船駛往北京,在北京城郊宏雅園和城內小住,乘使團自帶的豪華馬車赴熱河。 這時,大學士和坤就使團覲見皇帝的禮節與馬戛爾尼反覆磋商,頗費一番周折。清廷要求他行跪拜大禮,馬戛爾尼堅持按英國臣民覲見本國君主的禮節,屈一膝,趨前吻手。雙方僵持不下。乾隆帝很不高興,在上諭中說:「似此妄自驕矜,朕意甚為不愜,已全減其供給,所有格外賞賜,此間不復頒給。……外夷入覲,如果誠心恭順,必加以恩禮,用示懷柔。若稍涉驕矜,則是伊無福承受恩典,亦即減其接待之禮,以示體制,此駕御外藩之道宜然。」最後商定馬戛爾尼以見英皇之禮覲見乾隆帝,單膝下跪,但免去吻皇帝之手。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熱河行宮萬樹園大幄中接見英國使團,禮部官員引領馬戛爾尼至御座左首,向乾隆帝行禮致詞,把鑲有珠寶的金匣盛裝的英皇書信呈上,並呈獻禮品單。這批精心準備的禮品包括天體運行儀、天球儀、地球儀、望遠鏡、銅炮、連珠炮、榴彈、毛瑟槍、玻璃製品及「有一百零十門重炮裝備的」巨大軍艦模型,其用意是使中國知道英國是船堅炮利、富強和近代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乾隆帝亦向英國國王和馬戛爾尼及其隨行人員回贈大批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覲見禮儀完畢後,乾隆帝設宴款待,扈從王公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台吉及緬甸國使臣陪宴。次日,由和珅、福康安陪同遊覽行官園林山水、樓台亭榭。八月十三日是乾隆帝壽辰,英使隨同王公大臣等至澹泊敬誠殿行慶賀禮,參觀校閱比武、歌舞、燃放焰火等慶祝活動。 英國使團回到北京,開始和和珅進行實質性會談,提出一系列有關貿易的要求。和珅向馬戛爾尼面交乾隆帝「賜英咭唎國王敕書」,對英使提出的各項要求一一駁回。英方要求准許派員常駐北京,照管本國商務,在北京設商館收貯貨物發賣,「敕書」中以「此與天朝體制不合」,「京城為萬方拱極之區,體制森嚴,法令整肅,從無外人等在京城開設貨行之事」,俱不允准。英方要求准許商人到寧波、舟山、天津進行貿易,「敕書」批駁「皆不可行』』。英方要求在舟山附近划出一個小島,歸英商居住,以便英國商船到達時歇息並存放貨物,「敕書」批駁稱:「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尤不便准行」。英方要求於廣州附近撥一處地方居住商人,且聽其自由來往,「敕書」批駁稱:「自應仍照定例,在澳門居住」。英方要求由內河運輸貨物請優待免稅或減稅,「敕書」批答:「應照例公平抽稅,與別國一體辦理。」並警告說:此後若將「英船駛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嚴,各處守土文武,恪遵功令,爾國船隻到彼,未免使爾國夷商往返徒勞,勿謂言之不預也」。 乾隆帝全部拒絕英國提出的要求,重申清王朝堅決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同時通令沿海督撫加強戒備,嚴防英人侵佔寧波、舟山等處。他力求將中外交往限制在非常狹小的渠道,一方面是基於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結構,沒有認識到發展對外貿易的必要性,即所謂「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中國封建社會傳統的影響,對世界形勢茫然無知和妄自尊大,「立中外之大防」,「華夷之辨甚嚴」,把其他國家視為文明低下的「蠻夷之邦」,「從不許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攙雜」。至於英國使團所提要求,其中有殖民主義侵略的性質,特別是要求劃定地區居住英國商人,侵犯到中國的領土、主權,當然應當站在自衛和防禦的立場斷然拒絕。乾隆帝的對策雖然是為了維護其封建統治,在客觀上也是抵制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 馬戛爾尼使團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由軍機大臣松筠伴送沿運河南下,經浙江、江西、廣東回國。1794年9月5日回到朴茨茅斯港,結束了兩年之久的中國之行。他率領的使團在中國各地周遊,搜集有關國民經濟、自然資源、海陸交通、軍事要地等重要情報,看到清王朝衰弊陵夷的跡象,認為「清帝國好比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150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般幸運的、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他還預言:「英國從這一變化中將比任何其它國家得到更多的好處」。果然,四十八年以後,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侵略戰爭,這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在這場戰爭中的失敗,招致外國資本主義侵入中國,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奢靡之風財用耗竭 弘曆秉政時,清朝統治正是鼎盛階段,經濟已經恢復並且得到較大發展。到乾隆中葉,全國耕地面積已超過明末耕地的最高數字,達600佘萬頃,比順治末年增加了l/3左右,已經擁有兩億多人口。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日趨繁榮。社會財富大量積累起來,統治階級追求享樂之風也日盛一日。皇帝居於封建統治的最高層,飲食服御,豪華奢麗,達到驚人的程度。 弘曆的奢侈遠遠超過他的祖父和父親。他仿效康熙帝六次南巡,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六下江南。所到之處,地方官員辦差接駕,務求華美,修行宮,搭彩棚,辦酒筵,搜羅土特產品,糜費特甚。自北京至杭州,往返路程近6000里,途中修建行宮30處,每隔二三十里設一座尖營。巡幸的隊伍沿運河南行,動用船隻千餘艘,舳艫相接,旌旗蔽空。隨行的有后妃、王公親貴、文武官員和擔任警衛扈從的大批士兵。皇帝和后妃乘坐的御舟用縴夫3600名,分六班輪流拉縴。搬運帳篷、衣物、器具,動用馬6000匹,騾馬車400輛,駱駝800隻,徵調夫役近萬人。不僅沿途地方官要進獻山珍海味,還要從全國各地運來許多食品,連飲水都是從北京、濟南、鎮江等地遠道運去的著名泉水。 每次南巡,揚州的大鹽商們紛紛報效,爭炫奇巧,取媚邀寵。揚州平山堂本來沒有梅花,弘曆第一次南巡時,鹽商捐資植梅一萬株,以供皇帝觀賞。第五次南巡時,鹽商不惜重金施放煙火,景色壯觀,「遙望岸上,著大桃一枚,碩大無朋,顏色紅翠可愛。御舟將近,忽煙火大發,光焰四射,蛇掣霞騰,幾眩人目。俄頃之間,桃砉然開裂,則桃內劇場中峙,上有數百人,方演壽山福海新戲」。如此豪華新奇的演出,博得弘曆的讚賞。清人的筆記還記載:弘曆南巡時,某日至揚州大虹園,對左右說:「此處頗似北海之瓊島春陰,惜無塔耳。」大鹽商江春聞知,以萬金賄賂近侍,得到塔形圖紙,「鳩工庀材,一夜而成」,連弘曆也嘆服鹽商財力之雄厚。 每逢皇室的喜慶盛典,更揮霍無度。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60壽辰,二十六年1761年皇太后70壽辰,在京的文武百官和各地封疆大吏、富商巨賈,極力搜求貢品,網羅能工巧匠,置辦各種奇異珍玩器物。慶祝活動瑰麗無匹,自紫禁城的西華門至清漪園今頤和園,「張設燈彩,結撰樓閣。天街本廠闊,兩旁遂不見市廛。錦繡山河,金銀宮閎剪綵為花,鋪錦為屋。九華之燈,七寶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狀」。每數十步設一戲台,「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假童妙伎,歌扇舞衫,……游者如入蓬萊仙島,在瓊樓玉宇中,聽霓裳曲、觀羽衣舞也」。弘曆自己的70歲、80歲生日,奢侈闊綽的排場,更是歷史上少見的。到他的晚年,兩次舉行千叟宴,預宴者一次是3900餘人,一次是5900餘人,充分顯示皇家的煊赫豪富。 弘曆還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園林。雍正時修建的北京圓明園,有28景,弘曆擴建成40景,許多景觀是仿照江南園林修建。這座名園的秀美壯觀,弘曆存《圓明園後記》中曾說:「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他要「後世子孫必不舍此而重費民力以創建苑圃』』。可是沒有多久,乾隆十四年1749年,為他母親60歲生日,又修建清漪園頤和園前身,工程歷時15年,耗銀近450l萬兩。避暑山莊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興建,起初只有36景,弘曆又擴充成72景。承德外八廟宏偉的寺廟群,大部分都建於葛隆時,僅須彌福壽之廟和普陀宗乘之廟的鎏金銅瓦就用去黃金三萬兩。南巡和營建遭到大臣們或明或暗的反對,弘曆自己也認為「過勞民力』』,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曾著《知過論》以自箴,儘管承認糜費太大,但他晚年仍復如此。他的一生,除南巡六次外,還東巡四次,西行五次,「至於奠祭於曲阜,秋彌於木蘭,近游京畿,告詣嵩洛,車駕時出,記不勝記」。 皇帝過著錦衣玉食般的生活,影響整個社會風氣由儉入奢。滿洲親貴,漢族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奢侈淫糜,揮金如土。封建社會的盛世,必然蘊藏著走向衰微的危象。康雍時期,清廷庫儲常盈2400餘萬兩;乾隆中葉,國庫豐盈,貯存常達七八千萬兩。到弘曆退位的時候,已經是國庫空虛,財用耗竭了。 盛極轉衰遍地烽煙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山東省壽張縣爆發了白蓮教支旅清水教領袖王倫領導的農民起義。對於正處在鼎盛階段的清朝統治者來說,是「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一個訊號。 這次起義醞釀已久,王倫揭竿而起後,幾天之內就聚集義軍2000餘人,攻入壽張縣城,殺死知縣,乘勝攻打陽谷、堂邑。義軍「攻城只殺官劫庫,不殺百姓』』。在擊敗清軍兗州總兵惟一和山東巡撫徐績的圍剿後,義軍北上,直逼臨清。臨清位於山東西北部大運河畔,是南北水路交通的樞紐,控扼漕運的要地,每年東南數省有數百萬石糧食由運河經臨清北運。義軍攻佔臨清舊城後,清軍躲在臨清州城待援。弘曆這時正在承德避暑山莊,聞訊後,立派大學士舒赫德、額駙那旺多爾濟、左都御史阿思哈率領健銳、火器二營禁衛軍千餘人前往鎮壓。在清軍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義軍失敗。王倫舉火自焚,壯烈犧牲。 這次起義規模不大,為時短暫,前後只持續了一個多月,但給於清朝統治者很大的震動。因為這是明末農民大起義以後,清王朝承平100多年所未有的,也是以後一系列武裝起義的序幕。接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甘肅循化今屬青海爆發了由蘇四十三領導的撤拉族人民起義,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爆發了田五領導的回民起義。這兩次起義雖然是由撤拉族、回族內部新、老教紛爭引發,但都迅速轉化為對清王朝猛烈的反抗。以後,弘曆命令陝甘總督李侍堯要認真查辦餘黨,株連羅織,務必「不動聲色,密行查辦遠遣,斷絕根株」。殘酷的鎮壓並不能消弭少數民族群眾的鬥爭,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又爆發了石峰堡回民起義。西安副都統明善率清軍1200人前往鎮壓,陷入起義軍的埋伏,全軍覆沒,明善被擊斃。弘曆急派福康安、阿桂、海蘭察等調集大軍將起義軍緊緊圍困。「石峰在萬山中,其高插天,石路甚險,惟北面一線可上」。福康安相度地勢,「斷其樵汲,立柵設卡」,時當三伏,七天無雨,起義軍「下視四面重圍,勺水不得」,奪路而出,被清軍四面截殺,有被擒獲,有投崖墮阱而死。撤拉族和回族起義軍勇敢善戰,但孤軍奮鬥,困守一隅,最後仍不免失敗。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台灣爆發了林爽文領導的漢族、高山族農民的大規模起義。起義是由於從內地到台灣的貪官污吏對當地人民的苛刻搜刮。弘曆在上諭中說:「今細思徐訪,知逆匪林爽文等起事之由,皆因該地方官平日廢弛貪黷,視台灣缺分為利藪,不以冒險渡海為畏途,轉以得調美缺為喜。督撫之無能者,又或徇情保薦,明知不察,曖昧牟利,……劣員等並不整頓地方,撫綏安戢;於作姦犯科者又不及早查辦,惟知任意侵漁肥橐,以致斂怨殃民,擾累地方,遂使桀驁奸民,有所借口。』』這是弘曆事後的「反思」,但起義爆發之初,他命令閩浙總督常青率軍到台灣鎮壓,因常青「並無制勝之策,轉致疲於抵禦」;次年又派福康安到達台灣,代替常青為統帥,從大陸各省抽調軍隊「進剿』』。起義軍終於失敗,林爽文被俘後解往北京處死。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末,貴州松桃廳今松桃苗族自治縣苗民石柳郝、湖南永綏廳苗民石三保等歃血為盟,秘密集會,相約同時起義。起義軍很快就發展到八九萬人,「苗疆大震」。時福康安任雲貴總督,奉命由雲南赴貴州銅仁鎮壓,弘曆派侍衛額勒登保、德楞泰參贊軍務,調集雲、貴、川、湘等省清軍數萬人,分路向起義軍大舉進攻。又以重金收買叛徒擒獻起義軍首領。起義軍受到重大損失,石柳鄧壯烈犧牲。這是清代苗民規模最大的一次反抗。起義雖被暫時鎮壓下去,但各地苗民的鬥爭仍此伏彼起,延續12年之久,到嘉慶十二年1807年才最後平息下去。 乾隆晚期,清代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大規模反抗清朝統治的鬥爭持續不斷。這時,民間秘密結社白蓮教在各地的活動尤其活躍,它的支派很多,名目不一,而且由宗教活動逐漸轉向組織群眾鬥爭。川楚陝三省交界地區,聚居著人數眾多的佃農、山民、棚戶,他們身受地主、僱主、差役、地痞等敲骨吸髓的剝削,往往被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鋌而走險。白蓮教以「官逼民反」為號召,揭竿而起。湖北各地的白蓮教首領密商,決定於嘉慶元年三月初十辰年辰月辰日辰時在各地同時發動起義。當時的白蓮教在鄂、川、陝、豫等省廣泛傳布,教徒休戚與共,聲息相通,湖北的教徒首舉義旗後,四川的教徒也舉旗響應。起義軍所到之處,得到群眾的積極支持,迅速形成燎原之勢,遍及川、楚、陝、甘、豫五省。起義軍人數達四五十萬之眾。 這時弘曆名義上已退居「太上皇』』,實際上仍緊緊掌握軍政大權。「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了這位「太平天子」的美夢,他當然不會甘心,決意要撲滅這遍地烽煙,所有一切軍事行動都由他自己指揮。直到他生命垂危的時刻,還拉著嘉慶帝顒琰的手,「頻望西南,似有遺憾」,把「剿賊」的重任託付給新皇帝。無奈「盛世」的繁榮已經一去不復返,從此清王朝一步一步地走向「衰世」。 響慕風雅精於騎射 弘曆一生熱愛滿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同時也非常傾心於漢族文化。他從當皇子時起,在漢文師傅的影響下,對漢族文化就有較深的造詣。他非常熟悉儒家思想,曾到國子監為群臣宣講儒家經典《大學》,而且崇尚風雅,詩、書、畫兼長。 弘曆喜歡寄情翰墨,寫詩抒懷。巡行時,每到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石刻。凡遇軍國大事,時令佳節,喜慶盛典,哀樂閑情,皆有吟詠,有時還寫詩賜給群臣以示寵信。他的詩,才華當然不能和歷代漢族著名詩人相比,但他一生寫下的大量詩篇。「雖自古詩人詞客,未有如此之多者」,有的詩在史料價值上極為珍貴,非文臣所能代筆。每年元旦過後,例必茶宴廷臣,即席命題,用柏梁體聯句。許多大臣也因此精研藝文,以詩詞書畫獲進。有一年正月十六日,弘曆在圓明園賜宴群臣,命蔣溥、開泰、劉統勛、秦蕙田、劉綸五位大臣以「春候秋蟲」為題賦詩。春候,指春光明媚的季節;秋蟲,指絡緯、蟋蟀等秋天活躍的昆蟲絡緯,即紡織娘,俗名「聒聒兒」,每當秋夜,這些昆蟲在階下草間嗚叫。絡緯、蟋蜂都可以在溫室中過冬。弘曆在早春聽到溫室中的絡緯聲,十分驚喜,命廷臣賦詩為樂。宴罷,蔣溥作了一幅畫,將君臣唱和的詩抄錄在上面這幅畫現存台灣故宮博物院。
推薦閱讀:

西漢歷史上堪稱最帥的一流皇帝是誰
乾隆皇帝詩歌無人吹捧的深思
這些人無官無權,各省督撫甚至皇帝都爭相給他們送禮,為什麼?
皇帝們的遺言是什麼?
15年的時間,我相信緣分這事了……事關考古

TAG:皇帝 | 乾隆帝 | 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