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吳氏太極(古拳)的定步單手推手法

濃縮精華,拒絕平庸!這裡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讀!

郭桂瑩先生與高前先生在曲庭文吳氏古拳推廣中心演練古拳推手技法

   太極推手是根據「粘黏連隨,不丟不頂(不離開,不頂撞),無過不及,隨屈就伸」的原則,來練習觸覺和身體感覺的靈敏度。以此來探知對方勁力的虛實、長短、遲速和動向。以粘接點為支點,運用引進落空、乘勢借力、以輕制重、避實就虛等技巧牽動對方重心,在時間和力點最為恰當的時機,以重製輕,以實破虛,將全身勁力迅速集中於一點發出去。  吳氏(古拳)太極拳定步單手推手法是13種推手法的根基,是基礎中的基礎,需要認真對待用心體會和理解。  1、動作要領:(心靜下來氣沉丹田)兩人成三體式站立,中心在兩腿中間稍向後坐,頭虛領,肩下沉,肘下垂,腕下塌,腋半虛,臂半圓,兩眼緊盯對方雙肩。前進、後退,重心分三七轉換,前進時力要下沉。頭、肩、腰、胯、膝,一動無有不動,整體前進、後退。始終保持三體式樁功狀態。  2、習練單手推手法,主要是要把幾種太極「勁」逐漸養成和熟練運用,此即「粘」、「黏」、「連」、「隨」的基礎練習。從正確的練習方法中,可以練出手的黏勁、手臂的沉勁、小臂的橫撥勁(橫勁)、手背和手指的掛勁、小臂和手腕的翻轉勁,並可感知對方勁力大小、方向、速度的聽勁。  3、練習推手時要逐步達成的幾種狀態:  (1)靜:靜為心靜,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面前有人似無人。只有心靜,方能感知自己和對方的變化。自己不靜則心亂,達不到心與意合的最起碼要求。  (2)松:松是指周身關節,節節松沉。全身關節不能緊張,緊張則力不能連貫。松不是不使力,而是不緊張,放鬆之意。  (3)穩:穩是四平八穩之意,是指全身上下協調,前進、後退、旋轉時始終保持中正、六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保證自己的重心始終在自身底盤之內。  (4)勻:太極拳的勁主要是力在勻速運動時產生的加速度,從而達到對方無法招架抵抗,如同大河奔流,滔滔不絕。所以動作一定要均勻,不能散亂。  (5)合:合為雙方合而為一,是指推手時,要與對方合而為一,融為一體,方能充分感知對方的變化,從容面對,後發制人。  4、練習難點:  (1)練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力往兩側掰的現象,破壞了自身的重心,需要注意。  (2)後坐時切忌不要仰腰。讓對方的力進來,同時做到引進落空。  (3)前後轉換時要注意連貫,以腰為軸帶動旋轉。  (4)練習時要儘可能速度慢一些,充分體會到虛實的變化和身體各部位的旋轉移動的協調性。  5、從動作搭手中,習練甲乙雙方,手腳齊出,雙方兩腳內側相扣,同時兩人各出右手,以腕背相互搭接。接手如下棋開局至關重要,須反應敏捷,知機識勢,隨機應變,力求接手便能聽出對方的力大力小,勁路的長短,接手便能得機得勢,先聲奪人,予對手以心理威懾。  動作前進中,一方向前,右手向對方腹部下掖。後腿蹬地,始終不離對方鼻、胸、腹中線,身體向前直逼對方,力向斜下方(對方小腹部)。前後腳均不可離地,並前腿膝蓋不能超過前腳尖(頭不過膝),防止自身重心前傾,以免重心丟失。進攻同時若發現對方已將自身直力化去並向斜方引帶時,定要得力轉回,防止對方順勢回擊。力從腳出,後腳跟蹬地,力的傳導為:前腳→腿→腰→背→肩→大臂→小臂→手。  動作後退時,另一方以手腕背粘住對方,以右臂擁勁緩衝對方右手的推按勁。要不即不離,不能硬頂,亦不可太軟,使對方進攻手之力道不實自己的腹部,順著對方的來勢,向後坐身,不可後仰。同時手腕順著對方來力的方向轉腰,翻腕,向側後方引帶對方。一旦感知對方力要轉回時,順勢向前手掌掖向對方小腹部。力從腳出,前腳掌向後力的傳導為:前腳→腿→腰背→肩→臂→手。  6、太極拳推手的力學原理:柔化自當斜閃。在推手習練中,如把其中一方人體正面看做一扇門板,另一方向門板撞來,如果門關著不動,必會把門撞壞。如把人體重心線比作門軸,撞在門軸上也會把門撞塌。若是硬頂硬撞則是以大力勝小力,不符合太極拳理。定步單推手的順對方來勢坐胯,轉腰,手腕的引帶翻轉,使對方的來勁落空。斜閃,即側身閃展,就是隨對方來力的緩急相應的把門打開讓對方無處發力。當對方進攻我左門時,我左避右趨,向左轉腰,右肩向前,左化右發。凡攻我右門時,我向右轉腰,左肩向前,轉胯之間,化發皆成。手搭對方同時以粘勁粘住對方來手,使其不能得我中軸,偏離中軸越遠,則我越省力,對方失重慣性越大,更易被我借力。門軸即我重心(中心支線),「粘」、「黏」、「連」、「隨」,皆是為我割斷對方勁力的大小、方向的過渡。猛推則猛應(突然開門),緩推則緩應(慢慢開門)。隨著對方來力的方向調整我的重心。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則須作到腰如軸立,全身關節處處松沉。無論對方推你何處,則無不以腰帶動隨來力方向順頁之旋轉運動。  以上是本人多年習練吳式太極拳(古拳)單手推手法的一點感受。然而,太極拳的推手要領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練習者具備真正的明師、自身的悟性、紮實的樁功、靈敏的感知力等等。只有多推多練,養成對各種「勁」的自然反應,自然而然地形成自身的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本能。從而達到太極拳手應有的初步境界。

吳氏太極古拳傳人喜相聚:左起曲曉峰、董慶弟、高前、曲庭文、韓雪松、郭桂瑩、劉建營

(作者簡介:北京紅旗精武武協副會長。中國武術六段,國際武術七段,國際武術一級裁判。國際武術一級社會指導員。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北京市首屆武術段位制和武術推廣人。)

推薦閱讀:

自然是太極拳的根本
太極自學摘編
走進太極 | 馬成起:練出平常心 練出內氣
簡述太極拳流派與特徵
楊氏太極拳115式拳譜_峨眉太極禪韻苑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