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愛情:這個時代的愛與怕

又一個情人節轟轟烈烈地來,七十萬的愛情鎖也終於在過去的一年壓垮了巴黎的藝術橋。需要紅塵作伴大抵是人們不可擺脫的社會屬性——《海蒂性學報告》中對婚姻的解釋就是:84%的人喜歡婚姻最大的原因就是與人為伴。

曾經的中國式愛情是媒妁之言、是慢到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是愛英雄慕才子。而在當下時間的經緯下、在現如今的全球化和商業化社會,這一代人的愛是什麼樣的?讓我們從大眾對通俗文化的反饋一窺當今中國的婚戀文化,看看這個時代下的愛與怕。

《平如美棠》的備受推崇似乎說明當代人對那種細水長流的傳統愛戀嚮往依舊、兩位老人相繼14小時攜手離世的社會新聞的熱傳也說明「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的古典諾言仍然讓人感動;另一方面徐靜蕾攜其新片亮相今年情人節檔的時候對婚姻的洒脫態度又讓人覺得有西式的豁達。這些看似矛盾的價值潮流共存在這個多元的時代,但是談到婚戀,無非是雙方之間的一種期待的達成(或未達成),從物質期待到精神期待,或許這就是現代人的愛情經緯的入口。

有情飲水飽像是一個傳說

這個時代的愛,在商業社會的巨大陰翳下,有著格外明顯的物質期待。也許曾經大家都家境相似,或者白衣飄飄的八十年代人們愛才勝過於「財」。而今彷彿變了天地。當「女孩說:你好。我回答:你好,有房有車房產證寫你名字我媽會游泳生兒生女都一樣」的段子流行,可以感受到一種「心酸的浪漫」。

而對於這種愈演愈烈的物質要求,尤其是房產證寫誰的名字的劍拔弩張,連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都做了新的回應和釐清:2011年8月,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對於房產歸屬的規定,引得不少家庭紛紛要在房產證上加名字。

最直接的關於物質上的要求和期待恐怕是折射在《非誠勿擾》這個光怪陸離的舞台,無論有多少作秀因子,那種躊躇總說明了些什麼:「寧願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后座笑」的驚世名言讓人不禁懷疑,這樣的愛情是否還可以稱其為愛情。也許人們都在懷疑愛情的期限,「當愛情沒有了還剩下什麼?那還是房子車子來得踏實」的想法也許不稀奇,這個時代的「怕」和這個時代的「愛」交纏。

非誠中的外國男嘉賓曾坦誠中國女孩的「現實」,對物質看得比較重。來自倫敦的 「王豆腐」在這個舞台的經歷可以說是一種驗證,當他說自己當DJ每天晚上賺300時,燈呼啦啦滅。當短片里說他為了環保,平日回收廢品「保護地球」之後,一盞燈未剩。

樂嘉差不多是跳起來的追問:你老爸幹什麼的?你老媽幹什麼的?你家缺錢嗎?為什麼要去撿垃圾?豆腐在聽到這些提問時成了凍豆腐:為什麼非要問自己老爸是不是李剛呢。

當知道他老爸是銀行家,老媽是藝術家的時候,這樣的「乞丐」變「王子」的反轉像一記「響亮的耳光」,中外擇偶的標準上差距之大——本質上的觀念性的差異——讓人陷入沉思。

但是如果說女人表現了比以往年代更加明顯的物質期待,而男人的第一期待恐怕也和女人的要求很配,基本上還停留在外貌。台上的「女博士」外貌差強人意,杯具就不足為奇了。

在這個商業化時代,愛情,確實如木心所言,像是一門失傳的學問。

《何以笙簫默》劇照

暖的品質何以如此珍貴

近兩年,「暖男」已經開始大張旗鼓地放射光芒,曾經的「經濟適用男」如果還是停留在可以量化的表層上,這一個「暖」字則表達了全面而難言的精神期待。

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才有可能散發熱量。認真、負責、體貼、有禮,這些是「暖」的題中之義。

「其實這其中是有矛盾性的,」曾有心理諮詢師說,「女人們愛幻想,對男人的要求包含很多理想化的成分,越是強化暖男,說明大家越缺少這種感覺,生活中太少見了。」

這種暖在日日奔忙於世態炎涼中的當代人面前可能會帶來一場涕淚橫流的感動。

開年熱播的《何以笙簫默》又征服了跨年齡段的女性,在這又一場幻夢中女性觀眾的囈語也折射了她們的精神期待。以至於甚至有人日日追劇、拿男友和男主比較,被男友一氣之下趕出家門。

「外冷內熱」的以琛們首先有強大的內心:他精英的背景、獨自解決一系列麻煩,是不可替代的熱源。那是一種「有我在」的風和日麗。

專一的愛用一語「不願將就」淋漓展現。「只用心溫暖一個女生的男人叫暖男,用心溫暖一群女生的男人叫中央空調。」這樣給人一公升眼淚的獨白背後的任性執著正好反映了現實的輕易妥協。我們所愛的都是我們所怕的反面。

用心的好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不僅入得廚房,還能貼心耐心地替你吹乾頭髮、安排好一場私奔式的旅行……他關注你的一舉一動,並不計算付出,也許還腹黑地嘴硬,但是愛已一目了然。

在這個原子化、人際關係冷漠化的時代,冰冷中的一絲溫暖都顯得耀眼。

反過來,同為社會的動物,男人對女人一份「暖」的期待,恐怕是融合了「善良、孝順、理解」等等因素的凝結。就如知乎上萬人盛讚的回答真正的愛是讓「好像突然有了軟肋,也突然有了鎧甲」。

2014世紀佳緣的婚戀報告顯示,65%的男人認為女神應該是會做飯、主動的,先暖了胃,再暖了心。前者的期待仍舊是傳統的,而「主動的」恐怕是這個時代愈演愈烈的新期待。

不在於你有情人 而在於你是有情人

13年的情人節期間,外媒就已經將聚光燈聚焦到了所謂中國的「剩女」身上,文章開頭寫道「過了27歲?未婚?女性?在中國,你有可能被貼上「剩女」標籤。但是,在當今,中國一些職業女性卻因為單身而感到快樂。」這恐怕是情人節里最怕到恐慌的群體,卻也有寧缺勿濫的自由。

一名外國網友則調侃稱這篇文章給了他圓夢的希望,「從小我就希望能和一個聰明、經濟獨立、有安全感的女性結婚,她不會鄙視我成為一個家庭婦男的理想。因此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學習中文然後搬去中國。」

沒有情人的情人節,也可以繼續"please for themselves』,穿著亮眼、妝容精緻,但是不再是「女為悅己者容」,而是要自己活得開心閃亮。一股後女性主義的微風已經悄然吹起。正如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生出變化的美國,職業女性的湧現使得經濟獨立的女人在感情上也有了獨立、自由選擇的餘地。

誰說不能自己送自己一束花,不僅僅在情人節;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房間」,也能擁有自己的花束。沒有情人時也要做最好的自己,才不會辜負不會回頭的每一個昨天。即使沒有碰到最好的另一伴,至少遇到了最好的自己,也毫不浪費,是不是?

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數學講師漢娜在她的新書《愛的數學》中提出了一個 「公式」:愛=自信+主動+坦誠。自信可能被愛、主動是去愛一個人的能力。被愛與去愛才是一段關係的成立。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

地獄。」 愛情中分明有這個時代的投影,矛盾、充滿愛與怕。


推薦閱讀:

中國式盡孝,正在摧毀下一代...
華人緣何偏愛「中國式存錢」 ?
中國式送禮潛規則
一百年前的中國式生活
很多中國式婚姻,潛藏危機

TAG:愛情 | 中國 | 中國式 | 時代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