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題的答題模式

古詩詞鑒賞題的答題模式

本文轉載自永遠的守候《古詩詞鑒賞題的答題模式》

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面對古詩詞鑒賞這個難點,不少同學深感困惑,倍感迷茫。也有許多同學感到,一般詩詞的大意理解並不很困難,但表達要清楚明晰、要點齊全,仍覺十分不易。

查閱常見的答題套路、方法、技巧,筆者發現,其在引導打開思維空間、規範答題程序等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普遍存在著不簡潔、不明了、不便記憶等問題。有的甚至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讓考生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為此,筆者結合高三教學經驗,就歷年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從高考專家命題設問和答案設置的角度做了較為詳盡的研究,擬立足於命題人思維,來探尋古詩詞鑒賞常見試題的答題模式,為考生找到實用、便捷、有效的方法。

鑒賞意境

意境與意象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意象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感的客觀景物。(即景物形象)

聯繫:都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

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表現為具體景物,意境則是由眾多具體景物構成的畫面整體。

如賀鑄《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中「煙草」「風絮」「雨」為三個意象,三個意象的有機融合,構成了愁思無限的意境。

【提問】

1、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

2、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3、××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4、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5、××詩句渲染了什麼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答題模式】

①運用了×××(表現或修辭)手法,描繪了×××畫面(景色),渲染了(營造了)×××氛圍,表達了作者×××思想情感(心情)。

要點:手法+內容+作用+情感。

句式:運用了……描繪了……渲染了……表達了……②描繪了×××畫面(景色),表達了作者×××思想情感(心情)。

要點:內容+情感。

句式:描繪了……表達了……

③描繪了×××畫面(景色),渲染了(營造了)×××氛圍。

要點:內容+作用。

句式:描繪了……營造了……④渲染了(營造了)×××氛圍,表達了作者×××思想情感(心情)。

要點:作用+情感。

句式:渲染了……表達了……

例題1(2012年湖南高考試題)

度破訥沙①(其二)

李益

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②上戰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注】①破訥沙:沙漠名。②鸊鵜泉:泉水名。

(2)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

【答案】

全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罷歸來的圖景。(總說內容)

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徵人的鄉思;後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分說內容)

詩歌運用喜憂、暖冷、聲色等的對比映襯,(手法)通過極具邊塞特色、含蘊豐富的意象,(內容)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作用)抒寫了徵人慷慨悲壯的情懷。(情感)

鑒賞景物形象(意象)

【提問】

1、指出詩中××意象的含義。

2、指出(分析)××意象的作用。

【答題模式】

①表達了……情感

要點:情感

②描寫了×××景物,運用×××(表現或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思想情感(心情)

要點:內容+手法+情感。

例題2(2010年江西高考試題)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1)指出詩中「子規」意象的含義。

【答案】

表達了思念故土、有家難歸的悲傷之情。(情感)

鑒賞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提問】

1、請簡要分析詩中詩人的形象。

2、詩中刻畫了一位什麼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

3、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4、請概括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並作簡要分析。

5、××詩句描繪了怎樣的××形象?

【答題模式】

①通過寫×××,運用×××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刻畫了×××的形象。

要點:內容+手法+作用

②通過寫×××,刻畫了×××的形象。

要點:內容+作用

③刻畫了×××的形象

要點:作用

例題3(2012安徽高考試題)

最愛東山晴後雪①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注]①本詩為《雪後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中的一首。

8.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

【答案】

詩人只顧尋勝景而不覺春寒,駐足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內容)通過這些動作、心理的描寫,(手法)刻畫了一個心境悠閑、陶醉於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詩人形象。(作用)

鑒賞表達技巧

【提問】

一、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謀篇布局。一般從常考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入手分析。

1、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詩句進行賞析。

2、××詩句對錶情達意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題模式】

①運用了×××(表現或修辭)手法,描寫了××景物,表達了作者×××情感(心情)(或:起到了×××作用)。

要點:手法+內容+情感(或作用)。

句式:運用了……描寫了……表達了(起到了)……

例題4(2011福建高考試題)

曉至湖①上

【清】厲鶚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瀰漫與天永。

折②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

【答案】

①運用了對比,以「有聲」與「無聲」對比,(手法)近寫聲覺,遠寫視覺,(內容)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緻的深闊。(作用)

②運用了對偶,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手法)節奏優美(或形象豐富或層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靜、清新)(作用)

二、表現手法

1、簡要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

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

3、××詩句用了何種藝術手法?

4、××詩句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5、簡析××詩句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提醒:可能要求答「表現手法」)

6、從情景關係的角度,賞析××詩句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

7、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詩句。

【答題模式】

①運用了×××(表現)手法,描寫了××景物,表達了作者×××情感(心情)(或:起到了×××作用)。

要點:手法+內容+情感(或作用)。

句式:運用了……描寫了……表達了(起到了)……

例題5(2012上海高考試題)

春江晚景

張九齡

江林皆秀髮,雲日復相鮮。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廣闊遼遠的樣子。

16.從情景關係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答案】

本詩首聯運用融情於景的表現手法,(手法)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色彩艷麗的春江晚景,(內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情感)

頷聯描繪了在征路上見到的美景,(內容)直接抒發了(手法)作者喜出望外的心情。(情感)

三、修辭手法

1、××詩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2、簡析××詩句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提醒:可能要求答「修辭手法」)

【答題模式】

①結論+分析。

②運用了×××(修辭)手法,描寫了×××景物,表達了作者×××情感(心情)(或:起到了×××作用)。

要點:手法+內容+情感(或作用)。

句式:運用了……描寫了……表達了(起到了)……

例題6(2010浙江高考試題)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因脫水邊屨,就敷岩上衾。但留雲對宿,仍②值月相尋。

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註:定林:寺原名,位於金陵(今南京)。仍:又。

1、簡析第三聯中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

【答案】

「宿」和「尋」皆為人的動作,運用了擬人手法,把「雲」和「月」人格化。(手法)詩人慾和白雲對宿,又逢明月相尋,(內容)表達了在定林流連忘返的愉悅心境。(情感)

四、謀篇布局

1、××詩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2、××詩(詞)是以什麼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3、說說××詩(詞)的構思脈絡。

【答題模式】

①運用了×××(謀篇布局)手法,描寫了×××景物,營造了×××氛圍,表達了作者×××情感(心情)(或:產生了×××效果)。

要點:手法+內容+作用+情感(或效果)

句式:運用了……描寫了……營造了……表達了(起到了)……

②結論+分析

③分析(先寫×××,然後寫×××,最後寫×××)

例題7(2006遼寧高考試題)

東坡①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答案】

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手法)描繪出一幅雨後東坡月夜圖,(內容)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作用)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情感)

鑒賞語言

【提問】

1、××詩句中的×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2、詩中的×字極富韻味,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3、××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字是什麼,請簡要分析。

4、××詩句的描寫頗為精妙,請簡要賞析。

5、××詩句十分傳神,請分析其巧妙之處。

6、××詩句妙在何處?

【答題模式】

①運用了×××(表現、修辭或謀篇布局)手法,描繪了(寫了)×××景物,

表達了作者×××情感(心情)(或:起到了×××作用)。

要點:手法+內容+情感(或作用)

②描繪了(寫了)×××景物,表達了作者×××情感(心情)(或:起到了×××作用)。

要點:內容+情感(或作用)

例題8(2012湖北高考試題)

送鄒明府游靈武

唐賈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

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卧衣。

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注】明府:對縣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

(2)賈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

【答案】

①「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手法)描繪了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內容)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作用)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內容)等多重意蘊。(作用)

②「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內容)富有想像力和感染力。(作用)

分析全詩情感

【提問】

1、這首(詩)詞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詞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緒?請簡要分析。

3、結合全(詩)詞,簡要分析(詩)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題模式】

①表達了作者×××情感(心情),描寫了(寫了)×××,表現了(突出了)×××。

要點:情感+內容+作用

②描寫了(寫了)×××,表現了(突出了)×××,表達了作者×××情感(心情)。

要點:內容+作用+情感

例題9(2011廣東高考試題)

減字木蘭花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出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上片描寫「鶯語」「草色」「微雨」等景物,(內容)表現春天開始時的生機與美麗;(作用)下片敘寫花開易謝、年華易老,(內容)感嘆美景易逝,勸人一醉方休。(作用)

全詞表達了珍惜春光、盡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時光的情感(或熱愛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情感)

【總結】

將以上各類題型的答題模式,進一步化繁為簡,我們可以歸納出答案一般由「手法+內容+情感(作用)」三方面構成。這就為我們答題找到了具體的聯想點,繁難問題便迎刃而解。

文題:探尋古詩詞鑒賞題的答題模式 作者:周昌學、

中考詩詞賞析

本文轉載自博採《中考詩詞賞析二》

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⑴五言古詩。(這首詩雖是八句四聯,中間兩聯又都是對仗,但它不是律詩而是古體詩,它不講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聲韻。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⑵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詩可分兩大層,都是切著「望」字寫的。

⑶前兩聯為第一大層,著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寫遠望所見。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詩人想說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個什麼樣子嗎?請看,它那蒼翠的山色掩映著遼闊無邊的齊魯大平原。這是借齊魯兩地來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

「夫」字在古文中常用於句首無實在意義,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表現了詩人初見泰山時,那種興奮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近望所見。寫泰山的神奇秀麗和雄偉高大的形象。「鍾」,聚集的意思。「鍾」字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營造得神奇秀麗,從而表現泰山的神奇秀麗的景象。「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上句寫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虛筆。因為泰山的秀美實在是一言難盡,不如只寫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鍾,這是詩人的強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詩人心靈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寫泰山的高大,這是實寫。「陰陽」分指山的南、北兩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曉;山北日光不到,在曉猶昏。

後兩聯為第二大層,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表現的是詩人的感受。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乃細望所見。泰山極高,白日里可以望見山腰間的團團雲氣,層出不窮;又極幽深,黃昏時可以望見歸巢的鳥兒漸漸隱入山谷之中。詩人抓住這兩個景物細節表達了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了他心底的願望。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這裡卻有深刻的含義:①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凌雲壯志。②表現了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③站得高,看得遠。④只有努力戰勝困難,才能享受成功後的自豪與喜悅。

⑷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後遊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後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詩人熱情讚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⑸意境相同的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於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這首詞上片寫打獵時的壯闊場景,下片寫感想和願望,作者在詞中表達了為國效命的決心和愛國思想,並委婉表達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願望。

⑵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蘇軾此時40歲便自稱「老夫」,頗有悱惻意味。開頭說老夫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要聊且發發少年人的豪情狂態。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的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眾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卷平岡」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親射虎,看孫郎」,寫作者為回報人們傾城而出來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親自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

下片以抒情為主,寫作者酒酣之後胸寬膽壯,兩鬢出現了一點白髮又有什麼關係呢!作者並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

典故「遣馮唐」,這裡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射天狼」,天狼星,這裡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在結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體現了作者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⑶這首詞從題材、情感到藝術形象、語言風格都是粗獷、豪放的。與溫庭筠的《望江南》格調截然不同。

⑷體現「蘇詞」豪放風格的動詞有:擎、卷、挽、射

⑸在人物描寫上,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烘托渲染,把詞中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豪情滿懷生動地刻畫出來。敘事上點面結合,把紛繁的場面敘寫得層次分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題。

3《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輕車簡從,將去慰問守邊的將士,要走多遠呢?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現在。我就像那蓬草一樣隨風飄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如北歸的大雁,飛入胡天的上空。茫茫無限的大沙漠上,挺拔著一柱灰黑筆直的燧煙,橫卧如帶的黃河,正低懸著一團蒼涼渾圓的火紅落日。 行程迢迢啊,終於到達蕭關,恰逢偵察騎兵稟報──守將正在燕然前線。

【思想內容】記敘出使西北邊塞慰問將士的經歷,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表現了當時西域領土的廣大,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名句賞析】頷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飄飛不定的蓬草,比作北歸的大雁,大雁北飛,是歸家;自己也往北去,與雁同行,卻是離家。這一聯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表達被排擠出朝廷的傷感和怨憤。

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處的夕陽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畫面上的景物雖不多,但是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其次,它有畫一樣講究的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概括性極強,彷彿抽象派的作品。第三,這兩句在色彩上也很豐富,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於天際,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目前。

4《天凈沙 秋思》作者: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思想內容】生動地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孤寂愁苦的思鄉之情。

【名句賞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種景物,「枯藤老樹昏鴉」 「古道西風瘦馬」,都是色彩灰暗、氣氛蒼涼的,它們對遊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 「小橋流水人家」,印畫出寧靜幽美、安逸舒適的村落人家風光,它們從反面襯出遊子思鄉的愁緒。這句話渲染了悲涼氣氛,烘託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5、《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賞析:⑴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新樂府》以「因事立題」的新樂府最有名,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作。

⑵《錢塘湖春行》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⑶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腳,有下垂義。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一片生機勃勃之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給,也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樣寫,暗切題中「行」字。草初生,故「淺」,也是早生景象;「沒蹄」,也是暗切「行」字。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⑷詩人的遊蹤:詩以「孤山寺北」起,以「白沙堤」終,即遊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5)《錢》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寫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見注釋);「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⑹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詩句 ? 「最愛湖東行不足」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⑺「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這裡的「早」和「新」在意義上互相生髮,把鶯和燕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

6、《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作者: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譯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賓士,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髮已經叢生!

賞析:

⑴「壯詞」即內容、情感、形象、語言諸方面都豪放、壯美的作品。

⑵上片描述軍旅生活。一、二句寫作者夜裡酒醉後挑亮燈芯觀看寶劍;早晨醒來時聽到了眾多軍營里傳來的號角聲。開頭兩句便把鏡頭定在了軍營之中,這正是作者曾經歷過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寫一事:在軍營里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軍隊,指揮戰鬥。看寶劍,聽號角,分麾下炙,聽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極雄豪、壯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被削去官職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羨軍中生活,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立功業。

下片前四句描寫戰鬥場面。作者騎著飛快賓士的的盧馬,猛力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馬快弦急說明戰鬥的激烈和順利。他要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以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後的美名。率師北伐,統一南北,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寫到這裡已達到這首詞的最強音,它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但結語卻只有五個字「可憐白髮生」。這五個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輕時的經歷現在只是一種追憶。一方面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還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所以最後一句也是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為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不遂的抑鬱、憤慨。

⑶這首詞上下兩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詠一事,節奏緊湊,寫聲繪色,形象鮮麗、生動。最後結句戛然而止,但卻遺音繚繞,餘味無窮。

⑷「賦壯詞」,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點兵,騎快馬,挽強弓,這種種情境都極勇猛、雄健;從思想感情上看錶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叫做「賦壯詞」。.「賦壯詞」,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點兵,騎快馬,挽強弓,這種種情境都極勇猛、雄健;從思想感情上看錶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叫做「賦壯詞」。

⑸詞中描寫的軍中生活情景有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

⑹表現作者為現實而悲嘆、對人生而感嘆的句子是:可憐白髮生。

⑺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江城子·密州出獵》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又是他們的代表作。試把這兩首詞與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較,看看它們在內容、風格上有什麼不同之處。

《江城子·密州出獵》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的是打獵經歷和軍中的生活情景,或牽犬擎蒼,騎馬狂奔,或沙場點兵,力挽強弓,寫的都是豪壯之舉。「射天狼」「了卻君王天下事」表達的都是抗敵立功的雄心壯志。風格雄渾、豪放。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和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寫秋天的閨中生活和春天的園中景物,或把酒東籬,以黃花比人,或舉酒聽歌,在小徑間徘徊,生活範圍狹窄,情感抑鬱、低沉,風格委婉、秀麗,與豪放詞派截然不同。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賞析】: ⑴這首詩,從遠方寄給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和關切。 ⑵本詩構思巧妙,詩人以明月作信使,代為轉達自己的一片情意。 一、二兩句,側重於寫景和敘事。 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令,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飄落,子規啼叫。詩人擷取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次句敘事。「過五溪」,見遷謫之艱難、道路之荒遠,並能從中見出詩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三、四兩句抒情。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不僅表明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處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⑶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我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來表達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

8、《赤壁》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折斷的鐵戟沉埋黃沙還沒有銷掉,拿起來一番磨洗仍可辨認出前朝。 如果東風沒有幫助年少的周瑜,銅雀台春宮深處就會關著二喬。

【思想內容】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前兩句寫興感之由,詩的開頭卻只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一片與古代戰爭有聯繫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嘆。但是,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於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暗寓歲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了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二句論史抒懷作了鋪墊。後兩句發議論感慨。 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鬱悶。似乎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名句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詩是說,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這兩句並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後果,而是反說其事,並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裡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9、《己亥雜詩》 作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思想內容】這首詩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 國為民盡自己最後一份心力。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和至死不渝的執著奉獻態度。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洒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裡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後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

【名句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作者以落花為喻,表達了詩人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熱忱,詩人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餘力的情懷。後人用此句讚美執著的奉獻精神。

【藝術特色】抒情敘事相結合。離別愁緒和回歸喜悅相融,既有「浩蕩離愁」、白日西斜,又有「吟鞭東指」、廣闊天涯,兩種情景互為映襯,自然引出後兩句以花為喻,表明心志。

10、《行路難》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劍擊柱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壺裝著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盤盛著的美味佳肴價值萬文錢。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劍四望心中茫茫然。想渡黃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滿了山嶺。空閑時在碧綠的溪水中釣魚,忽然又夢見乘舟從日邊經過。行路難啊,行路難,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裡?定有機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堅決掛上高帆渡過大海。

賞析:⑴《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詩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這一首,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

⑵《行路難》全詩通過對世路艱難的描寫,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積極追求,樂觀自信,頑強地堅持理想的高尚風格。展示出作者力圖擺脫困境,奮發圖強的偉大精神力量。

前四句寫酒宴時的情緒。開頭以極為誇張的筆法領起,寫「金清酒」,「玉盤珍羞」,彷彿在營造歡樂的宴飲氣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轉直下,號稱「酒仙」的李白忽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樣強烈的反差,襯出詩人內心的悲苦。以樂景寫哀,強化了哀的程度。

「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表現出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鬱和感情的激蕩變化。

第五六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寫出了詩人的失意和無奈!這是一種憂來無端的惆悵,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迷惘。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世途的艱難,寓含著無限的悲慨。

但是作者並沒有就此消沉,而是想到了曾在政治上坎坷過的呂尚和伊尹,他們的經歷又增強了詩人的信心和信念。雖然如此,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呢?這是感情在矛盾複雜的心理面前的又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會在離宴上表現出自己的消沉和氣餒,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終於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是他唱出的最強音。

⑶這首詩跳蕩縱橫,一波三折,強烈地表達了詩人苦悶徨、抑鬱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變化的思想歷程,讓人們強烈地感受到詩人的倔強、自信、執著地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

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有一天一定能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渡過滄海。意思是:總會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這兩句是李白在《行路難》中的名句,化用「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之句。它給遇到挫折遭遇,困難,受到打擊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們以一種信心,一種勇氣,一股力量。相信困難終將過去,陰雲當能消除,那種讓你大顯身手、施展才華的機遇在等著你。讀了令人蕩氣迴腸,精神振奮。)

⑸作者唱出的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展望的兩句詩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⑹李白詩中「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寫實嗎?作者為何會有這種感受的?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在詩中不是寫實。這兩句詩是承上句而來的。當時作者的心情非常苦悶抑鬱,自己受詔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漸現生機之時,卻不能被皇帝繼續任用,被「賜金還山」,遭受打擊之大,無以復加。他感到這處境猶如想渡黃河卻被冰塞滿,無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無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滿山」有其象徵意義,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象徵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萬分。

⑺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顧影自憐、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個鐵骨鏗鏗的李白,一個豪氣干雲的李白,一個英風傲岸的李白,一個高瞻遠矚奮鬥不息的李白,一個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對我們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們為李白的詩折服,更為這些詩歌中所展現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⑻這首詩歌里詩人運用了像「黃河」「太行山」「滄海」這些壯美的意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象徵出人生道路的艱難也表現自己的雄心壯志,用了極誇張的筆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場珍貴的勝宴卻筆鋒一轉道出自己「不能食」更突顯其內心苦悶的程度,又巧用典故來表明自己的信念又豐富了詩歌的內容。短短的幾句詩卻似乎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面以及穿越千年依然在向我們自信微笑的詩人形象,加上詩歌跳動的韻律和節奏,全詩情感一波三折,跌蕩起伏,無不體現出古典詩歌所具備的意境美、形象美、韻律美及情感美。

⑼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詩人用浪漫的筆法、跳動的韻律告訴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請記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其實,行路雖難,我們只要努力,精誠所致,金石為開。

11、《觀滄海 東臨碣石》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賞析: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現在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⑵《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於滄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應理解為「鵲驚蟬鳴都出現於半夜明月清風的境界之中」。 ⑷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1-2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事,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登山觀海所見。 第二層(3-8句):描寫海水和山島。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一個「何」字,一個疊詞「澹澹」,表達了驚訝、讚美的感情。腳下山島聳立海心,又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這一層全是寫實景。是作襯托用。 海水蕩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動靜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山島寫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把大海點染得生機勃發。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靜動相配,展現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彷彿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第三層(9-10句):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詩人創造出這樣一個開闊、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達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 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後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最後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⑸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⑹「詩言志」《觀滄海》是借景抒情,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裡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後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12、《春望》 作者: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譯文:故國淪亡,唯有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草木叢生。 感傷時局,見花難禁涕淚。悵恨別離,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烽火,早有陽春三月。一信萬金,家中音訊難得。   愁緒纏繞,白髮愈搔愈短。頭髮稀少,幾乎不能插簪。

賞析:⑴五言律詩。安史之亂爆發後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睹物神傷。詩人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高度凝練地熔鑄在40個字里,這就是有名的《春望》詩。

這首詩是寫的,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前四句寫目睹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想親人愁苦,充溢離情。

⑵品讀賞析

首聯: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後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驚心呢!這一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頷聯: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此聯向來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以詩人為「感」「恨」的主體。花、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耳,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他怎能不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呢?另一種以花、鳥為「感」「恨」的主體。這自然是詩人移情於物的結果。這兩種解釋實質上並無區別,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意思是自開春以來戰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他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這一年剛45歲,但「白頭」是寫實。「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麼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⑶「國」點明了此城即國都長安,以「破」交代了歷史背景,以「春」標明了節令。詩人將豐富的意思寓於一個「深」字中。草木深,不僅表明人跡罕見,而且說明拋荒已久。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寫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

⑶詩的這前四句內容,都統在「望」中。詩人視域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從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鳥,視象也由整體到部分,由渾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見情,而不直書其情,其情由隱到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層層袒露。

⑷詩的後四句,是前半部分觸發而出,又進一步有所發展。由前面的景,寫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詩人眺望春景,想望家人,盼望官軍,最後以望者的形象作結,將前面感時、恨別之情概括無遺,又給人以實感,這是杜甫擅長的表現方法。

⑸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望中所見,頷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通過一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

⑹詩中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睹物傷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一個細節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3、《過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就像是驟雨里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思想內容】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選拔,經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聯進一步抒寫國破家亡的悲哀。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第三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句,是對前面「山河破碎」兩句的補充,具體概括自己的抗元經歷,表現憂憤之情。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說惶恐」,即表示自己當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最後一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名句賞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捨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捨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藝術手法】全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敘事和抒情言志為一爐,慷慨悲涼,感人至深。頷聯: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用「風飄絮」來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來比喻浮沉的身世,表達了對國勢危亡的擔憂、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悲嘆。頸聯:巧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從構思上看,前面六句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接下去兩句筆鋒一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前六句悲苦欲絕,後兩句高亢振拔。這樣的情調轉換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動地的效果。

14、《飲酒》作者: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譯文】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牆下採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中深奧!

【思想內容】寫詩人在欣賞自然景物中所體會到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與美的享受。詩人從居住的草廬寫起,反思歸田後自己的生活狀況。他並沒有隱居山林岩穴,也沒有寄身廟宇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身處「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會有鬧市,也就會人來車往,喧囂不絕於耳,可詩人卻說「而無車馬喧」。這是為什麼呢?第三四句的自問自答揭開了謎底。「問君何能爾」一句轉換敘事角度,將抒情主體客體化,彷彿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問下去,頗富情趣。「心遠地自偏」一句,以極為精練的語言,做出了回答:因為心情閑適,心志高遠,所以居所也顯得偏僻安靜。詩的前四句通過敘事和議論,定下全篇的基調。以下幾句進入「寫景區」,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抒情主體又漸漸浮出,寫眼前景物,脫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韻。最後兩句,詩人寫出了面對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就是說,再精妙的語言,也不足以傳達人們複雜的感受。

「真意」就是自然的意趣,既表現為山水田園的具體「自然」,也是詩人主觀精神的抽象「自然」。

【名句賞析】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抒寫悠閑自得的生活,盡享自然之趣,表現出心靈的超脫世俗和安靜平和。

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身居人境而塵雜不染,就因為能做到「心遠」。「心遠」就是思想上絕棄富貴榮華之念,遠離官場的黑暗、塵世的喧囂浮華而獲得精神上的寧靜與自由。

關鍵詞:①見——「見」字之妙,主要在於無心、不經意,幽美的自然和自由平靜的心靈融為一體;而「望」字之失,主要失之於有意,有意則不自然,故破壞了全詩的悠然氣象。

15、《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衝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瀰漫著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麼思念親愛的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託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賞析】 ⑴次,這裡是停泊的意思。王灣,唐代詩人。

⑵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書,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⑶首聯:點題。「青山」當指北固山,詩人在船上,「客路」即驛道,這是詩人想像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句,又是為頸聯中「江春」句作鋪墊。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麼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這兩句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尾聯:詩人離家日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久不得歸,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

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⑷「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全詩和諧優美。

⑸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一些。

16、《漁家傲 秋思》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文】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坐落在崇山峻岭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髮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思想內容】表現了詩人決心守邊禦敵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守邊戰士的思鄉之情。

詞的上片重在寫景,描寫塞下秋景。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而且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四面邊聲連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詞的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

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

【名句賞析】「寨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裡當然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一方面表現戍邊將士歸心似箭,另一方面表現將士們邊患未平、功業未成的慨嘆。這句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 

「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徵人的愁思。

「人不,將軍白髮征夫淚」,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髮,征夫流下了眼淚。「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互文,白髮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徵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17、《山坡羊 潼關懷古》作者: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華山的山峰好像從四面八方奔集起來,黃河的波濤洶湧澎湃好像在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我遙望古都長安一帶,內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傷心的是經過秦漢宮殿的遺址,看到了無數間的宮殿都變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

【思想內容】這首曲借憑弔潼關古迹,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第一層(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然後用「表裡山河」一語收住,暗示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內容。第二層(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西都」即長安。「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王朝由盛到衰過程的真實寫照。第三層(最後兩句)寫作者的感慨。

【名句賞析】①「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生動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鬱、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

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判。表現了作者對人民無限深切的同情,對統治者無比強烈的憤慨。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賞析】 ⑴這首五言律詩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詩,表現了詩人的寬闊的胸襟,洋溢著對友人的深厚感情。

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人抒寫惜別之情,勸慰友人只要存在著真摯的友誼,就不必為離別而悲傷。詩中不作尋常的傷別語。

特別是詩的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於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而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句。

首聯即事寫景,點明送別的地點和杜少府「之任」的處所,其中已隱含惜別的意思,氣象雄渾開闊,為全詩奠定了樂觀開朗的基調。「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三秦」,泛指長安附近。「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裡,自然是戀戀不捨。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望:從長安城實際上望不見「五津」,這裡寫的是詩人的想像。意思是從蜀州可以於風煙瀰漫之中望到五津。

頷聯在點出「離別」二字後,忽然又轉到「宦遊」上來。意思是,都是「宦遊」之人,別中送別尤其可悲。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裡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頸聯寫不必傷別的理由。意思是,只要海內有知音,則雖各處天涯,亦如同比鄰一般。兩句話道出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的共同心聲。這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說理以言情,作者將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說明知心的朋友聲息相通,即使遠在天邊,也好像在近鄰一樣。這是進一步勸慰友人不要為離別而悲傷,而要心胸豁達,坦然對待。

尾聯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再次勸慰友人,不必傷別,不要學兒女之態,更顯得情深意長。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⑶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這首詩並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餘、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於感傷。但並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這樣寫來多麼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推薦閱讀:

汪涌豪談當代古詩文創作
古詩有哪些類別
【詩詞收藏】五言詩的巔峰之作:古詩十九首
閑來品味,感受古詩詞中的音韻和意境之美
墨香集—詩詞書法《清初.王鐸行書集字古詩》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答題 | 鑒賞 | 模式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