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讀馬克思書籍的讀後感

我找了一些,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共產黨宣言》思想的勝利 「至於他們想使我們不能在德國居留,就讓他們去得到這種滿足吧:他們不可能把《新萊茵報》、《宣言》以及類似的東西從歷史上一筆勾銷,他們的一切號叫也無濟幹事。」[1]1851年5月9日恩格斯給馬克思寫這封信時,正值1848一1849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遭到鎮壓,歐洲反革命重新恢復統治,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遭到槍殺、監禁或被迫流亡。馬克思一家在倫敦生活極度貧困,而恩格斯為了幫助朋友,從他當時尚屬微薄的收入中省下了一個又一個先令。這是一個慘痛失敗的時期。然而,恩格斯的這封信中表達了何等堅定的勝利信心! 從那時起,幾代冥頑不化的人對工人階級的覺醒及其日益壯大的解放鬥爭感到「驚恐萬狀」,從那時起,甚至直到今天,在那些蒙昧主義者的怒吼聲中,不斷能聽到那些僅僅由於擁有或傳遞《宣言》而被剝奪了自由、受到折蘑和被殺死的人們的痛苦呼號。的確,在過去乃至今天,都有人為《共產黨宣言》,為實現《宣言》的思想而慷慨就義,它屬於少數創造了世界歷史並正在創造著世界歷史的書籍之一。什麼東西使得普魯士的警察和沙皇的憲兵、義大利和德國的法西斯分子對這部著作追蹤不已?什麼東西使得今天在南非、智利和其他地方的種族主義者和軍事獨裁者搜索這本小冊子?特別是在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過程中,又是什麼東西使得成千上萬的工人、農民、學生和科學家為了得到這本小小的書,保護它不被收繳,閱讀和研究它並進一步傳播它的內容,而拿自己的自由和健康乃至生命去冒險? 《宣言》所包含的劃時代的思想有著牢固的科學基礎,它為任何時代、任何膚色或種族的被剝削者和被壓迫者指明了爭取解放、和平、人類尊嚴與社會公正的道路。該書首次揭示了人類的過去與未來,其認識在此期間已無數次被世界歷史的進程所證實,這些認識的全面和透徹使得該書對勞動群眾產生了無比的吸引力,而又令敵視進步的那些人害怕它。《共產黨宣言》以文獻的形式反映了歷史上兩個彼此密切相連的事件: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以及在這兩個朋友的參與領導下,以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形式建立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 這本外表十分不起眼、只有23頁厚的小冊子,是根據同盟的決議於1848年2月底在倫敦一家小印刷廠出版的,並立刻被送往該黨在倫敦和大陸的地方組織。它不是一部學術著作,而是一份黨綱,是經過長時間討論、其基本內容於1847年12月被代表大會代表所接受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綱領。因此這一版以及1872年以前的再版在扉頁上都未註明作者姓名。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概述了他們在1843年至1848年期間所獲得的全部科學認識和政治經驗――既有他們本人的經驗,也有工人階級的經驗,扼要論述了他們的理論基礎,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階級鬥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等學說。《宣言》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下以精闢的語言闡明了工人階級鬥爭的道路和目標,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一種新社會制度的創造者的世界歷史使命,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作用。 千百萬人的共同綱領 馬克思和恩格斯畢生極其重視這部綱領性著作的傳播。早在1848一1849年革命期間,他們就推動或指導了《宣言》的第一批翻譯工作,他們幫助了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以非法或合法方式進行的德文再版工作,並為其中一些版本撰寫了專門的前言,他們兩人,尤其是恩格斯,給1882年和1893年期間出版的部分俄文譯本、英文譯本、波蘭文譯本和義大利文譯本寫了詳細的前言,其中一些前言具有獨立的科學價值。如果有人向這兩位朋友請教如何去了解科學社會主義,他們會推薦以《共產黨宣言》作為入門的教材。他們在以後的著作以及大量書信中一再談到在《共產黨宣言》中首次系統論述的科學世界觀的基礎,儘管在幾十年的時間中他們不斷發展和補充了它,然而沒有任何重要問題需要修改。 恩格斯在晚年肯定地指出,《共產黨宣言》的傳播已經成為衡量國際工人運動進步的尺度,「某一國家的大工業越發展,該國工人想要弄清他們作為工人階級在有產階級面前所處地位的願望也就越強烈,工人中間的社會主義運動也就越擴大,對《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長。」[2]到那時為止,已經以14種語言出版了83個版本――這是一個勝利,一個在以後幾十年中,尤其是在紅色十月之後,不斷擴大的勝利。 在過去70年中,僅在蘇聯就出版了大約400個版本,其中大量版本是用其他國家的語言出版的,它們是國際互助的標誌。在德國,當我們的民族擺脫了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之後,德國共產黨的出版社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出版社將《共產黨宣言》作為1945年5月以後的第一部政治理論著作出版,各自印了10萬冊。目前,《共產黨宣言》以遠遠超過750萬冊的印數成為柏林迪茨出版社印數最多的出版物。另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其他出版社還出版了若干高印數的《宣言》版本。 《共產黨宣言》出版140年之際,估計在全世界流傳著約120種語言的1100多個版本――這反映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不斷前進,但是這個數字同時也提醒人們,還有幾億人在等待著能夠用母語閱讀科學社會主義的出生證。「《宣言》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1848年以來現代工人運動的歷史」,恩格斯的這句話仍然是適用的。而今天比以往更為適用的是《宣言》的這位共同起草者1890年所補充的話:「現在,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所有國家的千百萬工人共同的綱領」。[3] 如果說馬克思和恩格斯畢生致力於不斷用階級鬥爭的實踐來檢驗《共產黨宣言》的基本認識,並向國際工人運動的新生組織介紹這部綱領性的著作,那麼列寧則將這一傳統發展到了更高階段。他不斷研究《共產黨宣言》,經典性地證明了一個我們今天的每一位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都會體會到的經驗:由於人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經歷,這就決定了他在重新研究《宣言》時會產生新的觀點和認識。列寧的幾乎所有比較重要的理論著作,乃至他的全部革命活動都證明了這一點。例如19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制訂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綱領、策略和組織任務,列寧藉助於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闡述的思想論證了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鬥爭目標的辯證關係,當1905年這一革命之年需要將俄國工人聯合到具有戰鬥力的階級組織中的時候,列寧向工人們呼籲道:「請回想一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宣言中說,無產階級變成階級,不僅是由於他們的團結日益加強,也是由於他們的覺悟日益提高。」[4]又如,1917年夏未建立無產階級國家政權已直接提上日程的時候,列寧拿起《共產黨宣言》重新研究,為了撰寫《國家與革命》,他從《宣言》中汲取必要的思想啟示,用以進一步發展理論和以理論為基礎的實踐。 工人階級的和平使命 即使在今天,《共產黨宣言》中最重要的內容仍然有說服力地指明了無產階級作為一個擺脫了剝削、壓迫和戰爭的新社會的創造者的世界歷史使命――這種對社會的預測自1917年以來在世界上日益發展的地區(也包括民主德國)已經成為現實。關於工人階級歷史使命的學說,無論過去還是將來,都是我們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觀的不可動搖的基礎,是我們為和平和社會主義進行鬥爭的不可動搖的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由於認識到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最先向人類揭示了戰爭如何產生的秘密,這是他們的不朽功績之一。同時他們指出了怎樣才能將戰爭從人類生活中永遠驅除出去的方法。我們已經在《共產黨宣言》及其序言中看到了這兩個彼此緊密聯繫的科學發現。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青年時期就指出,戰爭不是劫數,而是人為造成的,他們發現了戰爭與剝削階級的經濟利益、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者的擴張性追求之間的規律性聯繫。在《共產黨宣言》中,他們用短短兩句話概述了他們新獲得的認識:「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係就會隨之消失。」[5]換種說法就是:如果一個民族內部或多個民族內部人對人的剝削被消除了,這個民族內部以及相關民族之間也就失去了以戰爭、掠奪和奴役其他民族為指向的任何客觀利益。 這在1848年是一個大膽、深遠而又合乎邏輯的論證。歷史證明,馬克思和恩格斯是正確的,譬如: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和平法令」,蘇聯已經持續了70年的和平政策以及社會主義國家聯盟在40年中以保障和鞏固和平為目標所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歷史也證實了恩格斯早在1845年所闡述的觀點,即一個「十分明白,戰爭只會使它損失人員和資本」[6]的沒有剝削的社會絕不會想到去進行一場侵略戰爭。 在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中,馬克思立足於《宣言》同時又分析了1861年英國工人的反戰遊行示威,他要求各國無產者,反對「為追求罪惡目的而利用民族偏見並在掠奪戰爭中灑流人民鮮血和浪費人民財富的對外政策」,「洞悉國際政治的秘密,監督本國政府的外交活動,在必要時就用能用的一切辦法反抗它……為這樣一種對外政策而進行的鬥爭,是爭取工人階級解放的總鬥爭的一部分。」[7]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在這裡比在《共產黨宣言》中更為明確地闡明,保障和平、反對掠奪戰爭的鬥爭是工人階級世界歷史使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1870年夏天,第一國際的德國和法國成員以及其他具有階級覺悟的工人就是以這一認識為指導抗議即將爆發的普法戰爭的。工人階級對和平與民族互諒的責任的認識使奧?倍倍爾和威?李卜克內西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就強烈譴責了霍亨索倫王朝的阿爾薩斯一洛林兼并法令,也使德國左派在「主要敵人就在本國」的口號下進行反對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鬥爭,並且在反對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戰爭狂熱的殊死鬥爭中加強了德國反法西斯主義者的力量。 今天,由於和平已成為人類繼續生存的決定性條件,這一歷史任務更為迫切!當然,今天所有的全球性問題都必須按社會進步的需要加以解決――並且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最終都以某種方式與能否以及能夠多快地實現進一步裁軍和持久地保障和平聯繫在一起。 歷史證明,自馬克思和恩格斯以來並且由於他們的緣故,爭取和平的鬥爭成為工人階級的人道主義目標的一部分――這種渴望和平的要求將革命的工人運動與所有其他熱愛和平和保衛和平的力量聯結在一起,因此、自《宣言》那個時代以來,為社會主義而進行的鬥爭也合乎規律地涵括了為和平而進行的鬥爭;自1917年以來,現實社會主義每得到一次加強都有益於和平。 《共產黨宣言》仍適用於當今資本主義 如果我們將《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狀況所作的分析與今天的資本主義現實作一比較就會發現,《共產黨宣言》也具有持久的現實性。 馬克思和恩格斯寫道:「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裡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僱傭勞動。」[8]難道這一點對於目前的資本主義來說就不再適用了嗎? 馬克思和恩格斯闡述說:「隨著資產階級即資本的發展,無產階級即現代工人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發展……他們同樣地受到競爭的一切變化、市場的一切波動的影響。」[9]難道這一點對於存在著隱性大規模失業和可怕的「新的貧困」的帝國主義國家來說就不再適用了嗎?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預測說,「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干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10]資本世界中越來越多的結構危機、股票行情暴跌、社會福利水平降低和成千上萬人的生存受到威脅,難道不是每天都在證實著這個預言嗎? 資本主義的現實表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分析的資產階級社會,儘管一方面通過當前的科技革命,另一方面通過工人階級為改善其狀況而進行的鬥爭,在其表現形式上有所變化,但實質上並未改變。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依舊是私有制,儘管它是以多國康采恩的匿名形式出現。儘管有「生產剩餘價值的技術」[11]這一無稽之談,剩餘價值依舊是資本家所佔有的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儘管美其名曰通過勞動的「靈活化」而「賦予勞動人性化」或「新的機會」[12],剝削依舊是剝削。工人沒有任何社會權利,「只有當他們的勞動增殖資本的時候才能找到工作」[13] 早在1845年,《共產黨宣言》的共同起草者恩格斯在離杜伊斯堡和萊茵豪森不遠的埃爾伯費爾德就聲明,「為所有的人創造生活條件,以便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發展他的人的本性,按照人的關係和他的鄰居相處,不必擔心別人會用暴力來破壞他的幸福」,[14]這便是不可轉讓的人權。當時的這一預測後來在《共產黨宣言》中得到詳盡、科學的闡釋,並被證明是絕對現實的。 我們認為,今天《共產黨宣言》的現實性和有效性首先在於,我們參與把《共產黨宣言》中所確定的思想變成現實的過程。為此,我們不是刻板地去理解這一有效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種特定的經濟形態都應當解決它自己的、從它本身產生的任務。」[15]因此,創造性地繼承《宣言》中的思想財富的過程絕沒有結束。 [注釋][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7卷第272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66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64頁 [4]《列寧全集》第2版第12卷第108頁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91頁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卷第609頁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6卷第13、14頁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84頁 [9] 同上,第278--279頁 [10] 同上,第275頁 [11] 參看奧.萊茵霍爾德《活著的馬克思》,柏林出版社1983年版第86--87頁 [12] 參看彼.德利茨《資本與勞動之爭中的科學技術及社會進步》,載於《統一》雜誌1988年第1期第70頁以及以下幾頁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79頁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卷第626頁 [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2卷第502頁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50年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鬥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50年後的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迎接著世界變局的挑戰…… 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濃縮了150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更顯示著中國共產黨80年奮鬥發展的輝煌。 80年旗幟高揚,從民族獨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國家富強,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80年與時俱進,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來,《共產黨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華大地始終高高擎起,指引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當我們以歷史的目光洞察80年風風雨雨,回顧中華民族頑強奮起的歷程,必然發現一個堅強的民族脊樑——中國共產黨;必然發現一個偉大的思想燈塔——馬克思主義。 1848年2月,英國倫敦瓦倫街19號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數不多卻震撼世界、影響人類的小冊子——《共產黨宣言》。這本小冊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為它的發表誕生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馬克思主義。 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一切社會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考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論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發展為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未來社會創造者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成為工人階級鬥爭實踐的一個光輝起點。 在黑暗的舊中國,這個光輝起點的到來,浸透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鮮血。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些鬥爭的最終失敗揭示,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擔起領導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這次革命由於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未能改變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路在何方?這依然是中國志士仁人和先進知識分子苦苦求索的問題。 1921年7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高高舉起了馬克思主義旗幟,從此,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28年艱苦奮鬥玉汝於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燒。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勝利。 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的時間,共產主義的「幽靈」在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化作噴薄而出的紅日,蒸蒸日上……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關係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變革和進步的終極原因。《共產黨宣言》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就是強調: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要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位。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後,一定要致力於發展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鄧小平和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正確指引下,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面向新世紀,江澤民總書記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個代表」是對150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和中國共產黨80年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 歷史雄辯地說明,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今天;歷史同樣雄辯地昭示: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必將指引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與時俱進,勇立潮頭——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豐功偉績,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和面貌,並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實踐向世人昭示: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時代前進的步伐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煥發出經久不息的活力。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時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奪目,其原因就在於:這一理論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在實踐中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理論品格;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歷久彌新,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類文明史上,有過許多傳世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這不僅在於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還在於它鮮明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理論。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為《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強調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共產黨宣言》發表後數十年間,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實踐檢驗自己的理論,在總結1848年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闡明了不斷革命、工農聯盟、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根據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發展了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關於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從而使自己的理論不斷豐富發展,成為嚴整的科學體系。 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時代特徵和俄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理論上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在主要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同時勝利的設想,探索出了一條在俄國實現社會主義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推到新的階段。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同一切從本本出發、照抄照搬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的長期鬥爭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這次飛躍的理論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抓住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從新的歷史條件出發,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這次飛躍的理論成果就是鄧小平理論。 面對充滿挑戰和希望的21世紀,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巨大的新考驗。正確應對國際國內的新問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完成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關鍵取決於黨的建設。把握時代特徵,順應時代要求,站在時代前列,「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應運而生。 「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它把進入21世紀中國共產黨必須具有的先進性集中概括出來,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大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繼續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根本要求。這樣,就使我們黨從根本上獲得了新的思想武裝。 追溯「三個代表」的淵源和它產生的時代背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豐富,又是創造性的發展;是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代特徵有機結合,與時俱進的光輝典範,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要求我們始終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在不斷開拓進取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150多年風風雨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隨著實踐的發展,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保持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面對變化了的現實,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思考問題,進行理論創新,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就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正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的真諦。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 實踐永無止境;在實踐中探索真理、發現真理、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同樣永無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認識、全面正確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必須始終堅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時代條件的不斷變化,社會生活的日益變動,特別是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對黨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對黨的建設中遇到的新課題,不應當簡單地找本本上怎麼說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說原則,這就是根本的原則;要說標準,這就是根本的標準。 比如說,生產力的發展本身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落後了就會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被先進的生產力所代替。就工人階級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於新的生產力不斷出現,原先所聯繫的生產力變得落後了。為了從整體上始終保持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工人階級的內部結構也應該隨時相應地加以變動,不斷地向更加先進的生產力轉移。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也應該有不斷前進的意識。 開拓,才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一個執政黨只有不斷地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努力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才能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創新是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精神,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反映。黨的生命活力是與黨有無開拓創新的勇氣和能力聯繫在一起的。「三個代表」本身是創新的產物,處處體現出創新精神,其實質是要求全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及時進行新的理論概括,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站在新世紀的起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的要求,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
推薦閱讀:

師說 | 黃明理:馬克思對在哪兒
馬克思主義
儒釋道並存與馬克思主義紮根中國的必然
為什麼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馬克思主義(維基百科總文)

TAG:書籍 | 讀後感 | 馬克思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