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小孩問題行為的3個關鍵句

(TFChang攝)

小孩不肯乖乖吃飯、刷牙,動不動就尖叫哭鬧,甚至還會趁爸媽不注意戳一下弟妹?管教小孩,「說」永遠比「做」容易,尤其是面對狀況連連時,爸媽幾乎不太可能冷靜地從中全身而退。不過,小小孩的爸媽或許有機會扭轉這樣的局勢。

---------------------------------------

最近美國書市崛起了一本親子溝通新書,名叫《怎麼說,小小孩會聽》。作者之一的喬安娜.法伯(Joanna Faber),是長踞美國親子教養書暢銷的教養經典《怎麼說,孩子會聽vs.怎麼聽,孩子會說》作者安戴爾.法伯(Adele Faber)的女兒。今年正值該書出版滿36周年,喬安娜長期運用母親這一套教養法則,經營「How To Talk」工作坊。以自己的親身實踐,特別針對2至7歲的年齡層,教爸媽如何和這群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的小孩說話,提供一套賴以依存的對話工具箱。

書中藉由各種現實中的生活情境,例如:早上出門拖拖拉拉、吵著買東西、打人??教爸媽按表操課,和幼兒有效的對話。她運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說明:只要話說對了,孩子的大腦和行為就會改變。此外,書末特別針對自閉兒和感覺統合困難的孩子,教爸媽如何用言語引導特殊需求的孩子。

幼兒問題行為的3個關鍵句

關鍵一

行為是源自情緒,而不是理性

面對小孩失控的行為,最省時省力的方法就是先感同身受,安撫孩子糾結的情緒。「Feel better, do better」如此一來,問題行為就能迎刃而解。

關鍵二

否定句阻斷聽的能力

和孩子說話時,爸媽使用太多的「不行!」,結果適得其反,造成親子關係對立。爸媽的一句「不行!」,竟成了孩子不肯乖乖配合的根本原因。適時給孩子選擇的機會,用來取代禁止句,孩子就會願意合作,管教變得更輕鬆。

關鍵三

「先連結,再改變」(Connect before correct)

單方向的處罰,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糟糕。想要改變孩子行為,爸媽要先用言語建造情感的連結。支持性的言語具有神奇的力量。喬安娜提醒爸媽,幼兒的大腦只能記住10秒內的話語,因此和小小孩說話,最好簡潔扼要,以兩句為限,這樣年幼的孩子才能理解。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註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資訊平台】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閱讀:

心態左右行為,行為養成習慣
論法律行為概念的緣起與法學方法(六)
我相信,女生的這些行為,不止男生會反感。
一眼看人(行為舉止篇)
夫妻間有這五個行為,感情已經到頭了

TAG:行為 | 問題 | 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