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三百群共享課(25)】--《測光到底測哪裡?》

【周三共享公開課】

源於:柒攝影自有40個攝影群,每周周三的群課程對社會攝影群公開,後來形成今天的規模約兩百個攝影群的免費共享攝影課程,因為具有較大一定的覆蓋能力和幾萬的聽眾,引起攝影界的老師青睞,因此每期都邀請到攝影水平和實操經驗豐富的名師來授課。

形式:名師在「柒攝影群主群」中以圖文形式授課,之後進入「群主群」的群主把課程轉播回自己的攝影群中。

攝影群加盟共享課辦法:請群主直接聯繫柒攝影負責人老柒(微信號:cf76666),認同周三共享課程的規定即可。

周三共享課程規定:1、能每周三晚上轉播,兩次未轉播視作違規。2、完整地轉播攝影課程全部內容,包括攝影名師的推廣內容,對故意不轉推廣的攝影群視作違規。3、違反柒攝影周三共享課堂的群主群的其它群規。4、違規攝影群主將被「請」出群主群,並收迴轉播圈,不做任何解釋。

【嘉賓簡介】

尹毅,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李少白攝影大師班講師、資深攝影圖書編輯。著有《尼康D810/D800/D800E完全自學教程》和《佳能EOS 7D MARK II完全自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策劃暢銷書《提問李少白》、《畫里有話》、《數碼單反攝影從入門到精通》、《超越平凡的人文攝影》等。

今天我們就掰開揉碎了介紹一下測光模式!

如果要說掌握單反相機有幾個難點,那麼測光模式絕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門檻

官方說明書上對於測光模式只有短短兩頁的內容,其實背後有很多東西

跨過這道門檻之後你就會豁然開朗,再複雜的光線下也能輕鬆應對

關於測光其實有幾個有趣的地方:

1.你會發現相機其實也會「思考」,它會不斷推測你正在拍什麼,而相機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2.雖然相機中的每個零件都在「努力工作」,但有一個零件卻是當之無愧的「勞模」,這是哪塊零件呢?它擔負了哪些任務呢?

3.你知道嗎?點測光並非是一個「點」,如果不知道它有多大,那麼一定會帶來不準確的曝光!

一.為什麼標準是18%而不是50%?

測光的目的是讓照片具有合適的曝光

自然環境下,場景亮度千變萬化

陽光下的皚皚白雪明亮刺眼

繽紛的夜景雖然美麗,但大部分場景都是漆黑一片

對於明亮場景,拍出來的照片不能過於明亮才能看到亮部的細節

對於昏暗的場景,照片不能過於黑暗,才能看到暗部的細節

現在相機就具備判斷現場光線強弱的能力,無論遇到明亮場景還是昏暗場景,都能夠獲得恰當明暗程度的照片,這就是自動測光功能。

相機如何識別環境亮與暗的呢?

自動測光是利用了物體對光線的反射原理而工作的。所有的物體對光線都有反射,但不同顏色和質地的物體反光率不同。反射能力強的白雪反光率為98%;反射能力弱的煤炭反光率是2%。表面光滑的物體反光率高,而粗糙不同或毛茸茸的面料則反光率低。

除了能夠測量場景明暗,更重要的是定義下什麼是明暗適中。這樣無論場景亮還是暗,拍出來都是達到標準亮度,看起來就會舒服。

有趣的是這個標準還真挺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思想,純黑和純白的照片是無法接受明暗程度的兩個極端,處於它們之間半黑半白的灰色位置自然是最合適的。如果將照片的亮度都拍成這種灰色的明暗程度,那麼一定會讓人看起來舒服自在。

這種類型的灰色雖然位於黑與白的正中間(因此被稱為中性灰),但它的反光率並不是50%而是18%(人眼對亮度的感知是非線性的)。所以,18%中性灰這個詞稱為攝影中最常用到的術語,它就是測光的標準。注意18%中性灰描述的是亮度,而非色彩。

測光系統據此判斷反射率是18%就是一個指針,超過18%就是過曝,需要調低曝光量;反射率低於18%就是欠曝,需要增加曝光量。因此無論拍攝什麼場景,使用自動測光完成拍攝後,照片與18%標準灰卡會在視覺上具有同等亮度。

測光的實際目的和最終結果就是讓畫面具有了18%中性灰的亮度。當你採用點測光模式針對很小的區域測光時,就會立即察覺到,無論你針對亮部測光和是針對暗部測光,最終這個區域都會變為18%中性灰。

在一個明暗反差很高的場景中,當我們給哪個區域賦予中性灰,會造成最終照片的曝光差異。如果賦予了暗部中灰屬性的時候,亮部就會溢出。而當我們賦予亮部中灰屬性的時候,暗部就會缺乏細節。當你將一個中間區域賦予了中灰屬性時,如果場景的反差在相機的動態範圍內,那麼就會同時將亮部和暗部記錄下來,這樣一種完美曝光的照片就出現了。

二.神通廣大的測光感應器

相機內的「大腦」——佳能5D4的15萬像素RGB+IR紅外測光感應器。

最早期的膠片單反相機沒有內置測光系統,攝影師只能憑藉經驗或手持式測光表來獲得測光數據。你是否聽說過大師們都用手動曝光,看一下場景就能說出光圈快門的神技?其實,估算曝光也有方法可尋,例如陽光16法則。

艷陽十六陰天八

多雲十一日暮四

陰雲壓頂五點六

雨天落雪同日暮

當主體處於陽光直射的環境中時,當使用f/16光圈拍攝時,快門速度選擇感光度ISO的倒數,即可獲得較為理想的曝光。顯然這是一種大致的判斷,而測光表就會更加準確。

隨著測光表的小型化,它終於放到了相機中,實現了TTL測光,也就是測量通過鏡頭後的光線,而不是相機外部的。

但所有早期的測光感應器都是「色盲」。它們只能分辨出場景的亮度,無法識別色彩。但很多時候,色彩對於曝光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這些測光系統的精確度普遍不高。經過不斷的發展,當今數碼相機所具有的測光感應器發展到了更完善的階段。

相機是靠什麼完成自動測光的?

靠光線和測光感應器。在經過反光鏡時一部分透射到反光鏡下方,進入自動對焦感應器中,用掉了30%。

另一部分經過折射後進入五稜鏡。當光線經過五稜鏡內部的多次方向改變後,一部分成為我們從光學取景器中所看到景物,這束光線中又會分出一部分,進入機頂五稜鏡上方專門的測光感應器中。

測光感應器有什麼特別之處?

測光感應器實際上也是一塊感光元件,它同樣可以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並發送到圖像處理器(佳能的DIGIC,尼康的EXPEED)中進行運算。不同點在於,它的像素數量較低,普通入門相機的測光感應器只有幾千個像素,中端機型有接近1萬個像素,而5D4的測光感應器像素數量是15萬,尼康D850是18萬,現在最高的是佳能1DX2的36萬像素。

為什麼測光感應器像素數越來越高?

像素數量少的相當於近視眼,只能模糊看個大概。像素越多場景辨識能力越強,場景中的人、樹木、花草、建築都會被清晰識別。

反光鏡抬起後,誰負責測光呢?

不同的取景方式不僅會帶來不同的對焦方式,而且會帶來不同的測光方式。當你使用光學取景器拍攝時,測光感應器負責曝光的計算。而採用液晶屏實時取景拍攝時,光線不會經過反光鏡的反射,因此測光感應器無法接受到光線,無法開展工作。此時,由負責成像的感光元件測光並計算曝光結果。由於「負責人」不同,這兩種取景方式有時會得到不同的測光結果,極端情況下差異會高達0.3EV。

如果相機是個單位,而內部各元件是員工,那麼要開勞模表彰大會,第一個上台的絕對是——測光感應器。測光感應器的作用不僅限於測光,它更像一個多面手。

1.它具有人臉識別能力

2.佳能的自動亮度優化和高光色調優先,尼康的動態D-Lighting中,亮部和暗部細節的保留需要測光感應器首先識別出來這些區域

3.在用光學取景器拍攝,使用自動選擇自動對焦模式時,相機會自動從全部對焦點中選擇若干個進行對焦。而這個選擇過程依賴於測光感應器對場景的亮度和色彩識別能力

4.佳能的跟蹤對焦,尼康的3D跟蹤區域模式都依賴於測光感應器對於主體色彩和輪廓的識別能力,才讓對焦系統知道自己需要跟蹤誰

三、佳能的IR紅外識別能力

現在佳能的測光感應器除了能夠識別RGB色彩信息,還具備IR紅外線識別能力,這有什麼用?

測光感應器識別的信息越多,相機對於場景的判斷越準確,給最終照片就能帶來更多的好處。如果能發現哪裡是藍天,哪裡是綠地,就能讓色彩更加準確,還能讓細節更加分明。

採集信息靠光線。我們人眼所能看到的光被稱為可見光,它僅僅是太陽所發射的電磁波中很小的一部分,可見光範圍之外還有波長更短的紫外線和波長更長的紅外線。

佳能的新款測光感應器就可以檢測到紅外線。紅外線具有更強的穿透能力,在遇到薄化纖織物、霧霾和水氣等障礙時可以不受阻攔繼續傳播。還記得十多年熱炒的索尼F717可以透過衣服拍攝裸體照片吧,就是說的紅外線。

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紅外線反射率。人體、樹葉對紅外線的反射較強,而河流和天空對紅外線的反射較低。因此,當測光感應器具有了紅外識別能力的像素後,它就會在看到可見光產生的畫面同時看到另一幅景象。

在這幅影像中,樹葉和白雲會成為亮部區域,而河流和天空會成為暗部。這與我們日常看到的場景截然不同。但也正因為如此,佳能5D4的測光感應器就能夠更準確的識別出哪裡是綠色的樹葉和草地,並且通過自動白平衡讓該區域呈現出更加鮮艷的綠色。還可以更準確的識別出哪裡是藍天哪裡是白雲,從而避免在非日出日落場景中自動白平衡出現暖調效果。從理論上說,它還能夠更準確的識別出皮膚區域,從而更準確地識別人臉特徵。

測光感應器從早期的只能識別明暗亮度,到後來能夠識別RGB色彩,再到現在佳能開創的能夠識別紅外信息,相機的數據採集和分析能力越來越強。在今後還能夠識別出場景中不同物體對於紫外線的反射信息,並且將可見光與紫外線數據對比後就能夠自動識別出面部色斑的位置和大小,從而自動進行美化處理。從這點我們能夠看出,測光感應器能夠識別的信息越多,就能夠更好的為獲得最佳照片效果而服務。

四、會思考的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

說起來有點玄乎,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會觀察會思考,你用取景器框住的是人物還是風景,全在它的掌握之中。

這種智能測光模式是擁有了最高的技術含量,凝結了廠商對於測光技術的獨家經驗。誰來評價場景明暗、色彩和格局,從而計算出準確的曝光值呢?當然是相機自己,所以在四種測光模式中,它算是最接近全自動的模式了。但配合曝光補償進行細微調整,就可以應對80%以上的光線環境。

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與其他測光模式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兩點:智能和全面照顧。

這種模式會利用測光感應器對場景的亮度和色彩進行全面考察,它能夠覆蓋最終照片絕大部分的面積,並將該區域分割成眾多(佳能5D4要分成252個)細小的區域。

所謂全面照顧就是說計算曝光時,會對所有區域進行測光,評估它們的亮度級別以及之間的亮度差別,然後進行綜合考慮得出曝光結果,而不會忽視任何一個區域的亮度。

明亮區域會算出一個小光圈和高速快門的搭檔

暗部區域會計算出一個大光圈和慢速快門的搭檔

然後相機會將這些曝光值進行綜合計算,它們之間的權重是不同的,簡單來說,在計算曝光值的過程中,合焦位置的權重會高於普通區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照顧到主體的明暗。但評價測光的智能不止於此,至於怎麼分配權重我們後邊會詳細說。

雖然能照顧到全局感覺挺好的,但如果場景中有個刺頭,那麼為了照顧這個刺頭,整個結果就會出現偏差。

特別亮或者特別暗的區域就是刺頭,比如畫面中有處光源或者反光的鏡子,波光粼粼的湖面,它就需要一個很小的光圈和高速快門,把它摻入最終的計算中就會影響到結果。尤其它的面積較大,還不是一個區域時,就更加明顯了。

兩個刺頭會導致最終的曝光值偏差,這就是全面照顧的弊端,也是後面幾個測光模式的價值所在。

那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怎麼個智能法?

我們先看看它能夠收集哪些信息:

1.基礎數據當然包括拍攝場景中各區域的亮度、反差、色彩、飽和度

2.檢測是否有人的面部存在

3.辨別場景中其他物體的輪廓

4.是否存在移動的物體

5.場景中以何種光源進行照明,分辨出是自然光還是人工光源,如果是人工光源還可以檢測出其閃爍的頻率

6.識別場景中的IR紅外線(佳能獨有)

7.還從自動對焦感應器中收集了對焦距離和鏡頭焦距信息

下面就更神奇了!

數據收集完成後,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會對場景類型進行評估。如果從收集到的亮度信息分析,畫面中上半部分的亮度高,而下半部分亮度低,然後,再結合收集到的色彩信息。如果亮度高的區域色彩為藍色,亮度低的區域為綠色。對焦距離信息是接近無窮遠,又在使用廣角端焦段。相機就會認為你在拍攝大場景風光。

當然這是最基礎最常見的題材,相機內部的圖像處理晶元中還存儲了幾萬個典型場景的信息範例,一旦收集到的跟存儲的相互吻合,那麼就立即能判斷出你在拍什麼場景了。

判斷出來後會對曝光有什麼幫助呢?

分析判斷完成之後,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就會對各區域的權重加以分配。如果判斷你拍攝的是風光,那麼它適當降低曝光結果,以保留藍天和白雲處高光部分的細節。如果判斷你正在拍攝人像,那麼它人物所在區域會得到更高權重,背景的權重則會降低。

可見,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雖然是一種全自動模式,但它融匯了最多測光技術的高級模式,雖然它不是萬能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具有非常廣的適用範圍。在低反差以及場景反差適中的情況下,都可以通過評價測光模式獲得良好的曝光。

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也不是萬能的

這個模式的最大弱點在於無法真正明白攝影師的拍攝意圖。其實曝光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並非能夠用一組唯一的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組合來規定什麼是正確的曝光。大部分情況下,曝光要依據攝影師的表現意圖靈活運用。有些時候攝影師會可以讓畫面某些區域曝光不足,以掩蓋暗部里雜亂的細節,讓高光區域中的人物或其他主體更加突出。這就是這種測光模式無法通過數據採集可以分析判斷出的了。

在一些極端場景下,這種測光模式也難以應對。當主體人物與背景亮度差異較大時,包括嚴重逆光背景很亮的情況以及人物被光線照射而背景漆黑一片時,評價測光都會被干擾。風光題材中如果有強烈光源、逆光或者明暗反差很大時,它也難以準確應對。

五、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佳能)和中央重點測光(尼康)——以中心為主且考慮整體

後面幾個測光模式相當於手動模式,也就是說權重的分配上不會因場景而變化,是固定不變的。例如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佳能)和中央重點測光(尼康)。

早期的自動測光只有全畫面平均測光,全畫面平均不會區分主體和背景,顯然精確度較低

隨後,出現的就是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方式。

它的運作是基於這樣一條原則而開展的,那就是在大部分情況下,攝影師不會將主體至於畫面的邊緣位置,為了更好的突出它,經常採用的方式是將其放置在畫面中心區域或靠近中心區域的位置。而主體在我們的曝光中佔據更加重要的位置,相對而言,周邊環境的亮度並不是我們最關注的重點。可見,相對於全畫面平均測光來說,這種測光是「老式的智能測光」模式。

這個模式下權重是怎麼分配的呢?

在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佳能)和中央重點測光(尼康)模式下,畫面中央區域會佔有更高的權重,也就是說中央區域的亮度會被優先考慮。中央區域佔據更大權重(佳能約80%,尼康75%),四周佔據較小權重(佳能約20%,尼康25%),但也會被考慮到。

如果量化是怎麼分割的呢?

假設我們在拍攝一張人像照片,人物被安排在畫面中央區域的位置。人物被一束光線照射,顯得比較明亮。人物的正確曝光參數是光圈f/11、快門1/500秒。在這個光圈快門組合下,人物既不會過亮也不會過暗。而周邊環境比較暗。如果讓環境保留細節的正確曝光參數是光圈f/4、快門1/60秒。此時,如果採用第一個參數拍攝,人物沒有問題,但環境中的細節會完全喪失,變成一片死黑。而如果按照第二個參數拍攝,環境中可以看到細節了,但人物會過曝。此時,中央重點測平均測光模式出場干預。在它的指揮下,最終得到的結果是採用光圈f/8、快門1/250秒來拍攝。

從結果來看更加偏重中央區域。在這樣的參數下,最終照片中人物得到較好的還原,而環境也被考慮進去。

但人物在中央,不是最差的構圖嗎?

我們常用的構圖是把人物放在左右黃金分割位置上,而這一測光模式下,權重高的區域是固定在中間不動的。如果你把人物放在黃金分割位置,就需要鎖定曝光。也就是說為了獲得準確曝光,先要用中央高權重區域框住人物,鎖定曝光,然後在重新構圖。具體方法我們會在曝光鎖定一課中介紹。

構圖中還有個問題就是人物所佔比例,也會影響到測光結果

主體雖然位於中央,但如果所佔面積較小,這樣權重較高的中央測光區域就會大於主體面積。此時,中央區域中既包含了主體也包含了環境,而兩者一旦存在較大亮度差異,則會導致測光結果就會出現偏差。

尼康相機會在菜單中提供多個中央區域直徑的選擇,包括8mm、12mm(默認值)、15mm、20mm和全畫面平均(全畫幅相機感光元件高度是24mm,可以清晰判斷直徑大小)。你可以根據構圖中主體的大小,使用相應的直徑,這樣就可以避免將畫面其他區域也算到中央來,從而減小了對測光結果的干擾,保證了精確度。

但佳能沒有給出中央區域面積的準確數字,但從拍攝經驗可以看出,該區域的直徑是光學取景器高度的1/3,也就是8mm。

如果不注意高權重區域與主體重合度,對曝光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如果主體亮而背景暗,中央區域包含了較暗的背景時,測光系統為了讓混入暗部區域曝光準確就會增加曝光,這樣就容易導致主體曝光過度。相反,如果中央區域的主體暗,而混入的背景亮,這樣就容易導致主體曝光不足。所以,在使用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時,不僅要關注主體位置(要在中間,否則要鎖定曝光),還要隨時留意中央高權重區域的面積,以及該區域與主體的匹配度和區域內的明暗變化。

六、點測光——範圍越窄越精確

如果說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並不是精確的模式,那麼什麼才是最精確的測光模式呢?答案是點測光。

如果你希望對畫面中更小的區域進行精確測光,那就需要使用點測光模式了。點測光模式下,光區域的面積只有全部畫面的1 %左右,其面積會比光學取景器中的單個對焦點方框面積稍大。

很多影友都會望文生義,一提到點測光就會認為「測光區域當然是一個點了。實際上,點測光時被測量的區域根本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圓形的區域。

佳能還在取景器中央以一個圓形表示了點測光的區域。

尼康則會大於單個對焦點的方框。

點測光模式下,權重分配如何呢?

點測光模式下,100%的權重都會落在這個小區域中,它完全不考慮測光區域以外是亮是暗。不分給它們任何權重。因此,點測光模式對於這個狹小區域的曝光來說是最為精確的。測光結果完全不會受其它區域的影響。其他地方的刺頭完全不會影響到最終結果,周邊位置想保留點細節,也要看測光區域內亮度的眼色才行。比較靠近呢就能留點,差距大呢就沒戲了。

如果你的主體處極暗的背景前,例如,舞台上被追光燈照亮的演員。使用評價測光和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時,由於全部畫面都要照顧到,所以大面積的黑都會干擾主體的曝光,因為兩種模式里背景都會參與曝光計算,從而左右曝光結果。而在舞台這種極端明暗反差的環境下,只要黑色背景分配到了一點權重,它就會對整個畫面造成很大幹擾,主體就會過曝

背景比主體亮也同樣,還會有很多明暗交錯的場景也很難應對。此時,點測光的威力就會顯現出來,你會發現它是唯一能夠應對這種場景的測光模式。所以,點測光是很多職業攝影師的最愛。

如果你練就出了一雙攝影師的眼睛,無論環境明暗複雜多變還是照度均勻反差很小,一眼就能看出場景中亮度為18%的中灰區域,那麼直接對這個區域點測光就可以獲得曝光理想的畫面。中性灰對準後,高光和暗部就會各自準確落座,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就完成了。

點測光也很難用,它也是使用難度也最大的一種。因為,極小區域的曝光準確並不代表全畫面曝光可以接受。如果你選的點測光區域錯誤,那麼畫面整體會出現很大偏差。例如,如果對場景中的暗部點測光,那麼比暗部亮的所有區域就會落座在18%中性灰右邊,這些區域很多就會過曝,而且暗部會變為中性灰,超過現場真實的亮度,致使整個照片失敗。所以,在幾年前入門級單反上甚至沒有給初學者準備點測光模式。

七、點測高光加2擋——應對高反差場景的有效策略

那麼怎樣才能揮發點測光優勢,降低使用難度呢?

中性灰不好找,需要經驗,那不找中心灰,而是找高光,

人眼對亮的東西很敏感。無論場景多麼複雜,最亮的地方非常容易被發現。

點測高光區域後要加2檔曝光補償。點測光可以賦予場景中某個區域以中性灰,加兩檔就會讓這個區域推向高光,所以也會讓高光落座,所有比他暗的區域也就逐個落座。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也就完成了。

為什麼是加兩檔呢?

這與相機的動態範圍有關,如果你對一塊灰卡點測光後,增加+2EV以上就會出現高光溢出。所以+2EV是從,它是我們將中灰區域提升至直方圖最右側的極限做法。

具體操作步驟

l拍攝前設置。將測光模式調整為點測光、單點對焦以及單次自動對焦。

l尋找亮部。觀察場景明暗區域,找到場景中的最亮的區域,並保證期大小能夠全部覆蓋住點測光的圓形區域。

l測光。將取景器中央的點測光圓圈與場景中的高光區域重疊。

l曝光補償。將曝光補償設置為+2EV。

l鎖定曝光。半按快門完成測光,佳能相機按下曝光鎖定按鈕,尼康相機按下AE-L/AF-L曝光鎖定按鈕並保持不放,鎖定當前曝光讀數。

l構圖。調整相機位置找到理想的構圖。

l對焦。移動對焦點到需要對焦的區域(風光場景一般為前後縱深的1/3處)。

l拍攝。按下快門,完成拍攝。

八、關於點測聯動

點測聯動是點測光位置不局限於中心,而是可以跟隨著你所選擇的單個對焦點而移動。也就是說,把點測光這一功能賦予了所有的對焦點,它們既能完成點測光還可以完成對焦任務,這就是點測聯動。

點測聯動有什麼優勢呢?

如果場景中光線明暗交錯,反差極大;主體不斷的在明暗區域之間來回往複移動,主體的明暗不斷變化;無法使用閃光燈;此時,評價測光模式和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模式都因為測光區域過大而無法獲得準確結果,只有點測光能夠完成任務。

如果相機沒有點測聯動功能,當你用中心對焦點完成點測光,剛剛鎖定曝光值,移動的主體又換了一個區域,明暗也發生了變化,剛才你鎖定的曝光值也隨即失去了意義。當然,你可以做出妥協,就是用中心對焦點進行點測光,同時一起進行對焦和拍攝。此時,你所有的照片中,主體都會在中央。那是構圖時最為忌諱的「公牛眼」,不僅構圖醜陋,而且無法交代環境。此時,如果你的相機具有點測聯動功能,那麼就可以選取你希望的任意對焦點來拍攝,點測光和對焦一氣呵成,構圖上更是隨心所欲。

尼康除了入門級單反都具備點測聯動能力,而佳能只有1D系列具備點測聯動功能,進入該相機的自定義功能菜單中將【點測光與自動對焦點聯動】功能開啟,就能夠讓點測光區域跟隨你當前所選的自動對焦點移動了,而且它還能實現多點測光。

九、過氣明星局部測光(佳能)

佳能有一種尼康不具備的測光模式——局部測光

局部測光實際上是測光面積更大的點測光,1DX2和5D4上測光區域面積佔全部的6%左右,是點測光面積的3倍。權重分配上,中央的這塊區域佔100%,完全不考慮周圍的亮度。因此,它可以應對明暗反差更強烈的複雜場景,保證主體曝光準確。

測光面積大有什麼用處呢?

在進行測光時,雖然測光區域面積越小越精確,但有些時候主體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較大,而且主體本身還具有明暗不同的區域。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精確的點測光反而不能夠讓主體獲得均衡的照顧。如果點測光位置選擇在了主體的亮部,那麼暗部就會欠曝;如果選擇了暗部點測光,那麼亮部又容易溢出。此時,如果測光區域面積更大些就能夠輕鬆解決這一問題。

十、亮部重點測光(尼康)

尼康也有一種佳能不具備的測光模式——亮部重點測光

在這個模式下,無論你對焦在哪裡,畫面的曝光都會優先考慮高光部分,讓高光不過曝是首要考慮因素。此時,攝影師只要選擇這個模式,然後輕鬆的針對演員的面部對焦,持續拍攝就可以得到曝光很好的照片。並且對焦問題得到了解決,畫面中清晰的將是演員的面部,而不是服裝。攝影師此時更加輕鬆,可以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演員瞬間動作的抓取上。專門尋找那些演員騰空或動作最優雅時按下快門。

十一、測光系統的工作時間

你注意過測光系統是什麼時候開始工作的嗎?

相機處於休眠狀態時測光系統不工作,佳能機身上有多個按鈕都可以喚醒相機,使其進入準備拍攝的狀態,此時測光系統就會被激活。這些按鈕包括半按快門、景深預覽、AF-ON、曝光鎖定按鈕(它會在激活的同時鎖定曝光)。

那麼測光系統會持續運行多久呢?

激活測光系統後相機同時就能完成測光任務,給出光圈和快門度數,但是這種工作狀態會維持一段時間(4秒左右)。在這一段時間內,如果移動相機就會發現,測光系統給出的光圈和快門數值會依據場景的明暗變化而改變。所以,在測光系統工作期間,它並不是測量並計算一次,而是不停的測量和計算。4秒鐘一到,測光系統不再工作,此時相機並沒有進入休眠狀態。

4秒有點短,我能通過菜單延長一下嗎?

除了佳能1D系列外,使用光學取景器拍攝時,這個4秒鐘的測光系統工作時間是無法改變的,1D系列通過自定義功能菜單【定時器持續時間】可以將這一時間延長。

只有在實時取景狀態下,可以通過拍攝菜單【測光定時器】選項將其延長,最長可大30分鐘。

尼康單反默認的測光系統工作時間為6秒,但可以通過自定義設定菜單的【待機定時器】(D810中的名稱)、【自動測光關閉延遲】(D800/D800E中的名稱)來更改。

尼康可以用調整對焦點的多重選擇器來激活測光系統,但要先進入自定義設定菜單【多重選擇器】選項中,選擇【重設測光關閉延遲】。之後可以通過按下多重選擇器的任意方向鍵以及中央鍵來啟動測光系統,這樣就能使操作更加方便。

總結

講了這麼多,最重要的是能夠在實戰中看到一個場景就能立即知道該用哪個測光模式來拍攝,在進入實戰環節前,我們先回顧下四個測光模式

l評價測光(佳能)和矩陣測光(尼康):最智能,適合大部分場景,尤其那些反差不大的,沒有極端亮或暗的場景。但如果想獲得創造性曝光,它就不適合的。

l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佳能)和中央重點測光(尼康):適合主體與環境存在明暗反差,能更多照顧主體,兼顧環境。但如果主體不在畫面中央,要注意採用曝光鎖定。

l點測光:僅測量較小的區域,不管周邊亮度。採用點測高光加2擋可應對極端高反差場景。

l局部測光:適合主體稍大,本身還具有明暗交錯的高反差場景。

l亮部重點測光:適合極端高反差,以亮部細節保留為首要任務時。

實戰

場景採用哪種測光模式拍攝更加高效?

評價測光,反差不高

評價測光

評價測光+負向曝光補償

評價測光+負向曝光補償

評價測光會讓樹榦不黑

局部測光更合適

評價測光會讓暗部漂起,外界過曝,

點測光更合適,測光位置:藍天

評價測光也並非不可用,可以採用戶外的評價讀數,然後持續鎖定

點測光藍天

點測白裙子加2EV曝光補償


推薦閱讀:

萬物分享的時代怎樣建立影響力
「共享女友」?共享已經成了個筐,什麼都能往裡面裝
《富爸爸窮爸爸》幫助我一年內擁有三家店
說說共享經濟免押金這回事
印象筆記一次性共享多個印象筆記本

TAG:測光 | 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