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治癒奇病集成【45】

青盲(一)

[病例1)錢某,女,47歲。1979年11月24日初診。患神經衰弱症已三年,二年前因精神下悅而癥狀加劇,近半月來兩眼視物模糊,且日漸加重,近日來視力降至生活不能自理,曾去幾家醫院診治無效,診斷為「癔病性弱視」。症見頭暈目眩如坐舟中,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形體消瘦,氣短懶言,面色黧黑,脈沉細無力。檢查:雙眼外觀無異常,視力雙0.01。

[治則]益火之源,填精補髓。

[方葯]破故紙12克,懷牛膝6克,菟絲子9克,枸杞子10克,杜仲12克,淮山藥9克,山萸肉9克,肉蓯蓉9克,丹皮6克。服12劑,精神佳,視物轉清,睡眠差,故上方去蓯蓉,加炒棗仁9克,硃茯神12克。服30劑,視力雙眼均恢復至1.0。以後改服桂附八味丸,服二個月以善其後。兩年後隨訪,兩眼視力均良好。

[病案2]傅某,女,26歲。1977年10月26日初診。患者素嗜辛辣食物,數日前大量飲酒後感兩眼不適,頭痛且脹,視物模糊,以後視力下降逐漸加劇。去某醫院診治,檢查視力右0.02,左0.1,診斷為「中毒性球後神經炎」,住院治療數日無效,自行出院要求試服中藥。患者自述頭重且痛,胸悶不舒,口乾欲飲,形體肥胖,舌紅苔膩,脈滑數,診斷為青盲。

[治則]健脾化痰,清熱涼血。

[方葯]生梔子6克,天花粉6克,葛根12克,陳皮6克,川芎6克,焦蒼朮4.5克,甘草6克,神曲9克,柴胡6克,香附7.5克,姜半夏4.5克。服6劑,視力增加至右0.1,左0.6,經水超前四天行。上方加丹皮9克,共服藥32劑,視力恢復至右1.2,左1.5。一年後隨訪兩眼無恙。(見《山東中醫雜誌》1983年第6期)

[評析]青盲一症,外觀雙限如常人,但視力緩慢下降,甚至失明為其特徵,屬現代醫學所指的「中心視網膜脈絡膜病變」、「視神經萎縮」、「黃斑變性」等疾病。本病發生在水輪,多因肝腎虧損,日失涵養,或肝氣鬱結,氣血失調,精血不上運榮目,或脾失健運,濕聚為痰,日久化熱,痰火內結瘀阻脈絡而致。總之應辨證施治,審症求因。病案1為腎精不足,髓海空虛,目失涵養,擬還少丹加減,益火之源填精補髓而病癒。病案2為過食辛熱傷脾胃,又加飲酒,濕熱濕火搏結瘀塞脈絡而致。本方擬六郁湯化裁,健脾化痰,消熱涼血,濕祛痰清,脈絡通暢病癒。(李祥雲)

青盲(二)

[病案]尹某,男,11歲,患兒於四十三天前因吵架而受驚嚇,遂抑鬱不伸,神志恍惚。晚間吵鬧不易入睡,白,天精神變乏,食慾下降。到第十天突然失明,伸手不見五指,莫辨昏曉、縣醫院檢查,未發現眼睛疾患,迭經多方治療無效果。遂轉中醫治療。症見面色紅潤,兩眼外觀無異常,舌質淡,苔白膩厚,脈弦。診為青盲。

[治則]疏肝解郁,化痰開竅。

[方葯]法半夏6克,茯苓12克,陳皮4克,枳實4克,竹茹4克,木香4克,甘草3克,香附3克,膽南星3克,菖蒲3克,鬱金3克。每日1劑,分4次服。4劑後諸症均有好轉,仍宗前方續服10劑後,雙目復明,精神亦佳。(見《上海中醫藥雜誌》1981年第8期)

[評析]本案青盲,系暴受驚恐,惱怒憤憤而起,乃怒恐傷肝膽,疏泄失司所致,鬱氣橫逆犯胃,津液被熬,結為痰火,痰火上擾心竅,遂致神不守舍:又肝開竅於目,鬱氣上竄於目,遂致雙目失明。故以溫膽湯加膽南星化痰理氣,調和肝胃,以香附、木香、菖蒲、鬱金疏肝解郁開竅。(黃宣能)

青盲(三)

[病案]劉某,男,13歲。1963年9月11日初診。患兒四個月前因流行性腦膜炎住院治療,住院前視力正常,住院後期兩眼視力呈進行性減退。出院後,體溫持續於37.5~37.9℃,胃納不佳,眼科檢查:視力,右側0.06,左側0.04;兩眼紅綠色盲,兩眼光覺檢查均為正常的1/16;視野檢查,發現右、左眼分別有28和30°的虛性中心暗點;視網膜中心動脈壓,右眼46/74毫米汞柱,左眼48/74毫米汞柱。眼底檢查:兩眼視乳頭均呈蒼白色,邊緣尚清楚,生理性凹陷均未見擴大加深。診斷為視神經萎縮。此後雖用中西藥物治療三個月,但病情繼續發展,且已無光感有一個月。初診時,兩目青盲,面色晄白,毛髮不華,身體贏瘦,舉止無力。舌質赤,舌苔薄白,脈象芤數。

[治則]清其餘熱。

[方葯]竹葉9克,生石膏15克,麥冬12克,大棗5枚,鮮石斛9克,生甘草12克。服藥18劑後,體溫正常,食慾增加。舌質紅潤,脈弦。熱象已退,以補氣血為主。處方為生黃芪15克,當歸12克,党參15克,雲苓12克,生甘草12克,白芍15克,生地18克,川芎15克,鮮石斛12克,玉竹15克,黃精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每次沖服磁硃丸4.5克。服藥四個月後,患兒面色紅潤,體重增加3公斤,飯食正常,身體恢復健康。視力檢查:左眼1.0,右眼0.8。又服藥兩個月後,左眼視力1.0,右眼視力1.2。(見《中醫雜誌》1982年第2期)

[評析]本例西醫眼科檢查,診斷為視神經萎縮,屬於祖國醫學的青盲症。《目經大成》「青盲之症,起則不痛不癢,不紅不腫,瞳孔不大不小,目內外並無翳障氣色,儼然和好眼一般,只是不能睹物耳。」兒童在急性熱病後,餘熱未清可患此症,此時雖大病之後氣血虧虛甚為明顯,但不宜首先單純補益。若先行單純補益,則病不能除,反有斂邪之弊,應首先清除餘熱,方選竹葉石膏湯加味,餘熱除後,始可補益,病癒。(馬蔭篤)

雀盲症

[病案]陳某,女,62歲。患者發病前兩天與兒媳吵架,以後多日未食,之後致夜間不能視物,猶如瞎子一般。病已二月,曾服魚肝油丸及中藥治療無效。

[治則]平肝健脾,養肝明目。

[方葯]石決明30克,夜明砂30克,蒼朮30克。煎水兩次取汁500毫升,加豬肝100克,分早晚二次煮服,最後連肝吃盡。服3劑病癒,以後用逍遙丸、歸脾丸調理以鞏固療效。隨訪三個月未見複發。(見《新中醫》1982年第10期)

[評析]雀盲症又稱夜盲症,一般多服用維生素A治療,但亦有稟賦不足、素體虛弱、肝腎虧損等病例雖服用維生素A罔效者。本案用「傅氏決明夜靈散」化裁,方中石決明平肝潛陽,滋陰明目,夜明砂清肝活血,蒼朮健脾燥濕,能輸精注目以復明,豬肝能補肝養血明目。患者年逾花甲,家務勞累過重,又爭吵郁怒,七情飢勞之傷,致肝脾腎受損,陰陽不調,血不養肝而發本病。今用本方可平肝健脾,養肝明目,故而病癒。(李祥雲)

外傷失明(交感性眼炎)

[病案]彭某,男,29歲。1973年12月15日就診。因右眼被牛角刺傷失明月余,左眼羞明流淚,視力突降五天。伴口苦咽干,便秘。查視力,右眼光感,左眼0.06。右下瞼內側有弧形疤痕,眼球內上方有弧形白睛傷口,並有色素膜在白腈(球結膜下),眼球變小變扁,黃仁脫落。眼內一片黑不能詳查。左眼抱輪紅赤,黑睛後壁有羊脂狀沉著物,黃仁暗赤,瞳仁縮小,眼底無法看清。舌紅、苔黃,脈弦數。診為交感性眼炎(右主交感眼、左被交感眼)。

[治則]清肝膽熱,祛風散邪。

[方葯]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澤瀉10克,木通10克,當歸10克,車前子10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銀花20克,蒲公英20克,生石膏20克,大黃15克,芒硝15克,甘草5克。雙眼結膜下注射強的松龍,滴1%阿托品液散瞳。服藥5劑,便通症減。原方先後去芒硝、大黃、龍膽草、銀花、蒲公英、石膏、加黃柏、知母、玄參、麥冬、花粉、熟地等。共服35劑。左眼視力恢復到1.5,右眼0.02,加鏡+9.00,D.S可增至0.2。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調理月余,停葯觀察。今已十二年,未複發。(見《遼寧中醫雜誌》1986年第9期)

[評析]交感性眼炎是眼外傷的嚴重併發症,威脅雙眼視功能。辨證多認為系肝膽火旺,給予清瀉肝膽之火的方葯,並結合早期局部散瞳,既防止瞳仁幹缺,又能提高療效。若初起局部炎症反應劇烈,可在結膜下或球後注射皮質激素,必要時還應口服或靜滴。病情控制後立即穩妥地減少激素用量,直至停用。長期使用激素極易導致氣陰兩虛或氣虛挾濕,這是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現,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適當加用益氣養陰或健脾化濕葯。至於免疫抑製劑(環磷醯胺、氨甲嘌嶺、6—巰基瞟嶺等),由於其本身毒副作用較大,又非特效,故主張不用。關於受傷眼的摘除,目前意見尚不一致。若受傷眼遭受嚴重毀壞,視力已無光感,估計無法恢復則應摘除。若尚存光感或有部分視力,則不宜輕率摘除,(馬蔭篤)

化學性外傷失明

[病案]馬某,男,18歲。1973年3月4日就診。因石灰桶傾倒從頭頂淋下灼傷右眼,當晚即發燒頭痛,右眼劇痛,胞臉焮腫灼痛,輾轉難眠。送鄭州市某醫院治療兩月多,腫痛消失,但右眼失明。症見右眼球表面全混濁呈一片灰白色,分不清黑白睛,僅有光感,近處亦不能辨認五指。診斷:右眼角膜、球結膜化學性外傷伴失明。

[治則]活血化瘀,疏風調肝,退膜散翳。

[方葯]三七粉6克(分沖),當歸15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蒲公英20克,草決明24克,刺蒺藜12克,桔梗12克,瞿麥12克,木賊草9克。服10劑後病眼光感日增,此間曾感病眼發癢可忍。加琥珀6克,蟬蛻9克,服18劑後黑白睛基本分明,近處能見人面部及五指。加蔻殼9克,服10劑後白膜狀傷痕顯著變薄,能吃力地辨認報上字跡。上方加柴胡12克,青皮12克,夏枯草12克。宗此方服至5月底,翳膜狀傷痕消失,視力復至傷前,欣喜返家、於1975年參軍。(見《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0年第3期)

[評析]「五臟六腑之精氣皆能上注於目」。此精即濡養眼目之脂膏,隨氣血運行上注而養目。黑睛屬肝,白睛屬肺。患者眼球表面被鹼性物燒灼,脈絡受傷,瘀血阻滯,脂膏凝聚,以致失明。故從絡傷血瘀,脂膏凝聚及肝肺兩經著眼,投一派活血化瘀、疏風調肝、退翳之品,更用蒲公英清熱解毒,以預防瘀滯化熱之變,並以蔻殼辛散之品助化瘀退翳之力,促進脂膏吸收,翳膜退盡而痊癒。(馬蔭篤)

再生障礙性貧血引起視物不明

[病案]紀某,男,18歲。因發熱腹瀉,服氯黴素後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進某醫院住院治療九個多月,用各種中西藥物輸血等無好轉。繼又並發視物不明,眼科檢查為眼內出血,繼續在內科治療無效,檢查:視力右眼光覺,左眼眼前數指。裂隙燈下,眼內玻璃體高度混濁,呈雲霧狀,並見機化及積血,眼底看不清。指壓:右眼球軟,左眼眼壓正常。面瞼虛,晄白,唇淡,舌質淡質胖,脈細,頭暈乏力耳鳴,心悸納少畏寒。西醫診斷:兩眼玻璃體積血,右眼視網膜剝離。中醫認為:症屬青盲。

[治則]溫補脾腎為主。

[方葯]鹿角9克,党參15克,龜版12克,紫河車9克,阿膠9克(烊沖),甘草6克,陳皮6克,雲南白藥3克(另吞)。服10劑後,精神好轉,但仍視物不清。予原方加減續服一個月後,病情好轉,左眼視力進步。血象檢查:全血細胞明顯增多。再予原方治療六個月後檢查,右眼視力同前,左眼視力增進至0.04,近0.4。眼底檢查:右眼晶狀體後囊輕度混濁,玻璃體積血吸收、機化,眼底部隱約見到視網膜剝離,左眼玻璃體出血吸收,混濁減少,眼底較清楚見到視神經乳頭色澤較淡,網膜血管較細,下方見到範圍較廣之灰白色機化及陳舊病灶,黃斑中心反光消失,見陳舊性滲出,血象檢查基本正常。為鞏固療效,囑輪換內服還少丹、人蔘養榮丸、杞菊地黃丸等。隨訪三年,身體健康。1980年8月檢查:右眼晶狀體全混,左眼視乳頭色淡,網膜血管細,部分閉塞,有白鞘,黃斑部陳舊性病灶,中心反光不明顯,下方網膜見大片灰白色病灶。視力左眼遠0.2,近1.0。目前已能工作。(見《上海中醫藥雜誌》1981年第7期)

[評析]本案報據中醫辨證為脾腎不足,氣血兩虧。用血肉有情之品益氣養血,補益脾腎,目得血養,病癒。(黃宣能)

上午目赤

[病案]米某,男,14歲。1976年6月就診。半年來,每日清晨開始,兩目紅赤,目珠發困,視物模糊。中午後,眼睛紅赤全退,視物亦清,逐日如此,不稍變化。經眼科檢查為慢性結膜炎,經中西藥如瀉白散、龍膽瀉肝湯、荊防、桑菊等治療無效。舌淡、苔白,脈略沉。

[治則]辛溫回陽。

[方葯]白朮9克,白芍9克,附子9克,茯苓9克,生薑9克,細辛3克,服2劑後痊癒。隨訪四年未發。(見《浙江中醫雜誌》1980年第4期)

[評析]《素問,金匱真言論》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上午為陽氣用事之時,所發之病,非陽氣之太過。即陽氣之不及。本例患者舌淡苔白,脈沉,每天上午目赤,上午為陽氣用事,此時發病結合脈症,乃屬陽虛。故用真武湯回陽,僅2劑而愈。(呂志連)

斜視(動眼神經麻痹)

[病案]傅某,男,28歲。1979年6月18日初診。右眼不能睜大及外斜視四十餘天。患者兩月前右眼因視神經萎縮在某醫院診治,球後注射肌苷,在第四次注射後,當時感眼脹,次日不能睜大,並出現外斜、復視、頭昏及噁心,曾用維生素B1、B6、B12、菸酸及針灸治療月余,癥狀未改善。檢查:視力右0.1,左1.5,右上瞼不能完全睜大,上瞼遮蓋瞳孔上方一半,平視瞼裂寬右4,左9(毫米,下同),上視右5,左11,下視右2,左3,右眼視軸向外側斜,角膜映光法測約15°,斜視尺測3毫米。眼球無突出,運動向上、向下、向內受限,向外運動自如。角膜透明,知覺略減退:前房正常,瞳孔中度擴大,直徑4毫米,對光反應及調節反應消失。晶狀體、玻璃體透明,眼底視乳頭境界清,色蒼白,中央靜脈輕度擴張,動眼正常,視網膜反光稍強,未見出血及滲出物,黃斑區中心凹反射略暗,周圍少量色素。眼壓站測正常。左眼無特殊。全身檢查無特殊。新斯的明試驗一小時內癥狀無改善(排除重症肌無力症),白細胞9.1×10/L(9100/立方毫米),中性69%,淋巴31%。診斷為右眼外傷性動眼神經完全麻痹,右眼單純性視神經萎縮。

[治則]祛風通絡,活血化瘀。

[方葯]生黃芪120克,歸尾6克,赤芍5克,地龍3克,桃仁3克,紅花3克,川芎1.5克。服5劑,右限瞼裂上午稍能開大,眼球仍受限。服10劑,眼裂可睜大7毫米,眼球內轉稍可活動。服17劑,兩眼瞼大小相等,已能完全睜大,眼位仍輕度外斜,仍有復視。視物距離較前靠近,眼上下視運動自如,無復視,內轉稍受限,瞳孔仍中度大。服23劑,兩眼瞼及眼球運功功能恢復,復視消失,視力仍右0.1,左1.5。繼續服藥5劑,以鞏固療效。隨訪六個月,瞼及眼球運動自如,無復視,瞳孔較左稍大,直徑2毫米,視力0.1。(見《中醫雜誌》1993年第3期)

[評析]眶內出血或神經損傷的吸收緩慢,因眶內脂肪的毛細血管供給較少,另外眶內壓力增加後,毛細血管的擴張度受到限制,所以吸收和恢復緩慢,甚至很難恢復。中醫認為外傷屬風邪,本案方選補陽還五湯,有祛風通絡、活血化瘀之效,故對本病的治療起積極作用。(馬蔭篤)

雙目斜視

[病案]陳某,女,30歲。1978年7月26日初診。患者於1978年5月第三胎生育後行輸卵管結紮術,術後當天下午即惡寒,要求穿厚衣,繼之雙目呆瞪向右斜視,不能轉睛。夜眠欠佳,納食尚可,二便正常。經中西藥和針灸治療已五十八天未效、來診時適值盛夏,尚著厚衣,神志清楚,對答如常,雙目向右斜視。舌質紅,尖更紅、苔薄微黃,脈微數。

[治則]安神,緩急,熄風法。

[方葯]龍骨30克,滑石粉30克,赤石脂30克,紫石英30克,牡蠣30克,寒水石20克,桂枝6克,乾薑3克,大黃3克,甘草4克。5劑。葯進2劑症已若失,舉止若平人,(見《上海中醫藥雜誌》1981年第5期)

[評析]病起於輸卵管結紮術後,手術部位為肝經所過,肝經絡陰器而行少腹,肝主筋,開竅於目,因患者為肝鬱之型,由於手術牽拉,筋脈拘急所致,盛夏厚衣,系陰陽失調之故。本案方選風引湯主之。方以桂枝入肝溫散寒邪,以其木郁而達之,乾薑助桂枝之辛溫,宣通絡脈,紫石英重以祛怯,以收心神;龍骨、牡蠣斂浮越之陽,安魂定驚,赤石脂助牡蠣安靜,甘草和中;大黃、滑石粉乃病在上取之於下之意。葯已中病,故2劑而愈也。(黃宣能)

眼球固定直視(顱神經炎)

[病案]張某,男,8歲。1978年8月23日入院。患兒因頑皮,其母用手打患兒之頭枕部,隨之哭叫並述雙目模糊伴復視,因飲食如常未予重視。五天後病情加重,精神不振呈昏睡狀,頭痛,頭暈,嘔吐,經對症處理後頭痛減輕嘔吐止,但眼球固定不能向各方面轉動,上眼瞼陣發性下垂。檢查:兩側瞳孔等大,對光反射消失,診斷為Ⅲ,Ⅳ,Ⅵ顱神經炎。經用抗生素、強的松等治療月余收效不顯,於9月25日請中醫會診。舌黯紅、苔薄白、脈弦細。

[治則]益氣活血,滋補肝腎。

[方葯]党參9克,熱地15克,丹參15克,紅花9克,川芎6克,赤芍9克,梔子9克,丹皮6克,甘草6克。服10劑,眼球轉動靈活,眼瞼下垂已糾正,視力恢復至1.0,眼肌各運動均部分恢復。效不更方,又服原方3劑,病癒出院。半年後隨訪未見複發。(見《新中醫》1982年第9期)

[評析]雙眼目珠不能轉動,屬祖國醫學「睊目直視」範疇。《審視瑤函》日:「直視者,視物目睛不動是也,若目動者非直視也。」患兒枕部被打擊,內傷血絡,瘀而不行,致陰精不得升運,目失所養故視物不清,眼瞼下垂為氣虛下陷之徵。肝開竅於目,故用益氣和血、滋補肝腎之劑,使氣足血沛,陰精得充,雙目得養,故病癒。(李祥雲)

復視(一)

[病案]孔某,男,26歲。1979年2月28日就診。因是飼養員:每日凌晨起床喂牛。現感頭痛頭暈,右側頭部發木,漸感右上眼瞼不能抬舉,右眼內斜,視一為二,伴噁心嘔吐已二天。檢查:右眼珠向內側偏斜30°,不能向外側轉動。苔白厚,脈沉緩。

[治則]祛風散寒,益氣和血

[方葯]羌活9克,白附子9克,防風9克,秦艽12克,細辛2克,全蟲9克,蔓荊子9克,黃芪12克,當歸9克,赤芍9克,甘草3克,生薑9克。服6劑,癥狀大減,有時看物仍為雙影。上方去細辛,生薑,又服6劑,視物如常,右眼球已能向外側轉動,頭部右側仍時有木脹感。上方加力參6克、川芎9克,服3劑病癒,一年後隨訪未再複發。(見《山東中醫雜誌》1982年第2期)

[評析]視一為二又稱「復視」、「視歧」,以眼球向一方或多方運動受限,伴有上瞼不能抬舉,頭暈頭痛,眼珠偏斜為特徵。《靈樞·大惑論》曰:「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今患者凌晨起床喂牛,感受風邪,風寒之邪中於腦項,傷害了目系,精氣因之受阻或耗散。故治療祛風散寒活血,待寒邪祛再加用力參,川芎益氣活血通絡,病癒。(李樣雲)

復視(二)

[病案]王某,男,28歲。1963年8月19日初診,自1957年間出現復視,視物均為雙影,目模糊不清,經治療未效,脈弦,寸盛直上魚際。

[治則]平肝降逆,佐以明目。

[方葯]旋復花9克,代赭石20克,半夏9克,川椒6克,甘草4克,石決明20克,夜明砂9克,茺蔚子9克,白蒺藜9克,杭菊花9克,生黃芪9克,生石膏15克。服8劑後,能看清書本上小字,但不能持久。至10月14日,視力完全恢復正常。1964年2月間復視又微發,且合併眼瞼下垂,難以睜開。仍以原方出入,重用黃芪。治三個月而愈。現已半年,體健。(見《上海中醫藥雜誌》1965年第8期)

[評析]肝開竅於目,肝氣上逆,肝木火旺亢盛,乃見頭暈目眩復視,咽干溲赤之象。故擬平肝降逆,清火明目之法,用旋復花代赭石湯治療,葯症合拍,收效甚捷。(黃宣能)

瞳孔散大症

[病案]周某,女,23歲。1963年5月8日初診。因測圖繪樣,用目用腦過度,常頭目脹痛,眩暈陣作,夜晚多夢,口苦咽干,低熱盜汗,雙眼流淚。近半月來,視力明顯減退,視物模糊,細字看不清,時為憂慮,診察瞳孔散大如黃豆大小,詢月經來潮量少,色黑夾塊,去冬小產,迄今未孕。舌紅、苔少,脈細尺弱。

[治則]滋陰涵木,補益肝腎。

[方葯]熟地黃20克,山萸肉20克,淮山藥10克,茯苓皮10克,建澤瀉6克,粉丹皮10克,女貞子15克,早蓮草12克。連服12劑,瞳孔較前收縮,視力增強,頭目脹痛仍在,為陰虛肝氣不調。原方加夏枯草、香附,再進6劑,瞳孔、視力均恢復正常,余亦隨之而減,更用逍遙散,四物湯,以補血調經,(見《黑龍江中醫藥》1983年第3期)

[評析]本病有內外因不同,故治療當分虛實。一般由於外因而病又初起者,則多屬實熱,風熱上攻,治宜散風清熱,平肝潛陽,如防風、菊花、石決明、白蒺藜、黃芩、梔子之類,病程日久,反覆發作者,則多屬虛症,肝腎陰虛,治宜滋陰涵木,補益肝腎,可選用明目地黃、補心丹、六味地黃之屬。本例是由於用目用腦過度,導致肝腎虧虛,古人說:「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眼睛之所以能視萬物辨五色,有賴於五臟六腑之精氣上行灌輸,若當精氣不能上榮於目,就會產生模糊不明和內障、瞳孔散大等病變,法當滋補肝腎,益精氣為治。(馬蔭篤)

眼肌麻痹

[病案]楊某,女,43歲。1981年9月4日就診。患者一個月前出現兩眼復視,右眼球轉動不靈活。二十天後,上瞼下垂不起,飲食、睡眠如常,二便正常,眼部檢查:視力右0.9,左1.2。右眼上瞼下垂不舉,下瞼閉合無力,眼球外斜約5°,向內、向上、向下均不能轉動,結膜輕度充血,角膜清,瞳孔較左側大,眼底鏡檢正常。診斷:右眼肌麻痹(上提瞼肌、下眼輪匝肌和內,上、下直肌、瞳孔括約肌麻痹),第Ⅲ、Ⅷ顱神經受損。舌質黯紅無苔,邊有齒印,脈弦細無力。

[治則]祛風活血,益氣養陰。

[方葯]羌活10克,防風6克,荊芥10克,白芷10克,細辛3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桂枝6克,党參10克,連翹10克,生地15克,肉蓯蓉15克,生薑5克,大棗6枚。右太陽穴貼拔風膏(紅蓖麻仁100克,川烏5克,草烏5克,冰片2克,麝香2克。將川烏、草烏烘乾碾為細末,和冰片、麝香共研成粉,與蓖麻仁共搗如泥,裝瓶備用,用時將藥物攤在3×3厘米麻紙上,外貼),隔日更換一次。3劑後,右上瞼已能向上微舉,眼球轉動稍有改善。繼服至23劑後複診:右上瞼上啟正常,下瞼閉合良好,瞼裂左右等大,眼球向上,向內、向下,向外運動自如,兩眼瞳孔等大,對光反應靈敏,復視消除,眼肌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頭及眼部均無不適。視力右1.5,左1.5。歷時一個月,痊癒。隨訪一年,一切止常。(見《中醫雜誌》1983年第3期)

[評析]眼瞼下垂多出脾虛正氣不足所致(眼瞼屬脾),故多用補氣健脾之品治療。本例結膜充血,齒齦舌則知有瘀血,陰傷,故用祛風活血湯加養陰之味,陰盛氣復而病癒。(馬蔭篤)

目衄

[病案]彭某,男,46歲。初患傷寒,迭經數醫誤治後,繼而出現雙目大眥血液沁沁而山,長流不止。伴見胸悶,口渴,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則]通腑泄熱。

[方葯]大黃15克,生地15克,梔子12克,黃芩12克,芒硝10克(化服),甘草5克,茅草根50克。2劑即瘥,續服六味地黃丸善後。半年後訪,康復如故。(見《遼寧中醫雜誌》1989年第8期)

[評析]此例因患傷寒醫治不瘥,寒邪化熱迫血妄行,灼傷脈絡而致目衄。病在上而治其下,用大承氣湯加味治療,使熱得以下泄。恰如釜底抽薪,不治血而自止,此謂「上病下治」也。(馬蔭篤)

耳、鼻、喉、口腔科耳廓麻木

[病案]夏某,男,35歲,1982年10月12日就診。左耳廓麻木已一年,曾服中西藥無效。診見心煩易怒,胸肋脹悶,痰黃量多,舌紅,苔膩,左關脈弦滑有力。

[治則]清火化痰,開竅通絡。

[方葯]黃芩12克,半夏12克,陳皮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僵蠶12克,柴胡10克,枳實10克,菖蒲6克,甘草6克。2劑後耳廓麻木明顯減輕,續服2劑而愈,隨訪一年未複發。(見《四川中醫》1990年第4期)

[評析]耳廓麻木頗為少見。本患者顯見足少陽膽經經氣不利無疑,因足少陽經脈上入於耳。故方用溫膽湯加黃芩清火化痰,柴胡引葯入病所,僵蠶散結行氣通經脈,菖蒲行氣化痰利清竅,使火寧痰化,經氣復通,麻木告愈。(呂志連)
推薦閱讀:

你和世界,我選擇愛你。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治癒(2008-12-10 13:19:09)(轉帖)
晚安故事:最美的星空
「一針」治癒銀屑病
中醫治癒奇病集成【27】

TAG:中醫 | 治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