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圖片的Nice:引爆「曬經濟」,用社交決策購物

導語:Nice創始人周首認為曬是所有人的需求,但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潮流不是一種風格,即是相信什麼是流行的理念。

你的微博、微信朋友圈、QQ 空間甚至人人是否早已被各種「曬」所佔據?曬孩子、曬美食、曬景點、曬潮牌……你對此感到神煩,為此無力吐槽,你視之為洪水猛獸、信息垃圾,渴望一個「乾淨純潔」的社交網路。

然而,水至清則無魚,那些讓你感到厭煩的,卻讓另一些人為之欣喜。

你可能無法理解,有這麼一個應用,上面的用戶天天在比著晒衣服、曬鞋子,愣是在短短數個月內「曬」出了超過 200 萬用戶,每天曬出 15 萬張照片,成為年輕人的新歡;不僅如此,它用標籤+圖片的方式似乎一下子激活了人們對圖片社交新的想像,短時間內引得不少產品爭相模仿。

也許你已經猜到了,沒錯,這款產品就是Nice。

圖片+標籤帶來的化學反應

Nice 不是第一個想到用標籤把海量圖片來結構化的,但它在恰當的時候出現,並引領了這一輪風潮。

Nice 的前身是 2013 年上線的一款名為「KK 購物」的男裝導購應用,用戶可以在這款 app 里上傳照片,並打上文字標籤。部分品牌標籤會直接連接到電商平台,用戶可以直接下單購買。

不過,導購這個 2012 年度電商領域的熱詞到了 2013 年留給創業公司的空間已經不多了。脫胎於淘寶生態的蘑菇街、美麗說們早已成了氣候並從未停止過轉型的探索,在流量和資源上都不佔任何優勢的「KK 購物」想要有所作為並不容易。

按照「KK 購物」創始人周首的說法,「由於市場環境的因素」,「KK 購物」發布後兩周左右,改名「Nice 品牌濾鏡」,拿掉了導購功能,變為一款純粹的分享圖片、打標籤應用。

轉型之後的 Nice 開始獲得出人意料的爆發。

Nice 目前已經擁有 200 萬註冊用戶,其中月活躍用戶為 120 萬,圖片日均發布量超過 15 萬張。Nice 的用戶大多屬於擁有特定興趣愛好的小眾群體,在潮牌、街拍、球鞋、滑板、紋身、死飛、改裝車等興趣圈子裡,它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社交分享 App。

在Nice 爆發過程中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的,就是小小的標籤。

目前Nice 中 30% 的標籤是品牌標籤,10% 為地點。Chanel、Nike、H&M 和 ZARA 品牌標籤在 Nice 中使用頻率最高。

標籤對照片分享者來說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幫助他們用更生動的方式去表達,第二層則把有共同興趣愛好的用戶鏈接在一起。

隨著用戶的增長,完成了 Nice 第一階段的任務:曬東西,用戶將想要曬的東西,全部發到 Nice 上,此時用戶的規模在 100 萬左右,今年 1 月,Nice 中的圖片 85% 來自一線城市的潮男。這時 Nice 被當做早期潮人社區。

從潮牌小眾到圖片社交

然而,如果只基於品牌標籤內容,Nice 的商業故事就只能停留在潮流品牌的小眾圈內。

「我不覺得你穿匹克就不值得曬,也不覺得穿 LV 就值得曬,關鍵是自己定義什麼值得曬。」

Nice 創始人周首認為曬是所有人的需求,但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潮流不是一種風格,即是相信什麼是流行的理念。潮人並非消費潮牌的人,他們是早期的嘗鮮者,也是我們常說的極客,是互聯網最新的實踐者。

為了破除早期 Nice 只曬服裝、潮牌的趨勢,當一些女性用戶進入後,Nice 修改了推薦機制,讓更多貼近生活的行為:吃、旅行、和寵物和地點相關內容發聲。男女比例立刻顛倒,77% 的女王統治了 Nice,只有 29% 的照片和品牌相關。

2.0 版本中增加了私聊(nChat)功能,和其他常見社交應用不同,Nice 私聊功能只有在評論的圖片得到回復後才能開啟,而且評論照片也一直顯示在私聊的對話框上,時刻提醒用戶基於特定內容產生有價值的交流。

私聊的功能正在實現 Nice 的第二部計劃:產生交際,在曬的過程中,用標籤讓用戶發現有相同愛好的人,用私聊搭建溝通的橋樑,激活化學反應,形成一個有效地循環。

標籤:商業模式的地基

在工程學上,當土層的地質狀況較好,承載力較強時可以採用天然地基;而在地質狀況不佳的條件下,如坡地、沙地或淤泥地質,或雖然土層質地較好,但上部荷載過大時,為使地基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則要採用人工加固地基,即人工地基。

圖片分享的土壤已經不在那麼穩固,模仿 Tumblr 的點點網的已經被創始團隊作為閑暇時偶爾更新的自留地,而效仿 Pinterest 的花瓣網也沒能引起持續關注,無論是微博還是人人這類社交巨無霸,圖片分享都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別忘了,微信朋友圈最初的版本只支持發圖片。

標籤幫助 Nice 打下了商業地基,用戶在圖片上貼標籤的做法,相當於將圖片的信息進行了結構化,而這些通過標籤積累下來的數據,將在品牌營銷以及更多圍繞商品和消費的領域發揮作用。

時尚潮牌更加容易找到自己的用戶。i.t 與 Nice 合作了一次曬單活動,用戶拍攝 i.t 產品的搭配照片,就可以獲得 i.t 店鋪的消費折扣。在兩周時間裡,這次品牌合作一共獲得了 5 萬張照片的上傳量。

Nice 最終將從品牌營銷完成商品導購的商業循環。

引爆「曬經濟」:用社交融化購物決策

「和一個做旅遊的朋友聊天,他告訴我,即使一個用戶決定去馬爾地夫旅遊,具體定哪一家酒店,通常他還要再考慮一個星期。」

Nice 創始人周首說。

脫身於「KK 購物」的 Nice 對購物決策有了新的認識:

購物決策是一個社交過程而不是基於傳統互聯網的調研,而絕大部分消費決策信息來自生活中的聊天,地鐵中偶然看見的海報,其中蘊含的信息將潛移默化地影響用戶決策消費。

Nice 不做短期的剛需決策。去各種專業手機網站對比參數,這樣的行為只隸屬於少部分人,而像預訂火車票、機票這些剛需具有突發性,並非長期購物決策。

購物決策是非常隨機、離散以及社交化的過程,不一定是好友推薦。Nice 希望將這種非常漫長的決策過程融化到社交中。相應標籤中顯示對應商品更詳細的信息,甚至是點擊直接購買,這將是未來 Nice 的目標。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 Nice 這款 App?
餐飲設計 |韓寒開了間「Nice Café 贊咖啡「

TAG:圖片 | 經濟 | 購物 | 決策 | 標籤 | Nice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