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篇】天津建衛六百年·聲聲吆喝段段傳說

  

老百姓過日子可離不開這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販

  商道

  買賣賣的是仁義

  在天津的老話里有「富貴無三輩」、「莊稼錢,萬萬年,買賣錢,四十年」的說法,這是在告誡後輩子孫做買賣有賠有賺,生意的起起伏伏不要太在意。天津的生意人還講究「財能生財」,一個小錢也要變倆,倆變仨,善於「喜本圖利」,死錢變活錢。於是錢莊除了山西就數天津開得多。天津的買賣人基本上都把顧客看成衣食父母,講究「買多買少一樣,百挑不厭」,最後做到「買賣不成仁義在」。在經營管理上,合資(伙)人必須忠於本店,很多商行就用雙義成、三合義做字型大小,表明幾名合夥者信守同心同德的原則。招掌柜的、夥計時,則要找「穿過木頭裙子(在櫃檯里干過)」的,也就是業務熟、懂規矩的職員。而「不招三位爺:姑爺、少爺、舅爺」,為的就是免得長支短欠,因親緣關係恃寵,擾亂店規。在天津買賣人傳習的規矩中,還特別注意職業道德,把道德規範變成口頭傳承的信條,如貨真價實、公平交易、童叟無欺等等。再如交易上講求「耍奸(精打細算)不耍賴(假冒偽劣)」之類,都是約定俗成的經營守則。

  做買賣講究宣傳,除了吆喝就數每家鋪子前的幌子了,這些幌子做得大都標示性強,色彩斑斕,具有形象感染力。像桐油庄門口會放一個滑油簍、顏料鋪門前有「飛紅點翠」的彩棒,小買賣則講究「報君知」,比如修扇子的會掛一串串兒鈴、賣元宵要敲梆子等等。幌子越鮮明越吸引顧客。除了用幌子招徠顧客外,天津的商家在競爭的時候還敢於創新,創牌子。想當初與正興德茶莊競爭激烈的成興茶莊,就研究出一種類似於現在的「袋茶」,可謂是風行一時。月中桂香粉鋪發明的窩頭粉可以和濕粉搽臉,一經推出也大受歡迎。而像月中桂的香粉用的「玉兔搗葯牌」,正興德茶莊用的「綠竹牌」,都是最早形成的名牌產品。

  商機

  買賣賣的是歷史

  過去天津衛有許多買賣,特別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買賣,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了。有些買賣現在聽起來或許都會覺得新鮮,但在過去,卻是老百姓自打一睜開眼就得琢磨的事。最典型的便是水鋪,顧名思義就是賣水的地方。

  水,每個人一天到晚都離不開它,但過去沒有自來水,而在天津城裡又沒有多少口井(天津由於地處海濱,井水鹼度太大幾乎無法飲用)。怎麼辦,水鋪便應運而生了。水鋪的設備其實很簡單,就是幾個大木桶,幾口大鍋,規模大的還會有一兩輛水車。水是從海河或是運河裡打上來的,經過幾次沉澱、再加入些明礬之類的化學藥品就算是加工完畢了。相當於現在的一分錢就能買一桶水,除了賣生水之外,水鋪一般還會在店裡支起幾口大鍋,用來燒開水供人們來這買開水沏茶用,價錢和生水是一樣的。這水鋪里燒開水的鍋蓋是有講究的,鍋蓋是兩半的,一邊固定在上面,一邊可以拿下來,天津為此還衍生出了一句俏皮話叫「水鋪的鍋蓋———兩拿著」。有水車的水鋪還會送水上門,由夥計推著車走街串巷地賣水。這用水車賣水可是一門技術,因為水是裝在大木桶里,用大木塞塞住,要是有買水的便把塞子拔下來,絕對是每一次都能保證恰好是一桶,不冒不灑

  每年的大年初二,水鋪還有一項「額外服務」———送財水,天還不亮水鋪里的人便將一桶水插上葦子棍兒,放在每家門口,然後吆喝一聲:「給您送財水了!」誰家過年不圖個吉利啊,於是家家都會出門接財水,平常一分錢一桶的水這時候雖說不漲價,但有的人家圖吉利便會多給一些。解放後雖然有了自來水但像衚衕里的人家還得向水鋪買水,當然,這時候的水鋪買的已經是自來水了。

  除了水鋪之外,現在已經消失了的買賣還有幫人料理白事,賣棺材的杠房,賣桐油、賣染料、賣煤油的鋪子,賣估衣、賣布頭的等等。

  商場

  買賣賣的是方便

  做買賣講究聚人氣,於是便會自發地形成很多小市場,像南市的三不管、宮南宮北的年貨市場,還有曉市、夜市甚至是鬼市。

  俗話說:「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破氈帽。」這些年貨哪裡去買?舊時,一進臘月,宮南、宮北大街擠滿了貼著「年年如此」的小攤,一片紅火。到娘娘宮去一趟,一切年貨都辦齊了!這個年貨市場真是百貨雜陳:楊柳青的年畫、窗花、春聯、絹花;吃的素炸貨;大宗是「耍貨」(玩具),像能轉的走馬燈、錚錚作響的小車燈、修竹齋的空竹,還有鬼臉(面具)、太平鼓……花樣繁多。從東北角到東門、北門,到處是盆栽鮮花攤,可以買,也可以租。當然,來娘娘宮最重要的是要給家裡「請」財神和灶神。

  曉市就是早市。由於經營規模不大,又以小商小販、個體經營者為主,所以被俗稱為「小市」。天津曉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老城的北門外到北大關河沿,是當時的商業中心。後來一些自製兒童玩具、小食品和販運小山貨、農家水果的人,在商店未「下門板」開業前,即來此擺攤銷售。每當晨光熹微,北門外便是人影幢幢,其中像「泥人張」先人的泥玩具、北閣西從家的牛肉乾、含水的小蘿蔔糖是頗為有名的。後因經營時間逐漸延長就移往侯家後的五彩號衚衕和估衣街西口。雖有投機倒把的水果商混跡其間,但始終保持著商品低值、小型、多樣的特點。

  20世紀20年代,天津出現了夜市。當時有兩處:河東(現河北區)和南市。河東的夜市,位於金湯橋東口,往東到當時的三個路口,有幾百個小攤。以售賣日用雜貨居多。其次是小吃攤。還有一些變相的賭博攤,如用搖彩方式可贏得糖果之類。南市夜市在舊南市商場附近的十字路口。攤販經營的也是百貨、雜貨,也有的出售書報雜誌、茶食糖果,以及修眼鏡、配鑰匙等。

  什麼叫鬼市,也就是在天要亮還沒亮正「鬼齜牙」的時候,去到偏僻的舊南開靶檔道、西市大街,買賣舊物的地方。因為是「鬼齜牙」的時辰,賣的東西很多來路不明,所以叫「鬼市」。鬼市裡做買賣的因為生計所迫,所以都不講規矩。由於天當時還沒亮,做買賣都得靠馬燈照明,所以基本上看不清,於是被他們鑽了空子。比如一件上好的貉絨皮袍,他能給說成是狗皮的,一件儘是蟲子眼的狗皮褥子,他硬說是狐狸皮的。到鬼市買東西,分買「物兒」還是買「破爛兒」。物兒即成品,能派上用場的物件。破爛兒也是「料」,能拆大改小使用。無論買什麼,都必須精於此道。鬼市裡賣的主要是破舊衣服、鞋,論捆出售,解放初到改革開放以前,這裡也賣文物,以舊字畫居多,像張大千老師曾熙的條幅,不過幾十元就可買到手。

  商標

  買賣賣的是字型大小

  如果你走在現在的和平路上或是文化街上,會發現很多歷史悠久的商場門前都掛著一塊老牌匾,而在每一塊老牌匾的背後都有一段類似「大宅門百草廳」的故事。

  你知道天津最早的買賣牌匾是哪家的嗎?雖說沒有史料根據,但傳說在竹竿巷東口曾經有一個中和煙鋪,它的牌匾是清朝初年靖海侯施琅之子施仕綸給題的,這個施仕綸就是評書《施公案》中的主人公,他在康熙十五年時任倉廠總督,曾駐屯天津估衣街歸賈衚衕。附近有一個晉商開辦的煙店,小店兼售的檳榔頗合施大人的口味。但因店小沒有字型大小,於是施仕綸就信筆題書「中和煙鋪」相贈。店家如獲至寶,刻成牌匾懸於店首,從此名聲大振。現在中和煙鋪已經改建為高樓大廈了,字型大小也更名為「五甲子老煙鋪」了。「五甲子」指的就是煙鋪300多年的歷史。

  要說在書法家中給天津的買賣家寫牌匾寫得最多的,要數津門名家華世奎了,他是衛派榜書藝術最傑出的代表。從有「中華名匾」之稱的「天津勸業場」,直到「祥德齋」、「敦慶隆綢緞莊」、「南京理髮店」、「隆昌號」、「隆順榕成記」、「恆祥公」、「慶成瑞」、「萬義號」等,華氏的顏體書法匾額已成為天津傳統商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當年隆昌號海貨店老闆以每字一百塊大洋請華世奎題匾。寫就後,店家覺得每字大小不均,不甚滿意。又每字追加一百塊大洋要求重寫,仍覺欠妥,便請教華世奎。華世奎告訴他,匾額置於高處會引起視覺差,不同於近觀平視。店家深深折服,「隆昌號海貨庄」也成為當時商號價值最高的匾額之一。

  在天津的書法大家中,嚴修曾為天津當年最大的百貨公司———中原公司店題過「中原公司環球貨品」的牌匾,他還為天津最早的素菜館題寫過「真素樓」的牌匾。孟廣慧的書法作品曾被評為「亞東第一」,而他寫過的惠中飯店、孚中鞋店、西來香飯店、仁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潤善堂、椿祥汽油燈、聚興和藥店、四海居等許多牌匾。書界名流杜寶楨也寫有大量牌匾,桂順齋、大德祥、登瀛樓、全聚德、同祥厚、寶明齋、川魯飯店、天祥市場、世界大樓、東廣泰等諸多商號匾額就出自其手。天津人好飲茶,正興德茶莊更是家喻戶曉,隨著和平路改造,茶莊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時期的三塊匾額。店門上的王鳳琦所書金字木匾,門兩側石材牆面左右各置華世奎和徐世昌書匾。風格各異的名匾集於一店可謂是獨一無二。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飛龍、祖墳里的飯碗,以及鋤頭和女人一起註定李自成的命
從朱元璋祭劉邦的傳說想到的
傳說曾逼成龍下跪,還掌摑劉德華的人,卻坦言自己承受太多流言蜚語
國寶迷蹤:揭秘傳說中的和氏璧,走進神秘莫測的月光石
30個「恐怖」傳說會嚇住你嗎?

TAG:商業 | 天津 | 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