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冷暴力,真的可以殺人

01

看完電影《無問西東》,記住了王敏佳的美,記住了梅校長口中的真實,記住了沈光耀違抗母名,成了一名軍人的執著……

只是,或許是出於心理諮詢師的本能,在心底久久揮之不去的,是影片里,許老師的妻子,劉淑芬縱身跳井的那一刻。

是什麼逼死了劉淑芬,甚至在決定自殺的那一刻,看起來都那麼決絕,還無留戀和猶豫。

我的腦海里閃過三個字,冷暴力。

劉淑芬所經歷的冷暴力,來自於家庭,來自於丈夫許伯常。

簡單回顧一下這個故事。

許伯常和劉淑芬是一對夫妻,只是這場婚姻從一開始就是錯誤。因為兩人有婚約,劉淑芬用自己的工資供許讀大學。但是許在大學畢業後,當上了中學教師,卻不再愛劉淑芬了。劉淑芬拿刀逼著,強迫許伯常和她結了婚。

當時的劉淑芬,或許以為,只要如願嫁給了這個曾經深愛著,願意出錢供他讀書的男人,她就會幸福。只是,她沒想到的是,婚後,帶給她的是,這個男人無盡的冷漠。丈夫的冷漠,也逼得她性情大變,動不動就對許伯常家暴,或打或罵,整天鬧得雞飛狗跳。

在旁人眼裡,許始終是受害者。他忍受著妻子的打罵,從不還口也不還手。以致於他曾經的學生王敏佳看不過去,寫信控訴劉淑芬對許老師的態度,說她把四合院變成了「渣滓洞」和「集中營」。

而許老師與劉淑芬的真實的關係,也在因這封信激起的一次爭吵中,展露無遺。

劉淑芬對許說:「外人只看到我打你罵你,卻不知道,你是如何打得我。」

許老師不服,說:「胡說,我何時打罵過你。」

而劉忍著眼淚,忍著痛說出了這樣一段話:「你不是用手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態度。結婚以後,我們所有東西都分得清清楚楚,你是你的,我是我的,我把你的杯子摔了,你寧願用飯碗喝水,也不願意用我的杯子。」

當她近乎絕望地問許老師:「現在,我把你的碗也摔了,你願意用我的杯子喝水嗎?」

許老師依然冷漠地搖頭。

最後,劉淑芬在這徹底的絕望中,最終喊出:「你讓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人」。

因為對許老師的心如死灰,她把所有的憤怒都發泄在了那個寫信的學生,王敏佳身上,以致王敏佳被帶上了「壞分子」的標籤,當眾批鬥,這個時候,劉淑芬第一次趾高氣揚,甚至帶著眾人動手打了王敏佳。

群眾的暴力,一旦開始,便很難控制。最終,王敏佳被險些打死。那些打她的人,紛紛褪去。只有劉淑芬驚恐地上前,去看王敏佳「是死是活」,當她發現王已經沒有氣息後,滿臉驚恐。

在回家的路上,她帶著極度的絕望和驚恐,縱身跳出井中,將生命終結。

而被她們批鬥、暴打的王敏佳,最終,僥倖活了下去,卻因為深度毀容,只能蒙著臉,繼續艱難生活。

這個故事,是兩個女人和一個家庭的悲劇。

02

生活中,對於劉淑芬所經歷的冷暴力,其實,我們並不陌生,或許,它不至於導致死亡的悲劇,但是,冷暴力所帶來的傷害卻是我們所不可忽視的。法國精神分析專家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在她的作品《冷暴力》中,把冷暴力定義為「精神虐待」。

心理學家劉吉吉博士通過對北京、天津、武漢、長沙四大城市兩千多個家庭的調查,發現有93%的家庭對自己的婚姻質量不滿意,70%以上的家庭有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智聯招聘也曾經做過一個關於職場冷暴力調查,發現近七成(67%)被調查的白領都表示自己曾經遭遇過職場冷暴力,遭遇職場冷暴力後,只有16.9%的人表示會積極尋找解決辦法,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會整日鬱悶,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20.9%的職場人則以冷製冷,將近2成受害者則選擇了黯然離職。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目睹、或者親自參與了冷暴力。

冷暴力是怎樣發生的?

通常來講,冷暴力的雙方,一定有一方對這段關係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就像劉淑芬和徐老師的婚姻中,許老師雖然看似弱勢,經常被打罵,但是,他又太清楚,劉淑芬對他的愛,所以,因為「被愛而有恃無恐」,他用一種無言的方式,去表達憤怒與不滿,用冷暴力的方式去折磨對方。

而劉淑芬,原本就已經在這段關係中處於劣勢,卻因為這種傷害產生於無形之中,沒有人可以理解她的痛苦,就像大家所看到的,所有人都在指責她的暴戾,卻不知道她的苦。

可是,她原本是美好的。是那個穿著艷麗的裙子,在某個午後,可以和心愛的人,一起拉著手風琴,眼裡溢滿愛戀與幸福的姑娘。可是,因為許的不愛,因為許常年所施加的冷暴力,她內心的苦,轉化成了行動上的暴力。

卻同時,還要因為被逼出來的「暴力」所承擔別人的指責,所以,他的苦是雙份的,一份來自丈夫的冷暴力,有口難辨,一份,來自輿論的不理解和中傷。

只是,她也許不知道的是,她在無意間中了丈夫的圈套,他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全世界:你,劉淑芬,是個糟糕的人!

所以,當劉淑芬的憤怒轉化在王敏佳的身上,當周圍人都認同了她,認為「王敏佳勾引別人老公,是壞分子」的時候,她顯得很高興,甚至有些得意洋洋,因為,這大概是第一次,有人理解她,願意站到她的陣營里,去看到她受的傷。

可是,她終歸是善良的,所以,當她發現自己的暴力殺死了王敏佳,恐懼與絕望,最終讓她走向了死亡。

03

為了少一些劉淑芬式的悲劇,為了讓或許,正在深陷冷暴力的泥沼中,不知如何擺脫的你,求得一些自我解救的方法,我想把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在《冷暴力》一書中提到的應對方式,分享給你。

她在書中,對於家庭中冷暴力的應對,提出了調整應對方式、行動和心理對抗三步。

第一步,調整應對方式階段:在這一階段,首先是自我覺知和承認,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傷害,承認那個與你日日共處的人,其實是危險的。

然後,盡量做到:兩個「不」。

第一,不解釋。

因為施虐者在實施虐待行為時,常常為打擊受虐者,說出一些帶有惡意的謊言,而受虐者會忍不住去解釋。但是,這樣做只會讓受虐者陷得更深。只要有一點說不清楚或者說得不對,即使是出於好意,都可能被施虐者拿來,對受虐者不利。所以,這個時候,反而沉默是金。

第二,不接觸。

對於長期在家庭中經歷精神虐待的受虐者來說,想要做出改變,不接觸是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如果一定要接觸,最好有第三人在場。如果施虐者通過電話繼續對受虐者保持控制,受虐者可以換號碼。總之,要盡量切斷二者的關係往來,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第二步,行動。

受虐者要開始嘗試行動,來打破之前遭受的惡性循環,把危機攤在眾人面前。這樣做有時候受虐者看起來會像施虐者,但必須這麼做,因為這幾乎是受虐者促成改變的唯一方式。當受虐者引發的危機足夠大,能夠引起足夠的關注時,他可以給自己一個掏出魔掌的機會,給自己一個新生活。

最後,心理對抗。

為了從心理上對抗施虐行為,有效地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只要有一個人表達信任,都會讓受虐者重新獲得信心。這種支持,並不一定來自於父母和親人,而是所有能從心理層面,給到受虐者力量的人。

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看似與受虐者很親密的人,有的過於軟弱,抵擋不了施虐者的掌控,有的又對受虐者所遭受的虐待表示半信半疑,或者不理解,這些人都不適合給到受虐者精神上的支持,受虐者在尋找支持與陪伴時,要特別注意區分。

最後,如果以上方式都不奏效,記得尋找有效地心理諮詢以及法律援助。

願冷暴力離我們的生活,遠一點,再遠一點。

推薦閱讀:

遇到暴力催收該怎麼辦?
婚戀中的暴力豈能放任自流?
一個暴力家庭的形成與轉變
男女之間情到濃時,再怎麼「深愛」,也不能這麼暴力「折騰」!
山東招遠事件為何會引爆網友輿論?

TAG:殺人 | 暴力 | 冷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