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連30秒都堅持不了?

作者丨王瑩

最近

老闆找我談話,

問我,為何上班時總進進出出,

屁股不能在座位上坐夠30秒?

老媽找我談話,

怪我,打電話的時間越來越短,

講不夠30秒就匆匆掛掉。

老婆找我談話,

問我,為何話越來越少,

已經好久都看她不夠30秒!

照鏡子,

髮際線又上揚了幾微米,

肚腩又凸出來幾公分,

不想像雌性動物般無病呻吟,

但30秒都堅持不了的男人,

怎麼當,

好員工、好兒子、好老公?

鬥志消失了,

依賴沒有了,

連多巴胺也褪去了,

責任卻增加了,

於是,你開始深深地焦慮了!

你想擺脫這情緒,

但卻總揮之不去。

作為宇宙的高等生物體,

焦慮到底是基因攜帶的附贈品,

還是時代賜予的成長和成熟禮?

不確定性增強

11年前,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橫空出世,書中預測,因為互聯網的發展,這世界所有一切都會打通。今天,世界的確是更平更透明了。

但這僅僅是表面,我們並未因為世界變透明了,而減少焦慮,反而變得越來越焦慮,這說明,焦慮並不在於未知事物,而在於未知事物帶來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並不是啥新鮮玩意。作為天生缺乏安全感的人類,一直都踏著尋找確定性的腳步:

農業社會,人類通過消滅陌生人的方式去謀求確定;工業社會,人類通過法律契約,把不確定性降低。

但進入21世紀,更平更小的世界不確定性還在增強。

王健林也會突遇「風寒」;任正非也曾因員工自殺事件,得到「最冷血的企業家」名號。

更早前,李經緯一手將利潤不過幾萬元的小酒廠,打造成年銷售額破50億元的健力寶,最後卻留下一句「我死了比活著舒服」,痛別他曾熱血沸騰的世界。

萬向的魯冠球,離開時萬人追思與敬仰,但還是早早就離開了……

這些都是這個世界最強悍的人了,他們尚且如此,換做我們普通人,在這種無法真正主宰命運環境下,如果對人生還有很多追求,又不能把很多事情想開點,焦慮感自然是如影隨形,煩惱無處可逃。

時間比以前變快了

小時候,你是不是覺得上課的40分鐘,過得很慢;

現在,40分鐘一眨眼,刷幾條垃圾新聞,就沒了。

什麼叫時間比以前變快了?簡單說,現在的40分鐘,不等於10年前的40分鐘。

這的確是你、我的真實感受,並非簡單幻覺。

因為連霍金都認為,按照目前人類活動的強度,地球的壽命只剩下1000年時間。

從哲學上看,幾乎沒有永恆的事物。

霍金也許並非危言聳聽,從1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中的天體都有各自的演化期,作為宇宙中的小不點,地球媽媽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完蛋。

牛頓曾經認為宇宙是無限的,但是現代科學認為宇宙可能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無邊的,對於宇宙的時間和空間到底是如何運轉,人類目前是懵逼狀態。

阿里在美上市的第一天,市值只有2400億美元,如今市值翻一倍,只用了三年。亞馬遜卻用了20年。

新東方用13年才上市,上市首日市值不過7億多美元,至今營收不過百億左右。VIPKID只用4年來時間就營收挑戰50億大關,估值接近20億美元。

還有,小米、滴滴、摩拜,現在流行的成敗套路,都是幾年就把過去幾十年的仗打完。

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現象,但的確是,達到同樣的目標,後起之秀所用的時間比前輩越來越短,可怕的是,這種短,不是線性,而是指數性的,甚至全面性的。

上一次中國大股災,上證指數一年內從6000多點干到1600多點。至今提起來還讓人毛骨悚然的,88年前那場美國經濟大蕭條,股指從363最高點跌至40.56點,則至少花了4年時間。

很多事不是你預料它無法發生,而是預料到了,卻沒料到它會來得如此之快,這是焦慮產生的根源之一。

個體快感越來越不明顯

經濟學上的「邊際效應」表明,當人們越嚮往某事物時,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的情感體驗也越為強烈,但是,第二次接觸時,會淡一些,第三次,會更淡……

還記得第一次拉老婆手的興奮、緊張和甜蜜嗎?一年、兩年、三年,現在呢?還記得的,那是值得載入史冊,可歌可泣的真愛……

生活中這樣的事很多,你對事物的沸點越來越高,好像你對外界越來越有抵抗力,但作為個體,你的快感越來越少,甚至逐漸消失。

這帶來的後果是:「自我」的消失,你越來越找不到存在感。

這不是哲學上「自我存在」的自證命題,但作為宇宙中高等生物的人類都感覺不到自己,一切都不是自由意志,一切都是例行公事,一切事情都毫無快感可言,你感受不到愛,也沒能力付出愛,你真不焦慮?

面對焦慮,會出現三種人:第一種:猶豫者,第二種:彷徨者,第三種:行動者。

第一種和第二種人的區別在於:

站在十字路口,彷徨者並不知道自己目的地在哪,而猶豫者知道目的地,但不知道選擇哪條路能更快到達目的地。

行動者,面對焦慮,不僅知道自己要去哪,而且能迅速權衡利弊,哪條路是最適合自己的。

人雖然不可能時刻都理性,但不可否認,生活中總會出現第三種人。

……

從翻譯、普通職員、主管、經理、總監、副總裁到總裁,從經理人到創業家、投資人,衛哲的人生看上去是那麼的驚艷和完美。

但你可知道,他曾因為那場轟動一時的「327國債事件」,在最春風得意時一夜間從高峰跌落谷底;也從谷底反彈到36歲出任阿里首席CEO,然後又再跌下去。

接受不堪,積極應變,是他走出焦慮的原因,也讓他跌宕但總能再起。

縱觀整個地球能活下來的生物體,不是因為你基因多優秀,多強壯,而是不管面對任何複雜環境,都能夠及時應變,適應環境。面對焦慮,不作為,空操心,你就會成為溫水裡的那隻青蛙……

捷安特的創始人劉金標從小就不是安分守己的孩子,不服管、不聽勸、凡事喜歡自己摸索拿主意,19歲就不讀書了,玩了半輩子開始焦慮了,不顧反對繼續折騰,50多歲才創造了自行車第一品牌,70多歲完成近千公里環台騎行。

按照他的話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也都不會做了。」

作為標準富二代茅忠群不聽家人勸阻繼承家業,非要另起爐灶創業搞抽油煙機,和父親吵到激烈時,甚至焦慮到連飯都不吃,離家出走。

大家都打價格戰,他卻扛住來自經銷商的壓力,打死不降價,最終「方太」以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口碑征服了你、我的廚房。

事實表明,真有點本事的人都不太聽父母的話。

從生物體對延續後代的功利性來看,父母雖希望後代能光宗耀祖,但為規避不可控風險因素,他們首先對你的願景是安穩。

但面對焦慮,安穩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平庸……

曾有國內著名企業家感嘆與李嘉誠吃飯,好幾桌人,每張桌子都多放了一副碗筷,因為他每個桌子都要坐,每個桌子都給15分鐘交流;結束之後,他和每個人都要握手,甚至是牆角的服務員。

現在這社會是這樣:你牛逼,你有才,你有權,你有勢,不一定就人人都喜歡你,甚至還討厭你,因為你少了李嘉誠這種軟實力。

不想因為他人而焦慮,就不要讓他人焦慮你。

正泰集團的南存輝有句名言:聽中央的,看歐美的,干自己的。

所謂聽中央的,就是了解政策,看清時勢,下雨要記得打傘,熱天不要穿棉襖;看歐美的,就是學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干自己的,就是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從實際發出、接地氣的結果就是,南存輝用33年把修鞋攤變成世界級電器巨頭。

面對焦慮,最該做的就是順應時勢,尊重規律……

1982年底,香港樓價同比下跌60%,1983年面臨崩盤。這樣的背景下,楊受成丟掉了全部身家。

他至今記得走出滙豐銀行總部時,四周昏黃的場景,那是他一生最煎熬的時刻。

「除了身上一隻手錶、一套衣服、一副眼鏡,便再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僅如此,他還欠銀行3億2000萬港幣。在那個年代,這個數字相當於今天的100億。

這樣的數字放在誰身上,都讓人絕望。

晚上焦慮輾轉反側睡不著的時候,楊受成發誓,要奪回自己失去的一切。一邊打工還債、一邊找商機;一邊開店,一邊玩外匯投資。

不到3年,他便還清了3.2億港幣的債。

面對焦慮和困境,行動者想的不是「怎麼收場,怎麼放下」,而想的是「怎麼重來,怎麼扳回一局」……

聰明人懂得在自己做之前,多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好的,拿過來,少走彎路;壞的,規避掉,避開雷區。

國內企業家和李嘉誠吃飯,為啥還要抓鬮才能決定坐哪桌?

作為美國華人首富,富可敵國的黃馨祥為啥會為500萬和哥哥對薄公堂?

衛哲通過跳槽直步青雲,他如何讓每次跳槽時都收益最大,風險最小?

從國家級首富到輿論深淵,再重回到巔峰,張茵為何對谷底反彈之路隻字不提?

面對金龍魚和福臨門把持的食用油市場,孫孟全如何帶領魯花殺出重圍?

楊受成投資姜文《太陽照常升起》虧了1000多萬,為何還敢繼續跟投?

曹德旺說自己「無條件」捐了80個億,為什麼卻不敢以大慈善家自居?

南存輝為什麼要幫助一個曾經拿酒潑在自己臉上、羞辱自己的王八蛋?

有人說,陳天橋在下一盤更大的棋。對於他這樣財力的人而言,什麼才算更大的棋?……

所有這些,都在華商韜略丨華商名人堂今日推出的《數風雲人物·貳》,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好消息是,今天開始,您如果喜歡,可以立刻擁有它。

關於此書,我們有以下三點嚴重聲明:

第一,不勉強

我們的書很不同,某種程度上說,它更像雜誌,而不是書。我們用做雜誌封面深度的辦法做每一位人物的文章,然後每次匯聚15位重磅人物一次獻上。

我們的想法是,用一篇文章給讀者超過一本書的乾貨,讓讀者用更少的時間,更輕鬆的方式,更好的閱讀體驗,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這是我們的第二冊,第一冊出版後,很多讀者對這種方式點贊,也有人不喜歡。我們知道並且理解這些不喜歡,但我們並不准備改變。

我們為志同道合的人而改變,無限地改變。

第二,不打折

我們選了全進口的頂級紙張,選了大量圖片全彩印刷,還採取了頂尖的裝訂工藝……我們讓「質感和味道都跟其他的不大一樣」。

我們相信真正的讀書人、愛書人會給用心做書的人合理的價值回饋。

我們做這本書並不賺錢,辛辛苦苦還不如降低逼格發條廣告。我們將其視為與讀者的一種鏈接,一種聯誼,一種信物,我們相信知識和用心的價值。

我們為共同價值觀的人奉獻自己的價值,不計較斤兩多少地奉獻。我們願意為不夠能力的讀者贈書,但不願為一頓飯可以花幾百元,標榜自己愛讀書,愛我們的書,卻希望打折的人買我們的單。

第三,不從庸

物以稀為貴,知識和信息尤其如此。

我們長期免費提供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但當我們對這些知識和信息進一步梳理,並確保它有相當的獨到性,我們只希望將它提供給少數的人。

《數風雲人物·貳》限量發行5000冊,且只在華商韜略本平台發售。我們希望這5000個人,能通過此,多多少少地獲得一點其他人沒有的東西。

當然,這僅僅是我們對這本書以及我們希望這本書擁有怎樣的讀者的態度,而不是對公眾號的內容和讀者。對這裡的每一位讀者來說,訂閱即意味著對我們的喜歡,與我們的道合。

我們對此珍惜,亦將為您而不斷努力和改變。

海德格爾曾經提出過「向死而生」這個重大的死亡哲學命題,在這個「向死」的過程中,人能真實地感受到自我的強烈存在感。

面對死亡的焦慮,海德格爾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其實是可以延長的。

這種延長所具備的「內涵性」表現在:提高生命質量,節約單位時間。

通過《數風雲人物·壹》的發售,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讀者願意為優質原創內容花錢,因為能夠在最小時間單位內,得到最好的閱讀體驗。

畢竟,抵抗焦慮的同時,大家會發現時間才是每個人的終極對手。

況且,提高生命質量,節約單位時間這個事本身,難道還不值68大洋嗎?

抵抗焦慮的最好態度,

恐怕是,

不要等到太陽落山了,才感到陽光的可貴。

買書也如出一轍,

畢竟我們只限量發售。


推薦閱讀:

肝炎的「死對頭」是不起眼的它,每天堅持吃,排凈十年肝毒
堅持四個自信 探索依法治國的中國方案
肝不好,身體4個部位會「變色」,堅持做5件事,肝會越來越好!
做時間的朋友,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貴在堅持

TAG: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