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華人早已是世界最不願生育的民族,單獨二胎不夠,全面二胎也不夠
李柯達福布斯中文網編輯
梁建章:華人早已是世界最不願生育的民族,單獨二胎不夠,全面二胎也不夠2015年10月29日
10月29日傍晚,中國官方通訊社刊發了該國執政黨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會議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在推出「單獨二胎」政策兩年後的第二次人口政策調整。
」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放開生育政策,生育率會大幅反彈甚至超過更替水平,真正要擔心的是放開二胎還遠遠不夠。」對於生育制度,攜程網聯合創始人梁建章的觀點素來很明確,即「極低的生育率是中國走向衰弱的不歸之路」。此前,他與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聯合撰文稱,開放二胎不夠,要全面讓生育恢復。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按照相關部門預計,此後中國每年新增人口會在200萬左右。當時,福布斯專欄作家章家敦對此持一貫的唱衰態度。他認為,放開「單獨生二胎」將於事無補。而事實上,2014年,新增出生人口為47萬。計衛委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5月,中國1100餘萬單獨夫妻,申請再生育的僅147萬。
「曾幾何時,中國是全球人口結構最優的國家之一。」章家敦在分析中國人口政策變動時說,「然而,現在中國社會老齡化迅速,經濟也開始受到了影響。例如,工資增長(尤其是由勞動力人口收縮引起的)遠遠超過生產力提高,撼動著停滯不前的製造業領域。此外,『一大波老齡人口』即將到來。很快,一位勞動者將不得不贍養父母雙親和四位祖輩,這就是『倒金字塔』現象。」
不過,梁建章大聲疾呼中國全面放開生育制度的目的,並不完全在於解決勞動力短缺等目的。「我們不會因為任何論點不利於結論就對其刻意淡化甚至忽略。」他分析過,低生育率造成勞動力短缺只是短期現象,因為隨著需求的下降,就業市場最終依然會趨於平衡。「我們甚至認為,短期的用工荒是喜大於悲,因為這會讓中國人的勞動收入更快地上升,而中國人根本就不該永遠做廉價的勞力。」
他考慮的是更大的問題。在他的著作《中國人太多了嗎》中,他將現代社會影響生育率的因素歸納為1) 城市化;2) 小孩撫養成本和重視程度;3) 婦女受教育程度提高;4) 對於婚姻的態度;5) 生育文化。
「很多人以為,只要放開限制生育就會回歸正常,難道生育不是人的本能嗎?只是少子化一旦成為常態,想要逆轉卻難比登天。環顧全球,沒有一國的生育率處於極低之後還能夠成功地彈回正常。」他稱,如果借鑒和中國文化類似的其他東亞國家的經驗,可以發現,中國的生育率即使完全放開,也不會達到更替水平。「數據無可辯駁地表明,華人早已是世界最不願生育的民族。」
以下為福布斯中文網在兩年前經梁建章授權,刊布的兩篇關於人口問題的舊作。
梁建章:開放二胎不夠 要全面讓生育恢復
我們兩位作者,求學國內,負笈海外,一位學統計,一位學經濟。我們又都輾轉回歸,一位做金融,一位做網路。我們走到一起,不為稻糧謀,不為享榮光,而是因為對中國的前途懷著共同的夢想。我們思索探究,執筆撰文,希望中國的生育恢復正常,為的是讓我們的夢想能夠揚帆遠航。
我們雖然背景不一,視角不同,但我們各自獨立形成的、對於中國人口問題的觀點幾乎在每個細節上都一致。我們相信,這種高度的一致並非偶然,而是因為錯誤可以千差萬別,但正確的道理只有一個。我們推崇溫和與理性,尊重事實和證據,在分析中惟嚴謹和慎重為上。為了一個估值的準確,我們會用數月的時間搜遍相關文獻,匯總其中所有的表格,不讓一個記錄遺漏。
我們對人口問題各自獨立的研究都經年有餘。深入的探究讓我們發現,如此之多的流行觀念似是而非,只是先入為主的想當然。除了以國家和民族為重,我們並無預設立場,更未主觀臆斷人口政策該有的方向。我們去研究,是要客觀地了解人口的趨勢,我們去探討,是要準確地理解這種趨勢與各種因素的因果關聯。正因此,我們不會偏廢任何事實或證據。我們最終的結論是中國應該立即全面地放開生育,但我們不會因為任何論點不利於這個結論就對其刻意淡化甚至忽略。
譬如,我們之前都認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或有性格缺陷,但廣泛的文獻閱讀卻讓我們了解到,規範性的研究幾乎一致認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成年後的性格特徵並無顯著差異。又譬如,有人指責低生育率造成勞動力短缺,但深入的分析讓我們相信,這只是短期現象,因為隨著需求的下降,就業市場最終依然會趨於平衡。我們甚至認為,短期的用工荒是喜大於悲,因為這會讓中國人的勞動收入更快地上升,而中國人根本就不該永遠做廉價的勞力。
然而,遠為更大的詫異源自另一個方向的謬誤。
很多人以為,中國人就喜好生孩子,否則我們怎會是世界最大的民族?只是崇尚生育是所有留存下來的民族的共同特徵,非華夏所獨有。中國地域遼闊,外閉內通,眾多的部落和族群在漫長的歷史中融就了華夏,繁衍生息才形成了今天這個世界最大的民族。可是時至今日,東亞已是全球生育最低迷的地區。不僅日韓如此,甚至泰越都低於歐美,與我們同文同種的港澳台新更是全球墊底。在本土的中國人,不管在城裡還是鄉下,都把少生當做正常。數據無可辯駁地表明,華人早已是世界最不願生育的民族。
很多人以為,生育水平沒有數據顯示的那麼低,到處不都是超生的孩子嗎?只是直覺的判斷會有極大的高估。假若一半家庭生一胎,一半家庭生三胎,那麼每四個孩子中,僅有一個是獨生子女,其餘三個卻都來自三胎的家庭。你會覺得超生太多,誤以為人口在膨脹,但這是極大的錯覺,因為這裡每個家庭平均只有兩胎,男孩又多於女孩,下一輩的人數其實會減少。正因此,惟有當你感到周圍普遍都是三四胎家庭的孩子時,那些生一胎或不生的家庭所造成的虧缺才能得到彌補,這個民族也才能正常地繁衍不衰。
很多人以為,只要放開限制生育就會回歸正常,難道生育不是人的本能嗎?只是少子化一旦成為常態,想要逆轉卻難比登天。環顧全球,沒有一國的生育率處於極低之後還能夠成功地彈回正常。孩子越少,孩子越會被養得精貴,越會讓願意多生的父母們感到無法負擔。正是因為孩子生得太少,中國才成為最養不起孩子的國度,反過來又會讓生育更少,這看似矛盾的因果卻是理性思考中的必然。一對夫妻照顧四個老人將不堪重負,養育更多的孩子只會雪上加霜,這又是一個難以抗拒的惡性循環。
很多人以為,資源匱乏是中國的宿命,誰讓中國人太多呢?只是所謂世界人均這樣一個常被用來衡量資源多寡的標準並無代表性意義,因為它會被極少數國家拉高。很少人知道,大多數國家的自然資源即使在人均意義上也不如中國豐富,這些資源比中國匱乏的國家卻居住著地球的絕大部分人口,而且他們的生活整體上與資源更豐富的國家幾無差別。耕地不足,淡水危機在中國早已耳熟能詳,但權威的報告卻顯示,中國的耕地和水即使在人口峰值也足夠。靠減人來提高人均資源是在削己足適他履。
很多人以為,減少人口可緩解資源壓力,自然資源不是越來越稀缺嗎? 只是三十年控制人口所緩解的壓力,兩年經濟增長就會抵消。而且,資源的價值在經濟中的比例其實很低,甚至越來越低。電視、汽車、房屋中資源的價值佔多大比例?看病、旅遊、上學又消耗了多少資源? 一種資源若因稀缺變得太貴,即使沒有替代品,人們也會改變生活方式,把它從經濟循環中排出,其影響對全球同步。中國控制人口是以自殘的代價為他國節省資源,並降低自己的規模優勢,讓後代在未來資源市場上處於劣勢。
很多人以為,減少人口才能發展更好,現在進口資源還不多嗎? 只是這個變化其實是中國的進步,說明人口的規模和集聚效應所提高的效率超越了進口資源的價值。經濟越發達,人的貢獻在經濟中的比例越高,以致發達地區大都是輸入資源的人口集中地。即使歐美的先進也非資源豐富,而是其人口密集地區的公司、大學、基礎設施的進步。資源豐富當然利於國家安全,但維持安全的關鍵是發展經濟,厚植國力,強化國防。減少人口卻是適得其反,更是讓一個以人的創造為主的經濟向出賣資源的低端方向退化。
很多人以為,現在的繁榮受益於少生了孩子,越生越窮不是人盡皆知的公理嗎?只是估算生育政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才發現,嚴厲的生育限制換來的不過是讓人均收入的增長在三十年里快了一到兩年。這個微小的短期貢獻所對應的長期代價是未來人口的極度老化和急劇衰減,其後果是經濟失去活力,消費與生產同步萎縮,投資意願低迷,無數行業會如夕陽西下,創新乏力,經濟停滯甚至衰退,最終人均收入甚至相對下降。如此,中國將退化成為一個老氣橫秋,萎靡不振的國度,比今天的日本過之而無不及。
很多人以為,人少了找工作會更容易,就業難不是因為人太多嗎?只是工作機會都來自於人的需求。人少了競爭者少了,但機會則會更少。三十年來,人們從鄉村去城市,從小城去大城,從內地去沿海,都是從人少去人多的地方,如果人少了真的有利於就業,人們只會反向遷徙。又有人擔心,自動化的社會不需要人多。但歷史現實卻是,社會越進步,就業卻越充分,因為從農田和生產線上省下的人力,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機會和財富,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一個合理的社會怎會因為效率提高了反而變得不能承受?
很多人以為,人少了城市會變得寬鬆,不是因為人多才擁擠嗎?只是擁擠是效率的代價,因為聚在一起,效率才會更高。中國到處有荒涼的農村和寬鬆的小鎮,但因為偏僻人少卻少有機會和便利。緩解擁擠的良藥是發展,讓人們居住寬鬆卻依然享有效率。可靠的數據顯示,貧窮的國家,哪怕地廣人稀,城市也擁擠;富裕的國度,哪怕地少人稠,城市也寬鬆。人口大幅減少,無數鄉村甚至小城會因衰敗失去吸引力,而大城市這則變得更加擁擠。這已經發生在俄、日,更是未來中國城鄉的命運。
很多人以為,人的數量少了,人的質量可以更高,難道質量不比數量更重要嗎?只是質量與數量並不矛盾,質量相同時,整體的力量與數量成正比。如此低生育率下,中國孩子的數量會持續地衰減,不僅農村甚至城市的學校也會快速地消失,未來降低的不僅是人的數量也是人的質量。年輕人比例越少,老人的比例會越高,相同的人口規模下,一個老態龍鐘的國家怎能爭得過朝氣蓬勃的民族?如果都在健康的土壤中成長,五億人中的精華也怎能比得過十三億人中的優秀?
很多人以為,少生孩子能夠換來一個富強的中國,人少了,人均財富不是更多嗎?只是人不僅會消耗,更會創造,而且創造整體上大於消耗,否則人類怎會進步?西方發達不是因為人少,而是現代化提高了創造的效率,這與人多的優勢並不矛盾。葡西荷被英法德取代,而英法德又被美蘇壓倒,都是人多的國家一旦崛起,人少的對手就成為邊緣。中國有更多的人,成功的崛起會把人類文明推向新高,這本該是天命所歸,但卻被長期的低生育率釜底抽薪,或成曇花一現,中國世紀或許還未真正開始就將落幕。
很多人以為,放開二胎足矣,全面放開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嗎?只是除了今日的中國,自主生育是古今中外的常理常情,我們在東亞的鄰居以及少子化遠沒有我們嚴重的歐美幾乎無一不在鼓勵生育。全面放開生育不是什麼極端的主張,而是要維持民族正常繁衍的最低訴求,因為即使現在就全面放開,在經歷有限的反彈之後,依然無法避免幾年後新生孩子數的雪崩式下滑。一面倒的宣傳已經讓整個民族的觀念完全偏離了正常,以致把最低的要求都當成了極端。
我們曾以為,如此嚴厲的生育限制政策一定經歷過最嚴謹的論證,直到我們閱盡相關的文獻才無奈地承認,支撐這個政策的假設之離奇推斷之草率是匪夷所思。我們終於明白,如果一個政策太過荒唐,尤其代價巨大,人們在情理甚至情感上反而難以相信它會是錯的。況且,人是負擔的觀念直接又直觀,人是貢獻的認識卻間接而抽象。嚴厲限制生育的三十年正是中國突飛猛進的年代,很少人意識到,生育政策的效應有幾十年的滯後,三十年來高速發展的前提恰是之前高生育率下積累的能量得到了釋放。
一次次深入的反思將無數習以為常的人口觀念擊得粉碎。我們確信,這些觀念之流行不是因為它們合理,更不是因為它們合情,而是因為在趨同性極強,規模巨大的中國,一個哪怕是極為荒唐的觀念被持續地灌輸後得以確立,其存在慣性都會淹沒常人的思維。三人成虎的寓言每天都在重複。如果周圍所有的人都認為人口太多是中國的問題之源,有幾人會去懷疑這種說辭?
只是我們都不喜歡人云亦云,更不好隨波逐流,我們不會因為一個觀點認同者眾就相信它正確,我們不會因為一個理念流行時久就相信它正當,我們更不會因為一個政策代價過大就相信它必然有理。我們願意去思考,去分析。憂心愁思,不絕如縷,因為我們在乎華夏的未來。
記不清我們曾閱讀過多少篇文獻,試圖去理清每個說辭的來龍去脈。
記不清我們曾請教過多少位權威,靜心聆聽他們在各個相關領域的見解。
記不清我們輾轉反覆多少個夜晚,翻來覆去辨析各種因素間的因果關聯。
記不清我們曾搜集過多少數據,重複過多少計算,儘力用最可靠的證據和最恰當的方法來確立和驗證我們的每個推測和判斷。
這一切的努力帶來的結論已然太清楚,那就是極低的生育率是中國走向衰弱的不歸之路,這種趨勢難以逆轉。
我們一度占人類的三分之一,如今不到五分之一,而我們的新生兒僅略過世界的十分之一。即使立即全面放開,若不強勢鼓勵生育,我們至本世紀末將不可避免地會降為人類的幾十分之一。我們這個世界最大的民族短短几代人就會變得無足輕重,衰減的過程更是慘烈無比。雖然人多並不一定會富強,但繁衍長期處於如此的劣勢,中國將不可避免地衰亡。
然而,心有不甘的我們都不是言敗的人,我們不忍、不願、也不會接受我們的民族走向衰亡。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年代,可以去探討、去撰文、去宣講,讓我們的文字和聲音在媒介中傳播,激起更多同胞的反省與迴響,讓理性的火種燃起我們的希望,那就是讓中國的生育恢復正常。
我們希望有一天,失獨的傷痛不再頻繁出現。我們周圍曾有家庭,唯一的女兒不堪學業壓力割腕身亡,父親傷心自責而自盡,母親精神崩潰砸爛了學校,失去獨生孩子的不幸毀了整個家庭。在多少中國人的心中,孩子就是一切,失去唯一孩子致使家庭絕望的悲劇每天都在發生。儘管部分孩子夭亡不可避免,但失去所有孩子的概率,獨孩家庭是多孩家庭的百倍。只要還有孩子在,為人父母的就有希望和責任繼續生活,這個家仍不會毀滅。一胎化把家庭徹底毀滅的數目提高了百倍,換來的卻是一個走向衰敗的中國,這如何不讓人悲傷又唏噓?
我們希望有一天,孩子在家中不會哭鬧著要一個弟妹時,媽媽只能幽怨地回答:「孩子,不是媽媽不想,而是國家不讓。」到那一天,年輕的父母不再需要對他族兒女環繞的歡樂投去羨慕的目光,年老的父母身邊常有子女,不再總是在孤獨中對遠方唯一的孩子望眼欲穿。古今中外,家有兒女,兒孫圍膝的天倫之樂本該是天經地義。可是在三十年來的中華大地,無數家庭卻被一種根本站不住腳的理由剝奪了這種基本的資格,這是何等的辛酸與無奈?
我們希望有一天,像在幾乎所有少子化的國家一樣,養育多孩的父母會因為付出了更大的艱辛,對社會的未來有更多的貢獻受到應得的獎勵,而不是像今天這樣被懲罰。家庭養老是靠自己的孩子來贍養父母,社會養老是讓所有的孩子來贍養所有的父母。養育多孩是個體家庭在以自己的心力給整個養老體系貢獻更大的支撐。在年輕人將急劇減少的未來,這種支撐更是彌足珍貴。為社會付出了更多卻受到懲罰,這是何等的荒謬且不公?
我們希望有一天,人可以回歸人性的尊嚴,而不再被當成種種困難的託詞。人會帶來問題,但更會解決問題。感受擁擠,就去改善居住和交通。遭受污染,就去治理和保護環境。不就是因為問題不斷地出現又被解決,人類才進步到今天?哪有遭遇了困難就要去自我消滅的道理?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歡樂和活力,即使今天是負擔,但未來卻是貢獻。為了降低今天暫時的負擔就剪去未來的希望,這是何等短視和愚昧?
我們希望有一天,人被視為最寶貴的資產,而不只是高昂的負債。農耕時代,人多一倍,國力只大一倍,因為人們大多只能在方圓百里內交流,人多不會讓社會的複雜性更高。信息時代,人多一倍,國力強可超過一倍,因為個體間無論相隔多遠都能交流,唯有語言和文化才是邊界。正如此,人多的社會,社會複雜性可以更高,能醞釀更多的精巧。眾多的人口本是中國最大的資產優勢,是我們繁榮強大的根基,但卻被視為負債被無情地消減,這是何等可悲和可嘆?三十年多了,人口紅利的時代正在過去,人口還債的階段逐漸來臨,斷崖已經開始顯現,可我們還在消亡的岔道上疾走。危機潛伏,憂患日增,該從迷思的霧霾中走出來了。好在我們人口還眾,青山還在。我們欣慰,這是一個鼓勵夢想的年代,希望不滅,夢想依存。希望是夢想的起點,在希望之上,讓我們把家國的情懷織進我們的夢想。
我們夢想有一天,中國能找回失落的民族精神。我們中華民族聰明,勤勞,自漢以降就形成了一個世俗化的平民社會,追求入世的成功。我們的歷史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內部語言相通,社會主體擁有共同的文化風俗和價值認同。正是這些先天的優勢,在龐大人口的倍乘效應下,讓中國在歷經磨難之後依然可以迅速崛起。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為自己的民族驕傲。我們應該挺起胸膛,重拾自信,迎難而上,不再以為只有大幅消減自己的數量才能在與他國的競爭中分到一杯羹。
我們夢想有一天,中國能重回世界的富庶之巔,在總量,也在人均。我們擁有最多的勞動者,理應構建最完備的生產和創新體系,孕育最有競爭力的企業,讓中國的品牌不只是價廉,更是優越。我們擁有最多的消費者,理應形成最廣泛和最細分的市場,讓人們享受最多姿和最優良的產品與服務。我們擁有最大的人口規模,可以發展出最先進的技術,實現最高超的效率,以此創造的價值來換取全球的資源,維持我們主導全球經濟的優勢。
我們夢想有一天,中國人都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只要真的做到以人為本,讓發展為人來,而不是人為發展,這一切該是順理成章。勞動者不應只付出辛勞而僅僅賺取微薄的薪水,外來工不應在一地長年勞作卻依然無法生根。當人多被當成解決問題的優勢,而不是推卸責任的借口,我們可以建設最宜居的城市,發展最快捷的交通,建立最合理的醫療,更應該提供安全的食品,維持優美的環境。眾多的人口會產生更大的需求,籌集更大的財力,醞釀更多的解決辦法,會更有條件讓中國成為真正的安穩和舒適之地。
我們夢想有一天,中國的孩子不再需要為了追求卓越而漂洋求學,他們不再仰慕我們工作和學習過的哈佛和斯坦福,而是以我們求學的交大與復旦為榮。我們有最多的人口,理應產生最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最多的學者和藝術家,最多的企業家和創富者。我們的民族吃苦耐勞,百折不撓。只要自尊自信,不為迷思誤導求自宮而後快,而是沉著堅定,發揮才智,排除萬難。假以時日,中國就該產生最好的的大學,創造最先進的科技,孕育最繁榮的文化。這並非痴人說夢,而是人類社會回歸正常。
我們一代又一代地期盼,一次又一次地夢想,中國能夠恢復漢唐的的輝煌,國富民強,雍容華貴,為萬邦所嚮往。承載夢想的是人,實現夢想的是人。
只有人性舒展,才能國運昌盛。只有生生不息,才能歷久彌新。只有希望成真,才能美夢相傳。只有讓生育恢復正常,我們的夢想才能遠航!
放開生,中國人會生多少?
如果借鑒和中國文化類似的其他東亞國家的經驗,可以發現,中國的生育率即使完全放開,也不會達到更替水平。這一點從東亞國家和地區生育率與人均 GDP的關係中可以推算出來。除了日本和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生育率都非常低。就連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中國的越南的生育率也只有1.8,越 南並沒有強制性的一胎化政策。中國現在的人均收入是6000美元,按照其他東亞國家的經驗,即使沒有計劃生育,中國的生育率也不會超過1.8,而且在今後 10年內將會下降到1.5的水平。如果把上海作為一個獨立經濟體來看,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0000美元,按照其他東亞國家的經驗,當日本、韓國人均收 入達到10000美元時,生育率就自然地降到了1.5。沒有計劃生育,生育率會自然地降到1.5左右,有了計劃生育,實際降到了世界最低的0.7。
2006 年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抽樣問卷調查主要數據顯示:育齡婦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7個。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婦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數分別為1.8個 和1.6個。在沒有任何生育政策的限制下,意願生育率只有1.7。而實際生育率會遠低於1.7,因為有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不孕或不婚,還有很多人雖然想多 要孩子,但是經濟和事業上不允許。所以如果沒有限制生育的政策,中國的生育率也不會超過1.7的意願生育率。
還有一個有力的論據,可以說明 即使沒有計劃生育,生育率也不會大幅上升。在全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的20世紀80年代,有四個地區作為試點,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它們是甘肅省酒泉、山西省翼城、河北省承德、湖北省恩施,這四地是典型的中國欠發達地區。經過20多年的觀察,這些地區的生育率也就在1.8左右。
所以完全沒有 必要擔心放開生育政策,生育率會大幅反彈甚至超過更替水平,真正要擔心的是放開二胎還遠遠不夠。中國現在的生育率已經降到了1.5以下。可是中國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才完成了一半。今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移居到城市。中國的城市化率將從現在的50%上升到20年後的70%。上海和北京的生育率是低生育率 的世界冠軍,只有0.7,如果上海是中國其他城市的未來,用70%的城市化率來計算,加權平均生育率就是 0.7×70%+1.8×30%=1.03(農村姑且假設仍為1.8),也就是說,中國的生育率會降到接近1.0,這將是災難性的,因為每代人就會減半。 事實上,華人社會的中國香港、新加坡的生育率就已經降到了1.0左右,而中國這樣的大國不可能像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一樣依靠移民維持繁榮。
進一步分析,現代社會影響生育率下降有下列幾大因素:
1) 城市化
2) 小孩撫養成本和重視程度
3) 婦女受教育程度提高
4) 對於婚姻的態度
5) 生育文化
我們一一加以分析:
1)城市化
在所有國家中,幾乎普遍的規律是城市人口的生育率要遠低於農村人口。這是因為城市人的生活更加繁忙和豐富多彩。城市人的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這就擠壓 了家庭生活的時間。農村社會中所謂的「老婆、孩子、熱炕頭」式的生活樂趣讓位於城市中的各種娛樂和社交活動。所以城市中的年輕男女更多的時間用於工作和娛 樂,對家庭生活的依賴和眷戀程度要低得多。所以城市中的年輕人結婚晚,孩子少,離婚率也遠比農村高。
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生育率必然持續下降。事實上,農村的絕大多數年輕人已經在城市裡工作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將來面臨撫養小孩的壓力是和城市人是一樣的,所以這一代的農村年輕人的生育觀念和上一代人會是截然不同的。這一點在多次生育意願的調查中得到印證。
2) 小孩的撫養成本
人口的收入在不斷提高,但是撫養小孩的成本卻漲的更快。這是因為現代社會,要培養一個高質量的小孩,父母必須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而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父母又是世界上最注重小孩教育的。韓國和日本雖然都實施了義務教育,但是很多父母都會花錢和花精力 把小孩送到各補習班學習。而華人對小孩教育重視程度更是世界之最。補習公司在中國迅猛發展,光去年就有三家補習班的中國公司成功到美國上市。從這些上市公司的報表中可以看出,每年每個學生的學費支出高達幾萬元。如此之高的補習,是西方人無法想像的。這也是為什麼東亞國家,尤其是華人社會的父母不會生更多的小孩,因為他們更加註重質量。實際 上,相對於中國人的收入,中國小孩的撫養成本比其他東亞國家還要高。中國現在還只實行了九年的義務教育。幼兒園,大學和各種課外補習成本都必須父母承擔。 所以有理由相信,這個因素對生育率下降的影響也會比其他東亞國家更大。
3)婦女受教育程度
一般來說,婦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就越低。婦女受教育程度高,不僅畢業時年齡大了,更重要的是這些婦女的事業的機會比較多,就不願意讓生育來打斷其 職業生涯的發展。中國婦女的受教育程度(相對於男性)要比其他國家更高。以下是各個國家的男女大學生比例。 可以看出中國的女大學生比例是相對較高的。中國女性的參與工作比例也比其他東亞國家要高。得益於解放後實行的「男女平等的政策」)。中國 的女性相對於其他國家擁有更多和事業上的發展機會,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帶來的副作用是低生育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未來的生育率會比其他東亞國家更 低。
4)對婚姻的態度
東方和西方對於婚姻和生育的文化有很大不同。 在美國,將近有40%的小孩是單親媽媽生的。在一些北歐國家這個比例高達60%。這些小孩並不都是人們想像中的意外生育,很多媽媽都是高收入和高受教育的婦女,她們主動 選擇建立這樣的單親家庭。像Steve Jobs就是來自於這樣的不完整家庭。而亞洲發達國家,像日本,這樣的單親家庭的比例極低,只有不到2%。這主要是因為文化上的差異。在儒家文化的東亞社 會,未婚生子仍是為主流道德不可接受的。所以在東方社會,生育率首先要結婚率。而實際上,在所有現代社會中,晚婚和不婚的人越來越多。
在日本,現在婦女的平均結婚年齡高達29歲。 有30%的婦女在30歲還未結婚,有18%的婦女到39歲還未結婚,估計有15%將永久單身。這無疑是低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問到一個日本朋友,日本婦 女為什麼選擇單身。他說現代社會女人不需男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如果嫁一個不怎麼樣的男人還不如單身呢。
在中國,這種不願意下嫁的現象,在 城市婦女中也很普遍。一些高學歷和高收入的白領婦女,過了30歲,就成了剩女,很難找到理想的男士。所以很多人就會主動 或者被動地選擇單身,她們雖然不要男人,但是很多還是想要孩子的。而傳統的東方道德又不允許她們這麼做。所以,中國的婦女,既有像日本一樣的對婚姻生育的保守傳統,又有比日本人更高的較高的工作比例和獨立性。兩者作用的結果就是更低的生育率。
5)生育文化
一個家庭理想有幾個小孩,這是由生育文化所決定的。,很多社會都有濃厚的鼓勵生育的文化。很多宗教都有不準墮胎的教規,而中國則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這樣的傳統是文明繁榮和維持的基礎。
但是中國傳統的「多子多福」的文化,早已被實行了三十年的「一胎」政策摧毀殆盡。現在的年輕人成長起來的環境,所有的媒體和輿論宣傳的都是一個小孩。,她們 本身也很多是獨生子女。一個小孩已經認為是常態。而在美國,一對夫婦有三個小孩是非常普遍的事。雖然美國的主流文化認為一對夫婦應該有三個小孩,但是因為 有這麼多不孕、不婚的現象,實際上,美國的生育率也只能維持在2的更替水平。
在農業社會,人們還有一個生小孩的動機之一是養兒防老。但是, 不論是人類和動物,父母對子女的付出要遠遠大於子女對父母的回報。所以從完全自私的角度,父母是不應該生小孩的。但是不生小孩,不就滅種了嗎?所以,自然 選擇的進化結果讓人類和動物都有喜歡創造自己小孩的天性。在現代社會,人們養老主要靠積蓄和 社會福利,養兒防老已經不是生育的主要動機。在中國,傳統的生育文化,經過幾十年人口政策的宣傳,也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父母喜歡小孩的天性。隨著撫養 小孩所需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越來越大,更多想要小孩的父母力不從心。所以要恢復自然的生育率,必須經濟上予以補貼,並且重塑生育的文化。但是要從巨額罰款調整到鼓勵生育的政策180度轉彎需要很多年,重塑生育文化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中國未來的生育率走向是十分悲觀的。除非重新提倡要三個小孩才是理想的 家庭,就像現在的新加坡政府一樣。
推薦閱讀:
※天地
※特朗普執政:世界火藥桶危機
※世界各國移民漲價潮來襲 出國要趁早
※我叫梅縣,今天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精選世界名言1200句!【美文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