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關係

今年三月份兩會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到粵港澳大灣區。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借用習總書記所說的四個偉大來比喻大灣區,這是個偉大工程、偉大夢想、偉大鬥爭和偉大事業。天上不會掉餡餅,這些戰略是要干出來的。正因為是戰略,今天主要講三個問題:

1

第一個問題,如何實現粵港澳三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大灣區下一步最艱巨的任務。香港作為四小龍之一,人均GDP最高,珠三角區人均GDP也不低,下步怎麼發展,對三地來說都是非常嚴峻的挑戰。總體上,大家都在討論如何規避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大體上沒有大問題,但如何進一步發展?大家看今天歐美的情況,這些國家和經濟體達到高收入水平以後,下步怎麼走的問題對他們困擾很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這些經濟體因為參與全球化,收入分配問題、社會公平問題越來越嚴峻。若要保持社會的良好運行,必然要有經濟發展。我們今天看到西方有很多問題,比如民族問題,但主要還是經濟問題。我一直強調,不管什麼樣的政體,民主也好,專制也好,權威主義也好,經濟好的時候日子都很好過,經濟壞了哪一個政體的日子都不好過。

以美國為例,2008年以前美國中產階級佔總人口的75%以上,但2008年到現在,二十年不到,中產階段已經萎縮至不到50%,這是說不過去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現在出現民粹主義,出現特朗普。好多人沒意識到這點,其實主要是美國的經濟社會出了問題。歐洲是這樣,香港情況也一樣。

香港年輕人為什麼走向街頭搞政治?主要還是經濟問題。香港八十年代時,兩口子大學畢業買房子還可以,現在買不起了。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因為對生活不滿,就去街頭抗議。其他地方也一樣,歐盟也一樣。怎麼解決問題?

中國領導人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新加坡這些年為什麼搞的那麼好,主要是經濟搞的好。我上次剛剛去訪問台灣,台灣現在為什麼搞的亂七八糟,主要是經濟問題。當然這和台灣的政治民主化走錯了方向也有關係。台灣九十年代初期人均GDP和新加坡差不多。但現在台灣人均GDP是23000美元,新加坡已經56000美元了,台灣連新加坡的一半都不到。

珠三角地區的人均GDP已經跨越了中等收入水平,下步如何發展?一靠制度創新,二靠科技發展。中國內地的發展,如果還依靠國家政策的話可以理解。但發達的粵港澳大灣區,如果還繼續像八十年代初一樣,依靠國家的政策來實現可持續發展,那實在太說不過去了。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應當追求自主發展,不要等、靠、要。去年我在IPP給中央寫大灣區報告的時候,提出來通過大灣區建設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時,我們叫環珠江口大灣區,不叫粵港澳大灣區,實際上都一樣。現在發展的瓶頸在哪裡?我覺得制度創新是個大問題。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是一國兩制,實際上不是一國兩制的問題,而是一個灣區裡面一國11個城市的問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制度,行政分割得非常厲害,必然阻礙制度創新和經濟發展。

我注意到,大灣區概念提出來後,每個城市都在搞自己的版本,而不是習總書記要求的多向合作,更多的是惡性競爭,每個城市都想多分一塊蛋糕,但每個城市有沒有通過鑒定自己的比較優勢來做呢?我走了很多城市,現在還沒看到。每個城市都要先佔良機,我覺得這個可能通過制度創新可以達到巨大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提出後,很多人對國外的三大灣區感興趣,我想如果僅僅局限於紐約灣區、東京灣區或舊金山灣區,還遠遠不夠,這只是個最基本的面。當然從這個層面看,大灣區也非常有意思,因為這些灣區都是比較自由的市場的經濟體,通過企業為主體來達到整合,也是通過制度創新來達到整合。但是,我們這個大灣區有11個城市或11個主要的行政單位,政府之間如何合作非常重要,不解決這一關,企業很難達到自然而然的合作。就像三中全會改革方案所說的,理想是企業起市場主導作用,政府起更好作用。大灣區要合作的話,政府起更好作用,我們要思考,什麼樣才算是更好的作用,而不是最壞的作用。

2

第二個問題,我們如何達到國家統一。

大灣區是一國兩制。97年香港回歸時,我想我們在座的誰也想不到今天香港少數人居然要搞獨立的問題。澳門的情況比較好,但也有潛在的問題。當今的世界,年輕人都搞認同政治,認同政治是政治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課題。認同政治就像瘟疫一樣到處傳,英國已經脫歐了,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也鬧獨立。國家如何統一呢?我想黨的十九大,這幾年強調兩個百年,現在已經從第一個百年轉到第二個百年。第二個百年是什麼呢?國家統一最重要,我們講中國夢,如果國家沒有真正統一起來,就無法講中國夢,至少非常有缺陷。怎麼使國家達到整合呢?粵港澳大灣區只是地區,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要把福建、台灣包進來。所以我們去年的報告還有一個副標題——如何用社會的方法完成國家統一。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

無論台港澳,老百姓對國家的認同是實實在在的,國家不是抽象的概念,是很多物質利益作為基礎的。我在新加坡工作多年,李光耀有句話非常深刻,他說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愛國,他憑什麼要愛國呢?如果每個人都是利益相關者,那就愛國了。新加坡為什麼要做公共住房政策,如果每家每戶都有套房子住,老百姓就會愛國。李光耀說的很直白,比抽象地談愛國主義有效得多。新加坡80%多的居民生活在公共住房裡,只有10%左右的少數富人才買得起房子。

大灣區的整合就是一國兩制,一國是前提,這些年糾正過來了。香港、澳門講一國兩制可以理解,但作為中國大陸應該強調是一國下的兩制,不是兩制下的一國,這個要搞清楚。如果促成一國呢?我覺得是需要反思的。我們提倡大灣區的時候,我的第一看法就是要把大灣區建成內部版的歐盟。我們現在去看看,無論是產業、金融、教育等各個方面的合作,大灣區之間的合作遠遠不如歐盟。

歐盟是由不同主權國家組成的聯盟,我們是一國,是國家內部的區域,為什麼我們的整合不如人家?這個需要很多思考。我們建立了共同市場嗎?沒有。我們有共同的金融市場嗎?沒有。香港有那麼好的金融服務業,我們有無組合起來?沒有。廣東為了幫助香港,自己沒有發展金融業,結果這幾年自己沒發展起來,香港也不見得好多少。

我們有無像歐盟一樣建立了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沒有。我們有零散的就業,但作為制度體系根本沒有建立起來。我們有沒有建立統一的教育市場?沒有。廣州、深圳、珠海沒有多少好大學,但香港有很多好大學。粵港澳的教育合作是搞了一點,香港有些學校跑到珠海設個分院。我對這樣的做法,一點不看好,真正的教育沒有弄起來,既然一國之內,那麼好的教育資源,為什麼都不能整合呢?這不光是廣東的需要,也是香港的需要。香港人口在萎縮,香港、澳門的高等教育,如果要可持續發展,離開了廣東,離開了祖國,香港是沒有前途的。台灣100多所大學,如果人口不增加,如果陸生不去的話,未來很多大學都會關門,香港情況也差不多。這是互相需要問題,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能否建立共同的房地產市場呢?香港的少數人有獨立思想,我了解很多人確實為生計問題煩惱。大陸這邊很多房地產開發過度,泡沫很大。但香港人買不起房子,到街上去造反。我們為什麼不能建立統一的大灣區房地產市場呢?

我在英國呆了三年,考察過歐盟各方面的制度體系。我一再給IPP的年輕學者說,我們不要總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這是非常低級的東西。我們要看歐盟怎麼整合,其他各區域怎麼整合,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未來台灣也一樣。因為中國經濟體量大,能消化很多問題,香港只有800多萬人口,台灣人口只有3000萬。我們反思這麼多年兩岸三地的政策有很多錯誤,有一個錯誤就是中央政府為什麼要與台港澳對等談判呢?這是美國人的做法,不是英國人的做法。英帝國建立起來比美帝國還強大,為什麼呢?它實行的是單邊開放政策,不是對等談判。如果大陸與台灣談,議題馬上就會政治化,像服貿談判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大陸實行單邊開放就可以了,馬上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表面上對等談判是尊重台港澳,實際效果反而不好,所以我們要改變思路。

我在很多場合講,大陸要做單邊開放政策,因為我們已經是一國了。台灣就是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為什麼要對等談判呢?中央政府有沒有和廣東對待談判?單邊開放能解決很多問題,不用太政治化,太意識形態化。中國要學英國,不學美國,美國人過於小氣,相互開放才開放。中國有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單邊開放,那就是朝貢體系,只是壞在磕頭,非常封建,現在免了磕頭。朝貢體系當時也是非常好的體系,我們怎麼通過改造,實現現代化呢?這個要考慮,國家統一的問題,我是覺得到2049年台灣、香港如果還繼續鬧獨立運動,這實在說不過去。如果台灣不統一,何談中國夢!要把這個事情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灣區能解決很多問題。

3

第三層面,如何引導國際社會?

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如何去引導國際體系呢?三個看點:首先是與國際接軌,從鄧小平時代以來,我們加入了很多國際組織。其次是改革,很多是西方主導的。第三,用習總書記說的話,就是補充,我們應當為國際做更大貢獻,尤其第三個補充最重要,那就是一帶一路。習總書記強調了很多次,我們不是與世界競爭,而是新體制的補充。

大灣區更重大,與一帶一路有更深的關係。大灣區本身可以成為世界級的、最有競爭力的國際平台。現在世界出現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因為西方經濟不景氣,出現很大問題,但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全球化是不可滅絕的,反全球化不是人類的出路,貿易自由化還是未來的方向。但是貿易自由化怎麼推進?美國已經推不動了,更不說歐洲了。問題出在哪裡?我覺得,這些年來西方,尤其是美國太強調規則。奧巴馬當總統時提倡TPP,不讓中國制定規則,美國繼續制定規則。但這個方法現在已經沒用了,2008年以後,世界經濟不景氣不是規則的問題,而是規則太多的問題。

現在很多規則都是阻礙了世界經濟發展,世界經濟面臨的是發展問題,美國人判斷錯誤。特朗普的判斷是正確的,但方法太下三濫,大家不認同。中國怎麼做?無論TPP、IECP,都涉及很多國家內部,美國不搞TPP了,IECP我們就能搞成?印度不會讓中國搞成的。大灣區是什麼概念呢?大灣區是一個主權國家內部的一個經濟大平台,要把大灣區搞好,不僅僅要看現在的幾個灣區建設,更重要的是考慮把歐盟的經驗、TPP的好做法,放到一個主權國家,一個中央政府主導下的大平台來怎麼營造的問題。從這個方面追求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探索和引領這個世界的經濟規則 ,一邊發展,一邊選規則。不是規則先選好了,再搞發展。這是兩種不同的思路。

中國下步要發展,要搞國際平台。我們已經有了好多自由貿易區,如上海、前海、橫琴、南沙,為什麼一直不理想呢?我考察過好多自貿區,有一點就是制度的同質性,大家都一樣,基本都是把左手的放到右手,把右手的放到左手,沒有大的突破。如果把大灣區做起來那就不一樣了,它制度不一樣,我們叫「一國兩制」。為什麼廣東八十年代經濟特區一上來就快速發展呢?主要在於引入香港的不同制度。同樣的制度只有物理反應起不了化學反應,只有不同制度之間才會起化學反應。杭州說也要搞大灣區,我說搞不了的,不同的體制、不同的制度才有制度創新,其他地方很難。一帶一路也一樣,一帶一路提出後,全國各省市都在爭,甚至有人說一帶一路古代就是從我這裡開始的,現在講這些有什麼意義呢?我們不能今天還享受唐朝祖先的榮耀。

我們要著眼現實,要搞一帶一路,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總量。我去廣西、雲南看過,他們也在積極搞一帶一路,但是搞不起來,因為經濟總量小。廣東是中國裡面最有條件搞一帶一路的,因為它本身不僅經濟總量大,還是個交通樞紐,但是沒有做起來。我覺得很遺憾。如果廣東這樣的省份不做一帶一路,中國的一帶一路不會走到任何一個地方去。

如果把大灣區建設作為平台,作為一帶一路引導者的話,一帶一路至少有60%-70%的機會成功,其他邊遠省份做點邊貿就可以了。為什麼這些年我們要花很大精力研究大灣區,就是把這個放在國家的、宏觀的、未來三十年的發展層面來考慮,這才算是戰略。

熱文推薦:

  • 林奕辰:十九大後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如何調整

  • 黃靖洋:攜程的幼托悲劇與政府角色的缺失

  • 鄭永年:曼哈頓恐襲再現之後冷靜透視伊斯蘭與恐怖主義

  • 恐怖主義泛濫與西方白左和「聖母」的形成(衰落的法國四:惡之花)


  • *鄭永年教授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關於正角評論

    正角評論由鄭永年等名家基於知識、理性、獨立、專業的觀點,幫助讀者讀懂中國、理解世界。透視全球重大事件本質,洞察先機、掌握時局。

    微信ID:zhengjiaopinglu


    推薦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對標洛杉磯和紐約,意味著什麼?
    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橫空出世!7.4萬億GDP人群圈將帶動什麼?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從「舢板群」變成「超級航母」?

    TAG:關係 | 港澳 | 粵港澳大灣區 | 一帶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