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冷中欲熱
06-09
鐵觀音在口味的改良後曾經一度熱賣,近兩年普洱茶隨著馬幫的腳步火遍了全國,商家不禁要問,普洱之後呢?純樸熱情的武夷山人想到了自家的岩茶。借碧水丹山「雙遺」的有利資源,武夷山再次高調將茶旅聯盟直通車開進了浙江,連通了武夷山與衢州、金華、杭州、溫州、台州、寧波等城市。此外,7月15日,武夷山市市長親赴北京,與宣武區政府和馬連道茶商共同策劃10月企業集體進京推介品牌的活動,並提出了將武夷岩茶統一更名為「大紅袍」的設想。武夷岩茶向全國市場進軍,正躍躍欲試。但目前,在上海大統路茶葉市場400家商戶,岩茶專賣不過1家,北京馬連道茶葉市場的千戶茶商中也僅有30幾家專賣岩茶。武夷岩茶知名度雖高,所佔市場份額卻很小,岩茶產業的問題依然存在。茶旅遊:茶業獲利微不足道作為旅遊城市的武夷山,旅遊業從來有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武夷山接待中外遊客216萬人次,旅遊收入8.7億元。其中茶產業可獲利多少呢?無論是北京的岩茶經銷商還是當地茶企業的經營者,對茶與旅遊的結合現狀均不滿意。在實地調查中,記者發現,在旅遊過程中,除了對「大紅袍」6顆母樹的參觀,遊客與茶的接觸實在很少。據透露,幾乎全部的武夷山導遊在宣傳推銷武夷岩茶的過程中,均收取70%的高額提成。換句話說,在茶商手中300元/斤的茶葉經過導遊的介紹便成了1000元/斤了。也正是因為常年如此操作,遊客對武夷岩茶的印象大打折扣。雖然許多產品的價格是產地高於銷地,但是,武夷岩茶並非如此。許多企業不願自毀品牌,放棄了與旅遊公司的合作,於是,現在的許多武夷山導遊會告訴你,「大紅袍」母樹已經停采,買不到真正的大紅袍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雖然6顆母樹停采養樹,但正岩等處有相當多的北斗一號茶樹仍被採摘加工。導遊對消費者的誤導不僅在產區,甚至在銷區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北京做岩茶經銷的張女士介紹說,現在有北京的消費者一聽說大紅袍就連連搖頭說是假貨,「武夷山的導遊都說沒有真的大紅袍了」,因此導致岩茶生意在北京做得十分艱難。岩茶與綠茶的加工工藝不同,時間相對較長,因此許多準備在茶旅遊中做茶葉加工體驗館的企業空有想法,都未能實現。但在武夷山的走訪中,記者發現,一家茶文化大觀園正在建設之中,負責該項目建設的永生岩茶廠總經理游玉瓊介紹說,目前建設的「大觀園」是對包括岩茶加工工藝在內的岩茶文化展示。建成後可以通過請遊客參與岩茶加工工藝的一部分來實現遊客的親手操作,然後由茶廠在遊客遊覽武夷山時代做後續加工,這樣消費者一樣可以帶走自己加工的岩茶。同時,她也指出這一項目的建設是投入較大的工程,不僅要改良工藝滿足實踐操作需要,同時要有配合的可隨時采青的茶園。但是作為武夷山較具規模的私有企業,游經理也表示這是發展企業推廣岩茶的需要,茶旅遊不做到實處就白白浪費了武夷山的旅遊資源。包裝:研究所生產令人疑惑許多來武夷山買茶的遊客都覺得武夷岩茶形似煙盒的包裝過於簡單,缺少時尚氣息,各地的經銷商也都在銷售處進行再分裝。如今福建鐵觀音精美的小包裝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大家很難想到同在福建的武夷岩茶的包裝正是與曾經的鐵觀音包裝相似的。如今鐵觀音隨著市場的打開,在自身的包裝上也逐漸更新換代,岩茶卻多數依然保持著老樣子。一些企業負責人解釋說,因為岩茶市場佔有率小,包裝企業也不會為岩茶的小宗訂單精心設計包裝。令許多消費者覺得奇怪的是,通常茶葉包裝上印有某茶葉研究所監製,岩茶的許多包裝上卻印的是茶葉研究所生產。有監督部門的監製,對消費者而言,是在產品質量上加了一道保障。然而自製自監的意義在哪裡呢?走在武夷山的茶企業密集區,某某茶葉研究所很常見,許多企業都有自己的茶葉研究所。從武夷山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在武夷山註冊的茶葉研究所15家,承擔生產任務的3家。但對這種設置安排,卻並沒有得到更好的解釋。整合:爭議頗多在武夷山,2005年底前註冊的茶葉企業就有176家,此外,與許多產茶區相似,這裡多數有茶園的農戶也自種自采自加工自行銷售,在武夷山岩茶產業依然是茶行業的老問題「散、小、亂」。2004年,一家股份制企業國宏生態公司與當地茶農茶企談起了合作,並在今年3月,與吳覺農、張天福、姚月明三位茶界泰斗曾經工作過的國有企業武夷山市茶場簽訂了每年代加工5千噸茶葉的合同,同時為62家加盟企業提供生態肥,統一生產流程,加工成毛茶後廠家統一收購。從今年的收購價格來看,比當地的茶青價格每斤高出幾元錢。國宏的加盟雖然在實處提高了當地岩茶整體茶青的價格,同時,將武夷岩茶送進了「兩會」,茶農也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但是,這一企業對岩茶產業的整合在當地產生了許多爭議。國宏發放的生態肥,國宏的外山茶園,國宏對岩茶傳統工藝的改良等等。大企業的整合是否改變了岩茶的傳統文化,這樣的加盟會有怎樣的利益權衡。從產業角度而言,岩茶確實需要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來整合與集中大規模宣傳。國宏的加入,令許多岩茶從業者想到馬幫,如果國宏的加入可以如馬幫對普洱茶的帶動一樣牽頭武夷岩茶產業的整體發展,打開全國市場,形成岩茶熱,這對武夷山的岩茶產業必然是很有益的推動。但是,熱愛岩茶的武夷山人也提出了質疑。對此,國宏生態公司董事長陳榮生解釋說,生態肥對土壤的改良是長期的過程,選擇外山茶和改良傳統工藝則主要是為滿足市場需要。的確,許多岩茶經銷商曾反映,岩茶的外形和口味不易被消費者接受。迎合市場需求是商品經營者安身立命之本,消費者的認可才是對產品的最有力肯定。如果整合企業可以更好地兼顧茶葉作為文化產品的特殊性,這樣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商業經營上都更容易被接受。武夷山市長鬍書仁提出的將岩茶統一命名為「大紅袍」創產業品牌的設想在業內的議論也很多。但無論如何,地方政府與茶企業共同謀劃岩茶產業發展是十分有利的。誰是普洱茶之後尚未可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武夷山三坑兩澗正岩核心產區的岩茶,產量有多少?
※岩茶|水仙、肉桂有啥不一樣呢
※為什麼要把喝茶這件事跟年輕人扯到一塊去呢?
※武夷岩茶「十不買」!
※怎樣鑒別岩茶的種類,如何挑選好的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