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揭秘:吃米飯易導致糖尿病?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衆號
作為傳統主食,中國人都離不開米飯,不過,近些年,有傳言說米飯沒有營養,還說吃米飯容易長胖和導致糖尿病,這是真的嗎?
圖片來源網路
吃米飯容易長胖?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米飯。米飯和饅頭(麵食)都是碳水化合物,産出的能量基本相似,是我們每天能量的主要來源,占人們每天的攝入能量的60%左右。
所以單純說吃米飯容易使人發胖是不科學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不是米飯,而是能量過剩。也就是說,肥胖不在於你吃不吃米飯,而在於吃多少。
而且,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類産能營養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過剩。1g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産生的能量4千卡,而1g脂肪則産生能量為9千卡。有研究表明,如果提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時,則攝入較少能量就能滿足食慾。因此進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飯,並不那麼容易造成能量過剩。
相反,大米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E、以及鈣、磷、鉀、鈉、鎂、鐵、鋅、硒、銅、錳等礦物質。
圖片來源網路
吃米飯會不會導致糖尿病?從血糖生成指數看,大米的GI值83,饅頭的GI值88,可以看出與麵食差不多。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來看,碳水化合物佔一天食物的60%左右,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其次,糖尿病分兩種,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其中二型糖尿病患者佔95%。糖尿病的病因是內外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因素很多,具體到每個人,情況會非常複雜,但總體看來,以下幾種是造成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遺傳原因。遺傳學研究表明,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與非血統親屬中有顯著的差異,前者較後者高5倍。一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遺傳因素的重要性為50%,而二型糖尿病中其重要性達90%以上。
2、精神因素。中、外學者的研究證明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的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伴有精神緊張、情緒的激動及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激素大量分泌,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圖片來源網路
3、肥胖因素。有80%左右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均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正相關。
4、長期攝食過多。飲食過多而無節制,營養過剩,使原已潛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島B細胞負擔過重,而易誘發糖尿病。
圖片來源網路
近幾年有研究顯示,吃多了白米飯會增加高血糖、糖尿病風險,不過這跟導致糖尿病是兩回事哦。
如果你還是有點擔心,不想血糖太高,平時可以減少精白米飯攝入,增加糙米,比如在白米中加一半糙米,這樣不但可以提高營養價值,還可顯著降低血糖生成指數,降低血糖上升速度。
麵包當三餐罹糖尿病 改變主食控糖
22歲女大生喜歡吃麵包,常以麵包打發三餐,不僅體重過重、體脂肪過高,且罹患糖尿病。醫師宋晏仁說,吃太多精緻食物血糖易不穩,建議應以蔬菜當主食。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宋晏仁上午在記者會分享一個病例,一名22歲女大生,因泌尿道不適到診所檢查,尿液檢查意外發現尿糖過高,抽血檢查發現血糖值198 mg/ dl,糖化血色素9.6%,診斷為糖尿病。
宋晏仁說,年紀這麼輕的病人,且糖化血色素這麼高,「非常不可思議」,追究飲食習慣發現她不喜歡吃蔬菜,且三餐都外食,加上喜歡吃麵包,常三餐都吃精緻麵包,外觀看起來雖然不胖,但體脂肪已經過高,且已經有尿糖,是很嚴重的糖尿病。
進食時血液的葡萄糖會增加,胰臟會釋放胰島素到血液中,胰島素會與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結合,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做為能量代謝的原料,或轉換成肝醣儲存於肌肉內。
不過,宋晏仁說,肌肉內能儲存的肝醣量並不多,若血糖高過於能量代謝需求及肝醣儲備容量,就會進入脂肪組織,變成脂肪儲存。
宋晏仁表示,國人偏向以澱粉類為主食的飲食習慣,加上攝取過多精緻食物,一吃下肚很容易就分解成葡萄糖,讓血糖迅速上升,引起飢餓感誘發食慾,進食量增加造成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堆積,衍生出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糖尿病的發病機轉是由於胰島素髮生阻抗,或者是胰島素分泌量相對不夠,導致身體胰島素的功能不足,因而無法有效的將飲食攝入的糖分導引到細胞裡面。
宋晏仁建議,想控制血糖、減重,應將飲食習慣調整以「蔬菜當主食」,也就是蔬菜佔1/2、蛋白質至少要1/4的比例,澱粉選擇全穀類且要少於1/4,不要將澱粉類當成主食來用餐,三餐定時定量,並避免攝取過多高升糖食物,讓血糖維持穩定。
除了改變飲食選擇,調整進食順序也有助維持健康。宋晏仁說,三餐前應先喝一杯水,增加飽足感外,也可以幫助消化、代謝;進食時應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之後再吃澱粉,血糖就不容易亂掉。
推薦閱讀:
※新貨到,血糖錄像機你聽說過嗎?
※FDA全票通過的減肥神葯,減肥機構將倒閉,糖尿病將被逆轉?
※注意:預防糖尿病這9個習慣必須有!
※有益於糖尿病的蔬菜你吃了嗎?
※新研究|多吃這6種食物,能改善糖尿病,還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