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ZT】《小團圓》讀後感 - 小團圓 - - 普加聊齋

發表於 2009-9-18 13:41 只看該作者 1樓 艾小錯

聊齋角色:
初入聊齋
帖子:
26
精華:
0
積分:
58

【ZT】《小團圓》讀後感

二月末,張愛玲事隔三十三年的自傳遺作終於見世,一時間華人社區洛陽紙貴。我只在大一的暑假看過張愛玲,當時從圖書館借了她的小說文集回家,老爸卻十分不喜。老爸說這等顧影自憐,無病呻吟的東西少讀為好。我讀著讀著也暗自心驚,張愛玲的文字功夫是一等一,但筆調之尖銳蒼涼總讓我讀過後坐立不安。我怕此類東西多讀自己格局也變得小了,自那一季後便再也沒有看過張愛玲。直到來美與眾人一起看「色戒」,方才又遇上張愛玲。想來當時四男四女一起去電影院看也是一壯舉,大家回來車上討論激烈,意猶未盡。我看後覺著其中微妙之處怕是只有中國人可以欣賞,尤其是英文名Lust, Caution 起得傳神。日日里凡人誰不遭遇慾望和自我控制的交戰。只是納悶謙謙如李安,何以此次表現方式如此激烈。是夜,找出張愛玲原作,不過一萬來字。看後,佩服的不是張愛玲,是李安。一個主題句,李安競如此演繹,卻可惜了湯唯。這個周末抽空看了《小團圓》,看得我又一次心驚。張愛玲這女人算是豁出去了,寫自傳寫成這樣,真是讓讀者不忍心。一如既往,她還是寫亂世愛情,寫家族恩怨,寫人性根子上的糾結。只是她五十多歲寫時功力已臻化境,把自己與胡蘭成和與母親的過往直白得解剖出來,讀起來時時如有針扎,掩卷餘韻難盡。這般的愛情故事也算是極品,難得的是張愛玲用一種抽離的目光冷冷地切割著當年的自己。第一次之雍(胡蘭成)見到九莉(張愛玲)說喜歡她的小說,跑來見她「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這樣的情話怎不令人心驚。九莉有忿恨的爆發,之雍離開時寫給自己的詩:「他的過去里沒有我,   寂寂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裡曬著太陽,   已經是古代的太陽了。   我要一直跑進去,   大喊『我在這兒,   我在這兒呀!』」讀著怎不令人心痛。之雍依舊擁著他的花花世界,九莉在落寞中自嘲:「她像棵樹,往之雍窗前長著,在樓窗的燈光里也影影綽綽開著小花,但是只能在窗外窺視。」 「如果真愛一個人,能砍掉他一個枝幹?」讀來陣陣心驚而悲傷。重逢時九莉應該是失望得無以復加,但張愛玲卻用著冰冷而近乎殘酷的筆調寫這一段:「他們的過去像長城一樣,在地平線上綿延起伏.但是長城在現代沒有用了。」 而九莉少女時,曾想過:「他逃亡到邊遠的小城的時候,她會幹山萬水的找了去,在昏黃的油燈影里重逢。水遠山遙的微笑望到幾千里外,也許還是那邊城燈下。」結尾處是九莉的一個夢:「青山木屋藍天,陽光下滿地書影搖晃,松林中出沒著好幾個小孩,都是她的。然後之雍出現了,微笑著把她往木屋裡拉。九莉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這是通篇蒼涼中唯一溫暖的註腳,折射著張愛玲傷痕纍纍後內心深處樸素依舊的期許,讓人覺得她哪裡是那個萬事不介懷的她,簡直柔弱得不盈一握。最後一句話最是蒼涼:「象『斯巴達克斯』里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 這終了的心境是何等的孤寒。悲天憫人,是由此而生。 方有點懂得張愛玲的那句名言: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書中有一節九莉說人人都是數學上的一個點,卻沒有重量厚度。唯有她,有重量厚度,卻在坐標繫上找不到位子。看到這裡,我真的嘆了一口氣。張愛玲怎麼會擔心沒有位子,她寫的看似小小的五味情感,灼熱熨貼,穿越時空。千百年來,人自身的進化微乎其微,現代的我們不也經歷同樣的掙扎浮沉。她一支利筆,扎著自己,也扎著讀者。不痛哪來的覺悟。張愛玲寫這本小說的初衷是為了抵住胡蘭成的《今生今世》,為了說「愛情幻滅後,總還有點什麼東西在」。果然留下了很多。確實如推出這本小說的出版社所說,這是一本清算的小說,清算張愛玲一生的各種情感。透徹自持如她,自己與自己在歷史中的小團圓便以足夠,又何需要中國式虛假的大團圓來安慰?然而再善於解讀,再通達了世,再無需團圓,她終也需有一個人來讀懂。就像九莉說的「自從寫東西,覺得無論說什麼都有人懂,即使不懂,她也有一種信心,總會有人懂。曾經滄海難為水,更嫌自己說話言不達意,什麼都不願告訴人了。每次破例,也從來得不到滿足與安慰,過後總是懊悔。」

分享 TOP
推薦閱讀:

《活著是為了講述》讀後感
【劇透】從自我定位談《死黨角色很難當嗎?》第一卷
大問題——上帝篇
財富自由之路讀後感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第一章總結

TAG:讀後感 | 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