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材料題考吧
第一類
1、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幾十法律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4、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繫滲透
5、 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
、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6、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文化 思想家及其著作觀點、教育、文化的吸收與傳播、融合。
法律 立法的功能 國家意志
民族 交往 融合 分裂
政治 社會性質制度,中央地方制度 改革與革命 統一與分裂 動蕩與穩定 疆域 民族融合
經濟 生產力 生產方式 經濟地位
地理 交通 資源 地形
第二類
我們從歷史的背景和原因、過程和內容、影響或意義等方面,對高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現代史、世界
近代現代史教材中涉及到的歷史分析方法進行梳理。
【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1)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
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
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
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3、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又如
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國內:
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
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
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2、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1)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2)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3、原因深度:→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這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繫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多指內因)。
4、矛盾分析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帝國主義間矛盾……
如
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課外):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
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
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2)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如王安石變法: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二、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1、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布局+……
(1)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
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調製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2)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複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2、政治內容=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1)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階級+軍事+財政+民族+對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係、對外關係等。
(2)近現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如辛亥革命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蕩、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鬥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3)國際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爭+對抗+妥協+……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3、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1)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農學+…)
(2)社會科學=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3)文化交流=(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這可以聯繫文明發展的歷史過程,文明傳播…)
4、事件、事態過程:準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
*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三、歷史影響、意義和教訓】
1、性質分析:任務+領導階級+主力+手段+結果……
如辛亥革命性質分析: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由資產階級領導,具有一定群眾基礎,採取暴力革命手段;結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卻被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全成功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2、影響或意義=(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1)經濟影響=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如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等等。
(2)政治影響=格局+制度+體制+政權+政策+階級+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響: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鼓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標誌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等。
(3)文化影響=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
如兩次鴉片戰爭的文化影響:「西學東漸」、產生「中體西用」思想、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近代教育、愛國主義文學興起等。
3、判斷成敗及原因
(1)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2)成敗原因=(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策略+……)
(3)成敗根源=(社會條件+階級本質)(進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敗:從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君主專制的直接目標看,取得了成功;從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根本任務看,它並沒有達到。從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後繼精神、滿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從失敗根源分析:包括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局限和民族資產階級本身的階級局限性。
4、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how)
(1)政治=國情+領導+群眾+武裝+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國共合作:從經驗看,國共兩黨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從教訓看,必須掌握領導權和武裝。由此得到啟示是合作要以鬥爭求團結……
(2)經濟=生產力+生產關係+客觀規律+發展戰略+……
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現狀,生產關係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注意綜合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與市場競爭結合……
(3)文化=批判+改造+繼承+發展+揚棄……
如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在革命或建設實踐探索中不斷的發展等。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1)人物評價=屬性(一定要分析階級屬性)+事迹+影響(進步+局限)+結論……
如評價李鴻章:首先是其身份屬性即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接著按方面和時間順序闡述其在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中法、中日戰爭的具體事迹;對其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2)事件、事態評價=概況+性質特點+影響(進步/反動+正義/非義)+結論(啟示)……
如對維也納體系的評價:先概述維也納會議和維也納體系的概況;再分析其性質和特點,對其歷史反動性及客觀進步因素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判,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法律 國家通過立法來限制或保障 階級性 階層性
變化 趨勢 發展 變遷 又……到……
表格 扇形圖 柱狀圖 結構格局 多少 升降 主次
請用史實回答 舉例 具體回答 體現舉例子 注意時間
原則 主張 觀點 思想內涵 主旨 認識 方針 學說 通過……來實踐 符合歷史發展趨勢 觀點之間關係(繼承 發展 繼承發展 觀點實質 階級性特點 特徵 原因 手段
革命 顛覆性 創造性政治 新的制度 經濟 生產力 文化思想的巨變歷史角度 社會發展 文明發展 進步 和平 融合 政治 高效 廉潔 民族 公民權利 權利制約經濟 生產力的進步 生產關係的改善
文化 開放 和解 民族 國際關係
現代化 政治民主化 經濟工業化 思想 科學化理想化多元化
認識 理解 結果 因果關係類型問題材料題認識、看法①趨勢、規律(如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本質、必要性②糾壞揚正類比題 為什麼前者不好、為什麼後者好如果答原因,要建立什麼(開始什麼),要答缺什麼、需要什麼和原來的沒有了。比如2008年駝峰題:中國缺乏工業基礎、需要物資、蘇聯援助沒有了。推薦閱讀:
※致董大姐:不是每一片草原都可以縱馬馳騁
※能跑步、會爬坡,這不是生物,這居然是金屬?!
※稀奇古怪的顏料原料有哪些?
※尚易君的命理——原材料一
※感謝大夥的建議,想想還是撤銷問題了?